绪论 1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其研究对象 1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
一 空想社会主义所经历的产生、发展和渐趋没落的过程 2
二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最高阶段 9
三 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17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26
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 26
二 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对空想社会主义批判继承和革命改造的基础上创立的 29
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31
四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36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39
一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39
二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44
三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47
一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53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53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53
第一编 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53
二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57
第二节 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空前激化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63
一 帝国主义阶段的垄断使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化 63
二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集中表现为帝国主义三大矛盾的空前激化 66
第三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69
一 经济落后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条件和内在原因 69
二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现象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76
三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84
第三章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87
第一节 无产阶级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使命 87
一 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 87
二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92
三 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98
一 阶级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99
第二节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99
二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推翻资本主义的巨大杠杆 102
三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106
第四章 无产阶级革命 113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含义、特征及其历史必然性 113
一 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最广泛的革命 113
二 无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117
三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一国或少数几国首先胜利 120
第二节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道路 125
一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通过革命斗争夺取政权,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25
二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 130
三 和平夺取国家政权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 133
第三节 革命形势和革命的主观条件 143
一 革命形势和革命主观条件的基本含义 143
二 革命形势是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基础 146
三 无产阶级进行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 150
第五章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153
第一节 帝国主义时代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民主革命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154
一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分成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两大营垒 154
二 帝国主义时代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156
第二节 民族民主革命的新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 159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根据中国革命的经验提出的新范畴、新理论 159
二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 167
三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 174
第三节 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179
一 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是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理论基础 179
二 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关键,条件和形式 183
第六章 战争、和平与革命 186
第一节 战争的根源和实质 186
一 战争是剥削制度的产物,是政治的继续 186
二 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制度 192
三 实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是世界不安定和动乱的主要根源 194
一 必须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19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者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 195
二 必须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199
三 必须正确对待战争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205
第三节 战争、和平与革命的关系 207
一 战争与和平是阶级社会中两种合乎规律的表现形式 207
二 战争引起革命和革命制止战争 209
三 利用和平准备革命,通过革命争取永久和平 212
第二编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社会 218
第七章 无产阶级专政 218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18
一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218
二 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 224
三 过渡时期以及社会主义社会一定阶段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 229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含义及其实质 232
一 准确把握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含义 232
二 正确理解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实质的论述 236
三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 241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国体与政体 243
一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国体 243
二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政体 249
三 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新形式 251
第四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254
一 利用无产阶级专政,开展阶级斗争,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保卫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254
二 利用无产阶级专政,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清除剥削阶级的反动影响 257
三 利用无产阶级专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61
四 保卫祖国,防御帝国主义的颠覆和侵略,支援世界革命 262
第八章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264
第一节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264
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 264
二 只有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67
第二节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267
一 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行“剥夺剥夺者”的两种基本形式 273
二 社会主义集体化是改造个体经济的必由之路 276
三 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贡献 281
第九章 社会主义社会 288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288
一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288
二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需要经过若干发展阶段,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2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 302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02
二 社会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314
第十章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32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324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324
二 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328
三 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33
第二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35
一 群众路线和统筹兼顾是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路线和根本方针 335
二 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337
三 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338
四 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39
五 在经济工作中实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方针 342
第三节 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阶级斗争 343
一 必须科学地分析和估量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 343
二 打击敌人要按法律程序办事并走群众路线,但一般不搞群众运动 347
三 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49
四 必须区分什么是敌我之间的阶级斗争,什么是阶级斗争在人民内部的反映 350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 35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352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 352
二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 355
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区别 35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359
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必然性 359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大意义 3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几个根本指导原则 367
一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67
二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370
三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376
四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道路 38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 38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和特征 386
一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开化状态 386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精神文明 393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和根本途径 404
一 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404
二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途径和方法 411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高度民主 42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和特征 425
一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425
二 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特征 429
三 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根本目标和重要条件 435
一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继续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以革命精神进行机构改革 439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途径 439
二 完善民主制度,保证人民享有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 442
三 加强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447
四 坚持民主和集中的统一,反对官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452
五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创造物质和文化条件 455
六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进行 457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 45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人阶级 459
一 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重任 459
二 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作用 4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农民阶级 467
一 社会主义时期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及其实质 467
二 充分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473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知识分子 478
一 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478
二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483
一 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 489
第四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 489
二 巩固和发展革命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496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 5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及其实质 504
一 社会主义的胜利开辟了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 504
二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消灭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512
三 正确解决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的重大意义 51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任务 520
一 逐步进行社会改革,使各民族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520
二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523
三 努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5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532
一 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民族特点结合起来 532
二 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534
三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40
一 宗教是生产力低下和阶级压迫的产物 546
第一节 宗教的根源、本质和社会作用 546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 546
二 宗教是对现实世界幻想的反映,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5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与宗教问题 558
一 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解决宗教问题的途径 558
二 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及其政策 562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家庭问题 573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与家庭问题 573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解决家庭问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573
二 社会主义新型家庭的建立及其职能 580
第二节 正确解决社会主义时期家庭问题的基本指导原则 585
一 必须切实保障婚姻自由 585
二 必须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 589
三 必须真正实行男女平等原则 592
四 坚决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595
五 一定要坚持计划生育 59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及其政策的性质和原则 601
一 社会主义国家奉行和平的革命的对外政策 601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 601
二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607
三 社会主义国家同各国发展关系的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政策 618
一 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友好互助合作关系 618
二 支持一切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 621
三 争取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 624
四 坚决同第三世界国家一起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627
第三编 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根本保证——无产阶级政党 631
第十九章 无产阶级政党 631
第一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631
一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631
二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634
三 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638
四 坚持和捍卫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642
一 党是无产阶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643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和党的领袖 643
二 党的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646
三 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 651
四 党必须有自己的革命领袖 655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 660
一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660
二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662
三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加强党的纪律 664
四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667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作风和优良传统 669
一 发扬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669
二 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673
三 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676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680
第五节 党内斗争和党的团结 684
一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 684
二 必须正确进行党内斗争 686
三 正确处理党的团结和党内斗争的关系 690
第二十章 党的战略和策略 692
第一节 党的战略和策略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692
一 党的战略和策略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 692
二 必须准确把握党的战略与策略、战略指导与策略指导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694
三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战略策略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698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和策略的指导思想和客观依据 706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纲领是制定党的战略策略的指导思想 706
二 时代的基本特征和本国的实际情况是制定党的战略策略的客观依据 707
三 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和策略的重要依据 711
第三节 党的战略和策略的基本指导原则 713
一 必须把当前斗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713
二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和打击反动顽固势力 715
三 必须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718
四 必须坚持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原则 723
五 必须针锋相对,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 728
六 必须坚持战略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上的灵活性相结合 731
一 必须准确把握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含义及其实质 735
第二十一章 党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735
第一节 党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在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中的重要地位 735
二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重要条件 737
三 党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的形成和发展 742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根本原则 747
一 必须反对民族压迫,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747
二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 750
三 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根据地 752
四 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加强战斗团结 754
第二十二章 党的最终目的——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760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761
一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 761
二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 765
第二节 高举共产主义旗帜,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 768
一 一国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768
二 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 771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断陷湖盆比较沉积学与油气储层》赵永胜等著 1996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联考教案1.0 山东模拟试题100例 素描静物》李贺主编 2017
- 《山东梆子》田和灵,叶健,赵艳喜编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国手艺传承人丛书 山东曹县江米人·王锡金》唐家路,杨传杰著 2017
- 《山东地方戏曲音乐研究》崔晗珺责任编辑;(中国)赵正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