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应对能源安全与全球变暖的挑战
应对能源安全与全球变暖的挑战

应对能源安全与全球变暖的挑战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冯琦,胡秀莲,(美)理查德·汉利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7308133
  • 页数:2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针对中国及世界的能源与气候问题,内容涉及中国中长期能源预警分析,“节能减排”的战略思考,上海、广西、伦敦等个案研究,建筑等行业节能发展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政策机制,外交策略研究等前沿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应对能源安全与全球变暖的挑战》目录

1.中国中长期能源预警分析 1

1.1 引言 1

1.2 中国未来能源需求预测 2

1.3 中长期能源早期预警分析 5

1.4 结论 10

2.面对世界能源系统的转变——实现“节能减排”的若干战略思考 13

2.1 世界向新能源系统的过渡 14

2.2 走发达国家老路难以为继 16

2.3 消费侧节能亟待加强 19

2.4 谨防陷入更深的技术锁定 22

2.5 发挥中国的优势 23

3.当前能源形势和上海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 26

3.1 我国能源面临的基本形势 26

3.2 我国节能减排的基本情况 28

3.3 上海节能减排的基本情况 31

3 4 几点建议 35

4.上海节能降耗现状比较研究与对策建议 38

4.1 正确认识上海节能降耗的形势 38

4.2 正确估计上海能源经济效率的地位 40

4.3 正确认识与国际间的差距 41

4.4 实行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45

4.5 明确未来五年电力发展的主要方向 46

4.6 建议成立上海市节能降耗专门机构 52

5.广西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对策 54

5.1 广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54

5.2 广西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对策及措施 56

6.提高能源效率政策的有效实施机制 59

6.1 研究的背景 59

6.2 能源利用效率的政策措施遵守情况及其影响 62

6.3 有效守法的关键因素 65

6.4 从中国学到了什么?中国从中又学到了什么? 73

6.5 结语 74

7.协同效应的政策影响 83

7.1 “协同效应”的产生和发展 83

7.2 国内外“协同效应”相关研究概述 84

7.3 从协同效应角度调整和改善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政策建议 86

8.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困境 89

8.1 “合同能源管理”概述 90

8.2 能源价格尚未反映其真实价值 91

8.3 财政体制不支持节能服务 93

8.4 节能服务面临不合理税负 95

8.5 测算体系不完善引发争议 97

8.6 诚信体系不完善增大风险 100

8.7 融资难制约节能公司发展 103

8.8 总结 107

9.控制中国汽车交通燃油消耗的技术选择与政策体系 111

9.1 研究背景 111

9.2 汽车交通的燃油经济性分析框架 114

9.3 汽车行业的技术选择 115

9.4 促进汽车交通燃油经济性的政策体系 118

10.伦敦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聚焦于分布式能源供应 124

10.1 为什么关注城市? 124

10.2 区域性驱动因素:人口、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 125

10.3 全球挑战 133

10.4 伦敦提出的措施 135

10.5 批判性评论和结论 143

11.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转让机制 151

11.1 技术转让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中的作用 151

11.2 气候变化相关技术转让的趋势 152

11.3 决定气候变化相关技术转让成功的主要因素 153

11.4 城市间气候变化相关技术转让的主要障碍 158

12.CDM项目中的技术转让:问题与政策建议 164

12.1 对中国CDM项目中的技术转让情况分析 165

12.2 对中国CDM项目中技术转让的壁垒及原因分析 166

12.3 给中国决策者及CDM执行理事会的政策建议 169

12.4 对CDM执行理事会(EB)而言,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建设 170

13.CDM机制在中国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 172

13.1 建筑节能与清洁发展机制 172

13.2 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及案例分析 174

13.3 建筑节能基准线确定及额外性论证方法 181

13.4 总结与建议 185

14.积极参与WTO多哈环境谈判,促进环境和发展的平衡 188

14.1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参与国际环境合作 188

14.2 中国参与WTO多哈环境谈判的基本立场 190

15.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对中国气候变化软能力的影响 196

15.1 基本思路和有关说明 197

15.2 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与气候变化外交软能力 199

15.3 气候变化专业和国际规范对外交软能力的影响 203

15.4 全国气候变化软能力建设 207

15.5 结论 208

附录 210

附录Ⅰ 图目录 210

附录Ⅱ 表目录 21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