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图书
曾国藩全书  第7卷  挺经  上  精华本
曾国藩全书  第7卷  挺经  上  精华本

曾国藩全书 第7卷 挺经 上 精华本PDF电子书下载

综合图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明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1056627X
  • 页数:313 页
图书介绍:
《曾国藩全书 第7卷 挺经 上 精华本》目录

第四部 挺经 3

第一卷 修身养性 慎独绝学——“内圣”法 3

第一章 曾国藩论“内圣”法经文 3

一、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 3

二、独知之地,慎之又慎 4

三、勤于邦,俭于家,言思信,行笃敬 4

第二章 曾国藩“内圣”解读 5

一、立当自强,达当圆融 5

二、慎独自处,修炼“内圣” 11

三、以存诚自养,诚意、正心 17

第三章 曾国藩“内圣”感悟赏析 22

修身十三款 22

养身要言 24

格言十二首 24

自勉于“勤、俭、谨、信”之外加“忍、浑”二字,痛自箴砭 25

自省将于“清、慎、勤”三字上努力 25

日课四条 26

总不出一信字 28

忠、勤二字,济世成人 29

诚乃物之始终 29

不诚无物 30

以诚待人 30

诚心求之虚心处之 31

以诚为根本 31

精诚所至 金石亦开 31

于作字之道若有所会 32

日日一律,乃为成德 32

思与学不可偏废 32

与人交际,当求诚信素孚 33

平和乃涉世立德保身之本 33

无好快意之事,常存省过之心 33

改号涤生,立志以文章报国 34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 35

与人为善,圣人之道 35

做人应光明磊落 36

重“敬”、“恕” 36

守笃实,戒机巧 37

圣贤千言万语,精核不外敬恕 37

年少不读书,老大徒伤悲 38

不可议人过失 38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 38

自省内有矜气,反疑人不虚心 38

每日切实从谨言、修容、静坐三事下手 39

自文浅陋、徇外为人无益 39

不欲岱云观《馈贫粮》,自省好名心 39

要改正征逐、狂妄之习 40

自责“绝无改过之实,徒有不怍之言” 40

自省“只能知、不能行” 40

要从戒惧、谨独上切实用功 41

自省每日过恶,不外乎要人说好 41

与人往还,最忌小处计较 41

自省“心多游思” 42

自检“忿”字伏根甚深 42

惠西面责予慢、自是、伪 42

忿欲二念不能止,恐遂成内伤病 42

此心偏激清介,殊非载福之道 43

自悔见人词色太厉,令人难堪 43

自省器量不闳,养气不深。 43

自愧无兼人之才 43

自省天性褊激 44

痛省因小故而大发忿不可遏 44

自检对客有怠慢之容 44

自励“借人之拂逆以磨砺我之德性” 45

自叹“变化气质之难” 45

作“强勉行道,庄敬日强”一联自箴 45

自省察人情之顺逆厚薄,尚存于心而不能化 46

在京远不如外省得以自由 46

听沅弟谏己之短 46

自省目病之源在忮心不能克尽 46

自省忝居高位,饱食酣眠,惭愧至矣 47

风霜磨练,足以坚筋骨而长见识 47

名人文集乃养病良方 47

心静胜神医 48

读书在发奋自立,学识在身体力行 48

读书勿懒勿躁,劝捐勿勒勿派 51

教读书之法,授做人之道 52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 54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54

存倔强,去忿激 54

第二卷 喜忧深藏 大局为重——“坚忍”法 57

第一章 曾国藩论“坚忍”之法 57

一、脱屣富贵,厌世弃俗 57

二、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 57

第二章 曾国藩“坚忍”智慧 58

一、“天地之道,刚柔互用” 58

二、俯畏人言,仰畏天命 63

三、事之成败,不易常度 69

第三章 曾国藩“坚忍”感悟赏析 73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73

一处弛则百处懒 73

不随众的喜惧 74

一处迟则百处懈 74

千万忍耐 74

心如悬而不降,是不能定且静 74

今已养成膏粱安逸之身,他日何以肩得大事 75

无耐性,刻刻不自安适 75

读《日知录·易经》不觉愧汗 75

心肝之病,自养自医 75

郁怒最伤人 76

第三卷 深沉机智 刚柔相济——“刚柔”法 77

第一章 曾国藩论“刚柔”之法 77

一、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77

二、肝火需控制,倔强不可少 78

三、强毅之气,决不可无 78

第二章 曾国藩“刚柔”解读 79

一、“悔字诀”与“硬字诀” 79

二、做人之道,在于“敬”、“恕”二字 82

三、“刚”性太强,便以“柔”性掩之 87

第三章 曾国藩“刚柔”感悟赏析 89

古文之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89

阳刚与阴柔之美 90

作字之道,刚健婀娜缺一不可 90

以悔字启春生之机 91

柔能制刚,诚能化顽 91

阳刚与阴柔 92

读书破万卷,刚柔集一身 92

第四卷 淡泊利欲 勤求廉矩——“廉矩”法 93

第一章 曾国藩论“廉矩”之法 93

一、贤者无以自存,自古之憾 93

二、舍礼无德,舍礼无政 93

三、崇俭约以养廉 94

第二章 曾国藩“廉矩”解读 95

一、“不贪财,不苟取” 95

二、勤求廉矩,喜闻诤言 97

三、廉矩目的:致贤、养民、正风气 100

第三章 曾国藩“廉矩”感悟赏析 102

严惩侵饷恶习 102

不可占人半点便宜 103

不贪安逸,不图丰豫 103

富贵常蹈危机 104

不要钱,不怕死 104

为己存惜福之心 104

观何廉昉书扇头小字,愧己无一定之风格 105

自愧官至极品,学业德行无成 105

读《离骚》 106

自检每日言语之失 106

身为惰农,翻笑镳綦为多事,傎孰甚焉 106

闻竹如以知己相许,悚然汗下 106

自以为人莫予知,不知在己本一无足知 107

捐除杂念,轻视万事,淡泊明志 107

思人心所以扰扰不定者,只为不知命 107

诵韦公“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之句,愧悚不已 108

寸心微有郁积,总由中无所得 108

当猛省于寸衷而验于颜面 108

叹志学廿年,学问无进步 108

悔此生学问、文章一无所成 109

梦科场枯涩不能下笔,叹学术一无所成 109

回忆生平,悔不胜悔 109

悔生平错谬甚多,德行学问一无可取 109

自省学业无成,德行不修,尤悔丛集 110

自愧日渐衰老而学无一成 110

打银壶费银八两有奇,深为愧悔 110

深愧居处太崇,享用太过 111

读书切不可有官家风味 111

第五卷 见机行事 因势利导——“诡道”法 113

第一章 曾国藩论“诡道”之法 113

一、带勇立法,仁礼并用 113

二、兵事惨戚,不宜欢欣 113

三、用兵自主,出奇制胜 114

第二章 曾国藩“诡道”解读 115

一、鉴古效人,相时制宜 115

二、兵无常势,见机而行 120

三、着眼全局,稳慎为先 124

第三章 曾国藩“诡道”感悟赏析 128

剿抚兼施之法 128

捻军战术 129

捻军的长技与短处 129

对付捻军四法 130

禁止骚扰为第一义 133

迎战强敌须避锐击惰 133

用兵以审势为第一要义 134

安省城之策 135

细心防奸 135

兵器当扬长避短 135

如何对待“常胜军”(洋军) 136

乘隙进剿 137

须防埋伏 137

大军前进,剿宜兼防 137

三路进兵,协同作战 138

四省合防,以剿为堵 138

谋浙之道 139

防守长沙之策 139

抄袭接应,内外合击 140

分进包抄,奇正兼用 142

水师炮船不宜用于岸高河窄之地 143

穿地道之法 144

地道战术 144

筑垒之道 144

地图以康、乾内府为佳 145

抢占制高点 145

船炮未齐,不能草率成行 146

破阵之法 146

攻其必救 146

断后之要 147

布袋攻城法 147

火箭乃军中无用物 148

以退为进,埋伏夹击 148

打仗四要诀 149

围攻城垣,首在断其信息 150

看地势,察敌势,只宜一人独往 150

大炮之利弊 151

用兵主客奇正之法 152

盛署酷热,宜作坚守之计策 153

专守一静字法 153

坐山观虎,待机而动 154

守城之道,贵内外呼应 154

出军不宜过远 155

两军交战,先贵审力 155

欲拔本根,先剪枝叶 156

攻黄州三策 156

不可出队太早,冲锋太快 157

遇大敌时,断不可徒靠人数之多 157

稳扎稳打 158

不可久围坚城 159

以寡击众,不用虚声 159

不可浪战 160

专主守城,不宜浪战 160

兵不厌诈 161

行军当临时相机行事 161

行军最贵机局生活 161

不可过稳 162

宜从敌人不经意之处下手 163

军中变局,朝不同夕 163

行军之道 164

用兵以“主客”二字为重 165

进兵宜稳不宜急 165

以骑制骑 166

进军必有根据之地,筹饷必有责成之人 167

用兵不宜苦攻坚城 168

用兵不宜久围坚城 168

多用活兵轻兵,少用呆兵重兵 169

多用活兵,少求速效 169

水师破阵,陆师继之 170

呆兵、活兵、重兵、轻兵缺一不可 170

用兵当动如脱兔,静如处女 170

论用兵之策 171

用兵妙着亦险着 172

第六卷 锐韧交替 持久致胜——“久战”法 173

第一章 曾国藩论“久战”之道 173

一、久战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四字 173

二、与贼相持日久,最戒浪战 173

三、夫战,勇气也 174

第二章 曾国藩“久战”解读 174

一、久战者,敢打硬仗也 174

二、人者,久战的决定因素也 177

三、将士一心,久战胜利的关键 181

第三章 曾国藩“久战”感悟赏析 186

两军相对哀者胜 186

治军必须脚踏实地 187

带兵以能打仗为第一义 187

军中戒惰漫喧杂之象 188

治军之道,以能战为第一义 188

以静制动 189

招勇须察其胆气,虽死不避者为上 189

持久战 189

用兵布阵最重气势 190

金陵之围不宜轻撤 190

贼失民心,岂能久长 191

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 191

洋人洋器不足恃 192

危急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 192

危急之际惟有专靠自己 193

攻克金陵要求稳不求速 193

设法保守上海 193

相机力战一次 194

不可藐视客军 195

民心向背是战事成败的关键 195

持重以立不败之地 196

用兵之道,全军为上 197

用兵贵在自强 197

用兵全在主力自强 198

兵事宜从大处着眼 198

用兵之要:贵得人和而不尚权势,贵求实际而勿争虚名 199

用兵之道通于声律 199

用兵之难 200

一鼓作气,再而衰 200

治军之道以“勤”字为先 200

兵者不得已而用之 200

守城不易 201

凡修垒以濠深为妙 201

治军戒骄惰气 201

军用须从日用眠食上下手 201

与李鸿章谈团练之事 202

修碉择地之法 202

用兵重气 202

治军宜适当分权 203

兵勇素质,极为重要 203

善待兵与不善待兵的原则 204

奖将不如激将 205

禁扰民,戒烟赌,勤训练,尚靡俭 205

治军之事 207

兵少国强,兵多国贫 209

办船为第一先务 209

薪饷宜归画一 210

论湘勇 211

克城打仗,以多杀贼为贵 211

鼓舞弁兵之实用 212

兵勇互相维系 212

不可贪敌资财 212

军律严厉 213

先自治,后制敌 213

兵勇月饷须一视同仁 214

米粮子药未齐,宜缓用兵 214

不强之分兵 215

军宜团聚不宜分散 215

兵分则力单,将分则谋寡 216

凡行兵须蓄不竭之气 216

越寨进攻而胜 216

越寨进攻而败 217

不能越攻而失(一) 217

不能越攻而失(二) 218

越寨进攻而取胜 218

再考“越寨进攻而胜” 219

艰贞无咎,美成在久 219

永作哀军 220

以不挫为好 220

不可使敌军合势,不可使我军分割 220

第七卷 内守外融 知命达观——“忠疑”法 223

第一章 曾国藩论“忠疑”之道 223

一、朴诚淳信,守己无求 223

二、守之以一,立命之极 224

三、尽性知命,几近大道 224

第二章 曾国藩“忠疑”解读 225

一、立坚忍不拔,练能征善战之师 225

二、倚天照海花无数 229

三、带兵之道,仁礼相济 235

第三章 曾国藩“忠疑”感悟赏析 237

假礼教涣散太平军心,凭忠信挽救清朝颓运 237

为众所附,全凭忠义 239

平日不见信于人,遂招致群疑众谤 240

切戒以诗文废正务 240

以积阁文牍太多,此心歉然 240

不欲开坏风气,导天下以恶习 241

身膺大任,大惧陨越,实深惴惴 241

知高官巨职足以损人之智,长人之傲 241

省察自己短处,对京察褒嘉之语,殊有愧 241

具折请病,以明不敢久握重权 242

反复筹思,拟告病引退 242

名实相孚,劳赏相当 24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43

立功可以赎罪 243

置生死祸福于度外,坦然做去 244

世风日下,痛恨次骨 244

大乱之世的表征 244

天下三大患:人才、财用、兵力 245

奏章务求内容真实可靠 247

尺土必争,一民必救 247

和众之道 248

推诚相待,同心协力 248

众志成城,军之大恃 249

办除流弊,公而忘私 249

拜师求友,都须专一 250

道义与交谊 250

第八卷 鹰立如睡 虎行似病——“藏锋”法 253

第一章 曾国藩论“藏锋”之法 253

一、自屈求全,龙蛇之道 253

二、大凡人中君子,大都寂静藏锋 254

三、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 254

第二章 曾国藩“藏锋”解读 255

一、既能“听言”,又善“明察” 255

二、功成名就之道,在于深谙藏锋 260

三、厚藏匿锐,身体则如鼎之镇 263

第三章 曾国藩“藏锋”感悟赏析 264

读书须有语文基础,学习力戒奢侈骄傲 264

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 265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怒 266

以谦虚相诫 266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266

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 267

为何丹畦正文字,察矜心内伏 267

殊批戒余之师心自用 267

怒斥三县令,颇失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之义 268

高位虚名,实深悚惧 268

思谦抑之道,小事须力戒争胜之心 268

人以盛气凌人,盛气伤肝致病 269

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 269

为人力戒自是之习 270

切戒名浮于实 270

名过其实,反受其辱 271

为人当知天之长,地之大,书之多,事之变 271

从波平浪静处安身 271

才大之人,不甘于岑寂 272

人生有达有穷有得有失 273

终身履冰,优游自如 273

“花未全开月未圆” 273

满招损,谦受益 274

谨防骄傲之气入于膏育而不自觉 274

凡事皆当存一谨慎俭朴之见 275

谦虚谨慎,力戒傲惰 275

心平气和,“难得糊涂” 275

大臣密保人员,终身不宜提一字 276

虚心、实力、勤苦、谨慎 276

身居高位,忠直图报 277

畏祸之心,刻刻不忘 277

文人须心平气和 278

楼高易倒,树高易折 278

居上位而不骄极难 279

宦海可畏 279

用事太久,则当缩手以释群疑 280

不居大位享大名,或可免于大祸大谤 280

身居重名,总以钱少产薄为妙 280

持身守家之道 280

功名之地,自古难居 281

无处不疼心,无日不惧祸 281

假满即出最为体面 281

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 282

大局日坏,引退未始非福 282

用人极难,听言亦殊不易 282

趁势撤退,坦然示以大公而又不着痕迹 283

慎毋轻敌 283

骄气惰气皆败气 284

用兵之道 284

稍有才智必思有所表现 284

力除傲气,力戒自满 285

第九卷 势来用尽 否极泰来——“盈虚”法 287

第一章《挺经》“盈虚”法经文 287

一、人不可能无缺陷 287

二、成大事者,半是天缘,半是勉强迁就 288

三、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 288

第二章 曾国藩“盈虚”智慧 289

一、尽性知命,可为可不为 289

二、不求十全十美,只求平稳退路 294

第三章 曾国藩“盈虚”感悟赏析 304

盈虚消长 304

机心未泯 304

淡然处世 304

自咎局量太小,不足任天下大事 305

欲以口舌胜人,转为人所不服 305

有憾其外,有病其内,故不觉衰困之日逼也 306

与作梅谈读书人多涉于虚浮 306

以不得闻规谏之言为虑 306

自以无实而享盛名,忸怩不宁 307

须日课册以时时省过 307

只取明师之益,不受损友之损 307

疏语不可太坚 307

道无端,德无穷 308

切莫错过好光阴 308

培养士林风气 308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309

学无常师,道兼众妙 309

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310

战阵之事,须半动半静 310

盈虚消长 310

作梅讽余近日好言人短 312

自省“明于责人,而暗于责己” 312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312

第十卷 砥砺人生 自强不息——“砺志”法 315

第一章 曾国藩论“砺志”经典 315

一、君子之忧,悲天命而悯人穷 315

二、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 316

三、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316

第二章 曾国藩“砺志”解读 317

一、做人从立志开始 317

二、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为首 321

三、一生成就都在“砺志”中取得 324

第三章 曾国藩“砺志”感悟赏析 327

有志者事竟成 327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328

心有二用,则必不能有成 328

以静制动 328

耳不两听 目不两视 329

凡事皆贵专 329

人贵有志 329

勿因失败而自馁 330

小挫折置之度外,但有恒必有成就 331

练字须下苦功,不可求速效 332

读书有恒,领会情趣 332

为学做事,贵有有恒 333

学问之道无穷,总以有恒为主 334

学业之精,概由己定;求业之法,专一则成 335

乃悟轮扁甘苦疾徐之说 339

练书法日不间断定会常有长进 339

书法要有意志 339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39

变柔为刚,化刻为厚 340

有志必成,何郁郁之有? 340

行百里者半九十 340

作字先求圆匀,次求敏捷 341

熟能生巧 341

要想不被人耻笑,就要下苦功 342

酷暑坚持读书 342

一怕无恒,二怕未看明白 343

立志就是金丹 344

学习贵持之以恒 345

三十初度自警 345

自省为人鹜外之见重,为己之志不坚 345

戒烟,自省“遏欲之难” 346

自省病根在无恒 346

每日间“忿”、“欲”往复,知而不克,可耻 346

自省近日心常忡忡,乃由于志不立 347

立志今年自新,重起炉冶,痛与血战一番 347

读书贵乎强有力 347

发愤自立 348

顺应性命,守之为一 348

五箴并序(甲辰春作) 350

无恒则终身一事无成 351

早起·有恒·重厚 352

第十一卷 崇俭鄙奢 以和为贵——“家范”法 355

第一章 曾国藩“家范”之道 355

一、信守“八字”与“八本” 355

二、家败之道与身败之道 356

三、官宦之家,延者鲜矣 356

第二章 曾国藩“家范”解读 357

一、“和”为中心,八字家规 357

二、勤俭持家,力避骄奢 366

三、力戒傲气,朴实为人 370

第三章 曾国藩“家范”感悟赏析 374

治家八字诀 374

三不信 375

八本三致祥与八字三不信 376

八好六恼 376

居家之道 377

妇职、妇道 377

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 378

对后代重于身教 378

养猪种菜,振兴家业 378

家事家教处处留心 379

勤俭刚明忠恕廉浑八德 379

努力读书,勿置田产 379

不可仗势欺人,不可恃才傲人 380

骄傲与多言,败家丧生之道 381

兴家之道,当除子弟骄、奢、淫、佚 381

兄弟和睦,践行孝道,克勤克俭 382

令家庭生机勃勃的四件事 383

晏起无蔬之家,类多衰弱 383

居家礼节 383

谨守家法 384

从省城雇人种菜 384

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 384

勤则兴,懒则败 385

勤敬二字不可须臾离身 385

勤敬和,家庭和睦兴旺的秘诀 386

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386

处处事事行勤敬 387

家中子弟切勿流于骄逸 387

切戒“奢、傲”二字 387

力戒“惰傲”二字 388

田产愈多指责愈众,银钱愈多抢劫愈甚 388

嫁女不可铺张奢侈 388

家败于奢,人败于逸 389

劳则不佚,谦则不傲 389

对子侄须教一勤字、一谦字 389

傲与惰皆败家之道 390

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 390

起屋买田为仕宦之恶习 390

早起为长寿金丹 391

立勤俭耕读家规 391

莫贪大方豪爽 392

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392

享名太盛,必多缺憾 393

家事忌奢华 393

不可忘寒士家风味 393

勤俭忠恕,不堕家风 394

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久 394

世家子弟,钱和衣不可多 394

常守此俭朴之风,亦惜福之道 395

尚俭 395

兄弟应互谦互让,互帮互助 396

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396

家和则福自生 397

望兄弟和睦 397

父母不可太操劳 398

兄弟之间,不可有一言欺诈 398

爱兄弟以德,不可爱兄弟以姑息 399

勿因小事伤害手足之情 400

对长辈应尽爱敬之心 400

勤敬服侍老人 400

兄弟间应互劝互勖互恭维 401

奖其所长,兼规其短 401

兄弟间不可赠送厚礼 401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 402

不与有骄奢习气的人家结亲 402

家人莫入衙门干涉公事 403

穷家得八两,则举室回春 403

亲家不必定富室名门 403

亲邻互敬,移风易俗,讲求品学 404

于“礼”字详求 404

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405

与官相处,总以谦谨二字为主 405

诸女当孝顺翁姑,勿恋母家富贵 406

为妇要柔顺恭谨,耐劳忍气 406

第十二卷 循序渐近 渐入佳境——“明强”法 409

第一章 曾国藩论“明强”至理 409

一、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 409

二、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410

三、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410

第二章 曾国藩“明强”解读 411

一、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411

二、皇上的诏令也敢违抗 416

三、为学不可不精,为人不可太精 419

第三章 曾国藩“明强”感悟赏析 421

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421

“明强”二字断不可少 422

晓得下塘,须要晓得上岸 422

为政当尽其在我,务其远大 423

知之不明,处事不当 423

不可偏听偏信 423

不必急功近利 424

不朽之文源 自襟度远大 424

读书讲求精熟,望儿钻研天文 425

思涉猎其大略,见解日开 425

读书重在领悟,临帖不拘一格 426

治学当知本源 426

琐细足以累其心 428

自省年来出处之间多可愧 428

心明力定 428

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工夫 429

不能附和 429

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429

明字为第一要义 430

治生、读书、修德、能文 430

乞归林泉亦非易事 430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431

降贼之供不可尽信 431

不可轻信探报消息 432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432

自诩智识,多由阅历太少 433

第十三卷 知人知事 以人为本——“英才”法 435

第一章 曾国藩论“英才”培养 435

一、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 435

二、培养几个好官,以为种子 436

三、人才不都由勉强磨炼而出 436

第二章 曾国藩“英才”解读 437

一、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437

二、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444

三、举贤不避亲仇 449

第三章 曾国藩“英才”感悟赏析 458

求一攘利在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 458

择将难于募勇 459

第十四卷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勤敬”法 461

第一章 曾国藩论“勤敬”之道 461

一、爱民察吏,观行访言 461

二、勤谦二字,修身治人 461

三、时势所处,万不能置事身外 462

第二章 曾国藩“勤敬”解读 463

一、整饬吏治,匡扶国家 463

二、约束部属,从严治军 473

三、大势已倾,积习难挽 479

第三章 曾国藩“勤敬”感悟赏析 482

养民以为民,设官亦为民 482

体察民情,深知民有三苦 483

珍惜民力 486

因时制宜,改革赋制 487

同情百姓灾难,恳请免除赋税 489

军人最易造孽,也最易积德 491

严禁士兵抢夺民船 491

不可扰民 492

严禁弁勇扰民 492

行军首重纪律 493

兵勇扰民,严惩不怠 493

将帅以不骚扰百姓为第一义 494

爱民歌 496

心口如一,直言其事 497

理乱不闻,教子以勤 497

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 498

凡事豫则立 499

警惕晏安自甘 499

日日颓放,可以为人乎 499

自省居敬穷理,并无工夫 499

不敬身之罪大矣 500

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 500

君子不可与小人交往 501

为官不可得罪绅士 501

大堑之后岂无大伸之日 501

乱政与善政 502

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502

用人宜精心,处事宜虚心 502

民心涣散,国之大患 503

第十五卷 廪实为节 勤俭为本——“廪实”法 505

第一章 曾国藩论“廪实”之术 505

一、勤俭自持,习劳习苦 505

二、处置洋务之本:忠、信、笃、敬四字 506

三、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506

第二章 曾国藩“廪实”解读 507

一、从“俭”字,廪实理财 507

二、学西方科技,徐图自强 508

三、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 512

第三章 曾国藩“廪实”感悟赏析 515

每用一钱,均须三思 515

以勤字为先 516

重农 516

我辈舍节俭,别无可以自立 517

思古之得虚名者,不胜大惧 517

知天下百病,生于懒 517

自省有俭之名而无俭之实 518

每日做事愈多,夜间临睡愈快活 518

艰苦则强筋骨,娇养则弱精力 518

以奢为尚,败家之象 518

情意宜厚,用度宜俭 519

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 519

时时于“俭”字上用功 519

勤俭节约乃修身根本 520

民生以穑事为先 520

此费亦觉可惜 520

言理财汰兵之急 521

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 522

团练之难,在于捐资 523

督兵与筹饷 523

粮饷为统兵之关键 523

第十六卷 阳儒阴法 乱世之道——“峻法”法 525

第一章 曾国藩论“峻法”原文 525

一、除暴安良,时势所逼 525

二、无法不难,行法为难 525

三、名利为宽,礼义当先 526

第二章 曾国藩“峻法”解读 526

一、保国安民,“礼”、“法”并重 526

二、崇法护法,整顿吏治 534

三、峻法治军,严刑治民 537

第三章 曾国藩“峻法”感悟赏析 541

宜严军纪 541

失职之罪,虽胜不免 542

严军纪,保令名 542

一将不受节制,则他将相效 543

士卒需恤,营规需严 543

严刑为是 543

非刚猛不能除官邪 544

严惩舞弊官员 545

贪劣之吏须严惩 545

慎用严法 546

治家贵严 546

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546

昔日之功可嘉,今日之罪难免 547

凡吸食洋烟者,官则革职,兵则革粮 547

吸食鸦片者革职查办 548

军政分理 548

洋烟为坏营规之最 548

带兵不以多杀敌为悔 549

侵吞军饷,讯明正法 549

第十七卷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外王”法 551

第一章 曾国藩论“外王”之法原文 551

一、令人敬畏,全在自强 551

二、据为己物,惯而不惊 551

三、师夷之智,以自强之 552

第二章 曾国藩“外王”解读 552

一、师夷之长技以治夷 552

二、自立为本,当为我用 558

三、科技是强国之本,御敌之道 564

第三章 曾国藩“外王”感悟赏析 569

中华之难,中华当之 569

制夷之策 571

对英俄之策 571

用洋兵愧耻难当 572

借兵助剿剿,不胜为笑,胜则后患不测 573

制夷安民 574

借洋兵 574

官职不可太滥 575

看重洋炮 575

创机器局,制造船炮,为中国富强之本 575

中国自强之道,在于造轮船、办铁厂、置译员 576

诚信外交 578

洋务以平淡出之 579

不宜让洋兵深入内河 579

信服西人在于自强 580

抚夷之道 581

月高薪聘请洋人传授技术 581

第十八卷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荷道”法 583

第一章 曾国藩论“荷道”原文 583

一、文章之道,贵在光明俊伟 583

二、绝大事业,以精心敬慎出之 584

三、修订六籍,心至苦,事至盛 584

第二章曾国藩“荷道”解读 585

一、行气为文章第一要义 585

二、内柔外刚,雄奇淡远 591

三、尽其在我,听其在天 596

附录 600

第一章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00

一、识量恢闳,望而知其伟人——郭嵩焘评述曾国藩 600

以澄清天下为己任——郭嵩焘评述曾国藩(之二) 602

二、言传身教,循规蹈矩——李鸿章评述曾国藩 603

中西交往 以诚相见——李鸿章评述曾国藩(之二) 604

谋定后动 折而不挠——李鸿章评述曾国藩之三 606

三、默究精要,百战勋劳——薛福成评述曾国藩 608

四、拨乱反正 是其仁也——黎庶昌评述曾国藩 612

盖世忠勋、曾文正公——黎庶昌评述曾国藩(之二) 613

五、同心若金 攻错若石——左宗棠评述曾国藩 614

六、深识远略 公而忘私——李瀚章评述曾国藩 615

七、大勋在国 盛德浃民——汪士铎评述曾国藩 617

八、豁达大度 含囊万物——俞樾评述曾国藩 618

九、一生政绩 远胜同辈——容闳评述曾国藩 620

取权虽大 从无滥用——容闳评述曾国藩(之二) 621

十、武功之隆 近古罕见——王定安评述曾国藩 622

十一、识力之高 不可隐度——李元度评述曾国藩之一 623

生我者父,知我者公——李元度评述曾国藩(之二) 625

名不己居,功不己出——李元度评述曾国藩(之三) 627

百折不回 不显休命——李元度评述曾国蕃之四 628

十二、事必躬亲 处如无事——方宗诚评述曾国藩 629

十三、用将则胜 自将则败——王闿运评述曾国藩 630

十四、苦心钻研 独有创见——何?评述曾国藩 631

十五、泽流千里 永世无极——张裕钊评述曾国藩 636

扭转乾坤 垂于永世——张裕钊评述曾国藩(之二) 637

教出于上,风偃于下——张裕钊评述曾国藩(之三) 638

十六、南洋驭夷 非公不可——吴汝纶评述曾国藩 639

学问宗旨 以礼为归——吴汝纶评述曾国藩(之二) 640

十七、民讴于野,弦歌载途——刘蓉评述曾国藩 6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