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生理入门
中医生理入门

中医生理入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铁涛,欧明主编;李丽霞等编写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35903347
  • 页数:197 页
图书介绍:
《中医生理入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中医生理学理论的形成 1

二、中医生理学的特点 3

三、中医生理学的主要内容 4

四、如何学好中医生理学 5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8

一、什么是阴阳 8

二、阴阳属性的划分 9

三、阴阳的相互关系 10

1. 互相对立 10

2. 互相统一 11

3. 互相消长 11

4. 互相转化 11

1. 应用阴阳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2

四、怎样应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2

2. 应用阴阳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3

3. 应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 14

五、什么是五行学说 15

六、从水火不相容说起 17

1. 五行相生 17

2. 五行相克 17

七、五行乘侮 18

八、五行学说怎样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20

1. 五脏归属五行 21

2. 以五行生克说明五脏关系 21

3. 应用五行说明机体的整体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22

第三章 脏腑的生理 26

一、人体的脏腑及其功用 26

二、脏腑与整体的关系 27

(一) 心 28

三、五脏的生理功能 28

1. 主血脉 29

2. 主神志 29

3. 心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30

(二) 肺 31

1. 主气 31

2. 主宣发与肃降 31

3. 肺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33

(三) 脾 33

1. 主运化 34

2. 主升 35

3. 主统血 35

4. 脾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36

(四) 肝 37

1. 主疏泄 37

2. 主藏血 38

3. 肝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39

(五) 肾 40

1. 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40

2. 主水 42

3. 主纳气 43

4. 肾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43

〔附1〕心包络 44

〔附2〕命门 45

四、六腑的生理 45

(一) 胆 45

(二) 胃 45

(三) 小肠 47

(四) 大肠 48

(五) 膀胱 49

(六) 三焦 50

(一) 脑 51

五、奇恒之腑 51

(二) 女子胞 52

六、脏腑之间的关系 52

(一) 脏与脏的关系 53

1. 心与肺 53

2. 心与脾 53

3. 心与肝 53

4. 心与肾 54

5. 肺与脾 54

6. 肺与肝 55

7. 肺与肾 55

8. 脾与肝 55

9. 脾与肾 56

10. 肝与肾 56

(二) 腑与腑的关系 56

2. 肺与大肠 57

1. 心与小肠 57

(三)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57

3. 脾与胃 58

4. 肝与胆 58

5. 肾与膀胱 58

七、舌、脉与脏腑的关系 59

(一) 舌与脏腑的关系 59

1. 舌的组织结构 59

2. 舌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59

3. 正常舌象 61

4. 舌诊的原理 61

(二) 脉与脏腑的关系 62

1. 脉搏的形成 62

2. 正常脉象 63

3. 脉诊的原理 64

(一) 生命的基本物质--精 67

第四章 精、神、气、血、津液 67

一、精与神的由来和作用 67

(二) 生命活动的征象--神 68

二、脏腑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血 69

(一) 血是怎样生成的 69

(二) 血是怎样运行的 70

(三) 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71

三、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气 72

(一) 什么是气 72

(二) 气的生成与分布 73

1. 元气 73

2. 宗气 73

3. 营气 74

4. 卫气 74

1. 推动作用 75

(三) 气是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和体现 75

2. 温煦作用 76

3. 防御作用 76

4. 固摄作用 76

5. 气化作用 77

(四) 气的运行 78

四、与气血相辅相成的重要物质--津液 79

(一) 什么是津液 79

(二) 津液的生成与分布 80

五、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81

(一) 精血的关系 81

(二) 气血的关系 82

1. 气能生血 82

2. 气能行血 82

4. 血为气之母 83

(三) 神与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83

3. 气能摄血 83

第五章 经络学说 86

一、人体有哪些经络 86

1. 什么是经络 86

2. 经络系统的组成 87

二、十二经脉 89

1. 十二经脉的命名 89

2. 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89

3.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90

4.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91

5.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91

三、十四经脉各经循行径路 92

1. 手太阴肺经 96

2. 手阳明大肠经 97

3. 足阳明胃经 98

4. 足太阴脾经 102

5. 手少阴心经 103

6. 手太阳小肠经 104

7. 足太阳膀胱经 107

8. 足少阴肾经 108

9. 手厥阴心包经 110

10. 手少阳三焦经 112

11. 足少阳胆经 115

12. 足厥阴肝经 117

13. 督脉 119

14. 任脉 119

四、奇经八脉 122

1. 什么是奇经八脉 122

2. 奇经八脉的循行和作用 122

1. 联系脏腑、沟通全身 124

五、经络有什么生理功能 124

2. 通行气血、濡养脏腑 125

3. 传导感应 125

4. 调节机体平衡 125

六、从“顺藤摸瓜”说起 126

第六章 中医学脏象和整体观的现代生理学基础 129

一、中医学脏象的现代生理学基础 129

(一) 心 130

1. 心主血脉与人体血液循环 130

2. 心主神明与人体大脑功能 131

3. 心肾相交的佐证 133

4. 肠血管活性肽的心血管效应 133

(二) 肺 133

1. 肺主气与人体的呼吸功能 134

3. 肺肾相生的佐证 136

2. 肺主治节与肺的内分泌及防御功能 136

4.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结构基础 137

(三) 肝 137

1. 肝主疏泄与人体肝脏的生化过程 137

2. 肝藏血与人体血量的调节 138

3. 肝主筋与人体运动机能 138

4. 肝开窍于目与视网膜的光化学 139

5. 肝喜条达与人的精神情绪 139

1. 脾主运化与人体的消化吸收及代谢功能 140

(四) 脾 140

2. 脾统血与人体的凝血、止血功能 142

3. 脾胃相表里的佐证 143

4. 脾主肌肉与人体肌肉的营养 143

(五) 肾 144

1. 肾主水与人体的泌尿功能 144

2. 肾藏精与人体的生殖功能 146

二、中医整体观的现代生理学基础 147

4. 肾阳虚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 147

3. 肾主骨生髓的佐证 147

(一) 整体观 148

1.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48

2. 人体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协调 149

3. 整合作用靠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 150

4. 人体内的生物钟 152

5. 五行生克的现代生理学例证 153

(二) 平衡观 155

1. 人体机能的平衡现象 155

2. 内稳态的概念 156

3. 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157

4. 激素分泌与内稳态的维持 159

5.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稳态的控制 160

一、脏腑研究的概况 163

(一) 脏腑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63

第七章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概况 163

(二) 诊断标准的研究 165

1. 脾虚诊断标准 166

2. 肾虚诊断标准 166

3. 肺气虚诊断标准 166

(三) 脏腑的实验研究 167

1. 脾实质的实验研究 167

2. 肾实质的实验研究 171

3. 阴虚与阳虚的实验研究 173

二、经络研究的概况 174

(一) 经络研究的新进展 174

(二) 循经感传研究 175

1. 经络电学 176

2. 循经感传研究进展 176

3. 循经感传的激发与医疗效果 177

(三) 经络的形态学研究 177

1. 穴位解剖学研究 178

2. 穴位组织学研究 179

(四) 经络实质研究中的诸种假说 180

1. 经络与周围神经相关说 180

2. 中枢假说 180

3. 经络、皮质、内脏相关说 181

4. 轴索反射接力联动说 181

5. 第三平衡系统说 182

三、舌象研究的概况 183

(一) 正常人的舌苔和舌质 183

(二) 舌苔的研究 184

1. 厚苔 185

2. 腻苔 185

3. 黄苔 185

1. 淡白舌 186

2. 红绛舌 186

(三) 舌质的研究 186

3. 青紫舌 187

四、脉象研究的概况 188

(一) 现代医学对脉搏的认识 189

1. 脉搏 189

2. 动脉脉搏波 189

(二) 常见脉象病理生理学的探讨 191

1. 数脉、迟脉 191

2. 结脉、代脉 192

3. 虚脉、实脉 193

4. 浮脉、沉脉 193

5. 弦脉、紧脉 194

6. 滑脉、涩脉 195

(三) 脉象的现代研究 195

1. 脉搏图的记录和分析 195

2. 脉象形成原理的研究 19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