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信息的显示、记录与存储
信息的显示、记录与存储

信息的显示、记录与存储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斋藤省吾主编;韩凌译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05300304
  • 页数:210 页
图书介绍:论述了信息社会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以及系统对器件的要求,介绍显示,记录和存储的器件技术和材料技术,着重结合图表介绍它们的研制方法、材料要求、性能参数。
《信息的显示、记录与存储》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总论 1

一、显示、记录和存储系统的发展方向及重要性1.1 前言 1

1.2 对应用系统中器件技术的要求 2

1.2.1 遥感技术 2

1.2.2 计算机层面X射线照相术 3

1.2.3 办公室自动化(OA) 3

1.2.4 设计系统 3

1.2.5 联机图书馆 4

1.2.6 图象数据库 4

1.3 显示、记录和存储系统的发展概况 5

1.3.1 存储系统 5

2.5 对记录器的要求 (1 5

1.3.2 传真机 6

1.3.3 图形显示器 6

1.4 结语 7

1.3.4 平板型显示器 7

1.3.5 印字机 7

二、来自显示、记录和存储系统方面的要求2.1 前言 8

2.2 办公室自动化 9

2.2.1 办公室自动化的含义 9

2.2.2 办公室自动化的发展 10

2.3 信息机器的功能和构成 11

2.3.1 信息处理和人机 11

2.3.2 信息处理机的构成及主要部件 12

2.4 对显示器的要求 13

2.6 对存储器的要求 16

2.7 音频和视频机器 18

三、对显示的需要和器件的开发 19

3.1 前言 19

3.2 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 20

3.3 按照显示规模的大小进行分类 20

3.4 显示的功能和器件的适应性 21

3.5.1 液晶手表 23

3.5 便携式电子仪器 23

3.5.2 台式计算机 24

3.6 结语 24

四、对记录的需要和器件的开发 25

4.1 记录技术的评价 25

4.2 记录技术的开发 26

4.3 从需要看记录技术 27

4.4 记录技术的动向 29

五、对存储的需要和器件的开发 30

5.1 存储器的特征 30

5.1.1 存储器的用途和构成 30

5.1.2 存储器的演变 30

5.2 存储器的需要 33

5.2.1 提高性能降低价格 33

5.2.2 提高可靠性 34

5.2.3 小型化 34

5.3 存储器的主要技术 34

5.3.1 存储媒体和磁头 35

5.3.2 机构和装配部件 36

5.3.3 控制技术 37

5.4 存储器的未来 37

第二章 显示技术和显示材料 39

一、高清晰度管 39

1.1 前言 39

1.2 实现高清晰度的途径 39

1.3 计算机终端用的高清晰度管 39

1.3.1 分辨率 40

1.3.2 影条板 41

1.3.3 电子枪 41

1.3.4 荧光屏 41

1.3.5 亮度和对比度 42

1.4 其他应用领域 42

1.4.1 电视台监视用高清晰度管 42

1.4.3 高质量电视用的高清晰度管 43

1.4.4 其他 43

1.4.2 飞机用高清晰度管 43

1.5 高清晰度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44

1.5.1 高清晰度管用的偏转线圈 44

1.5.2 高清晰度管的动态会聚校正方式 44

1.6 高清晰度管的发展动向 45

1.6.1 对今后需要的预测 45

1.6.2 今后的技术课题 46

1.7 结语 46

2.2 各种发光二极管显示材料技术的现状和动向 47

2.2.1 已实用化的可见发光二极管材料 47

2.1 前言 47

二、发光二极管 47

2.2.2 蓝色发光二极管材料 48

2.3 各种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技术的现状和动向 50

2.3.1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应用范围的扩大 50

2.3.2 发光二极管亮度的提高 51

三、电致发光 52

3.1 前言 52

3.2 无机分散型交流电致发光 53

3.5 蒸镀薄膜型交流电致发光 55

1.4 磁带的种类 (1 55

3.3 无机分散型直流电致发光 55

3.4 有机分散型交流电致发光 55

3.6 蒸镀薄膜型直流电致发光 57

3.7 未来的发展动向 57

四、液晶彩色显示 58

4.1 扭曲向列相-场效应偏光板方式彩色显示 58

4.2 平行取向宾主方式彩色显示 59

4.3 相变宾主方式彩色显示 64

五、液晶电视 67

5.1 前言 67

5.2 电视图象显示方式 68

5.2.1 多重矩阵寻址方式 69

5.2.2 有源矩阵方式 70

5.2.3 各种袖珍电视样机的特性比较 71

5.3.5 漏极母线驱动器集成电路 73

5.3.4 象素 73

5.3.6 袖珍型液晶电视 73

5.3 袖珍型液晶电视的研制实例 73

5.3.1 显示板 73

5.3.2 液晶材料的改进 73

5.3.3 显示集成电路 73

5.4 结语 74

六、电致变色 75

6.1 前言 75

6.3 电致变色显示器的分类和特征 76

6.2 电致变色显示的特长以及与其他显示的比较 76

6.3.1 WO3型电致变色显示器 77

6.3.2 紫罗精型电致变色显示器 80

6.4 其他电致变色材料 82

6.5 电致变色的应用和今后的动向 83

七、荧光显示管 85

7.1 荧光显示管的发源和发展 85

7.2 荧光显示管的构造 85

7.4 荧光显示管的种类和用途 86

7.3.1 工作原理和驱动方法 86

7.3 荧光显示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86

7.4.1 笔划显示 87

7.4.2 点字符显示 88

7.4.3 点(矩)阵显示 89

7.4.4 其他方式的荧光显示 90

7.5 显示组件 91

7.6 荧光显示管的发展动向 91

八、其他显示 92

8.1 前言 92

8.2 电泳显示技术 93

8.3 分散体系的组成材料 94

8.3.1 电泳粒子 94

8.3.2 分散媒质 95

8.3.3 染料 95

8.4 电泳显示的特性 96

8.3.4 添加剂 96

8.5 电泳显示的应用和今后的展望 97

8.5.1 降低电压 97

8.5.2 变象器 98

8.5.3 矩阵显示 98

8.6 结语 99

第三章 记录技术和记录材料 102

一、电子照相记录 102

1.1 电子照相的发展过程和技术 102

特征 102

1.1.1 电子照相的发展过程 102

1.1.2 电子照相记录法的特点 103

1.2 电子照相的工艺过程 106

1.3 电子照相用的光电导材料 107

1.3.1 电子照相用光电导材料的特性 107

1.3.2 电子照相用光电导材料 108

1.4 电子照相的显影法和显影剂 109

1.4.1 干式显影法和显影剂 109

1.4.2 湿式显影法和显影剂 112

1.5 结语 113

二、喷墨记录 115

2.1 前言 115

2.2 喷墨记录技术概要 116

2.2.1 喷墨记录技术的历史 116

2.2.2 喷墨记录方式的特点 116

2.2.3 各种喷墨方式的分类 116

2.2.4 喷墨方式的应用范围和未来展望 116

2.3 墨水 117

2.3.1 墨水设计的重要因素 117

2.3.2 液滴形成特性 117

2.3.3 墨水组成举例 118

2.3.4 墨水的成分 119

2.4.3 性能要求 122

2.4.4 今后的方向 122

2.4.2 墨水记录的机理 122

2.4 记录纸 122

2.4.1 喷墨记录纸的特性 122

2.5 结语 123

三、感热头记录 124

3.1 前言 124

3.2 对感热头的要求 124

3.3 高速和高可靠性的薄膜型感热头 125

3.4 低成本厚膜型感热头特性的提高 127

3.5 感热记录纸的构造 128

3.6 记录纸着色特性的提高 128

3.7 新型感热记录纸 129

3.8 结语 130

四、静电记录 131

4.1 前言 131

4.2 记录原理 132

4.3 静电记录纸的种类 133

4.4.1 记录头 134

4.4 记录方法和条件 134

4.4.2 记录条件 135

4.5.1 受湿度影响的原因 136

4.5 静电记录方法和湿度的关系 136

4.5.2 防止湿度影响的措施 137

4.6 全湿度范围的静电记录纸 137

4.6.1 基本构造 137

4.6.2 导电层特性 137

4.6.3 全湿度范围静电记录纸的特性 138

4.7.1 高象质 139

4.7.2 高速化和普通纸记录 139

4.7 最近的技术动向 139

4.7.3 低电压记录 140

4.8 结语 140

五、激光记录 141

5.1 前言 141

5.2 激光器 142

5.3 光调制器 143

5.4 扫描机构 144

5.5.4 电子照相 147

5.5 记录材料 147

5.5.5 金属薄膜材料 147

5.5.1 银盐材料 147

5.5.3 光聚合物感光材料 147

5.5.2 重氮感光材料 147

5.5.6 有机薄膜材料 148

5.5.7 非晶硫硒碲化合物薄膜材料 148

5.5.8 磁光薄膜材料 149

5.5.9 其他记录材料 149

5.6 结语 149

第四章 存储技术和存储材料 151

一、磁带 151

1.1 前言 151

1.2 磁带技术的发展过程 151

1.3 磁带的磁特性 152

1.5.1 磁性材料 155

1.5 磁带的构成材料 155

1.5.2 粘结剂和添加剂 159

1.5.3 带基薄膜的作用 162

1.6 磁带的力学性质 162

1.6.1 磁带涂料的流动特性 162

1.6.2 磁性涂膜的颜料增强作用 162

1.6.3 磁粉界面与粘结剂的相互作用 163

1.6.4 磁性涂膜表面的润滑效果 165

1.7 磁带今后发展动向 165

二、磁盘 167

2.1 盘状磁记录媒体 167

2.2 硬磁盘 170

2.3 软磁盘 172

2.4 录象磁片 176

3.1 前言 177

3.2 横向(平面)记录和垂直记录的特征 177

三、垂直磁记录 177

3.3 垂直磁记录方式 178

3.3.1 垂直记录的基本构造 178

3.3.2 垂直记录媒体 178

3.3.3 垂直磁头 179

3.4 垂直记录再生特性 181

3.5 垂直记录和横向记录的互补性 183

3.6 磁记录的发展动向 184

4.1.1 基片 186

四、光盘 186

4.1 光盘开发的现状 186

4.1.2 记录膜 187

4.1.3 记录、再生用激光器 193

4.2 今后对光盘部件和材料的要求 193

4.2.1 对基片材料的要求 193

4.2.2 对基片表面材料的要求 193

4.2.3 对记录膜的要求 193

4.2.4 对半导体激光器的要求 194

5.1 前言 195

五、全息摄影术 195

5.2 全息图的构造和种类 196

5.2.1 全息图的构造 196

5.2.2 全息图的种类 197

5.3 全息摄影术的应用 197

5.3.1 全息摄影术的种类 197

5.3.2 全息摄影的应用技术 197

5.4.1 热塑感光材料 198

5.4 全息摄影用的感光材料 198

5.4.2 热塑感光材料的构造和记录方法 199

5.4.3 热塑感光材料的全息记录特征 199

5.5 结语 202

六、其他存储技术 204

6.1 光学双稳元件 204

6.2 化学烧孔 206

6.3 约瑟夫逊元件 2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