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诚能,丑泽联主编
  • 出 版 社: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4255·012
  • 页数:381 页
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概论》目录

导言 1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一、生产和生产过程的三要素 1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4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0

四、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1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12

一、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和党性的科学 13

二、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14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5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6

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7

第一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9

第一节 商品和货币 19

一、商品和商品的内在矛盾 19

二、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30

第二节 价值规律 41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41

二、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的作用 42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44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确立 44

二、资本原始积累 47

三、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49

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51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51

一、货币向资本的转化 51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53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55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55

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57

三、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源泉 59

四、剩余价值率 60

第三节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62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62

二、资本主义剥削形式的变化 65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66

第四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68

一、工资的本质 68

二、工资的形式 69

三、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 70

四、工资的国民差异 72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74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74

第三章 资本积累 74

二、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77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79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 79

二、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 82

三、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批判 84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85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85

二、无产阶级贫困化 86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89

一、产业资本的循环 92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92

第四章 资本运动和剩余价值的瓜分 92

二、产业资本的周转 95

三、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98

第二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 101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01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04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07

第三节 商业利润和利息 110

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10

二、借贷资本和利息 113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 117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117

二、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 119

第五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125

第一节 社会资本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 125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125

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126

第二节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 127

一、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27

二、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30

三、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 135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37

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138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41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 144

四、对资产阶级经济危机理论的批判 145

第六章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149

第一节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 149

一、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论述 149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变化和发展 154

第二节 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161

一、生产和技术出现停滞的趋势 162

二、食利者阶层的增长和食利国的形成 165

三、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167

四、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168

五、工人贵族的形成和机会主义思潮的泛滥 169

第三节 帝国主义是过渡的或垂死的资本主义 171

一、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与社会主义客观条件的成熟 172

三、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与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 177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 18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181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181

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182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途径 185

二、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与社会主义主观条件的成熟 185

四、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生产目的的手段 1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 195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95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197

第三节 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 203

一、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203

二、各种经济形式的地位和作用 205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10

第一节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210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的基础 210

二、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 2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 228

一、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228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征 232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流通 23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计划体制是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体制 241

一、我国计划体制的基本要点 241

二、我国计划管理的形式 242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245

一、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本内容 245

二、综合平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47

三、改革计划方法,提高计划的科学性 250

第九章 价值规律和价格体系 25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 254

一、计划经济与价值规律 254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特点 256

三、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作用 2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 260

一、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260

二、社会主义竞争的特点 262

三、社会主义竞争的作用 264

第三节 社会主义价格体系 265

一、价格体系和价格形式 265

二、价格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269

三、我国的价格政策 271

第十章 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和经济效益 2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 274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地位 274

二、确立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正确关系,增强企业活力 2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核算 288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效益 288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 29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299

一、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29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分配和消费 299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3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309

一、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309

二、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 312

三、按劳分配的形式 3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消费 323

一、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特点 323

二、社会主义消费需要的内容 327

三、提高社会主义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 328

一、国际性经济技术交流的必要性 333

第一节 国际性的经济技术交流 333

第十二章 我国对外的和国内的经济技术交流 333

二、发展对外贸易与开拓国外市场 335

三、引进先进技术与利用国外资金 338

第二节 国内的经济技术交流 340

一、国内各地区互相开放加强横向经济联系 340

二、经济结构和地区布局的合理化 343

第三节 经济特区 346

一、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和经济特区的性质 346

二、经济特区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 349

三、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352

一、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55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355

第一节 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制度 355

二、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361

第二节 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 364

一、高度的物质文明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物质条件 365

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精神条件 367

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 369

第三节 向共产主义过渡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70

一、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70

二、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级性和长期性 374

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3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