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交换式以太网原理、技术及实现
交换式以太网原理、技术及实现

交换式以太网原理、技术及实现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鑫剡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115079641
  • 页数:211 页
图书介绍:
《交换式以太网原理、技术及实现》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以太网发展概述 1

1.2 网络参考模型 3

1.2.1 OSI参考模型 3

1.2.2TCP/IP参考模型 4

1.3 集线器、交换式集线器与交换机 5

1.3.1 集线器 5

1.3.2 交换式集线器 6

1.3.3 交换机 6

1.4从共享到交换 6

1.5交换机和路由器 9

1.6交换式以太网和ATM网 10

1.7统一网络 11

第二章 以太网协议 13

2.1物理层协议 13

2.1.1传输介质 13

2.1.2以太网分类及信号编码 17

2.2链路层 26

2.2.1MAC子层 26

2.2.2LLC子层 29

2.3 Internet网络层协议 31

2.3.1Internet协议(IP) 32

2.3.2IP地址 35

2.3.3子网 36

2.3.4Internet控制协议 37

2.3.5路由协议 40

2.3.6无类域间路由(CIDR) 46

2.4 运输层 48

2.4.1TCP报文段格式 48

2.4.2TCP著名端口地址 49

2.4.3UDP报文格式 49

第三章 交换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51

3.1网桥工作原理 51

3.1.1网桥功能 51

3.1.2网桥协议结构 52

3.2网桥路由 54

3.2.1 固定路由 55

3.2.2生成树路由 56

3.3交换机结构 61

3.3.1基于总线结构 61

3.3.2共享存储器结构 61

3.3.3点一点连接交换机结构 61

3.3.4星型点一点连接交换机结构 62

3.4一个交换式集线器设计实例 63

3.4.1交换式集线器的体系结构 63

3.4.2系统数据流 65

3.4.3对连接请求信号的处理 66

3.5 3Com交换机结构 66

3.5.1BRASICA芯片系列介绍 67

3.5.2BRASICA芯片系列结构 67

3.5.3BRASICA芯片系列功能描述 68

第四章 交换式以太网技术 71

4.1 虚拟网技术 71

4.1.1VLAN的实现 72

4.1.2CoreBuilder 3500虚拟网技术 75

4.1.3VLAN功能 78

4.1.4 VLAN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79

4.2多媒体技术 79

4.2.1PACE技术 79

4.2.2信息流优先级 85

4.2.3组播技术 88

4.2.4资源预留协议(RSVP) 93

4.3三层交换与三层交换机 97

4.3.1Fast IP技术 101

4.3.2第三代第三层交换机 103

4.4远程监测 111

4.4.1RMON 111

4.4.2RMON MIB 112

4.4.3RMON2 MIB 112

4.4.4交换式网络中RMON的实现 113

4.4.5 3Com RMON实现技术 113

4.5网络安全 115

4.5.1网络设备访问控制 115

4.5.2数据访问控制 116

4.6策略驱动网络 116

4.6.1简易目录访问协议(LDAP) 117

4.6.2策略驱动网络 120

4.6.3 3Com策略驱动网络技术 123

4.7网络容错 131

4.7.1网络接口卡 131

4.7.2边缘交换机 131

4.7.3核心交换机 135

4.8吉比特以太网 135

4.8.1吉比特以太网性能优势 135

4.8.2 吉比特以太网技术 137

第五章 3Com网络接口卡 139

5.1 3Com网络接口卡技术 139

5.1.1网络接口卡对构建现代交换式网络的作用 139

5.1.2Parallel Tasking: 3Com提高NIC性能的专利技术 144

5.2 3Com网络接口卡(NIC)产品 146

5.2.1Fast Ether Link-10/100BASE-T NIC 146

5.2.2Fast Ether Link XL和Ether Link XL 147

5.2.3Fast Ether Link XL Server NIC 149

5.2.4Gigabit Ether Link Server NIC 151

第六章3Com以太网交换设备 153

6.1 Super Stack II Switch 1100,3300 153

6.1.1产品概述 153

6.1.2产品功能 155

6.1.3网络控制 158

6.1.4 RMON 160

6.1.5支持多媒体应用 160

6.1.6网络容错 161

6.1.7冗余电源连接 162

6.1.8安全 162

6.1.9设备升级及相应模块 163

6.2 SuperStack II Switch 3900 163

6.2.1产品概述 163

6.2.2性能特性 164

6.2.3交换能力 165

6.2.4带宽管理 166

6.2.5管理 166

6.2.6 Switch 3900吉比特以太网扩展模块 167

6.2.7冗余电源 168

6.3 SuperStack II Switch 9000 168

6.3.1产品概述 168

6.3.2性能特点 168

6.4 SuperStack II Switch 9300 169

6.4.1产品概述 169

6.4.2性能特性 170

6.4.3交换能力 170

6.4.4带宽管理 171

6.4.5网络管理 171

6.4.6三层交换 172

6.5 三层高性能交换机——Core Builder3500 172

6.5.1主要优势 172

6.5.2容易扩充性能并支持对不断增长着的网络的管理 173

6.5.3 CoreBuilder3500交换机结构 174

6.5.4 CoreBuilder3500特性 176

6.5.5网络互连 176

6.5.6 CoreBuilder3500接口模块 177

6.5.7网络管理 177

6.5.8Transcend Ware 178

6.6企业级交换机Core Builder 9000 178

6.6.1企业级交换机Core Builder9000简介 179

6.6.2 Core Builder9000结构概述 180

6.6.3新一代管理功能 182

6.7 CoreBuilder 9400 184

6.7.1性能特性 184

6.7.2多点链路合并(MPLA)技术 185

6.7.3传输距离 185

6.7.4GBIC扩展模块 185

6.8 ATM网连接设备 185

6.8.1局部网仿真(LANE) 185

6.8.2ATM网连接设备 190

第七章 交换式以太网设计实例 191

7.1交换式以太网设计原则 191

7.2校园网设计中的两种结构 192

7.2.1单个路由器结构 192

7.2.2多路由器结构 193

7.3工作组级交换式以太网方案 194

7.4校园网设计方案 195

7.5吉比特以太网设计方案 198

7.5.1工作组级吉比特以太网设计方案 198

7.5.2吉比特以太网校园网方案 199

7.6企业网设计方案 200

7.7一个实际校园网设计方案 202

7.7.1功能说明 202

7.7.2方案设计 203

7.7.3方案性能综述 205

7.8一个容错网络实例 207

7.8.1功能要求 207

7.8.2网络拓扑结构 207

7.8.3性能说明 207

7.9交换式以太网和ATM网互连方案 209

参考文献 2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