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与完善诉讼制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柴发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810113070
- 页数:641 页
目录 1
第一编诉讼制度的哲学思考 1
第一章社会冲突的诉讼机制 3
一、自然状态的社会冲突与作为法律事实的社会冲突 3
(一)社会冲突成为法律事实的根据和条件 3
(二)作为法律事实的社会冲突 8
二、解决社会冲突的诸手段 11
(一)何谓社会冲突的“解决” 11
(二)社会冲突的自决与和解 15
(三)仲裁与调解 20
(四)诉讼 24
三、诉讼机制 28
(一)诉讼类型与社会冲突 28
(二)诉讼程序与社会冲突 32
(三)诉讼的适用与社会冲突 35
第二章程序公正:价值、模式及实现 39
一、程序公正的价值 39
(一)程序公正与法律的正义 41
(二)程序公正的社会导向意义 44
(三)程序公正与冲突的解决 48
二、程序公正的模式 50
(一)理性化的公正 50
(二)形式的公正 54
(三)主观的公正 57
(四)过程的公正 60
三、程序公正的实现 63
(一)冲突事实的真实再现 64
(二)司法者的中立 67
(三)冲突主体合法意志的尊重 69
第三章诉讼成本与诉讼效益 71
一、投入产出:诉讼所无法回避的机制 72
(一)冲突主体的诉讼成本与效益 73
(二)国家(社会)的诉讼成本与效益 76
(三)成本与效益关系对主体行为的影响 78
二、影响诉讼成本与效益的诸因素 81
(一)诉讼周期 81
(二)诉讼费用水平 83
(三)诉讼程序的繁简 86
(四)裁判结果的公正率 89
(一)主体间诉讼成本与效益的边际影响 91
三、主体间诉讼成本与效益的边际影响及综合优化 91
(二)边际影响中的取向 94
(三)诉讼成本与效益的综合优化 96
第四章法官职业行为分析 100
一、走下圣坛的法官 100
(一)古典主义的偶像 101
(二)行为主义的尖刻 104
(三)实在主义的信心 105
(四)法官:双重人格的载体 107
(一)宣告、解释还是创造法律 111
二、法官行为的功能分析 111
(二)认可与发现事实 118
(三)法律职业的“巴尔干化”与法官的功能 122
三、法官行为的社会分析 124
(一)职业阶层与法官行为 124
(二)社会赞同与法官行为 126
(三)宗教和政治信仰与法官行为 128
(四)物质待遇与法官行为 130
四、法官行为的心理分析 131
(一)法官心理特征的影响因素 132
(三)经验偏见型 133
(二)情感冲动型 133
(四)利他求偿型 134
(五)温和精细型 134
(六)桀傲自尊型 134
第五章诉讼机制中的冲突主体 136
一、冲突主体诉讼行为的法哲学根据 136
(一)实体权益根据说 137
(二)公法行为根据说 142
(三)诉讼行为的综合根据 145
(一)主体的行为意志 148
二、冲突主体诉讼行为的实践制约与障碍 148
(二)主体的行为能力 151
(三)诉讼行为的社会条件 155
三、冲突主体诉讼行为模式的理性趋势 158
(一)诉讼发动机制的变化 159
(二)主体诉讼境遇的改善 161
(三)诉讼行为效益的提高 162
第六章诉讼强制及其效用 163
一、从法律强制到诉讼强制 163
(一)抽象的强制:作为法律属性的强制 164
(二)诉讼强制:抽象强制的现实化 166
(三)“无强制性”法律规范与诉讼强制 169
二、冲突的解决与诉讼强制 171
(一)裁决≠冲突解决 171
(二)“二次冲突”与诉讼强制 174
三、诉讼强制适用及其效用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177
(一)裁判的公正性与诉讼强制 177
(二)裁判的法律基础与诉讼强制 178
(三)裁判义务或责任的内容与诉讼强制 180
(四)冲突主体的责任能力与诉讼强制 182
(五)社会协助与诉讼强制 184
(六)强制中的制裁与诉讼强制 186
第七章诉讼机制中的社会监督 189
一、审判独立的相对性 190
(一)从政治原则到技术原则:审判独立的现代根据 190
(二)审判权力的社会分享 192
(三)诉讼的封闭与开放 194
二、社会监督的社会和个性原因 196
(一)法律系统自我监督功能的局限性 196
(二)政治责任和政治参与 199
(三)利益的实际关连 201
(四)伦理取向和情趣偏好 202
(一)政府监督 204
三、社会监督的类型 204
(二)政党监督 206
(三)法学家监督 208
(四)新闻与论监督 210
(五)公众监督 212
结语:社会监督的价值及其实践难题 213
第八章 民事诉讼理论的发展趋势:从单一的诉讼程序走向保护民事合法权益的综合程序 217
一、问题的提出 217
第二编民事程序制度 217
二、当前的任务:综合研究保护民事权益的各种程序制度 218
三、研究方法 220
四、民事诉讼立法展望 226
(一)强化诉讼制度的民主性和规范性是诉讼立法的基点 227
(二)检察监督是对民事程序制度的法律监督 230
(二)增设必要的程序制度是完善民事诉讼法的重点 232
五、民事诉讼立法应协调诉讼程序制度与其他民事程序制度的关系 235
六、民事程序制度的监督机制 237
(一)司法监督是对民事程序制度监督的主要形式 237
(三)群众监督是对民事程序制度的根本监督 241
(四)行政监督不是对民事程序制度独立的监督形式 243
第九章集团诉讼制度:理论与立法研究 246
一、集团诉讼的历史演变 246
二、集团诉讼的特征 250
三、在我国建立集团诉讼的必要性 255
四、创设集团诉讼的设想和建议 260
五、建立集团诉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62
(一)集团诉讼的适用范围 263
(二)集团成员的确定 263
(三)当事人举证、处分行为及其效力 264
(四)权利保护的具体形式 265
(五)诉讼费用的分担 266
(六)判决的执行 266
第十章纠正生效失误裁判程序:监督与再审 268
一、失误裁判的救济与健全诉讼制度 268
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的显著不足 270
三、完善监督与再审程序的基本原则 273
(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273
(二)对事实负责、对法律负责和对人民负责 274
四、监督与再审程序的理论方案 275
(一)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对错误裁判的申诉 275
(三)检察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 275
(二)对错案的复查程序 277
(三)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 278
五、再审制度的性质与完善再审制度的必要性 280
第十一章破产制度:破产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 284
一、对破产制度的法律程序 285
二、适用民事诉讼法中的法律程序问题 291
三、对破产事件的监督机制 295
第十二章完善公证制度的理论构想 299
一、对公证制度性质和功能的理性认识 299
二、公证是重大民事行为的法定形式 301
三、公证是保护民事权益的重要程序制度 304
(一)公证制度的基本原则 304
(二)公证的效力 305
(三)对妨害证明行为的强制措施 305
(四)公证制度与审判制度、检察制度的衔接与联系 306
四、健全与完备公证程序 308
(一)拓宽公证业务范围 309
(二)公证机构的改革 310
(三)办理公证的具体程序 311
第十三章仲裁制度:管理体制与程序制度 314
一、我国仲裁制度的历史发展 315
二、改革国家仲裁制度的理论构想 320
三、改革国际商事仲裁的理想模式 326
第十四章人民调解制度:发展与完善 328
一、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制度的建设 330
二、政府对调解组织管理的程序制度建设 332
三、法院对调解组织指导和监督的程序制度建设 337
第三编行政诉讼制度 343
第十五章行政诉讼机制的合理构成与运行 343
一、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特征 343
二、诉讼机制的合理构成和运行 348
三、行政诉讼的功能 349
第十六章行政诉讼法的几个基本原则 352
一、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352
二、辩论原则 355
三、司法审查原则 356
四、检察监督原则 359
第十七章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 362
一、具体行政行为争议的实质与行为地的地域管辖 362
二、人民法院受案范围与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 364
三、被告的举证责任与一般地域管辖 366
四、适用法律与一般地域管辖 367
五、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与一般地域管辖 370
第十八章行政诉讼的诉和诉权 372
一、行政诉讼的诉 372
二、行政诉讼的诉权 374
三、对诉权的保护 377
第十九章行政复议 379
一、行政复议的现状与改进 379
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383
一、共同诉讼的分类 387
第二十章共同诉讼 387
(一)必要的共同诉讼 388
(二)一般的共同诉讼 391
二、对共同诉讼的判决 392
第二十一章行政诉讼的第三人 395
一、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395
二、第三人的诉讼权利义务 397
第二十二章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400
一、研究举证责任的基本方法在于把握诉讼标的 401
二、举证责任的倒置 402
三、被告负举证责任是诉讼机制运行的客观要求 404
第二十三章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几个理论问题 408
一、行政案件审理的对象 408
二、诉讼中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410
三、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413
四、上诉审的书面审理 415
第二十四章行政诉讼的司法裁判权 418
一、行政诉讼司法裁判权的性质和功能 418
二、司法裁判权是人民法院裁量事实、适用法律的权力 421
一、行政诉讼适用民事诉讼程序某些规定的根据 423
第二十五章 行政诉讼程序和民事诉讼程序的关联与适用 423
二、行政诉讼适用民事诉讼程序的原则 424
三、行政诉讼适用民事诉讼程序的范围 427
第四编刑事诉讼制度 433
第二十六章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确立的根据及其体系 433
一、问题的提出 433
二、对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意义的再认识 436
(一)保证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437
(二)保证办案质量 438
(三)保障刑事司法公正性的实现 439
三、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体系 441
(一)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应当分开 442
(二)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体系 444
(三)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内涵理解 445
第二十七章 强化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 458
一、侦查监督的概念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58
二、侦查监督的范围 463
(一)关于侦查监督的对象范围 463
(二)关于侦查监督的内容范围 464
三、侦查监督的内容 466
(一)关于通过审查批准逮捕实施的监督 466
(二)关于通过审查起诉实施的监督 468
(三)关于对侦查活动的监督 473
四、侦查监督的方法 475
第二十八章人民检察院的自行侦查职能和内部监督机制 479
一、检察机关自行侦查的概念及其范围 479
二、检察机关自行侦查中的几个问题 484
(一)自侦案件必须把住立案关 484
(二)关于自侦案件的侦查措施 486
(三)关于检察机关自行侦查中可否采用刑事拘留强制措施问题 488
三、加强和完善自侦案件的监督 491
(一)废除说 497
一、免予起诉制度的存废之争 497
第二十九章完善免予起诉制度 497
(二)半废除说 499
(三)保留、完善说 500
二、坚持并完善免予起诉制度 501
三、完善免予起诉制度的建议 509
(一)保障被免予起诉的被告人充分行使辩护权 509
(二)保障被告人、被害人申诉权及侦查机关提请复议权的充分行使 511
(三)对免予起诉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511
(四)人民检察院对免予起诉案件中的附带民事诉讼有权进行调处 512
一、人民法院要坚持原则,独立行使职权 514
第三十章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依法独立进行审判 514
二、 “先定后审”的否定及其出路 520
(一)“先定后审”的若干表现 521
(二)“先定后审”的弊端 522
(三)否定“先定后审”后面临的难题及其出路 528
三、强化对审判过程的监督 532
(一)对审判过程的监督与实现公正审判的关系 532
(二)公正审判的监督体系 536
(三)强化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力 538
一、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现状 541
第三十一章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541
二、重新认识辩护特别是律师辩护的意义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 545
三、被告人委托律师及律师参与诉讼的时间问题 548
四、律师辩护的效力维护与律师权限的适当扩大 555
五、保障辩护效果的尝试——改革刑事判决书的制作要求 559
第三十二章刑事纠错机制的健全与强化 563
一、客观地认识刑事司法活动中的错案现象 564
二、纠错机制在法制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570
三、我国现行纠错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574
四、强化、健全刑事纠错机制需要排除的认识障碍 581
(一)有错必纠原则 584
五、刑事纠错的基本原则 584
(二)严肃与谨慎相结合原则 585
(三)及时纠错原则 586
六、围绕审判监督程序,完善刑事纠错的程序体系 587
(一)关于人民检察院纠正错误的免予起诉决定的程序问题 587
(二)关于申诉和管辖的程序问题 587
(三)关于立案的程序问题 588
(四)审理程序、裁决程序 588
(五)关于监督的程序问题 589
一、行政机关享有部分司法权已成不可遏制的趋势 593
第三十三章行政司法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593
第五编行政司法制度 593
二、新的保障权利机制 598
(一)确立司法权授予原则 599
(二)行政裁判组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原则 599
(三)建立确保公正的裁决规则 601
(四)设定体现自然正义的基本程序要件 603
(五)司法最终裁决原则 605
三、几点简短的结论 606
一、行政司法的概念与特征 607
(一)行政司法的概念 607
第三十四章我国行政司法的现实 607
(二)行政司法行为的特征 608
二、行政司法的方式 608
(一)行政调解 608
(二)行政仲裁 609
(三)行政裁决 611
三、我国行政司法的主体与范围 613
(一)行政调解的主体与范围 613
(二)行政裁决的主体与范围 614
(三)行政仲裁的主体与范围 615
(三)行政仲裁的管辖 616
(二)行政裁决的管辖 616
四、行政司法处理纠纷的管辖 616
(一)行政调解的管辖 616
五、行政司法的程序 618
(一)行政调解程序 618
(二)行政裁决程序 620
(三)行政仲裁程序 625
第三十五章建立与健全行政司法制度的建议 628
一、建立与健全行政司法制度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628
二、关于我国行政司法的范围 630
(一)关于行政调解及其效力 632
三、行政司法行为的方式及效力 632
(二)关于行政仲裁及其效力 633
(三)关于行政裁决及其效力 634
四、确立行政司法的基本规则问题 634
(一)有关行政司法权的授予规则 635
(二)有关保障行政司法组织和行政司法人员独立性的规则 635
(三)有关确保公正裁决的程序规则 636
五、关于当事人不服行政司法裁决的诉讼性质问题 637
后记 641
- 《体育公共服务改革 理想之美与现实之殇》齐超 2019
- 《改革进程中的刑事诉讼程序与证据问题研究 基于警察的视角》谢波 2019
-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探析》李瀛心,吴价宝著 1997
-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管理方法技术与服务创新丛书 俄罗斯档案事业改革与发展研究》徐胡乡责编;肖秋会 2019
- 《高中课程与高考改革 走向多样化》冯生尧主编;崔允潡总主编 2018
- 《21世纪公安高等教育系列教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法学本科 第2版》孟昭阳,高文英主编 2017
-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辛均庚,王双宏,石恒帅主编 2018
- 《40年重大财税改革的回顾》楼继伟著 2019
- 《我国食品安全认证政策改革路径研究》陈默,王一琴,尹世久著 2019
-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王伟光著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