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化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吉惠主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44027651
- 页数:549 页
绪论 三秦文化的形成、演变与特征 1
第一节 三秦文化的渊源与产生 3
第二节 三秦文化的演变与分期 5
第三节 三秦文化的主要思想特征与精神走向 7
第一章 三秦文化的地理环境 11
第一节 三秦文化孕育成长的地理环境 13
一 秦地的概貌与周边环境 13
二 秦地黄土高原 15
三 关中平原 16
四 秦巴山地 17
第二节 关中是三秦文化生长发育的中心地域 18
一 优越的地理条件 19
二 悠久发达的经济 20
三 政治、文化的中心 21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三秦文化的影响 23
一 三秦文化的文化地域构成 23
二 三秦文化的地域特征 24
第二章 三秦文化生存的经济土壤 29
第一节 秦地农耕经济的历史发展 31
一 秦地的自然条件与农牧分界线 31
二 秦地原始农耕的产生 33
三 周人发达的农耕生产 34
四 秦、西汉时期秦地的农业生产 36
五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地的农业状况 37
六 隋唐时期秦地农业的发展 38
七 宋元以来秦地的农耕经济 39
第二节 秦地工商业与经济都会 41
一 秦地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42
二 秦地商业与经济都会 45
第三节 经济环境与秦文化的影响 47
一 秦文化的农耕文明特征 47
二 经济类型的更新与三秦文化的振兴 49
第三章 三秦文化所依托的社会结构 51
第一节 民族 53
一 华夏族的渊源 54
二 秦汉时代汉民族的形成 55
三 魏晋隋唐时期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56
第二节 宗族 58
一 家庭 58
二 家族 60
三 宗法 61
第三节 国家 65
一 家国同构制度 65
二 皇帝专制制度 70
三 分封世袭制度,郡县制度 72
第四章 三秦文化起源和早期形态 75
第一节 三秦原始文化 77
一 旧石器时代 77
二 新石器时代 81
第二节 周文化考古 88
一 先周文化探索 88
二 周文化遗存 94
第三节 秦人的崛起与三秦文化的早期形态 99
一 秦人族属与秦文化渊源 100
二 秦灭六国的文化内涵 103
三 三秦文化的早期形态 107
第五章 三秦观念文化的奠基与演化 117
第一节 三秦观念文化的奠基 119
一 西周“制礼作乐” 119
二 西秦“变法图强” 122
第二节 三秦观念文化的演化 125
一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一统 125
二 晋唐时期多元文化的交流汇合 128
第三节 三秦观念文化的反思总结和延续 132
一 张载对三秦观念文化的总结 132
二 关学的演变及三秦观念文化的延续 138
第六章 三秦教育和科举 145
第一节 周秦汉唐的官学和私学 147
一 周秦的官学和私学教育 147
二 汉代官学和私学教育的发展 151
三 隋唐学校教育的完善 154
第二节 书院教育的兴起和演变 157
一 宋元时期关中民间讲学和书院的兴起 157
二 明清时期的书院教育 160
三 清末书院的终结和近代学堂的产生 165
第三节 周秦汉唐的仕进制度 172
一 周秦的选官制度 172
二 汉代的察举制度 174
三 隋唐的科举制度 175
第七章 三秦的经学、关学与实学 179
第一节 西周哲学的多元面向 181
一 文王演易 181
二 周公制礼 182
三 关尹贵清 183
第二节 秦人哲学的早期形态 184
一 商鞅变法的政治哲学 184
二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的容纳百家 185
三 韩非与李斯的富国强兵之术 186
第三节 汉唐时代的经学 188
一 黄老之学与无为而治 188
二 儒学的官学化 189
三 董仲舒及其天人感应论 189
四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190
五 关中的经学家 192
六 魏晋的哲学与经学 194
七 北魏的佛学与经学 195
八 韩愈与儒家道统 196
第四节 宋明时代的关学 197
一 关学初创—张载与《正蒙》 197
二 三吕与《吕氏乡约》 199
三 关学的经世安边旨趣 200
四 金元时代的关学 202
五 三原学派的崛起 203
六 吕譞与关学中兴 205
七 冯从吾与《关学编》 206
八 王征对西学的引介 207
第五节 清代实学 209
一 李颙及其“明体适用”之学 209
二 李颙后学的致思趋向 210
三 关学的实学归宿 211
第六节 三秦哲学的人文积淀 212
一 历史轨迹 212
二 人文特征 214
三 双重影响 215
第八章 三秦史学与文学 217
第一节 关于周秦兴亡的古代历史观 219
一 周人的“天命论” 219
二 关于秦兴亡的人才论和民心论 220
第二节 汉晋的史学建树 223
一 司马迁与《史记》 223
二 班固与《汉书》 226
三 刘歆《七略》与其他杂史 228
第三节 史学昌盛的唐宋 229
一 唐初的官修前代正史 229
二 杜佑的《通典》与其他《会要》 230
三 新兴的地域图志与方志 231
四 《长安志》与《长安图记》 233
第四节 《诗经》中的秦风颂歌与新兴的汉代诗赋 234
一 《诗经》中的秦风颂歌 234
二 汉赋与《上林赋》 237
三 乐府与五言诗 238
第五节 杂史与志怪小说 240
第六节 唐诗和长安,唐代的传奇小说 245
一 长安,诗人活动的中心 245
二 诗人笔下的长安 248
三 唐代的传奇小说 249
第九章 三秦文字与书法 253
第一节 汉字起源和半坡刻符 255
第二节 西周的文字和书法 258
一 周原甲骨 258
二 陕西出土的西周铜器与文字 260
三 金文与大篆 262
四 西周金文风格的替变 262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与书法 267
一 秦公钟与诅楚文 268
二 石鼓文 269
三 秦封宗邑瓦书 270
四 隶书的兴起 272
第四节 秦统一与书同文 274
一 秦代小篆的代表作 275
二 秦印与陶文 276
三 隶书之应用 277
第五节 隶书昌盛的汉代 278
一 隶书的变化 278
二 隶书的盛行 279
三 书法名迹 281
第六节 汉印与瓦当艺术 284
一 汉印的变化 284
二 瓦当艺术的发展 285
第七节 晋至隋的三秦碑志 286
一 晋与苻秦 287
二 北魏 288
三 西魏 289
四 北周 290
五 隋 290
第八节 光辉灿烂的唐代书法 291
一 初唐四家及其影响 293
二 中唐书风的变化 295
三 晚唐的回响 297
四 唐风余响 298
五 关中著名碑林 298
第十章 绘画、雕塑、戏曲 301
第一节 绘画艺术 303
一 原始绘画:半坡鱼纹及其他 303
二 秦汉绘画:画像石与画像砖 305
三 唐宋绘画:人物山水见精神 307
第二节 雕塑艺术 311
一 世界奇观秦兵马俑 311
二 汉唐石刻、佛雕与陶俑 313
三 宋元明清石窟艺术与壁塑艺术 318
第三节 戏曲艺术 321
一 古老的秦腔 322
二 迷人的地方戏“眉户”及其他 326
三 别开生面的皮影戏与木偶戏 332
四 民间说唱,陕北陕南民歌 336
第十一章 三秦宗教文化 337
第一节 三秦佛教文化 339
一 佛教入秦及在秦地的早期传播 339
二 自长安出发的早期西行求佛法运动 342
三 隋唐时期秦地的佛教宗派及其寺庙文化 343
第二节 三秦道教文化 349
一 张鲁传五斗米道于汉中 350
二 楼观道与楼观台 351
三 唐宋间终南山仙迹与华山道士陈传 355
四 全真道教在关中的崛起 357
五 明清时期的陕西道教与道教宫观 359
第三节 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在秦地的传播 362
一 基督教入秦及其传播 362
二 伊斯兰教入秦及其传播 365
三 摩尼教(明教)?教在秦地的传播 367
第十二章 玉器、青铜器、陶器、瓷器 369
第一节 古玉器 371
一 神木石峁 371
二 周人玉佩 372
三 秦式玉璧 373
四 汉玉圆雕 374
第二节 青铜器 375
一 周室重器 375
二 青铜工艺的顶峰—秦人作品 376
第三节 陶器 379
一 中国最早的砖瓦 379
二 秦汉瓦当 380
三 兵马俑 381
四 唐三彩 383
第四节 瓷器 386
一 鼎州瓷—黄堡窑 386
二 耀州窑 388
第十三章 文化遗址、陵墓、都城 393
第一节 古代的关隘、都城 395
一 蓝田关与武关 395
二 函谷关与潼关 396
三 丰京与镐京 396
四 咸阳 398
五 西安 399
六 骊山烽火台 401
七 陕西境内长城 402
八 秦修驰道与直道 403
第二节 帝王陵墓、宫殿、塔楼 405
一 黄帝陵古今 404
二 秦始皇陵兵马俑 406
三 咸阳原的汉陵 407
四 渭北原的唐陵 408
五 昭陵与乾陵 409
六 大明宫、华清宫 411
七 大雁塔与小雁塔 412
八 法门寺及其地宫 414
第三节 重要文化名胜景观 416
一 古楼观与老子说经台 416
二 太史司马迁祠墓 417
三 张良庙与避谷洞 419
四 诸葛武侯祠、墓与定军山 420
五 孙思邈与药王山 421
第十四章 天文历法与科学技术 425
第一节 天文历法 428
一 马马迁与《太初历》 428
二 李淳风的天文成就 430
三 僧一行对天文学的贡献 432
第二节 农业技术 434
一 《汜胜之书》的成就 435
二 三脚耧与代田法 436
三 龙骨水车 437
四 王徵和《奇器图说》 438
五 《豳风广义》和杨卯 440
第三节 医学瑰宝 442
一 秦国名医缓、和、糒 442
二 孙思邈的医学成就 443
三 王焘的《外台秘要》 445
第十五章 风尚与习俗 447
第一节 生活习俗 449
一 饮食 449
二 婚姻 455
三 丧葬 457
第二节 岁时习俗 458
一 过新年 458
二 元宵灯会 460
三 清明节与寒食节 461
四 端午节和中秋节 463
五 腊月和腊八 464
六 庙会与过会 466
第十六章 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 471
第一节 周秦与戎狄和东方六国的关系 473
一 远方致贡 473
二 穆王西征 475
三 秦霸西戎 476
四 秦与三晋的文化交流 478
第二节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佛教东传 479
一 张蓦使西域 479
二 汉代长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481
三 佛教传入关中 485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氐羌华化及佛教传播 486
一 氐羌族的华化 486
二 竺法护和鸠摩罗什 488
第四节 隋唐长安与域外的往来 490
一 侨居关中长安的中亚移民 490
二 玄奘求法与王玄策使印 495
三 长安文化与阿拉伯 499
四 长安的东洋留学生和学问僧 500
附录:1919~1996年三秦文化论著要目 504
结束语 546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丛书 学术卷 2》龚海燕译 2019
- 《新世纪的文化思考》方克立著 2019
-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红色文化大众化研究》张文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现代教育技术》李志河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