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农业系统结构概论
中国农业系统结构概论

中国农业系统结构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夏振坤著
  • 出 版 社: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
  • 出版年份:1986
  • ISBN:
  • 页数:145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农业系统结构概论》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我国农业的范畴 1

一、农业范畴的历史性 1

二、我国农业的范畴与模型 2

第二节 我国农业的结构 4

一、研究农业结构问题的特殊性 4

二、农业结构设计的出发点 5

三、矩形网络结构 7

第三节 农业结构的阶段性 9

一、适应农业 10

二、生态农业 11

三、三维立体农业 13

四、农工一体化 15

第四节 农业结构的层次性 16

一、庭院经济 17

二、家庭经济 17

三、合作经济 18

四、村镇经济 19

第五节 农业结构的整体性 20

一、农业结构及其模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20

二、生产工具如何形成生产力 21

三、生产力如何作用于生产关系 26

四、生产关系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2

五、结语 33

第二章 适应农业 37

第一节 适应农业引论 37

一、农业适应性与适应农业 37

二、适应农业的概念 38

三、适应农业的层次性 40

第二节 适应农业的发展模式 41

一、“旱作农业”模式 41

二、“水体农业”模式 42

三、“草地农业”模式 44

四、“沼泽农业”模式 45

第三节 适应农业的发展方向 45

第三章 生态农业 47

第一节 生态农业引论 47

一、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 47

二、生态农业的概念 49

三、生态农业的层次性 51

第二节 生态农业模式 52

一、生态农业的理论模型及其模式分类 52

二、生态农业的模式 53

第三节 生态农业系统的目标与约束条件 60

一、建造生态农业系统的目标 60

二、生态农业的约束条件 61

第四节 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向 63

第四章 三维农业 65

第一节 三维农业引论 65

一、平面农业与立体农业 65

二、三维农业的概念 66

三、三维农业的层次性 68

第二节 三维农业的结构模式 69

一、三维农业的一般模型 69

二、三维农业模式举例 72

第三节 三维农业的功能 75

一、“立体空间”的经济含义 75

二、三维农业的抗逆功能 76

三、三维农业的调节功能 78

四、三维农业的自生功能 79

第五章 农工一体化 80

第一节 我国农业发展的远景 80

一、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80

二、农工一体化的概念 81

三、农工一体化的层次性 83

第二节 农工一体化的标志与发展条件 85

一、农工一体化的标志 85

二、农工一体化的发展条件 87

第三节 农工一体化的模式 88

一、农工一体化总体模式 88

二、农工一体化的具体模式 89

第六章 庭院经济 92

第一节 庭院经济引论 92

一、庭院经济的概念 92

二、庭院经济的宏观意义 93

三、庭院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94

第二节 庭院经济的结构模式 95

一、庭院经济的一般模式 95

二、劳动密集型庭院经济 97

三、资金集约型庭院经济 97

四、技术密集型庭院经济 93

第三节 庭院经济的发展趋向 98

第七章 家庭经济 100

第一节 家庭经济引论 100

一、家庭经济的概念 100

二、家庭经济的依附性 102

三、家庭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103

第二节 家庭经济的结构模式 104

一、家庭经济的多种模式 104

二、个体经营型家庭经济模式 104

三、联合经营型家庭经济模式 105

四、雇工经营型家庭经济模式 105

第三节 家庭经济在我国长期存在的依据 107

一、农业中生产力发展的特殊方式 107

二、家庭经营的历史渊源 108

三、农业资源的约束 108

第八章 合作经济 110

第一节 合作经济引论 110

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 110

二、合作思想的历史反思 111

三、新型合作经济的概念 113

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115

第二节 农村合作经济的模式 117

一、合作经济模式分类法 117

二、服务型合作经济模式 117

三、积聚型合作经济模式 118

四、集中型合作经济模式 119

五、扩散型合作经济模式 120

第三节 合作经济与其他经济形式的关系 121

一、合作经济与家庭经营 121

二、合作经济与私人经济 122

第九章 村镇经济 124

第一节 村镇经济引论 124

一、村镇经济是农业系统的最高层次 124

二、村镇经济的概念 125

第二节 村镇济经发展模式 126

一、村镇经济发展模式 126

二、亦工亦农型模式 127

三、以工补农型模式 127

四、农工一体型模式 128

第三节 村镇经济建设的几个关系 129

一、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129

二、村镇规模与市场容量的关系 130

三、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131

第十章 城乡融合 132

第一节 城乡融合引论 132

一、城市与乡村的辩证法 132

二、城乡融合的概念 134

第二节 城乡融合的条件 137

一、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138

二、交通体系的改变 139

三、通讯手段的革命 139

四、教育、保健方式的改革 140

五、文化娱乐水平的提高 140

第三节 农村走向城乡融合的标准与指标 140

一、农村实现融合的标志 140

二、城乡融合的评价指标 1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