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明清乡约  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
明清乡约  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

明清乡约 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建辉著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61531372
  • 页数:3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考察了明清时期乡约的理论和实践,指出乡约与乡规民约二者虽然有许多的联系和共通之处,但它们在内涵上有较大的差异,而且其历史发展也遵循着不同的路径。全书共7章。对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回顾,并对乡约与乡规民约之间的关系予以澄清;回顾了乡约从《周礼》的“读法之典”到南宋时期的起源和历史发展;阐述了黄佐、章潢、吕坤、刘宗周、陆世仪等五位代表性人物的乡约思想;以王阳明的《南赣乡约》、江西永丰县乡约、安徽祁门陈氏乡约为例,分析了州、县和家族3种不同的乡约实践;阐述清代乡约推行的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形。
《明清乡约 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1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3

一、20世纪上半叶的乡约研究 3

二、20世纪末以来的乡约研究 5

第三节 概念的澄清:乡约与乡规民约 15

一、乡规民约的特征和发展 15

二、乡约的演变脉络 20

三、乡约不等于乡规民约 24

第四节 史料、方法与研究框架 30

第二章 乡约的缘起 33

第一节 《周礼》的“读法之典” 33

一、周官的教民职掌 33

二、周官的读法教化 36

三、乡约源自“读法之典” 38

第二节 吕氏兄弟及其《吕氏乡约》 38

一、吕氏兄弟其人其事 39

二、《吕氏乡约》的制定与推行 49

三、《吕氏乡约》的具体内容 57

第三节 朱熹对《吕氏乡约》的修改 64

一、朱熹的社会教化理念 64

二、朱熹对《吕氏乡约》的修改 66

第四节 南宋乡约的推行 71

第五节 小结 75

第三章 明代乡约的理论 78

第一节 黄佐:乡约、保甲、社仓、社学综而行之 78

一、乡约、保甲、社仓、社学四者关系的演变 78

二、黄佐与《泰泉乡礼》 82

三、黄佐的乡约理论 84

四、黄佐乡约理论的特点 96

第二节 章潢:乡约、保甲、社学、社仓分工合作 97

一、章潢与《图书编》 97

二、章潢的乡约主张 99

三、章潢乡约理论的特点 109

第三节 吕坤:合乡约、保甲为乡甲约 111

一、吕坤与《实政录》 111

二、吕坤的乡约主张 115

三、吕坤乡约理论的特色 128

第四节 刘宗周:从寓乡约于保甲到寓保甲于乡约 129

一、心学殿军刘宗周 129

二、寓乡约于保甲 132

三、寓保甲于乡约 138

四、刘宗周乡约理论的特点 143

第五节 陆世仪:以乡约为纲,统领保甲、社仓、社学 144

一、晚明真儒陆世仪 144

二、陆世仪的治乡三约理论 146

三、陆世仪乡约理论的特点 157

第六节 小结 157

第四章 明代乡约的实践 161

第一节 明代乡约的演进 161

一、洪武至永乐年间:明代乡约的肇始 161

二、正统至正德年间:官办乡约与民办乡约并举 168

三、嘉靖八年以后:乡约的全国性推广 172

第二节 王阳明的《南赣乡约》 180

一、《南赣乡约》推行的社会背景 180

二、《南赣乡约》的主要内容 187

三、《南赣乡约》的社会效果 196

第三节 江西永丰县乡约 197

一、永丰乡约的社会背景 197

二、永丰乡约的内容 203

三、永丰乡约的特点 209

第四节 安徽祁门县文堂陈氏乡约 210

一、宗族乡约的演变 210

二、文堂陈氏乡约的制订 213

三、文堂陈氏乡约的内容 216

第五节 小结 223

第五章 清代乡约的泛滥 227

第一节 清代乡约的发展 227

一、宣讲圣谕,乡约趋于形式化 227

二、远离民众,乡约日渐官役化 232

三、泛滥推行,乡约概念扩大化 236

第二节 张伯行:寓乡约、保甲于社仓 241

一、寓乡约于保甲 242

二、寓乡约、保甲于社仓 248

第三节 福建长乐县梅花里乡约 251

一、梅花里乡约推行的背景 251

二、梅花里乡约的内容 253

三、梅花里乡约的性质 257

第四节 江苏乡约局 257

一、江阴乡约局的创设 257

二、各地乡约局的继起 261

三、江苏乡约局的评价 269

第五节 小结 270

第六章 明清乡约的历史评价 274

第一节 明清乡约的属性与职能 274

一、明清乡约的属性 274

二、明清乡约的职能 280

第二节 明清乡约的作用 284

第三节 明清乡约的流弊 288

第四节 明清乡约对当今的启示 293

第五节 小结 297

第七章 结论 300

附录一 永丰乡约 305

附录二 文堂陈氏乡约 314

附录三 长乐梅花里乡约 319

参考文献 326

致谢语 34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