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怎样认土、用土和改土
怎样认土、用土和改土

怎样认土、用土和改土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庞邦域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6176·107
  • 页数:126 页
图书介绍:
《怎样认土、用土和改土》目录
标签:用土

第一章 土壤基础知识 1

第一节 土壤和土壤肥力 1

一、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1

二、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2

第二节 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5

一、土壤形成的概念 5

二、自然土壤的形成与发展 6

(一) 物质的地质大循环 6

(二) 养分元素的生物小循环 7

(三) 影响自然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8

(四) 自然土壤的发展和土壤剖面的发育 11

三、农业土壤的生成与发展 13

(一) 人类生产活动在农业土壤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13

(二) 影响农业土壤生成发展的主要因素 14

第三节 土壤的基本组成 16

一、土壤固体颗粒 17

二、有机物质 22

三、土壤水分 26

四、土壤溶液 28

五、土壤空气 30

第四节 土壤的形态和性质 30

一、土壤的外表形态 30

(一) 土壤的剖面和土层排列 31

(二) 土壤颜色 34

(三) 土壤结构 35

(四) 土壤孔隙和松紧度 39

(五) 土壤新生体和侵入体 40

二、土壤的内在性质 41

(一) 保水和失水性 41

(二) 保肥和漏肥性 47

(三) 吸热和传热性 48

(四) 耕性和生产性 51

(五) 酸碱性 52

第二章 西南地区的土壤及其合理利用 56

第一节 西南地区的自然概况 56

一、四川盆地区 57

二、云贵高原区 58

三、川滇峡谷高原区 59

四、青藏高原主体区 60

第二节 西南地区的主要土壤及其合理利用 64

一、紫色土 64

(一) 紫色土的形成特点 64

(二) 紫色土的一般性状和利用改良途径 65

(三) 因地制宜地利用改良紫色土 66

二、红壤 70

(一) 红壤的形成特点 71

(二) 红壤的性状及利用改良 72

三、黄壤 75

(一) 黄壤的成土特点 77

(二) 黄壤的利用改良 77

四、山地森林土壤 77

(一) 山地黄棕壤 77

(二) 山地棕壤 78

(三) 山地灰化土 78

五、高山土壤 79

(一) 山地草甸土 79

(二) 亚高山草甸土 79

(三) 高山草甸土(又称高原草甸土、草毡土) 80

(四) 亚高山草原土(巴嘎土) 80

(五) 高山草原土(沙嘎土) 81

(六) 高山漠土(高山荒漠土) 82

(七) 高山寒漠土 83

第三章 土壤的培肥及改良 85

第一节 高产稳产农田的特征 85

一、高产稳产农田的环境条件 85

二、高产稳产旱作土的特征 85

三、高产稳产水稻土的特征 88

第二节 土壤的熟化培肥 93

一、深耕熟化快速培肥 93

(一) 深耕晒岱 94

(二) 分层深翻 94

(三) 套犁深耕 95

(四) 横槽深翻 95

(五) 大窝栽培熟化 95

二、增施有机肥熟化土壤 95

三、灌溉排水熟化培肥土壤 97

四、合理轮作培肥地力 99

(一) 轮作可以合理地利用和培养地力 99

(二) 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田间杂草危害 99

(三) 合理轮作的原则 99

第三节 土壤的改良 100

一、薄土的改良 100

(一) 传土作箱改薄土 101

(二) 坡地改梯地 101

二、瘦土的改良 102

三、湿土的改良 103

(一) 分布、成因和低产原因 103

(二) 改良措施 104

四、毒土的改良 105

(一) 分布 105

(二) 主要改良措施 106

(一) 因地而异施用石灰 107

(二) 施用磷肥 107

五、酸性土的改良 107

第四章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09

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及其特点 109

一、土地的概念 109

二、土地的特点 109

(一) 土地在农业生产中,既是劳动资料,又是劳动对象 110

(二) 土地只要合理利用,生产力可以不断提高 110

第二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11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 111

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112

(一) 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土地生产率 112

(二) 可以充分发挥一切土地资源的作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112

(四) 有利于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 113

(三)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 113

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 114

(一) 因地制宜 114

(二) 节约用地 115

(三) 维护农业生态平衡 116

(四) 经济效益高 117

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保护 118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 118

(一) 工程措施 119

(二) 生物措施 121

(三) 耕作措施 122

二、土地污染及防护 123

(一) 化学农药对土地的污染 123

(二) 化肥对土地的污染 124

(三) 工业“三废”对土地的污染 12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