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结构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绍进,王锦涛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209002936
- 页数:300 页
前言 1
一、《资本论》的对象和方法 3
(一)《资本论》的对象 3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 8
《资本论》的对象 11
(二)《资本论》的方法 14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14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17
二、《资本论》的总体结构 22
(一)《资本论》总体结构的形成概述 22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22
《资本论》总体结构的最终形成 24
《资本论》第二、三两卷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人的著作 27
(二)《资本论》理论部分三卷的内在联系 29
《资本论》是结构严密、理论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 29
《资本论》第一卷以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为对象,以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为核心,揭示资本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30
《资本论》第二卷以资本的流通过程为对象,把资本当作运动来把握,既考察纯粹的流通,又从流通的角度来进一步考察生产 31
《资本论》第三卷以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为对象,考察资本在现实运动中的各种具体形式及其互相对立与竞争斗争 33
(三)剩余价值理论是贯串《资本论》全书的红线 35
《资本论》第一卷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本身的生产 35
《资本论》第二卷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和流通对于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重大影响 36
《资本论》第三卷分析剩余价值在各类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形式及其数量界限的规律 37
《剩余价值理论》是对十七世纪中叶以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关剩余价值理论的系统批判 40
三、《资本论》第一卷的结构 42
(一)第一卷的分篇 42
第一篇研究商品、货币和一般商品流通,这同第一卷的研究对象有无矛盾 43
对商品和货币的研究,预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非绝对性质 45
第一篇研究的商品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现实存在的商品 46
第一篇的研究内容本身决定了过渡到分析资本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8
第二篇是从分析一般商品流通转入分析资本生产过程的过渡篇 49
为什么从第三篇开始的对资本生产过程的分析首先着眼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0
第三篇在《资本论》结构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5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为什么需要一个专篇(第四篇)来考察 52
第五篇是对前两篇分析的综合 54
第六篇为什么分析属于分配范畴的工资? 55
第七篇在《资本论》结构中具有双重意义 56
(二)第一卷各篇的结构 58
1.第一篇的结构 59
第一章奠定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劳动价值论 59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精髓 60
第二章为什么研究交换过程而不研究货币? 61
第二章与第一章第三节是对同一研究对象的双重叙述 62
第二章分析了交换过程,为什么第三章再分析商品流通 63
分析货币同时也是分析商品流通 64
分析货币必然导向分析资本 65
2.第二篇的结构 67
第四章第一部分承接上一篇第三章第三节“货币” 67
转入研究资本从第一部分就已开始 68
第二部分从简单流通的角度考察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目的是把研究引向资本流通本身 70
第二部分的分析自然把问题引到劳动力的买卖 71
第三部分分析劳动力的买和卖 71
3.第三篇的结构 73
从本篇的标题就可看出它包含一个重要的新的发现 73
第五章专门设一节考察劳动过程的意义 74
第五章正面揭示了价值增殖过程,为剩余价值学说的展开叙述奠定了基础 75
第六至九章是对价值增殖过程的一些基本关系从理论上加以确定和阐明 77
第六章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分析,从理论上确定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78
第七章对剩余价值率的分析,从理论上确定了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表现方法 80
只有把剩余价值率归结为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之比,从理论上确定剥削程度的表现才得以完成 81
第八章讨论工作日的内容为什么不紧接第五章之后? 82
第八章第一节指出工作日的全部问题归结为资本家的贪欲和工人的反抗斗争 83
第八章第二至四节叙述资本家对剩余劳动的贪欲 84
第八章第五、六两节叙述英国工人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和工厂法的历史、内容和结果 85
第七节介绍英国工厂法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第八章为什么占用那么大的篇幅? 87
第九章对剩余价值量决定因素的分析,综合体现了前三章所述的几个范畴的联系 87
第九章的重点在于考察可变资本量在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的关系中的影响作用 88
第九章的内容具有第三篇小结和连接第四篇的意义 89
第十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实际上阐明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全部概念 90
4.第四篇的结构 90
第四篇对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各个因素的理论分析,采取了历史分析的结构 93
第十一章考察的是协作一般,但同时也是考察简单协作 94
第十二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同上一章之间体现了逻辑的和历史的联系 95
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同前两章的联系,表现为逻辑的和历史的顺序 97
第十三章第一至三节叙述机器本身的发展和它被当作加强剥削工人的手段 98
从第四节起,分析与新生产力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其后果 101
5.第五篇的结构 103
第十四章分析的生产劳动的新规定,为什么不放在第三篇第五章那里一起加以说明 103
第十四章从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统一的观点考察资本生产过程的质的方面,第十五章则考察它的量的方面 105
只有在第五篇(第十六章)才可能对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作全面的评述 107
6.第六篇的结构 109
第十七章分析工资形式的不合理性和它产生的必然性 109
第十八、十九两章分析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的特点及其对加强剥削工人的作用 110
第二十章考察工资的国民差异的原因 112
7.第七篇的结构 112
第二十一章“简单再生产”在本篇结构中的必要性,主要在于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113
第二十二章考察资本的扩大生产 115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为什么在第二十二章第一节才加以阐述 116
第二十二章第三、四两节讨论资本积累量的决定 118
第二十三章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 121
第二十三章首先论证即使资本构成不变,资本积累同时也是资本关系的扩大再生产 121
第二、三节从资本积累伴随着资本构成提高的角度,论证相对过剩人口的累进生产 122
第四节是全章的总结 124
第二十三章的分析是资本积累理论的核心 124
第二十四章第一至六节考察资本主义积累的前史 125
第七节考察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26
对资本主义积累历史趋势的考察为什么放在“所谓原始积累”一章中 127
第二十五章“现代殖民理论”是对上一章的补充 129
(三)第一卷在全书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130
在全书结构中处于决定性的地位 130
标志着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132
包含了《资本论》中最基本的原理 135
表现为一个完整的部分 138
四、《资本论》第二卷的结构 139
(一)第二卷的分篇 139
第二卷的研究内容包括资本运动的整个过程 139
第二卷第一篇是第一卷的直接继续 142
第一篇把资本循环当作孤立的行为来考察 143
第二篇把资本循环当作周期性过程来考察 144
两篇结构的必要性 145
第二卷分篇的顺序表现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结构 147
第三篇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循环运动 147
(二)第二卷各篇的结构 148
1.第一篇的结构 148
首先考察货币资本循环的理由 148
第一章对货币资本循环的双重考察 149
第一章与第一卷第二篇相呼应,深化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 150
对第一卷第二篇的一个补充 153
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对全卷结构具有决定的重要性 155
第二章同第一卷第七篇的结构关系 156
第三章的分析意味着逻辑“更上一层楼” 158
盘旋上升式的逻辑发展 159
2.第二篇的结构 161
首先说明反映周转速度的范畴 161
影响资本周转的决定性因素 162
从结构上看第九章分析预付资本总周转的理由 164
第八、九章主要是围绕固定资本来考察周转问题 165
第十二至十四章主要谈影响流动资本周转的因素 167
“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为何独立为一章 168
可变资本周转影响价值增殖的一点疑问 170
第十七章“剩余价值的流通”的结构意义 172
3.第三篇的结构 174
为什么第十八章“导言”要分析“货币资本的作用” 174
第十九章提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 175
第二十章“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179
第二十一章在研究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考察“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181
第二十一章各节的逻辑联系 182
(三)第二卷在全书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资本流通的理论 185
为资本回到社会表面上所表现的形式提供了出发点 186
表现为第三卷内容的引言 187
五、《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190
(一)第三卷的分篇 190
第一篇所研究的两个转化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抽象到具体的枢纽点,也是从前两卷到第三卷的枢纽点 192
第二篇研究由于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从而使利润又转化为平均利润 193
第三篇结束了对产业资本的考察,同时又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与历史过渡性 195
第四篇研究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独立化为特殊的商业资本的特殊职能 196
第五篇所研究的生息资本也是产业资本的独立化形式,但不是职能资本,它只参与瓜分平均利润,取得利息 198
第六篇研究资本主义地产就是要考察资本投入农业而产生的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200
第七篇既是《资本论》第三卷的结语,又是全书理论部分三大卷的总结 203
(二)第三卷各篇的结构 205
1.第一篇的结构 205
第一章考察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而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又是整个分析的出发点 205
第二章分析第一卷第七章剩余价值率的现象形态即利润率,这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先导 207
第三章考察的是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之间的关系 208
第四章考察预付总资本的流通速度对利润率的影响 209
第五章分析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对提高利润率的影响 210
第六章分析原料价格的变动对利润率和再生产过程的影响,至此完成了不变资本价值变动对利润率影响的考察 211
第七章是对利润和利润率所作的补充说明,至此完成了对一个产业部门利润率的研究 213
2.第二篇的结构 214
第八章提出的问题: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的差别同资本现实运动的趋势相矛盾 214
第九章是一个转折点:平均利润从而生产价格的形成,解决了上述矛盾并成为以后一切研究的前提 215
第十章进一步研究价值的形成及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市场机制,是对第一卷第一章奠立的劳动价值论的重要补充和最后完成 217
第十一章考察工资变动对成本价格与生产价格的影响,进一步批判古典学派把价值混同于生产价格的错误 219
第十二章是对全篇的补充说明和必要注释 220
3.第三篇的结构 221
第十三章从生产力发展与资本构成不断提高的趋势,来对利润率的数量变化进行动态考察 222
第十四章分析使利润率下降这个一般规律只具有趋势性质的各种因素 222
第十五章分析利润率下降规律内在的各种矛盾,是对第一卷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历史趋势的进一步论证 223
第十六章考察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特殊资本即商业资本的特殊职能 224
4.第四篇的结构 224
第十七章阐明商业资本是流通中的职能资本,它参与利润率平均化并取得商业利润 225
第十八章研究如何以商业资本周转为契机,使既定的商业利润通过商业价格来实现 226
第十九章考察的对象是货币经营资本 226
第二十章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商业资本区别于以往的商人资本的性质、特点与作用 227
5.第五篇的结构 228
第二十一章阐明生息资本不是职能资本而是资本商品,从而它的增殖或利息只是平均利润的扣除 230
第二十二章对利息作定量分析,即决定利息额和利息率数量的因素;市场利息率还取决于竞争和供求,不存在“自然利息率” 231
第二十三章分析平均利润由量的分割变为质的分割,导致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各有独立源泉的假象 232
第二十四章是前三章的概括,揭示生息资本使资本拜物教取得纯粹的表现形式 233
第二十五章考察生息资本贷借运动的实际形式,即资本主义的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银行家用自己的票据创造了虚拟资本 234
第二十六章考察作为生息资本的货币资本积累对市场利息率的影响,并批判19世纪英国“通货派”的错误 234
第二十八章批判“银行派”的错误,阐明生息资本同现实资本的区别,是理解以下各章的必要前提 236
第二十七章是从信用同产业资本的联系上来综合考察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236
第二十九章是二十五章的重要补充 238
第三十章考察在银行信用下,生息的货币资本积累在什么程度上和现实的职能资本积累相一致 238
第三十一章从分析借贷货币资本的不同来源,来继续考察上一章所研究的中心 239
第三十二章是前章第二节的继续 239
第三十三章考察信用对货币流通的影响,是对第一卷第三章的重要补充 240
第三十四章运用前章的原理,批判英国1844年银行立法的理论基础——通货原理,并揭露银行法能消除危机的幻想及其真正目的 240
第三十五章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国际信用下的贵金属(世界货币)流通和汇兑率之间的关系,是对第一卷第三章的重要补充 241
第三十六章是对生息资本的历史考察,分析借贷资本同高利贷资本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 242
6.第六篇的结构 242
第三十七章是全篇的导论,提出地租以土地所有权为前提,最一般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地产及地租的实质 245
第三十八章是级差地租的总论,对它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特征进行一般的考察 245
第三十九章考察因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而形成的不同超额利润如何转化为级差地租Ⅰ 246
第四十章考察因对同一土地连续追加投资而形成的不同超额利润如何转化为级差地租Ⅱ,及级差地租两种形式的异同与相互关系 247
第四十一章考察生产价格不变时,因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不变、提高和降低而引起的级差地租Ⅱ的数量变化情况 248
第四十二章考察生产价格下降时,因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不变、提高和降低而引起的级差地租Ⅱ的变化情况 249
第四十三章考察生产价格上涨时,因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不变、下降和提高而引起的级差地租Ⅱ的变化情况,并对以上三章加以总结 250
第四十四章综合考察级差地租的两种形式,论?能有级差地租,完成了对级差地租的研究 250
第四十五章集中考察单纯由于土地所有权的?产生的绝对地租 252
第四十六章补充考察非农业用地的地租的特殊性,地租的资本化即土地价格及其变动趋势 254
第四十七章是第六篇的补充和总结,考察资本主义地租的发生史,进一步阐明了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255
7.第七篇的结构 256
第四十八章揭露和批判掩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质的所谓“三位一体”的公式 257
第四十九章通过对生产总过程的分析,来批判“三位一体公式”承袭“斯密教条”的错误 258
第五十章考察资本主义下的价值生产同价值分配的关系,揭明由市场竞争造成的假象,再深入批判“斯密教条” 259
第五十一章论述分配关系只是一定生产关系的表现 260
第五十二章是全书理论部分的总结——论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集中表现为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 261
第三卷是《资本论》全书最带王冠的部分,最困难的总过程被说明得一清二楚 263
(三)第三卷在全书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263
《资本论》的主题是论资本,但它必须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来加以阐明 266
对剩余价值一般及其特殊形态也必须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来加以阐明 268
对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的考察,是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重要发展与最终完成 270
进一步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及其历史的过渡性 272
再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现象形态 273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拜物教的性质与根源 275
六、《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的结构 278
(一)《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的写作、编辑和出版 278
(二)《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的分册及其结构 282
1.关于《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第一册的结构 283
2.关于《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第二册的结构 287
3.关于《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第三册的结构 293
(三)《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在《资本论》全书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298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柏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描摹本 第2册 头手足结构》杨建飞主编 2019
- 《认知语言学视野的抽象方位结构研究》曹爽著 2019
- 《无机材料晶体结构学概论》毛卫民编著 2019
- 《数据结构教程》付婷婷,王志海,张磊编著 2019
- 《数据结构 C语言版 第5版》邓文华 2019
- 《RNA折叠结构预测算法与计算复杂性》刘振栋著 2019
- 《中国好字帖 硬笔楷书教程 结构》张鹏涛主编 2016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联考教案1.0 山东模拟试题100例 素描静物》李贺主编 2017
- 《山东梆子》田和灵,叶健,赵艳喜编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国手艺传承人丛书 山东曹县江米人·王锡金》唐家路,杨传杰著 2017
- 《山东地方戏曲音乐研究》崔晗珺责任编辑;(中国)赵正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