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行政全书  2
教育行政全书  2

教育行政全书 2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涛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84132192
  • 页数:1008 页
图书介绍:
《教育行政全书 2》目录

第一篇 教育行政理论篇 3

第一章 教育行政学及其研究方法 3

第一节 行政与教育行政的关系 3

一、行政的内涵 3

二、教育行政的内涵 5

第二节 教育行政学研究的对象、含义与方法 11

一、行政和教育行政的相互关系 11

二、教育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14

三、教育行政学的特点 17

四、学习和研究教育行政学的重要意义 18

五、教育行政学研究的方法 20

第三节 教育行政学的体系与发展 21

一、教育行政学的研究对象 21

二、教育行政学的体系 23

三、教育行政学的发展历程 30

第四节 教育行政的内涵与研究方法 39

一、教育行政的涵义 39

二、教育行政的主要内容 41

三、教育行政的主要研究方法 43

第二章 教育行政体制与创新体制 46

第一节 教育行政体制的内涵 46

一、教育行政体制的涵义 46

二、教育行政体制的种类 49

第二节 教育行政的发展探析 54

一、国外教育行政的发展 54

二、我国教育行政的发展 59

第三节 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 65

一、我国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 65

二、我国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 69

第三章 教育行政的目的 71

第一节 教育行政目的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向 71

一、要从国家行政目的和教育行政目的的关系方面分析 71

二、要从教育目的和教育行政目的的关系方面分析 73

三、要从行政活动的自身要求和教育行政目的的关系方面分析 74

第二节 教育行政目的的特性和功能 75

一、教育行政目的的主要特性 75

二、教育行政目的的主要作用 77

第四章 国家管理教育的主要职能与方式 80

第一节 国家管理教育的主要职能 80

一、重视国家管理教育的职能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80

二、国家管理教育职能的主要类型 81

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管理教育的职能 83

第二节 国家管理教育的主要原则及其方法 85

一、国家管理教育原则的涵义 85

二、我国国家管理教育的主要原则 86

第三节 国家管理教育的主要方法 94

一、国家管理教育方法的内涵 94

二、我国国家管理教育的主要方法 95

第五章 教育行政管理思想——学校管理新理念 103

第一节 教育行政思想及其领导 103

一、教育思想的内涵 103

二、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105

三、必须进行教育思想的领导 112

第二节 教育行政管理思想的文化 114

一、教育行政管理思想的内涵 114

二、现代教育行政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115

三、教育行政管理思想现代化的历程 119

第六章 教育行政环境 121

第一节 教育行政环境的涵义 121

一、教育行政环境的主要涵义 121

二、教育行政环境的主要内容 122

三、教育行政环境的理论根据 126

第二节 教育行政环境与教育行政管理的关系 128

一、社会环境与教育行政管理 128

二、文化环境与教育行政管理 133

三、自然环境与教育行政管理 136

四、国际环境与教育行政管理 140

第三节 我国现代教育行政环境的发展趋势和探讨 142

第二篇 教育行政组织篇 159

第七章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159

第一节 教育行政体制及其体制改革途径 159

一、教育体制的涵义 159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63

第二节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177

一、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内涵 177

二、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178

第八章 教育行政组织形式——组织新模式的探析 184

第一节 组织与教育行政组织的关系 184

一、组织 184

二、行政组织 185

三、教育行政组织 187

第二节 教育行政组织形式 189

一、教育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 189

二、教育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192

第三节 教育行政组织设置的依据 193

一、依法组建和按需设立 194

二、完整统一和合理分权 196

三、精简机构和事权对应 199

四、适应变革和自我完善 202

第四节 中国现代教育行政组织的变革与创新 205

一、组织变革与创新的理论 205

二、组织变革与创新的内容、策略和程序 207

三、中国教育行政机构改革的方向 212

第九章 教育行政机关管理——学校正常运转的润滑剂 217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关管理的内涵 217

一、教育行政机关管理的涵义 217

二、教育行政机关管理的主要内容 218

第二节 教育行政机关管理方法与管理技巧 225

一、会议管理 225

二、公文和档案管理 226

三、行政经费管理 227

四、后勤服务管理 228

五、接待、信访和印章管理 229

第三节 教育行政机关现代化管理及其模式 230

一、教育行政机关管理现代化的内涵 230

二、教育行政机关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230

第十章 教育规划——学校长远发展的基石 234

第一节 教育规划的意义与特征 234

一、教育规划的涵义 234

二、教育规划的任务 235

第二节 教育规划的程序 236

一、规划组织形式的确定 236

二、规划工作程序的建立 236

三、教育规划资料库的建立 237

四、规划参数的确定,数学模型的建立 237

五、规划草案的拟订 238

六、评估论证 238

七、决策实施 238

第三节 教育规划的种类与方法 239

一、教育规划的类型与内容 239

二、制定教育规划的基本方法 242

第四节 教育规划的编制与调整策略 246

一、教育规划的编制 246

二、教育规划的调整策略 248

第五节 教育规划的实施 249

一、教育事业发展计划的落实措施 249

二、教育事业发展计划的执行 251

三、教育事业发展计划的经验总结 252

第三篇 教育行政实施篇 255

第十一章 教育行政领导艺术 255

第一节 教育行政领导的含义 255

一、领导素质理论 256

二、领导行为论 259

三、领导情境论 261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的职责 264

一、行政领导者的内涵 264

二、教育行政职位、职权与职责 265

三、教育行政领导者的种类 268

四、行政领导的方式和运用模式 270

第三节 领导体制的类型与优劣探析 271

一、个人专权制 271

二、个人负责制 272

三、集体负责制 274

四、分权负责制 276

五、领导体制类型连续统 277

第四节 教育行政领导班子结构与优化 278

一、教育行政领导班子结构的内涵 278

二、教育行政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组合 279

三、教育行政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 282

第五节 教育行政领导的职责 283

一、行政领导的职位 283

二、行政领导的职权 285

三、行政领导的职责 286

第十二章 教育行政沟通与行政协调艺术 288

第一节 行政沟通实战技巧 288

一、教育行政沟通的内含和目的 288

二、教育行政沟通的类型和方式 290

三、教育行政沟通的障碍及克服措施 293

第二节 教育行政协调 296

一、教育行政协调的涵义与作用 296

二、教育行政协调的类型及其机制 298

三、有效沟通:教育行政协调的前提条件 301

四、教育行政协调的方法 302

第十三章 教育行政咨询 304

第一节 教育行政咨询的内涵 304

一、教育行政咨询的含义 304

二、教育行政咨询的意义 304

三、教育行政咨询的特性 305

四、教育行政咨询的种类 306

第二节 教育行政咨询的步骤与方法 307

一、教育行政咨询的程序 307

二、教育行政咨询的方法 308

第三节 教育行政咨询的构建 309

一、教育行政咨询机构及组织形式 309

二、教育行政咨询人员 310

第四节 教育行政领导方法和艺术 312

一、教育行政领导方式 312

二、教育行政领导方法 314

三、教育行政领导艺术 317

第十四章 教育行政战略决策——学校成功管理的钥匙 326

第一节 教育行政决策的内涵 326

一、决策 326

二、行政决策 327

三、行政决策与政策 328

第二节 教育行政决策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329

一、行政决策的相关因素 330

二、行政决策的特征 331

三、行政决策地位和作用 332

第三节 教育行政决策的程序 334

一、决策问题的确定 334

二、决策方案的拟订 336

三、方案的评价 337

四、决策方案的选择 338

第四节 教育行政决策方式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344

一、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内涵 344

二、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45

三、实现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主要途径 347

第五节 教育行政决策的程序 350

一、影响行政决策的相关因素 350

二、教育行政决策的程序 351

三、行政决策的方式 354

第六节 教育行政决策体制与创新体制 357

一、建立民主化科学化行政决策体制的意义 357

二、建立民主化科学化行政决策体制的途径 359

第七节 教育行政决策的执行 362

一、行政执行的基本原则 362

二、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 364

三、行政执行绩效的评估指标 367

第十五章 教育行政监督——学校成功管理的保证 371

第一节 教育行政监督的内涵 371

一、行政监督的概念与分类 371

二、行政监督的功能和原则 373

三、行政监督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376

四、行政监督的方法与具体措施 377

第二节 教育行政监督的职能 380

一、监督的职能 380

二、监督的种类 384

第三节 教育监督的方式 390

一、法治性原则 390

二、客观性原则 391

三、可行性原则 393

四、效用性原则 394

五、激励性原则 395

六、本章小结 396

第四节 教育行政监督的过程 397

一、行政监督标准的制定 397

二、行政监督的实施过程 398

三、行政监督结果的处置 401

第五节 教育行政监督的内容 402

一、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 402

二、对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党和国家政策进行监督 403

三、对行政行为的效益进行监督 403

四、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的情况进行监督 404

五、对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监督 404

第六节 教育行政督导的机构与人员的优化配置 405

一、教育行政督导机构 405

二、教育督导人员 407

第十六章 教育行政信息——学校成功管理的信息渠道 410

第一节 教育行政信息及其管理 410

一、行政信息的内涵和特征 410

二、行政管理过程与行政信息处理过程的相互关系 412

三、行政信息与行政职能的实现方式 413

第二节 教育行政信息收集、整理与管理 414

一、教育行政信息的处理技巧 414

二、教育行政信息的沟通艺术 416

三、教育行政信息的充分利用 419

四、教育行政信息系统和信息人员的培训 421

第十七章 电子学校与电子政务——学校成功管理的硬件支撑 423

第一节 学校办公自动化向电子政务的跃进 423

一、办公自动化时期 424

二、政府上网时期 426

三、电子政务创建时期 427

第二节 电子学校的地位和作用 429

一、电子政府的内涵 429

二、电子政府的角色定位与现实政府的关系 434

三、电子政务构建主要的内容 436

第三节 电子学校构建中政府应承担的职责 439

一、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族自主的信息品牌 440

二、促进全国各地区可持续性协调发展 441

三、建立与国际管理接轨的电子政府和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和管理的标准化标准 442

四、开发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整合政府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442

五、营造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控制网上信息环境,占领网上政治和舆论阵地 443

六、重视和加强软环境建设,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443

七、保证网上行政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安定,维护国家安全 444

第十八章 教育行政公共关系树立现代化学校的良好公关形象 445

第一节 教育行政公共关系的内涵 445

一、教育行政公共关系的内含 445

二、教育行政公共关系的构成条件 446

第二节 教育行政公共关系的职能 453

一、行政公共关系应遵守的原则 453

二、行政公共关系的主意职能 455

第三节 教育行政公共关系的实施 457

一、教育行政公共关系的实施条件 457

二、行政公共关系的实施程序 460

第四节 教育行政公共关系的构建 461

一、健全相关机制 461

二、改进人员工作风 462

三、应对时代变革 463

四、机构构建 463

第十九章 教育行政权力 465

第一节 教育行政权力的含义 465

一、行政权力的内含 465

二、行政权力的类型 467

三、行政权力的构建 469

第二节 教育行政权力的优化配置 471

一、行政权力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优化配置 471

二、行政体系内部的权力分配体系 473

三、行政授权途径 474

第三节 教育行政权力的行使与职责 476

一、行政权力的基础 476

二、行政权力运作的效能 478

三、行政权力的制约机制 479

第四节 现代教育行政权力体制及其运作模式 480

一、我国行政权力构成 481

二、我国行政权力运作过程中应考虑的相关因素 483

三、增强行政能力 485

第二十章 教育行政法制依法治校 488

第一节 教育行政法制的含义 488

一、行政法制的内含与特征 488

二、行政法制起源与类型 489

三、行政法制的地位、功用与原则 491

第二节 教育行政立法 493

一、行政立法的内含与特征 494

二、行政立法的类型 500

三、行政立法的主客体与形式 503

四、行政立法权 504

五、行政立法权的运用原则与步骤 507

六、行政立法监督机制 514

第三节 教育行政执法与行政法制监督 520

一、行政执法 520

二、行政法制监督机制 522

第二十一章 教育行政责任 525

第一节 教育行政责任的内涵 525

一、行政责任的内涵 526

二、行政责任的重要社会意义 528

三、行政责任的历史变革 530

第二节 教育行政责任的范围 538

一、行政责任的基本特性 538

二、行政责任的内在实施条件与具体措施 541

三、行政责任的构成要素 544

第三节 教育行政责任的界定 548

一、行政责任的主体 548

二、行政责任界定的依据 550

三、行政责任的追究机制 552

第二十二章 教育行政执行 557

第一节 教育行政执行的类型和方法 557

一、教育行政执行的类型 557

二、教育行政执行的方法 558

第二节 教育行政执行的环节与过程 562

一、教育行政执行环节 562

二、教育行政执行过程 566

第三节 教育行政执行评估 573

一、行政执行评估的作用 573

二、行政执行评估的基本内容 573

三、行政执行评估的方法 574

第四节 我国教育行政执行的缺陷与对策 576

一、我国行政执行的问题 576

二、我国行政执行问题的对策 580

第二十三章 教育行政道德 582

第一节 行政道德的特征与功能 582

一、行政道德的内涵 582

二、行政道德的功用 584

三、行政道德的基本原则 586

第二节 行政道德体系与方式 588

一、行政道德内容的探析 588

二、行政道德的行为规范 591

第三节 转型时期的行政道德建设 594

一、行政道德失范及其原因探析 594

二、行政道德的管理机制与技巧 598

三、行政道德立法体系 599

四、行政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602

五、行政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与途径 604

第二十四章 教育行政控制 610

第一节 教育行政控制的涵义与功能 610

一、行政控制的特征 610

二、行政控制的功用 611

第二节 教育行政控制的过程 612

一、控制标准的确立 613

二、实施有效监控机制 614

三、衡量工作成效 615

四、控制过程 615

五、采取有效校正措施 618

第三节 教育行政控制的方法 619

一、预测控制 619

二、规范控制 619

三、闭环控制 620

四、开环控制 620

五、指令控制 621

第二十五章 教育行政文化艺术 622

第一节 教育行政文化的构成、特点与功能 622

一、教育行政文化的基本内涵与实质 622

二、行政文化的构成要素与特点 627

三、行政文化的功能 632

第二节 教育行政文化的功用 634

一、行政文化的效应 634

二、行政文化的地位与功用 637

第三节 教育行政文化的层次、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639

一、行政文化的层次 639

二、行政文化的类型与内容 642

第四节 教育行政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因素 643

一、行政文化对行政领导的影响因素 643

二、行政文化对行政组织的影响因素 645

三、行政文化对行政行为的影响因素 647

第二十六章 教育行政伦理 650

第一节 教育行政伦理的结构及其作用 650

一、行政伦理研究的基本理论模型 650

二、公务员的自身品德 652

三、行政职业道德体系 655

四、行政组织层面的伦理体系 659

五、公共政策伦理机制 662

第二节 教育行政伦理制度化规范化 666

一、行政伦理失范及其原因探析 666

二、行政伦理的管理机制 670

三、行政伦理立法体系 672

第二十七章 教育人事行政 675

第一节 教育人事行政的涵义与作用 675

一、教育人事行政的涵义 675

二、教育人事行政的地位与作用 676

第二节 学校人事行政规划与合理配置 678

第三节 学校人员资格的条件要求 680

第四节 教育人事招聘与选拔 681

一、人员招聘 681

二、人员选拔程序 685

第五节 教师聘任 688

一、教师职务类别 689

二、教师职务职责 690

三、教师职务条件 690

四、教师职务评审 691

五、教职工续聘与解聘 691

六、教师辞聘 692

七、教师任用制度 692

八、各国教师任用制度比较分析 694

九、我国的教师任用制度 700

第六节 教育人员培训与发展 709

第七节 教育人员绩效评估 712

一、教育评价目标 713

二、教育评价内容 713

三、教育评价标准 713

四、教育评价方式 714

五、教育评价方法 714

六、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715

第八节 教育人员薪酬与激励 716

一、教育人员的薪酬 716

二、教育薪酬制度 719

三、教师的激励 729

第九节 教育行政人事对教职工的管理 753

一、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管理 753

二、学校教职工队伍管理 759

三、学校校长的管理 769

第十节 案例分析 778

第二十八章 教育财务行政 786

第一节 教育财务行政的涵义 786

一、教育财务行政的内涵 786

二、教育财务行政的主要任务 788

三、教育财务行政的原则 789

四、加强教育财务行政队伍的建设 791

第二节 教育经费与教育财务行政 792

一、教育经费的内涵 792

二、我国的教育经费 793

第三节 教育财务行政制度 799

一、预算制度的含义 799

二、会计制度的含义 800

三、决算制度体系 802

四、审计制度体系 803

第四节 教育行政经费的管理机制 805

一、国外教育经费的管理体制 805

二、我国教育事业经费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807

第五节 教育财务行政的主要活动内容及实施方式 810

一、增加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810

二、实施合理的经费分配 817

三、严格财务管理 823

四、设置专门机构,加快财务人员建设 827

第二十九章 教育行政经费筹集 829

第一节 实行教育收费的法律依据 829

一、教育投资的产出性 829

二、教育成本与分担体系 831

第二节 学杂费政策及其收费标准 837

一、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 837

二、非义务教育的学费 839

第三节 教育收费管理的规范化 841

一、高等学校收费的管理机制 841

二、义务教育阶段收费的管理机制 843

第四节 家庭教育支出及其构成 847

一、居民家庭收入支出的范围 847

二、家庭收入与支出的构成探析 854

三、教育支出及其构成探析 864

四、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经济可行性控析 870

第五节 社会捐集资的格局与分析 884

一、社会捐集资机制 884

二、社会捐集资的政策探析 889

第六节 教育经费的多渠道筹措机别 892

一、教育财政面临的困境 892

二、教育多渠道筹资机制 896

三、教育多渠道筹资的理论依据 902

第三十章 教育物材行政 912

第一节 教育物材与教育物材行政的关系 912

一、教育物材行政的基本内容 912

二、教育物材行政的内含与作用 915

第二节 校舍的建设与管理技巧 916

一、制定校舍建设计划 916

二、确定校舍标准 919

三、校舍建设的流程 928

四、统筹校舍建设资金 931

五、校舍使用与维修管理 932

第三节 学校设备的优化配置与创新管理 934

一、教学设备的标准和要求 934

二、教学设备管理的内容 939

三、教学设备购置管理 940

四、教学设备日常管理 944

五、设备更新与转让管理 946

第四节 学校资产管理组织 949

一、学校资产管理组织的历程 949

二、学校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 952

三、学校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 955

第三十一章 课程行政——学校办学宗旨的体现 957

第一节 课程行政的体制构成 958

一、中央集权型课程行政体制 959

二、分权型课程行政体制 959

三、我国的课程行政体制 960

四、课程行政体制的发展趋势 962

第二节 课程行政的主要内容 963

一、课程计划 963

二、课程标准 969

三、教科书的编写 970

第三节 课程安排的实施 973

一、课程实施的意义 973

二、课程安排的实施 975

第四节 案例分析 976

一、我们如何构建德育管理体系 976

二、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高素质人才 980

第三十二章 教育评价——学校发展的动力助推器 982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982

一、教育行政评价工作的内涵 982

二、教育行政评价工作的主要作用 984

第二节 教育评价模式与分类 986

一、教育评价的模式 986

二、教育评价的类型 990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对象 993

一、教育评价工作的对象 993

二、教育评价工作的内容 994

第四节 教育评价的依据 999

一、有效依据 999

二、可信性原则 1000

第五节 教育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1002

一、教育评价工作的过程和环节 1002

二、教育评价活动中的评价方法 1005

第三十三章 教育行政的绩效 1009

第一节 教育行政效率评价 1009

一、行政效率的涵义 1009

二、行政效率的测定方法 1013

三、行政效率的提高 1016

第二节 教育行政效益 1020

一、教育行政效益的意义 1020

二、教育行政效益的主要内容 1020

三、教育行政效率与效益的统一 1022

第三节 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1024

一、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 1024

二、行政效率不高的原因 1026

三、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1028

第四节 教育行政绩效与行政方法 1032

一、行政方法对行政绩效的影响因素 1032

二、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 1034

三、现代信息技术 1040

第三十四章 教育科学研究与创新管理 1045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配置 1045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1045

二、教育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的必要性 1046

三、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 1048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配置 1051

一、教育科学研究机构 1052

二、教育科学研究人员的合理配置 1057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八项改革创新 1059

一、“抓住两头,放开中间” 1060

二、成立“国家教育审议会” 1062

三、创办“中国教育网络大学院” 1066

四、端正官尊民卑的办学思想 1068

五、新设中国教育发展银行 1075

六、促进政·产·学三结合 1076

七、转变教育行政管理职能 1079

八、创建国民终身学习体系 1082

第四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工作 1085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1085

二、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的内容 1087

第五节 案例分析 1091

一、积极开展教育科研 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1091

二、成功之路 1094

第三十五章 教育统计 1101

第一节 教育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101

一、教育统计工作的界定 1101

二、教育统计工作的功能 1102

第二节 教育统计工作的主要依据 1104

一、真实性的依据 1104

二、有效性的依据 1105

三、及时性的依据 1106

四、多用性的依据 1107

五、时代性的依据 1108

六、可行性的依据 1108

第三节 教育统计工作的实施过程 1109

一、教育统计设计 1109

二、教育统计调查 1112

三、教育统计分析 1115

第四节 教育统计工作的实战管理 1124

一、建立和健全教育统计组织管理系统 1124

二、加强教育统计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 1125

三、研究和完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 1126

四、加速计算手段现代化的进程 1127

五、教育统计工作的作用 1127

第五节 案例分析 1128

第三十六章 教育行政改革创新——学校管理的不竭动力 1132

第一节 教育行政改革的内涵 1132

一、教育行政改革的含义 1132

二、教育行政改革的原因 1134

三、行政改革的类型 1138

第二节 行政改革创新的过程与方法 1139

一、行政组织变革的理论模式 1140

二、行政改革过程的探析 1142

三、改革动因与改革目标 1148

第三节 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其主流方向 1150

一、组织结构方面的改革 1151

二、职能方面的改革 1153

三、体制方面的改革 11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