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药用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春澍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32342913
  • 页数:479 页
图书介绍:
《药用植物学》目录

绪论 1

一、药用植物学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1

二、药用植物学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2

三、药用植物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3

四、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4

上篇 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5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5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5

一、原生质体 5

二、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13

三、细胞壁 17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分裂 20

一、有丝分裂 21

二、无丝分裂 22

三、减数分裂 23

四、染色体、单倍体、多倍体 23

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 27

第一节 植物组织的类型 27

一、分生组织 27

二、薄壁组织 28

三、保护组织 30

四、机械组织 35

五、分泌组织 37

六、输导组织 40

第二节 维管束及其类型 44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和应用 46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50

第一节 根 50

一、根的形态 50

二、根的类型 50

三、根的变态 51

四、根的组织构造 53

(一) 根尖的构造 53

(二) 根的初生构造 54

(三) 侧根的形成 56

(四) 根的次生构造 57

(五) 根的异常构造 60

第二节 茎 61

一、茎的形态 61

二、茎的类型 63

三、茎的变态 63

四、茎的分枝 66

五、茎的内部构造 66

(一) 茎尖的构造 67

(二)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67

(三)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 69

1. 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 69

2. 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次生构造 72

3. 双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构造 72

4. 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异常构造 73

(四) 单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构造特征 74

(五) 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征 75

第三节 叶 77

一、叶的组成 77

二、叶的形态 78

三、叶片的分裂、单叶和复叶 83

(一) 叶片的分裂 83

(二) 单叶和复叶 83

四、叶序 84

五、异形叶性及叶的变态 86

六、叶的组织构造 88

(一) 双子叶植物叶的一般构造 88

(二)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特征 90

七、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 90

第四节 花 91

一、花的组成及形态 91

二、花的类型 98

三、花程式和花图式 99

四、花序 101

五、花的生殖 104

六、花的组织构造 110

第五节 果实 114

一、果实的发育和特征 114

二、果实的类型 114

三、果实的组织构造 118

第六节 种子 121

一、种子的形态特征 121

二、种子的类型 121

三、种子的组织构造 122

下篇 药用植物的分类 125

第四章 植物分类概述 125

第一节 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125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方法和系统 125

第三节 植物分类发展概况 126

第三节 植物分类的单位 127

第四节 植物的命名 129

第六节 植物界的分门 130

第五章 藻类植物 131

第一节 藻类概述 131

第二节 藻类植物的分类 132

一、蓝藻门 132

二、绿藻门 133

三、红藻门 135

四、褐藻门 136

第三节 药用藻类的研究进展 138

第六章 菌类 140

第一节 菌类概述 140

第二节 真菌门 140

一、真菌的特征 140

二、真菌的分类 141

(一) 子囊菌亚门 Asoomycotina 141

(二) 担子菌亚门 Basidiomycotina 145

(三) 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na 150

第三节 药用真菌的研究进展 151

第七章 地衣门 153

第一节 地衣概述 153

第二节 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153

第三节 药用地衣的研究进展 155

第八章 苔藓植物门 157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特征 157

第二节 苔藓植物的分类 158

第九章 蕨类植物门 161

第一节 蕨类植物概述 161

一、蕨类植物的特征 161

二、蕨类植物的化学成分 164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 166

一、松叶蕨亚门 Psilophytina 166

1. 松叶兰科 Psilotaceae 166

二、石松亚门 Lycophytina 167

2. 石松科 Lycopodiaceae 167

3. 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167

三、水韭亚门 Isoephytina 168

四、楔叶亚门 Sphenophytina 168

4. 木贼科 Equisetaceae 168

五、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169

5. 瓶尔小草科 Ophioglossaceae 169

6. 紫萁科 Osmundaceae 170

7. 海金沙科 Lygodiaceae 171

8. 蚌壳蕨科 Dicksoniaceae 171

9. 凤尾蕨科 Pteridaceae 172

10. 中国蕨科 Sinopteridaceae 172

11. 乌毛蕨科 Blechnaceae 172

12. 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173

13. 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174

14. 槲蕨科 Drynariaceae 175

第十章 裸子植物门 177

第一节 裸子植物概述 177

一、裸子植物的形态特征 177

二、裸子植物的化学成分 178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 178

一、苏铁纲 Cycadopsida 179

1. 苏铁科 Cycadaceae 179

二、银杏纲 Ginkgopsida 180

2. 银杏科 Ginkgoaceae 180

三、松柏纲 Coniferopsida 180

3. 松科 Pinaceae 180

4. 柏科 Cupressaceae 182

四、红豆杉纲 (紫杉纲)Taxopsida 183

5. 红豆杉科 (紫杉科) Taxaceae 183

6. 三尖杉科 (粗榧科) Cephalotaxaceae 184

五、买麻藤纲(倪藤纲Gnetopsida或盖子植物纲Chlamydosper-mopsida) 185

7. 麻黄科 Ephedraceae 185

8. 买麻藤科 Gnetaceae 187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 188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特征 188

第二节 被子植物分类所依据的一般演化规律 188

第三节 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的两大学派 189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190

第五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191

一、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192

(一) 离瓣花亚纲 Choripetalae 192

1. 三白草科 Saururaceae 192

2. 胡椒科 Piperaceae 192

3. 金粟兰科 Chloranthaceae 194

4. 桑科 Moraceae 195

5. 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196

6. 蓼科 Polygonaceae 197

7. 苋科 Amaranthaceae 201

8. 商陆科 Phytolaccaceae 202

9.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203

10. 睡莲科 Nymphaeaceae 204

11. 毛莨科 Ranunculaceae 205

12. 芍药科 Paeoniaceae 210

13.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211

14. 防已科 Menispermaceae 213

15. 木兰科 Magnoliaceae 213

16. 樟科 Lauraceae 217

17. 罂粟科 Papaveraceae 217

18. 十字花科 Cruciferae 220

19. 景天科 Crassulaceae 221

20.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223

21.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223

22. 杜仲科 Eucommiaceae 225

23. 蔷薇科 Rosaceae 225

24. 豆科 Leguminosae 230

25. 芸香科 Rutaceae 235

26. 楝科 Meliaceae 237

27. 远志科 Polygalaceae 238

28. 大戟科 Euporbiaceae 239

29. 冬青科 Aquifoliaceae 240

30. 卫矛科 Celastraceae 241

31.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242

32. 鼠李科 Rhamnaceae 243

33. 葡萄科 Rhamnaceae 244

34. 锦葵科 Malvaceae 245

35. 堇菜科 Violaceae 246

36. 瑞香科 Thymelaeaceae 247

37. 胡颓子科 Elaegnaceae 248

38. 桃金娘科 Mytrtaceae 249

39. 五加科 Araliaceae 250

40. 伞形科 Umbelliferae 253

41. 山茱萸科 Cornaceae 259

(二)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260

42. 杜鹃花科 Ericaceae 261

43. 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262

44. 报春花科 Primulaceae 263

45. 木犀科 Oleaceae 264

46. 马钱科 Loganiaceae 265

47. 龙胆科 Gentianaceae 266

48. 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268

49. 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270

50.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272

51. 紫草科 Boraginaceae 274

52.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275

53. 唇形科 Labiatae 277

54. 茄科 Solanaceae 282

55.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285

56. 爵床科 Acanthaceae 287

57. 茜草科 Rubiaceae 289

58.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291

59. 败酱科 Valerianaceae 292

60.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293

61. 桔梗科 Campanulaceae 295

62. 菊科 Compositae, Asteraceae 298

二、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ae 305

63. 泽泻科 Alismataceae 305

64. 禾本科 Gramineae 306

65. 莎草科 Cyperaceae 308

66. 棕榈科 Palmae 309

67. 天南星科 Araceae 310

68. 百部科 Stemonaceae 313

69. 百合科 Liliaceae 314

70. 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319

71. 薯蓣科 Dioscoreaceae 321

72. 鸢尾科 Iridaceae 322

73. 姜科 Zingiberaceae 323

74. 兰科 Orchidaceae 326

实验指导 332

第一章 显微镜及实验技术 332

一、显微镜的类型 332

二、显微镜的构造 332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34

四、指针的安装及测微尺的使用 335

五、显微镜的使用和保管的注意事项 336

六、基本实验技术 336

(一) 临时装片法 336

(二) 徒手切片法 336

(三) 滑走切片法 337

(四) 解离组织法 337

(五) 石蜡切片法 337

(六) 绘图的要求和方法 338

(七) 常用试剂的配制和使用 339

第二章 实验内容 341

实验一 植物细胞的构造和显微镜的使用 341

实验二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及细胞壁 342

实验三 分生组织和保护组织 344

实验四 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345

实验五 分泌组织及粉末药材的显微观察 347

实验六 根的形态、类型和变态。根的初生构造 348

实验七 根的次生构造和异型构造 350

实验八 茎的形态和变态类型。茎的初生构造 352

实验九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裸子植物茎的次生构造 354

实验十 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根状茎的构造。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异常构造 357

实验十一 叶的形态和内部构造 359

实验十二 花的形态和花序 361

实验十三 花的内部构造 363

实验十四 果实的类型和构造 366

实验十五 种子的类型和构造 369

实验十六 藻类、真菌、地衣植物 370

实验十七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373

实验十八 裸子植物 377

科1. 松科 377

科2. 柏科 378

科3. 麻黄科 378

实验十九 被子植物 380

科1. 蓼科 380

科2. 桑科 381

科3. 毛莨科 381

科4. 芍药科 382

科5. 木兰科 383

科6. 罂粟科 384

科7. 十字花科 385

科8. 蔷薇科 385

科9. 豆科 387

科10. 芸香科 388

科11. 大戟科 389

科12. 锦葵科 390

科13. 五加科 390

科14. 伞形科 391

科15. 木犀科 392

科16. 夹竹桃科 393

科17. 马鞭草科 394

科18. 唇形科 395

科19. 茄科 396

科20. 玄参科 396

科21. 茜草科 397

科22. 桔梗科 398

科23. 菊科 398

科24. 天南星科 400

科25. 百合科 401

科26. 姜科 402

科27. 兰科 403

附录 405

一、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405

(一)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意义和任务 405

(二) 药用植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405

(三) 植被的分布 408

(四)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准备和工作方法、总结 409

(五)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411

(六) 寻找药用植物新资源的途径 414

二、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 416

(一) 药用植物分类鉴定的意义 416

(二) 药用植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416

(三) 有关学名的一些规定 417

(四)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 419

三、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420

四、被子植物门分科检索表 424

五、学名索引及种加词释义 4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