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学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学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11085792
  • 页数:2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着重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生、发展以及相关的状况。并且论述了其相关的文化内涵及价值,而且将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作了系统的梳理。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学研究》目录

导言 1

上篇 生存与共生 11

第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15

第一节 民族学、人类学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5

一、学科概念梳理 15

二、体育人类学是全面认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视角 16

第二节 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下的民族体育文化 20

一、结构主义模型理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共时结构与历时发展 20

二、群体与隔栅原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23

三、文明范式论:民族体育西方竞技化的文化易位 29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选择 37

第一节 自然环境选择 37

一、地理环境选择 38

二、气候类型选择 40

第二节 社会基础及其选择 44

一、生产劳动说 44

二、军事活动说 45

三、狩猎活动说 45

四、宗教仪式说 46

五、日常游戏说 46

第三章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习俗的特性 47

第一节 习俗属性 47

一、公开展演性 47

二、直接作用性 48

三、整体倾向性 48

四、长期稳定性 49

五、综合作用性 50

六、生活适应性 50

七、周期规律性 51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习俗的功能 51

一、确认与强化职能身份 51

二、增强民族凝聚力 53

三、个性模塑与教化 53

四、协调生产与生活 55

五、性情宣导与排解 56

六、保存和文化传承 57

七、资源消费和再分配 59

八、婚恋媒介和会礼结盟 60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习俗举偶 61

一、柯尔克孜族:鹰猎 61

二、青海土族:轮子秋 67

第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研究 72

第一节 传统体育产业化与市场 72

一、产业化研究 72

二、项目特点和价值 73

三、产业化方案设计 74

第二节 传统体育与旅游业 78

一、体育与旅游的历史渊源 78

二、方兴未艾的体育旅游产业 81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参与式旅游中的应用 83

第五章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教学 90

第一节 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民族特色 90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91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历史沿革 92

三、中央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 92

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课程教学 94

五、成效显著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97

第二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机制的建立与实践 101

一、问题的提出 101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02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02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110

下篇 解构与呈现 112

第六章 采集渔猎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15

第一节 采集渔捞型民族 115

一、三江流域采集渔捞民族 115

二、南方沿海采集渔捞民族 119

第二节 采集狩猎型民族 121

一、内外兴安岭采集狩猎民族 121

二、长白山、三江下游采集狩猎民族 124

三、嫩江、松花江流域采集狩猎民族 130

四、台湾岛采集狩猎民族 135

第七章 畜牧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39

第一节 山林畜牧型民族 139

一、大兴安岭山林畜牧民族 140

二、拉巴山、雪盘山和小凉山地带山林畜牧民族 142

三、呼伦贝尔地区和嫩江流域农牧结合民族 145

第二节 高原盆地游牧型民族 146

一、蒙古高原游牧民族 146

二、伊犁盆地游牧民族 155

三、帕米尔高原游牧民族 157

第三节 高山畜牧型民族 171

一、青藏高原高山畜牧民族 172

二、慕士塔格山、乔戈里峰腹地高山畜牧民族 182

三、河西走廊高山游牧民族 186

第八章 农耕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91

第一节 山林刀耕火种型民族 192

一、青藏高原南坡山林游耕民族 192

二、高黎贡山山林游耕民族 197

三、基诺山山林游耕民族 201

第二节 山地耕牧型民族 204

一、澜沧江山地耕牧民族 204

二、大小凉山山地耕牧民族 207

第三节 山地耕猎型民族 209

一、湘鄂西武陵山地区耕猎民族 209

二、苗岭山、五岭、雪峰山地区耕猎民族 211

第四节 丘陵河谷水田稻作型民族 214

一、岭南水田稻作民族 214

二、海南岛民族 217

第五节 绿洲耕牧型及平原集约型民族 221

一、塔里木盆地绿洲耕牧民族 221

二、准噶尔盆地绿洲耕牧民族 226

三、甘肃临夏黄土丘陵绿洲耕牧民族 229

四、积石山下黄河流域绿洲耕牧民族 232

五、青海东部黄河、湟水谷地绿洲耕牧民族 237

六、平原集约农耕民族 239

附录 246

主要参考书目 261

后记 2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