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滇云文化
滇云文化

滇云文化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本册主编林超民
  • 出 版 社: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1152444
  • 页数:7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就滇云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经济土壤、依托的社会结构及发展起源、哲学思想、宗教文化、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名胜、风俗等内容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全方位展示了滇云文化的特征,以及中华文明的渊源关系,是一部集大成的学术著作。
上一篇:父亲的因素下一篇:教育人类学引论
《滇云文化》目录
标签:主编 文化

第一章 滇云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 1

第一节 滇云文化的地理背景 3

一 高原波状起伏 3

二 高山深谷相间 4

三 富饶坝子棋布 5

四 大江激流纵横 6

五 高原湖泊星罗 7

六 立体气候,差别显著 8

第二节 滇云文化的周边环境 9

一 云南地理区位和文化环境 9

二 云南与中国内地的文化地缘关系 10

三 云南与古代中华文明和南亚印度文明的地缘交通关系 12

四 云南与东南亚邻近国家的地缘文化关系 13

第三节 滇云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域 17

一 元谋人所在的金沙江流域 17

二 滇人活动的滇池地区 18

三 昆明人游牧的横断山区 21

四 哀牢人称雄的永昌地区 23

五 越人生长的滇南丛林 26

第四节 创造滇云文化的民族 29

第五节 地理环境对滇云文化的影响 36

一 地理环境在滇云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36

二 滇云文化的地域特点 39

第二章 滇云文化根植的经济土壤 41

第一节 农业经济与畜牧经济相结合 43

一 稻米之路 43

二 坝子的耕田邑聚 46

三 夏处高山冬入深谷的畜牧 50

四 刀耕火种与滇云生态 52

五 直上云天的梯田 54

六 明清云南屯垦与山区开发 56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采集渔猎经济 59

一 山林田间的采集 59

二 水滨河畔的捕鱼 61

三 深山密林的狩猎 62

四 采集渔猎与云南各民族经济文化 65

第三节 西南丝路与滇云工商业 68

一 南方陆上丝绸之路 68

二 滇云对外经济贸易 77

三 茶叶之路 89

四 邑集、街子、都会 92

五 独特的多元货币 99

六 涓细的资本主义溪流 101

第四节 多元经济与多元文化 104

第三章 滇云文化依托的社会结构 107

第一节 众多的民族 109

一 云南民族的源流 109

二 汉晋时期的“西南夷” 111

三 南中大姓 113

四 爨 119

五 乌蛮与白蛮 123

六 白族的形成 126

七 明清时期的汉族移民 134

八 云南的民族识别 137

第二节 云南郡县两千年 138

一 汉晋时期的边郡制 138

二 北周至初唐的羁縻府州 141

三 唐代后期云南安抚使司(南诏)政区 144

四 两宋时期云南(大理)政区 146

五 元朝设云南行省 148

六 明设云南“三司” 151

七 清代滇云郡县制度的新发展 152

第三节 社会经济制度 154

一 古滇国社会 154

二 南中大姓的家族统治 156

三 南诏大理的社会经济 157

四 元代地主经济的确立 165

五 土司制度 166

六 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制度 174

第四章 滇云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185

第一节 滇云文化的起源 187

一 云南境内的古人类 188

二 滇云文化的多元发生 190

第二节 独具一格的青铜文化 194

一 洱海区域的青铜文化 194

二 滇池区域的青铜文化 196

第三节 古滇国时期的滇文化 202

一 文献记载的滇国和滇文化 202

二 考古资料揭示的滇文化 204

第四节 汉晋时期的朱提文化 209

一 朱提的地理范围与部族 209

二 朱提文化的发展 210

三 朱提文化的特征 220

四 朱提文化的断裂 222

五 朱提文化的定名 224

第五节 南诏大理文化 225

一 植根于云南地方民族文化土壤中的南诏文化 228

二 南诏文化中深厚的汉文化内涵 230

三 佛教文化对南诏文化影响鲜明 235

四 大理国文化 240

第六节 元明清时期汉文化在云南的流布与发展 242

一 汉文化流布滇云的历史 246

二 元代汉文化在云南的初步发展 251

三 明代云南汉文化的兴盛 253

四 清代云南的汉文化 294

第五章 滇云哲学思想 301

第一节 白族的哲学思想 304

一 天地、万物的起源 304

二 人类起源 306

三 阶级社会中的白族宗教哲学思想 307

四 明清时期著名的白族哲学思想家 309

第二节 彝族的哲学思想 313

一 发生观念 314

二 天地、万物的起源 314

三 人类起源及其进化 318

四 原始崇拜中的哲学观念 322

五 阶级社会中的彝族宗教哲学思想 323

六 南诏时期彝族的哲学思想 324

七 水西彝族的哲学思想 325

第三节 纳西族的哲学思想 327

一 宇宙的原始状况 327

二 世界的本原 328

三 天地、万物的起源 329

四 图腾崇拜——动物死而化生天地 331

五 天地的形状 332

六 生命和人类的起源 333

第四节 傣族的哲学思想 336

一 世界本原和天地的起源 336

二 万物和人类的起源 339

三 思想和语言的起源 340

四 社会发展思想 342

五 佛教哲学思想 342

六 无神论思想及对佛教的批判 344

七 傣医“四塔”“五蕴”理论的哲学思想 346

第六章 滇云宗教文化 349

第一节 滇云少数民族宗教 351

一 阿昌族 351

二 白族 352

三 布朗族 353

四 德昂族 354

五 独龙族 355

六 哈尼族 357

七 基诺族 359

八 景颇族 361

九 拉祜族 363

十 傈僳族 365

十一 纳西族 366

十二 怒族 371

十三 普米族 371

十四 佤族 374

十五 彝族 376

十六 云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特点 380

第二节 滇云佛教 383

一 梵文经典系佛教 384

二 巴利语经典系佛教 385

三 汉语经典系佛教 388

四 藏语经典系佛教 390

第三节 滇云道教 397

第四节 滇云伊斯兰教 400

第五节 滇云天主教 405

第六节 滇云基督教 410

第七节 滇云宗教的特点 413

第七章 滇云教育 417

第一节 汉晋云南教育之发端 419

第二节 南诏大理时期的教育 420

第三节 元明清滇云教育的大发展 424

一 元代滇云教育之初兴 424

二 明代滇云教育的全面发展 426

三 清代滇云教育成就 448

第八章 滇云史学 467

第一节 早期滇云史学 469

一 滇云史学的萌起 469

二 滇云地方史学的逐渐成熟 471

三 元代云南史学的成就 476

第二节 明代云南史学的发展 480

一 明代云南地方志的修纂 480

二 明初省志 481

三 李元阳对云南史学的贡献 483

四 明代私撰云南史乘的代表 485

五 明清云南少数民族语史学著作 487

第三节 清代云南史学的繁荣 490

一 官修省志的成就 490

二 官修府、州、县志兴盛 492

三 个人修志的发展 493

第九章 滇云文学 497

第一节 汉晋滇云文学 499

一 早期云南文学的代表作 499

二 汉晋见诸记载的滇云神话举例 503

第二节 南诏大理文学 506

一 《南诏德化碑》的文学品位 507

二 南诏王室的文学成就 514

三 唐代云南“边塞诗”巡礼 517

四 民间文学的魅力 520

第三节 元代滇云文学 524

一 王升及其《滇池赋》 525

二 民俗歌谣荟萃 527

三 历史悲剧《孔雀胆》 528

第四节 明代滇云文学及少数民族作家群 531

一 明代云南文学的发展特点 531

二 滇中地区的诗人诗作代表 533

三 滇南地区的诗人诗作代表 541

四 佛国中的诗僧 544

五 少数民族作家群 548

第五节 清代滇云文学 558

一 清代滇云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 558

二 清代滇云诗文的集大成之作 565

第十章 滇云艺术和科技 577

第一节 滇云艺术概述 579

第二节 雕塑 587

一 青铜雕塑 587

二 剑川石宝山雕塑 589

三 昆明地藏寺石幢 591

四 昆明龙门石窟 592

五 筇竹寺五百罗汉塑像 592

六 安宁法华寺石窟 594

第三节 绘画 595

一 沧源崖画 595

二 南诏中兴二年画卷 596

三 张胜温画卷 598

四 丽江白沙壁画 600

五 担当的书画 601

六 《么些图卷》 602

七 钱南园的书法绘画 603

第四节 戏曲 605

一 石寨山舞乐 605

二 《东巴舞谱》与“白沙细乐” 606

三 《南诏奉圣乐》 609

四 滇剧 611

五 云南花灯 613

第五节 滇云古代科技概述 614

第六节 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科技 617

一 傣历 617

二 彝族十月太阳历 619

三 云南冶金史略 620

四 兰茂与《滇南本草》 623

第十一章 滇云名胜 625

第一节 高原明珠——滇池 627

第二节 西山风景区 629

第三节 大观楼与大观楼长联 631

第四节 春城绿宝石——翠湖 633

第五节 吴三桂与金殿 634

第六节 古幽黑龙潭 636

第七节 筇竹寺的五百罗汉 637

第八节 宜良九乡溶洞群 639

第九节 天下第一奇观——路南石林 641

第十节 航海家郑和与郑和故里 642

第十一节 建文帝与武定狮山 643

第十二节 银苍玉洱与大理古城 645

第十三节 大理三塔 647

第十四节 南诏德化碑与元世祖平云南碑 648

第十五节 蝴蝶泉边蝴蝶会 649

第十六节 佛教圣地——鸡足山 651

第十七节 丽江玉龙雪山 653

第十八节 虎跳峡 654

第十九节 宁蒗泸沽湖 655

第二十节 腾冲火山热海 656

第二十一节 广姆贺卯、广姆邦呆和树包塔 657

第二十二节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风景 659

第二十三节 曼飞龙佛塔和景真八角亭 661

第二十四节 建水文庙 662

第二十五节 建水燕子洞 663

第二十六节 澄江抚仙湖 664

第二十七节 通海秀山 665

第二十八节 大爨碑和小爨碑 666

第二十九节 孟孝琚碑与石门关摩崖 668

第十二章 滇云风俗 671

第一节 婚姻家庭 673

一 汉族婚俗 673

二 彝族婚俗 675

三 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 678

四 白族婚俗 680

五 傣族婚俗 681

六 景颇族的姑爷种和丈人种 684

七 哈尼族婚俗 685

八 连名制 687

第二节 丧葬 688

一 葬式与葬法 689

二 葬仪 691

第三节 民居 692

一 汉族民居 693

二 傣族的干栏 694

三 白族的三坊一照壁 695

四 彝族的各种民居 696

五 木楞房(井干式)民居 698

第四节 岁时节日 699

一 春节 699

二 元宵 702

三 清明 702

四 中秋 703

五 景颇族的目脑节 703

六 傣族的泼水节 704

七 白族的三月街 705

八 白族的绕三灵 706

九 火把节 707

十 纳西族的桑多节 709

十一 纳西族的七月骡马大会 710

十二 哈尼族的六月节 711

十三 哈尼族的十月节 713

十四 傈僳族的年节与刀杆节 714

第五节 饮食习俗 716

一 过桥米线 719

二 汽锅鸡 720

三 傣族的饮食习俗 721

四 彝族的饮食习俗 724

五 白族的饮食习俗 725

六 纳西族的饮食习俗 727

七 哈尼族的饮食习俗 728

八 傈僳族的饮食习俗 728

九 拉祜族的饮食习俗 729

十 景颇族的饮食习俗 730

参考文献 732

后记 7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