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邹东涛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60401031
  • 页数:430 页
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学》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

第一节 “凯恩斯革命”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1

前言页 1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6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0

一、宏观经济学的一般方法及其两个假定前提 10

二、宏观经济分析的具体方法及其分析方法的变动趋势 11

第二章 基本经济概念 15

第一节 稀缺性与机会成本 15

一、稀缺性 18

一、变量 23

二、存量与流量 23

第二节 变量、存量与流量 23

二、机会成本 23

三、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24

第三节 均衡与失衡 25

一、均衡与失衡 25

二、稳定均衡与不稳定均衡 25

四、静态均衡与移动均衡 27

三、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28

第四节 效率与公平 28

一、效率 28

二、公平 31

三、公平、效率与增长 33

第三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36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总量指标体系 36

一、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37

二、国民生产净值 39

三、国民收入 40

四、个人收入 41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 42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44

一、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方法 44

二、其它国民收入总量指标的计算 51

三、国民收入的价格调整 58

四、人均国民收入的计算 58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及其纠正 58

一、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58

二、国民收入指标的纠正 61

第四节 东西方核算体系的比较与换算 62

一、东方核算体系的主要总量指标 63

二、东西方核算体系的比较 65

三、东西方核算体系指标的换算 69

第四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 72

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72

一、消费函数 72

二、储蓄函数 78

三、消费与储蓄的关系 81

第二节 投资 83

一、投资的概念和种类 83

二、决定投资的利率因素 86

三、决定投资的其它因素 92

四、投资的收入函数 94

第三节 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 95

一、乘数原理 95

二、节俭的悖论 99

三、加速原理 103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简单流转与决定 107

一、两部门经济的假定 107

第五章 国民收入的流传、决定与调节 107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 108

三、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111

四、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112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复杂流转与决定 119

一、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 119

二、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 124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变动与调节 131

一、国民收入的变动和失衡 131

二、国民收入的调节 134

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137

一、货币的定义及其发展阶段 137

第六章 货币理论 137

二、货币的职能 142

三、银行业务与货币 142

第二节 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144

一、货币的需求 144

二、货币的供给 147

第三节 货币数量论 152

一、传统货币数量论 153

二、凯恩斯的货币供求方程式 156

三、现代货币数量论 157

第四节 通货膨胀 158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159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161

三、通货膨胀的国际根源 165

四、通货膨胀的效应 167

一、萨伊定理 169

第七章 就业理论 169

第一节 传统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169

二、储蓄永远等于投资 170

三、工资的决定与工人的充分就业 171

四、“摩擦失业”与“自愿失业”的存在同充分就业并不矛盾 171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 172

一、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 172

二、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176

三、失业的存在及其根源 178

四、以就业维持就业,以就业扩大就业 184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185

一、凯恩斯对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分析 186

二、菲利浦斯曲线 188

三、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发症的解释 193

一、IS曲线的产生 196

第八章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IS—LM分析 196

第一节 商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分析 196

二、商品市场的均衡与失衡 199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分析 203

一、LM曲线的产生 203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失衡 206

第三节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分析 211

一、均衡利息率和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211

二、两个市场均衡运动的可能轨迹及其校正 213

三、IS和LM的弹性与政策效力 216

四、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对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影响 219

第九章 宏观经济政策 222

第一节 宏观财政政策 222

一、财政支出政策 223

二、财政收入政策 226

三、平衡预算乘数与赤字财政 231

四、宏观财政政策实施中的困难 235

第二节 宏观货币政策 236

一、宏观货币政策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236

二、宏观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238

三、宏观货币政策实施中的困难 242

四、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244

第三节 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 245

一、收入政策 246

二、人力政策 248

第四节 内在稳定器、相机决策和宏观政策目标的协调 251

一、内在稳定器 251

二、相机抉择 255

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矛盾与协调 257

第十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分析 261

第一节 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261

一、对外贸易乘数 262

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265

三、资本的国际流动 268

第二节 汇率 272

一、汇率的含义及其决定 273

二、汇率的变动及其效应 278

三、汇率与国民经济全面均衡的几何分析——斯旺图与IS—LM—FE分析 281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平衡、调节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285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285

二、国际收支的失衡及其原因 289

三、调节国际收支的宏观经济政策 291

四、实现内外均衡的最佳政策配合与协调 294

第十一章 经济周期理论 297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及其类型 298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298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及其特征 298

三、经济周期的类型 300

第二节 经济周期的原因 303

一、纯货币理论 304

二、投资过度理论 305

三、消费不足理论 306

四、心理理论 308

五、创新理论 309

六、太阳黑子理论 310

七、内外部因素论 310

第三节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结合与经济变动周期 312

一、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结合 312

二、经济周期波动的上限和下限 314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 317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概念和特点 317

一、经济增长的概念 317

二、经济增长的特点 318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模型 320

一、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320

二、新古典学派的增长模型 325

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329

一、丹厄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划分 329

二、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具体分析 330

第四节 经济成长阶段论 335

一、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335

二、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的缺陷 340

第五节 经济增长的极限 341

一、增长极限论 342

二、增长价值怀疑论 347

第十三章 经济发展理论 349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概念、特点与理论源流 349

一、经济发展理论的概念 349

二、经济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 350

三、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350

四、经济发展理论的特点 351

五、经济发展理论的源流 353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与经济发展的障碍 357

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 357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障碍 361

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战略途径 363

一、资本 363

二、技术 366

三、资源配置 367

四、利用外资 370

五、制度变革 372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的初步分析 3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方法论和对象问题的探讨 374

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 374

二、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对象问题 375

三、中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分析 378

一、资源配置的微观基础 379

二、资源配置的宏观调节 380

三、资源配置的重新思考 38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分析 383

一、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模型 384

二、经济增长率与劳动就业量增长率 384

三、经济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38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分析 387

一、通货膨胀理论的前提 387

二、通货膨胀的生成机制 389

三、抑制通货膨胀的机制 391

第五节 社会主义经济周期分析 392

一、经济周期的特征 392

二、经济周期的生成机制 393

第六节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397

一、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 397

二、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 398

三、中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探索 400

附录: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梗概/厉以宁 402

一、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 402

(一)瑞典经济学家的动态均衡理论 407

二、从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宏观经济学 407

(二)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409

(三)英国和美国一些经济学家的货币数量理论 410

(四)美国经济学家对国民收入及其变动的研究 411

三、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412

(一)投资函数理论的发展;各种经济增长模型的出现 414

(二)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416

(三)从封闭经济模型发展为开放经济模型 417

四、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418

(一)非凯恩斯派宏观经济学的“复兴” 419

(二)凯恩斯派宏观经济理论对供给问题和规范经济学问题的强调 421

(三)凯恩斯派宏观经济学和非凯恩斯派宏观经济学的互相渗透 423

(四)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问题 425

后记 428

三、经济周期的淡化与协调 59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