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温进坤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2314849
  • 页数:3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中西医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系列教材之一。
《生物化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 1

一、生物化学的初期阶段 1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阶段 1

三、分子生物学阶段 2

第二节 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 3

一、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3

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3

三、基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 4

第三节 生物化学与医学及中西医结合的关系 4

第二章 生物大分子概述 6

第一节 糖的化学 6

一、糖的概念与分类 6

二、单糖的结构 7

三、多糖 8

四、复合糖 10

第二节 脂类的化学 12

一、脂类的概念与分类 12

二、脂酸 12

三、脂肪 13

四、磷脂与糖脂 14

五、类固醇 16

第三节 蛋白质的化学 18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18

二、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及性质 18

第四节 核酸的化学 22

一、核酸的元素组成 22

二、核苷酸的结构 22

小结 25

第三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27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27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7

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28

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31

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31

五、维持蛋白质构象的作用力 31

第二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2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2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3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34

一、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34

二、蛋白质的两性解离 34

三、蛋白质的沉降特性 35

四、蛋白质的胶体特性 35

五、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35

六、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35

第四节 蛋白质的分类 36

一、根据化学组成分类 36

二、根据分子结构分类 36

三、根据生物活性分类 36

第五节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分析技术 37

一、沉淀技术 37

二、电泳技术 37

三、色谱技术 38

四、其他技术 39

小结 39

第四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41

第一节 核酸的一级结构 41

一、核酸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41

二、核酸链的方向性 41

三、核酸链的几种表达方式 41

第二节 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42

一、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42

二、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46

第三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49

一、核酸的高分子性质 49

二、核酸的沉降特性 49

三、核酸的酸碱性质 49

四、核酸的水解 50

五、核酸的紫外吸收 50

六、核酸的变性与复性 50

第四节 核酸的催化作用 52

一、核酶 52

二、脱氧核酶 53

小结 53

第五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55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55

一、维生素A 55

二、维生素D 56

三、维生素E 57

四、维生素K 58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58

一、维生素B1 58

二、维生素B2 59

三、维生素PP 60

四、维生素B6 60

五、泛酸 61

六、生物素 62

七、叶酸 62

八、维生素B12 63

九、维生素C 63

十、硫辛酸 64

第三节 微量元素 66

一、铁 66

二、碘 66

三、铜 66

四、锌 67

五、锰 67

六、硒 67

七、氟 68

八、钼 68

九、钴 68

十、铬 68

小结 68

第六章 酶 70

第一节 酶的组成、活性中心与功能 70

一、酶的组成 70

二、酶的活性中心 72

三、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 72

第二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74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74

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77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78

四、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78

五、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79

六、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82

第三节 酶的存在形式及其调节 82

一、酶原和酶原的激活 83

二、同工酶及其临床意义 83

三、细胞内酶活性与酶含量的调节 84

第四节 酶的分类、命名与活性测定 84

一、酶的分类 84

二、酶的命名 85

三、酶活性测定 85

第五节 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86

一、酶与疾病的发生 86

二、酶与疾病的诊断 87

三、酶与疾病的治疗 87

小结 87

第七章 糖代谢 89

第一节 糖的消化、吸收与生理功能 89

一、糖的消化 89

二、糖的吸收 89

三、糖的主要生理功能 90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90

一、糖的无氧分解 90

二、糖的有氧氧化 95

三、磷酸戊糖途径 101

第三节 糖原合成与分解 103

一、糖原合成 104

二、糖原分解 105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 106

四、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106

第四节 糖异生作用 107

一、糖异生途径 107

二、糖异生原料 109

三、糖异生的调节 110

四、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111

第五节 血糖及其调节 111

一、血糖代谢概况 112

二、血糖的调节 112

三、糖代谢紊乱 113

小结 114

第八章 脂类代谢 116

第一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分布及生理功能 116

一、脂类的消化 116

二、脂类的吸收 116

三、脂类的分布 117

四、脂类的生理功能 117

第二节 三酰甘油代谢 117

一、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17

二、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谢 123

第三节 类脂的代谢 128

一、甘油磷脂代谢 128

二、鞘磷脂代谢 130

三、胆固醇代谢 130

第四节 血浆脂蛋白代谢 133

一、血脂的组成 133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性质、组成、来源与生理功能 134

三、血浆脂蛋白代谢 137

四、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 140

小结 141

第九章 生物氧化 143

第一节 呼吸链 144

一、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144

二、体内两条重要的呼吸链及其组成成分的排列顺序 148

第二节 ATP的生成方式 150

一、底物水平磷酸化 151

二、氧化磷酸化 151

第三节 ATP循环 154

第四节 胞液中NADH的氧化 155

一、3-磷酸甘油穿梭 155

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156

第五节 线粒体外的氧化体系 157

一、微粒体氧化体系 157

二、过氧化物酶体氧化体系 158

三、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 159

小结 160

第十章 氨基酸代谢 162

第一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营养与腐败 162

一、蛋白质的消化 162

二、氨基酸的吸收 163

三、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164

四、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165

第二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166

一、代谢概况 166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166

三、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169

第三节 氨的代谢 170

一、氨的来源 170

二、氨的转运 171

三、氨的主要代谢去路 172

四、高血氨与氨中毒 175

第四节 α-酮酸的代谢 175

一、合成糖或脂类 175

二、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176

三、氧化供能 176

第五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176

一、氨基酸的脱羧产物及其作用 176

二、一碳单位代谢 178

三、含硫氨基酸代谢 179

四、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181

五、支链氨基酸代谢 183

小结 183

第十一章 核苷酸代谢 185

第一节 嘌呤核苷酸的代谢 185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85

二、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189

第二节 嘧啶核苷酸的代谢 190

一、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90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192

第三节 核苷酸抗代谢物 193

一、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193

二、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194

小结 194

第十二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196

第一节 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 196

第二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198

一、糖、脂、氨基酸和核苷酸之间的联系和互变 198

二、能量代谢上的联系 198

第三节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200

一、细胞内酶的分布 200

二、酶活性调节 200

三、细胞内酶含量的调节 203

第四节 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204

一、膜受体激素的调节 204

二、胞内受体激素的调节 204

第五节 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 205

一、饥饿 205

二、应激 205

小结 206

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 207

第一节 DNA生物合成的方式 207

一、DNA生物合成的概念 207

二、DNA复制的基本规律 208

第二节 DNA复制体系 210

一、DNA聚合酶 211

二、参与复制的其他酶和蛋白因子 213

第三节 DNA生物合成过程 215

一、起始 215

二、延长 217

三、终止 218

第四节 DNA损伤与修复 221

一、造成DNA损伤的因素 221

二、DNA损伤的类型 222

三、DNA修复 223

第五节 逆转录 225

一、逆转录酶 225

二、逆转录过程 225

三、逆转录的生物学意义 226

小结 226

第十四章 RNA的生物合成 228

第一节 转录模板及转录方式 228

第二节 RNA聚合酶 229

一、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229

二、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229

三、RNA聚合酶的特点 230

第三节 转录过程 230

一、转录起始 230

二、转录延长 232

三、转录终止 233

四、RNA复制 235

第四节 真核生物RNA的加工修饰 235

一、rRNA前体的加工 235

二、tRNA前体的加工 236

三、mRNA前体的加工 237

四、核酶 239

小结 241

第十五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42

第一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体系 242

一、mRNA 242

二、核糖体 244

三、tRNA 245

第二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247

一、核糖体循环 247

二、多核糖体 251

三、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比较 252

第三节 蛋白质翻译后的加工修饰及转运 253

一、蛋白质翻译后的加工修饰 253

二、蛋白质的靶向转运 254

第四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剂 255

一、抗生素 255

二、毒素 255

三、干扰素 256

小结 256

第十六章 基因表达调控 257

第一节 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57

一、基因表达的概念、特点、方式及生物学意义 257

二、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 259

第二节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262

一、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与机制 262

二、原核生物基因翻译水平的调节机制 265

第三节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266

一、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266

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267

三、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节 267

四、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后调节 270

五、真核生物基因翻译水平的调节 270

小结 271

第十七章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的原理 272

第一节 聚合酶链反应 272

一、基本原理 272

二、反应体系 274

三、常用PCR 275

四、应用 275

第二节 重组DNA技术 276

一、主要工具 276

二、基本过程 278

三、医学应用 279

第三节 核酸印迹杂交技术 280

一、探针与标记 280

二、固相支持物与印迹 281

三、常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281

四、应用 282

第四节 DNA测序 283

第五节 DNA芯片技术 284

小结 285

第十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286

第一节 细胞信号分子 286

一、细胞间信号分子 286

二、细胞内信号分子 287

第二节 受体 288

一、受体分类与结构特征 288

二、受体作用特点及其调节 291

第三节 信号转导途径 292

一、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292

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307

第四节 细胞信号转导与癌基因产物 308

一、癌基因概念 308

二、原癌基因表达产物及其作用 309

三、抑癌基因表达产物及其作用 310

小结 312

第十九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314

第一节 血浆蛋白质 314

一、血浆蛋白质的分类 314

二、血浆蛋白质的性质 316

三、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316

第二节 红细胞代谢 317

一、糖代谢 318

二、脂代谢 320

三、血红素的合成与血红蛋白代谢 320

第三节 白细胞代谢 322

一、糖代谢 323

二、脂代谢 323

三、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 323

小结 323

第二十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 324

第一节 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324

一、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324

二、在脂代谢中的作用 324

三、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325

四、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326

五、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326

第二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326

一、生物转化的概述 326

二、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 327

三、生物转化的特点 329

四、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330

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代谢 330

一、胆汁 330

二、胆汁酸的分类 330

三、胆汁酸的代谢与功能 330

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与黄疸 332

一、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332

二、血清胆红素与黄疸 334

小结 338

第二十一章 生物化学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 339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主要成就 339

一、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 339

二、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 340

三、三氧化二砷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和白血病治疗 342

四、肾虚证本质 343

第二节 生物化学与中医药学的联系 344

一、生物化学与中医学对生命活动和疾病的认识 344

二、肾主骨生髓与骨代谢和造血功能之间的关系 345

第三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 346

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 346

二、代谢组学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 349

小结 350

附录一 专业术语汉英对照 351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3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