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山河全书  上
中国山河全书  上

中国山河全书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3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立汉主编
  • 出 版 社:青岛:青岛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9787543627280
  • 页数:16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集中国山河湖海于一体,涉及地学全部领域,包括总论、山系、河流、湖海,共4卷36章,是一部专题性志书。
《中国山河全书 上》目录

卷一 中国山河湖海总论 3

第一章 中国山河湖海研究史 3

第一节 中国古代山河湖海研究史 3

一、中国古代山河湖海研究史的萌芽阶段 3

二、中国古代山河湖海研究史的奠基阶段 8

三、中国古代山河湖海研究史的发展阶段 19

第二节 中国近代山河湖海研究史 31

一、中国山河湖海研究史近代期形成的背景 31

二、近代期的山河湖海研究 33

第三节 中国现代山河湖海研究史 44

一、山系研究 45

二、河流研究 48

三、湖泊研究 52

四、海洋研究 56

第二章 中国山河湖海地质背景与中国山河湖海的划分 60

第一节 关于中国地学大十字构造 60

一、中国地学大十字构造的提出 60

二、关于提出中国地学大十字构造的依据 60

三、关于中国两个地学带和四个地学区 80

第二节 中国山河湖海地质背景 80

一、贺兰山—龙门山构造带地质概况 80

二、昆仑山—秦岭构造带地质概况 84

三、东北地学区地质概况 90

四、东南地学区地质概况 97

五、西北地学区地质概况 103

六、西南地学区地质概况 111

七、中国海域地质概况 120

第三节 中国山河湖海的划分 126

一、中国古代先民对山河湖海的认识 126

二、中国古代关于山河湖海的划分 127

三、近现代关于中国山河湖海划分的论述 130

四、中国山河湖海的划分 154

第三章 中国山河湖海地理概况 167

第一节 中国山河湖海地貌特征 167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167

二、地貌的形成条件 174

第二节 中国山河湖海气候特征 182

一、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182

二、几种重要的天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188

三、我国气候的总体评价 190

四、气候的演变趋势 192

第三节 中国山河湖海水文特征 195

一、河流水文 195

二、湖泊 213

三、地下水 219

第四节 中国山河湖海生物及土壤地理特征 226

一、陆栖脊椎动物地理特征 226

二、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231

三、中国陆栖脊椎动物生态地理群 234

四、中国土壤地理特征 237

第五节 中国山河湖海人文地理特征 251

一、人口 251

二、民族 257

三、文化 260

四、经济 267

五、交通 298

第四章 中国山河湖海主要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 310

第一节 中国山河矿产资源的现状及开发前景 310

一、中国矿产资源的意义和特性 310

二、中国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 313

三、中国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中的问题 314

四、中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前景探讨 317

第二节 中国山河生物资源的现状及其开发前景 320

一、生物资源的价值 320

二、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开发前景 324

三、草场资源 329

四、野生动物资源的概况和特点 336

五、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前景 342

第三节 中国的气候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前景 348

一、光能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前景 349

二、热量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前景 353

三、水分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前景 357

四、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问题的探讨 364

第四节 中国山河水能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前景 367

一、电力工业发展概述 367

二、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367

三、各地区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368

四、水能资源的开发前景与发展规划 372

五、对中国水能资源开发问题的建设 374

第五节 中国山河湖海的旅游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前景 377

一、旅游资源的价值 377

二、旅游资源概述 379

三、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区 382

四、中国的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展望 382

第六节 中国海域资源的现状及其开发前景 385

一、海域资源的价值 385

二、海域环境的主要特点 386

三、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390

四、海域资源的开发前景 396

第七节 中国湖泊资源的现状及其开发前景 400

一、中国湖泊的概况 400

二、湖泊资源 403

三、湖泊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展望 408

第五章 中国山河湖海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 412

第一节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及其与山河湖海的依存关系 412

一、中国主要自然灾害 412

二、中国自然灾害与山河湖海的关系 417

第二节 岩石圈灾害 418

一、地震灾害 419

二、中国近代火山活动与潜在的火山灾害 435

三、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441

四、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 457

五、矿井突水、冲击地压、冒顶、煤矿瓦斯突出、煤自燃、矿井热害、矿震 490

六、黄土、膨胀土、淤泥质软土的工程地质病害 516

七、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 525

八、冻土及冻融 544

九、环境型地方病 549

第三节 水圈灾害 568

一、洪涝灾害 568

二、海洋灾害 594

第四节 气圈灾害 611

一、干旱 611

二、热带气旋(台风) 618

三、风雹灾害 622

四、寒潮及低温冷冻 627

五、其他气象灾害 630

第五节 生物灾害 631

一、农林牧生物灾害 631

二、海洋生物灾害——赤潮 634

第六节 中国自然灾害综合分析与区别 638

一、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灾变分析 638

二、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灾度分析 641

三、中国自然灾害综合区划 645

四、中国减灾事业发展的宏观对策建议 648

第六章 中国山河湖海环境总论 656

第一节 中国山河湖海环境概论 656

一、中国自然灾害概况 657

二、中国山河湖海主要环境问题 668

第二节 中国山河湖海环境污染现状 685

一、中国江河污染 686

二、中国湖泊污染 690

三、中国海洋环境状况 691

第三节 环境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对策 704

一、中国江河湖海环境污染的危害 704

二、环境污染防治与保护对策 705

第四节 中国山河湖海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710

一、概述 710

二、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712

卷二 中国的山系 719

第七章 阿尔泰山山系 719

第一节 阿尔泰山山系简介 719

第二节 阿尔泰山区域地质发展史 720

第三节 阿尔泰山区及山前地区地理概况 724

一、自然地理特征 724

二、经济、人文地理特征 748

第四节 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 765

一、资源现状 765

二、资源开发前景及发展方向 773

第五节 灾害及减灾对策 774

一、灾害类型 774

二、减灾对策 776

第八章 天山—阴山山系 780

第一节 山系的范围、结构与分布 780

第二节 山系地质发展简史 784

一、古生代褶皱隆起阶段 785

二、中生代和老第三纪剥蚀夷平阶段 786

三、晚第三纪—第四纪断块隆升阶段 787

第三节 山系的地理条件及其特点 789

一、山系的自然条件及其特点 789

二、山系对区域的地理影响 797

三、山系人文状况与经济发展 798

第四节 山系的资源及其开发前景 802

一、地表资源 803

二、地下资源 805

第五节 山系灾害及减灾对策 807

一、地质灾害 807

二、气象灾害 809

三、土地盐碱化与沙漠化 810

四、山系的生态环境 812

五、减灾对策 813

附录1 天山南北麓新生代地理环境演变 816

附录2 天山山间盆地的形成及实际意义 826

第九章 阿尔金山—祁连山山系 835

第一节 山系的范围、具体划分及名称沿革 835

一、阿尔金山 835

二、祁连山 836

第二节 山系地质发展简史 839

一、地层 839

二、岩浆岩 845

三、变质作用 847

四、大地构造及地质演化概况 847

五、岩石圈结构特征 849

六、新生代构造活动 850

第三节 山系地理概况 863

一、地貌特征 863

二、气候 866

三、冰川 869

四、土壤 872

五、植被 872

六、动物 874

七、人口概况 875

八、城镇 876

第四节 山系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 880

一、矿产 880

二、地下水 885

三、旅游资源 889

四、动植物资源及自然保护区 892

五、其他资源 894

第十章 昆仑山—秦岭山系 896

第一节 昆仑山—秦岭山系的范围、内部划分及名称沿革 896

一、范围 896

二、内部划分及山系分支情况 896

三、名称含义及其沿革 902

第二节 昆仑山—秦岭山系地质发展简史 907

一、西昆仑山地质发展简史 908

二、东昆仑山地质特征与地质发展简史 909

三、秦岭—大别山区域构造基本特征及地质发展简史 913

四、郯—庐断裂带对秦岭造山带东延的影响 919

第三节 昆仑山—秦岭山系地理概况 920

一、西昆仑地理概况 920

二、东昆仑地理概况 923

三、西秦岭地理概况 927

四、东秦岭地理概况 930

五、大别山地理概况 940

第四节 昆仑山—秦岭山系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 942

一、西昆仑的资源与开发前景 942

二、东昆仑的资源与开发前景 944

三、西秦岭的资源与开发前景 945

四、东秦岭的资源与开发前景 948

五、大别山的资源与开发前景 963

第五节 昆仑山—秦岭山系环境、灾害现状及其对策 967

一、昆仑山的环境、灾害及其对策 967

二、秦岭的环境、灾害及其治理对策 972

三、大别山的环境、灾害及其治理对策 980

第十一章 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山系 984

第一节 山系具体范围划分及名称沿革 984

一、山系的区域范围 984

二、名称的沿革 985

第二节 山系地质发展简史 985

一、大地构造发展史 985

二、地层发育史 986

三、构造变动史 986

四、岩浆活动史 988

五、变质作用史 996

六、新构造运动及外力作用 997

第三节 山系区域地理概况 999

一、地貌 999

二、气候 1014

三、水文 1017

四、土壤 1021

五、植被 1025

六、动物 1028

七、人文地理环境 1037

八、矿产、工业及农牧业 1040

第四节 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 1045

一、冰川资源 1045

二、太阳辐射能资源 1046

三、风能资源 1047

四、旅游资源 1047

第五节 灾害 1048

一、地震 1048

二、泥石流、滑坡 1048

三、雪灾 1048

四、冰雹 1049

五、连续性大风 1049

第十二章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山系 1051

第一节 山系划分范围及名称沿革 1051

一、山系的划分范围 1051

二、山系的名称沿革 1052

第二节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山系地质发展简史 1052

一、地层 1052

二、山系地质发展简史 1057

第三节 山系的地理概况 1068

一、自然地理概况 1068

二、人文地理概况 1129

第四节 山系资源与开发前景 1152

一、气候资源 1152

二、水资源 1155

三、土地资源 1157

四、森林及其他生物资源 1161

五、能源与矿产资源 1163

第十三章 喜马拉雅山山系 1170

第一节 山系名称和具体范围 1170

第二节 山系的地质发展简史 1173

一、山系的地质发展史 1173

二、山系隆起成山以来的演变史 1182

第三节 山系地理概况 1185

一、地貌 1186

二、水文 1188

三、气候 1188

四、土壤、植被 1192

五、矿产 1196

六、工业、农牧业 1197

七、科学、文化 1198

八、人口、民族、城市、交通 1198

第四节 山系资源、环境与灾害 1199

一、自然资源 1200

二、自然灾害 1209

三、资源环境问题 1215

第十四章 横断山脉(系) 1219

第一节 横断山脉区域范围 1219

一、沿革 1219

二、横断山脉范围的探讨 1221

三、各列山脉分述 1224

第二节 横断山脉地质发展历史 1227

一、区域构造基本特征 1227

二、地质构造分区 1228

三、古、中生代地质演化简史 1231

四、喜马拉雅运动 1232

五、新构造运动 1233

第三节 横断山脉地貌 1234

一、地貌在平面分布上呈带状排列 1234

二、地貌在垂向上呈层状分布 1235

三、地貌组合上的区域分异 1238

第四节 气候、水文和冰川 1242

一、气候 1242

二、水文 1247

三、冰川分布 1249

第五节 生物和土壤 1250

一、植被 1250

二、动物 1254

三、土壤 1255

第六节 自然资源及其开发保护 1258

一、矿产资源 1258

二、水资源 1259

三、土地资源 1259

四、草地资源 1260

五、森林资源 1260

六、旅游资源 1261

七、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 1261

第七节 自然灾害 1262

一、地震灾害 1262

二、泥石流 1263

三、崩塌、滑坡 1264

四、气象灾害 1265

五、横断山脉自然灾害特征和减灾对策 1266

第十五章 贺兰山—龙门山山系 1269

第一节 贺兰山脉 1269

一、山脉范围及名称沿革 1269

二、地质发展史 1271

三、地理概况 1272

四、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 1281

五、环境 1285

六、灾害与防灾减灾 1288

第二节 六盘山脉 1291

一、山脉范围及名称沿革 1291

二、地质发展史 1293

三、地理概况 1295

四、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 1304

五、环境 1310

六、灾害与防灾减灾 1313

第三节 龙门山脉 1317

一、前龙门山的地质概况及具体划分 1317

二、后龙门山的地质概况及具体划分 1327

三、龙门山的气候、土壤和植被 1329

四、龙门山的珍稀动物 1331

五、龙门山的矿藏资源 1332

六、龙门山的旅游资源 1333

七、龙门山的自然灾害 1334

八、龙门山的社会经济建设 1335

第四节 川西南山脉 1336

一、峨眉山 1336

二、大相岭 1339

三、大凉山 1341

四、牦牛山 1346

五、锦屏山 1347

六、白林山 1348

第五节 滇东山脉 1351

一、中甸雪山 1352

二、玉龙山 1352

三、点苍山 1353

四、鸡足山 1354

五、百草岭 1355

六、三台山 1356

七、珙(拱)王山 1357

八、梁王山 1358

九、五莲峰 1358

十、牛首山 1359

十一、六诏山 1359

十二、滇东山脉资源概况 1360

十三、滇东山脉灾害概况 1364

第十六章 大兴安岭—太行山山系 1368

第一节 山系名称、区域范围和主要山脉(峰) 1368

一、大兴安岭名称、区域范围和主要山峰 1368

二、太行山脉名称、区域范围和主要山峰 1370

第二节 大兴安岭—太行山山系地质发展史 1376

一、大兴安岭构造特征及地质发展史 1376

二、太行山脉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1382

第三节 气候、土壤、生物与水文 1394

一、大兴安岭自然条件分析 1394

二、太行山脉自然条件分析 1402

第四节 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420

一、大兴安岭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420

二、太行山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433

第五节 自然灾害与减灾 1471

一、大兴安岭自然灾害与减灾 1471

二、太行山自然灾害与减灾 1475

第十七章 长白山—泰山山系 1484

第一节 山系具体划分范围及名称沿革 1484

一、长白山地的区域范围 1484

二、长白山地名称沿革 1486

三、泰山划分范围及名称沿革 1488

第二节 长白山—泰山山系地质发展史 1490

一、长白山地地质发展简史 1490

二、泰山地质发展简史 1505

第三节 长白山—泰山山系地理概况 1509

一、地形 1509

二、气候 1521

三、水文 1530

四、土壤 1538

五、植被 1550

六、动物 1565

第四节 山系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 1574

一、长白山地的资源及开发前景 1574

二、泰山的资源及开发前景 1598

附录 泰山析考 1614

第十八章 武陵山—乌蒙山山群 1635

第一节 山群的具体划分范围及名称沿革 1635

一、雪峰山脉 1635

二、武陵山脉 1636

三、大娄山脉 1636

四、苗岭山脉 1637

五、乌蒙山脉 1637

第二节 山群的地质发展简史 1639

一、断裂西侧(地台部分)地质发展简史 1639

二、断裂东侧(地槽部分)地质发展简史 1641

第三节 山群地区的地理概况 1642

一、自然地理概况 1642

二、人文地理概况 1648

第四节 山群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 1672

一、土地资源及农业的全面发展 1672

二、水系发育,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1672

三、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开发利用价值大 1673

四、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多,地域组合好 1674

附录 武陵源峰林地貌成因及其开发与保护 1683

第十九章 南岭山群 1695

第一节 南岭山群的位置 1695

第二节 南岭山群地质概况 1696

第三节 南岭山群自然地理概况 1697

一、东西延展的山地 1697

二、温和多雨的山地气候 1701

三、山地的水文特征 1704

四、南岭山群的土壤 1709

五、南岭山群的植被 1711

六、南岭山群的动物界 1715

第四节 南岭山群的经济地理概况 1721

一、人口、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 1721

二、开发历史沿革 1722

三、工业发展现状 1722

四、农业经济概况 1724

五、交通运输概况 1729

六、各有特色的南岭山地 1729

第五节 南岭山群资源概况 1732

一、有色金属的宝库 1732

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735

第二十章 武夷山—戴云山山系 1737

第一节 山系具体划分范围及名称沿革 1738

一、武夷山脉 1738

二、戴云山脉 1740

三、怀玉山—天目山、黄山—九华山 1744

第二节 山系地质发展简史 1745

一、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 1746

二、怀玉山—天目山和黄山—九华山 1752

第三节 山系地理环境 1754

一、自然地理环境 1754

二、人文地理环境 1768

第四节 山系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 1795

一、土地资源 1796

二、矿产资源 1806

三、气候资源 1811

四、土壤资源 1811

五、生物资源 1813

六、旅游资源 1816

第五节 山系灾害现状及减灾对策 1817

一、灾害特征及其类型 1817

二、防灾减灾对策 1822

附录1 幕阜山—罗霄山山脉 1824

附录2 黄山旅游资源新释 1828

第二十一章 台湾中央山系 1890

第一节 山系地质概况 1890

一、台湾岛的组成物质 1890

二、台湾岛地形的形成 1890

第二节 山系综述 1894

一、中央山脉 1894

二、玉山山脉 1895

三、阿里山山脉 1897

第三节 山系地貌 1899

一、台湾山地的第四纪冰川地形 1899

二、山地河谷地形 1903

三、台湾北部火山地形 1907

第四节 山系自然地理概况 1911

一、我国最大最丰富的森林区之一 1911

二、台湾中央山系的气候 1925

三、台湾中央山系的水文 1934

四、台湾岛的土壤 1950

第五节 资源概况 1960

一、水力资源 1961

二、煤炭资源 1961

三、矿产资源 1961

四、旅游资源及旅游业 1961

卷三 中国的河流 1967

第二十二章 黑龙江及邻近小流域 1967

第一节 黑龙江流域概况 1967

一、黑龙江的名称与流域位置、范围 1967

二、黑龙江水系的形成 1968

三、黑龙江河道特征 1971

四、黑龙江水文特征 1973

五、主要支流及分布 1976

第二节 流域地理概况 1996

一、自然概况 1996

二、社会经济概况 1998

第三节 流域资源与开发 2002

一、水资源 2002

二、渔业资源 2006

三、土地资源 2007

四、森林资源 2007

五、草场资源 2008

六、野生动、植物资源 2008

七、矿产资源 2009

八、旅游资源 2009

第四节 灾害与对策 2010

一、灾害 2010

二、治理对策 2021

第二十三章 辽河及邻近小流域 2025

第一节 辽河流域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2025

一、辽河流域地理位置 2025

二、辽河流域历史沿革 2026

第二节 辽河干流地质成因 2026

第三节 辽河流域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2028

一、地形地貌 2028

二、水文 2029

三、气候 2030

四、土壤与植被 2031

五、矿产 2033

第四节 辽河水系 2034

一、老哈河 2034

二、西拉木伦河水系 2039

三、西辽河水系 2042

四、教来河水系 2045

五、新开河水系 2047

六、乌力吉木伦河 2048

七、辽河干流中下游水系 2049

八、浑太河、大辽河水系 2067

九、辽河干流河道的历史变迁 2074

十、国际界河及独流入海的诸河流 2074

十一、湖泊 2076

第五节 辽河流域资源现状及开发远景 2079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 2079

二、土地资源 2081

三、气候资源 2082

四、旅游资源 2083

五、矿产资源 2084

六、森林资源 2086

七、经济作物 2087

第二十四章 海河及附近小流域 2090

第一节 流域范围水系特征及名称沿革 2090

一、地理位置及流域范围 2090

二、水系特征 2090

三、名称沿革 2097

第二节 流域地质、地貌发育史及水系变迁史 2100

一、地质发育史 2100

二、地貌发育史 2102

三、水系变迁史 2105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及演变 2118

第四节 流域工程概况 2147

一、水库工程 2147

二、河道防洪工程 2147

三、除涝治碱工程 2149

四、水资源保护工程 2151

五、水土保持工程 2153

六、灌溉工程 2154

七、水力发电工程 2156

第二十五章 黄河 2159

第一节 黄河水系主要特征与发展沿革 2159

一、河源段 2161

二、上游段 2163

三、中游段 2164

四、下游段 2169

五、河口段 2171

第二节 黄河地质成因 2172

一、黄河流域地质基本特征 2172

二、黄河形成发展的地质机理 2178

三、下游黄河河道稳定性的地质控制机制 2179

四、黄河河源问题的探讨 2180

第三节 黄河流域地理概况 2181

一、黄河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2182

二、黄河流域人文地理概况 2199

第四节 黄河治理开发与水利工程建设 2205

一、古代治水与河防工程的发展沿革 2206

二、古代黄河水利开发与河渠工程建设 2212

三、现代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2218

第五节 黄河流域资源概况与开发利用 2226

一、黄河流域的水资源 2226

二、黄河流域的能源资源 2230

三、黄河流域的固体矿产资源 2234

四、黄河流域的农林牧业资源 2239

附录 黄河下游河道地质特征与古地理环境 2247

第二十六章 淮河 2264

第一节 流域和水系 2264

一、流域范围与水系构成 2264

二、水系演变 2266

三、干流地质成因 2269

第二节 自然地理特征 2271

第三节 资源与开发 2279

一、矿产资源 2279

二、气候资源 2282

三、水资源 2285

四、生物资源 2287

五、土地资源 2289

六、海洋资源 2291

七、旅游资源 2292

第二十七章 长江 2297

第一节 长江水系 2297

一、长江干流 2297

二、江源汇流 2299

三、左岸支流 2299

四、右岸支流 2303

五、沿江主要湖泊 2307

第二节 长江地质与地貌 2309

一、地质构造 2309

二、地貌 2314

第三节 长江发育史 2321

一、长江中下游的沟通 2321

二、金沙江上段的东流 2322

三、金沙江下段W曲折的衔接 2323

四、川江的倒流 2323

五、长江三峡的贯通 2324

第四节 气象、气候 2325

一、气象 2325

二、气候 2338

三、大气环境 2340

第五节 水文、泥沙 2341

一、水文 2341

二、水环境 2354

三、泥沙 2358

第六节 长江流域资源 2364

一、光热资源 2365

二、水资源 2365

三、土地资源 2370

四、生物资源 2371

五、能源 2375

六、矿产资源 2375

七、长江流域的旅游资源 2377

第七节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自然灾害 2410

一、土壤 2410

二、植被 2411

三、自然保护区及其保护物种 2412

四、自然灾害 2416

五、湖泊萎缩 2427

第八节 长江主要支流流域环境及水体理化特征 2428

一、河源区水系 2428

二、金沙江干流与北岸水系 2432

三、金沙江南岸水系 2439

四、乌江水系 2441

五、岷江水系 2447

六、清江水系 2449

七、赤水水系 2452

八、沱江水系 2454

九、汉水水系 2456

十、洞庭湖水系 2461

十一、鄱阳湖水系 2465

十二、长江下游水系 2470

第九节 长江流域的重大工程建设 2474

一、古代的水利工程 2476

二、综合水利枢纽建设 2477

三、防洪工程 2480

四、引水工程 2484

五、航运工程 2488

六、湖区开发与治理 2489

第十节 人文地理 2492

一、人口、城市、行政区划 2492

二、民族 2500

三、古人类古文化 2509

四、历史文化 2510

五、古建筑 2515

第二十八章 珠江 2520

第一节 珠江水系 2520

一、珠江及其名称的由来 2520

二、珠江源 2524

三、西江水系 2525

四、北江水系 2533

五、东江水系 2535

六、珠江三角洲水系 2537

第二节 珠江流域自然地理 2542

一、地貌、地质 2542

二、气候、水文 2551

三、珠江的形成和演变 2557

四、土壤、植被、动物 2560

第三节 流域社会经济 2566

一、行政、土地、人口 2566

二、农业、工业、交通 2572

三、城市 2577

四、名胜古迹 2581

第四节 流域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 2588

一、土地资源 2588

二、矿藏资源 2588

三、动、植物资源 2589

四、水资源 2589

五、水力资源 2592

六、渔业资源 2594

七、旅游资源 2594

第五节 重点水利水电工程及航运概况 2594

一、历代珠江水利发展的特点 2594

二、珠江流域整治开发规划 2596

三、重要堤防 2598

四、主要水闸工程 2604

五、河口治理 2605

六、水库及水力发电 2606

七、航运 2617

八、灌溉 2620

九、供水 2622

第六节 珠江流域的灾害 2626

一、水灾 2626

二、山地灾害 2632

三、台风灾害 2633

四、旱灾 2634

五、水土流失 2637

六、其他灾害 2637

第二十九章 浙闽台琼诸流域 2641

第一节 浙闽台琼地区河流概述 2641

一、浙闽丘陵的河流 2641

二、两大海岛的河流 2644

第二节 钱塘江 2646

一、流域范围及地理概况 2646

二、各江段名称与河道特征 2649

三、钱塘潮 2651

四、资源开发与灾害防治 2653

第三节 台湾浊水溪 2656

一、浊水溪的名称、位置及范围 2656

二、浊水溪的地质概况 2656

三、浊水溪扇形平原的形成 2658

四、浊水溪地理概况 2659

五、浊水溪资源概况及开发前景 2670

六、浊水溪流域灾害概况 2674

第四节 南渡江和万泉河 2675

一、南渡江 2675

二、万泉河 2681

第三十章 澜沧江、怒江及元江 2685

第一节 流域范围及名称沿革 2685

一、流域地理位置 2685

二、干流概况 2686

三、支流概况 2689

四、流域主要特征 2690

第二节 流域地质概况 2692

一、流域地层概况 2692

二、流域地质构造特征 2693

三、流域地质发展史 2694

四、干流地质成因 2696

第三节 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2697

一、强烈的新构造运动 2697

二、山河相间的地貌形态 2698

三、干湿分明的气候 2699

四、流域水文特征 2701

五、生物土壤特征 2703

第四节 流域社会经济特征 2704

一、流域人口与民族 2704

二、农林牧结合的农业区 2706

三、发达的食品工业区 2708

四、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区 2709

五、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 2710

六、主要经济中心 2711

第五节 灾害及减灾对策 2713

一、灾害现状 2713

二、减灾对策 2716

第六节 流域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 2717

一、流域资源现状 2717

二、流域开发前景 2724

第三十一章 雅鲁藏布江及邻近流域 2729

第一节 流域范围、支流及名称沿革 2729

一、世界最高的大河 2729

二、藏民族母亲之河 2730

三、一条不对称的大河 2731

四、名称沿革与主源之争议 2731

第二节 河流干流地质成因 2732

一、一条适应地缝合线发育的典型构造河 2732

二、一条先成河及对“袭夺说”之否定 2733

三、河流发育历史 2735

第三节 流域地理概况 2736

一、流域地理环境 2736

二、干流分段论述 2772

三、关于世界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地理发现 2780

第四节 五大支流 2784

一、拉萨河 2784

二、年楚河 2799

三、尼洋曲(尼洋河) 2816

四、帕隆藏布 2824

五、多雄藏布 2833

第三十二章 额尔齐斯河 2839

第一节 河流流域范围、支流及名称沿革 2839

第二节 河流水系地质成因 2842

第三节 河流流域地理概况 2843

第四节 流域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 2847

第五节 流域环境、灾害及对策 2852

一、额尔齐斯河流域环境变化 2853

二、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灾害 2855

第三十三章 中国内陆河流 2860

第一节 中国内陆河流概况 2860

第二节 塔里木河内陆水系 2861

第三节 准噶尔盆地内陆水系 2867

第四节 伊犁河内陆水系 2870

第五节 哈密—吐鲁番盆地内陆水系 2872

第六节 巴里坤—淖毛湖盆地内陆水系 2873

第七节 河西走廊内陆水系 2873

一、石洋河内陆水系 2875

二、黑河内陆水系 2877

三、疏勒河内陆水系 2881

第八节 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 2885

附录 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2895

第三十四章 中国人工河流 2935

第一节 中国古今人工河流概述 2935

一、春秋、战国时期 2935

二、秦汉时期 2939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2941

四、隋、唐、宋时期 2944

五、元、明、清时期 2948

第二节 京杭运河与灵渠 2952

一、京杭运河概况 2952

二、京杭运河修筑史 2954

三、京杭运河各段分述 2964

四、京杭运河的历史作用与现代经济意义 2976

五、灵渠 2981

卷四 中国的湖泊和海域 2987

第三十五章 中国的湖泊 2987

第一节 中国湖泊的类型、特征与分布 2987

一、中国湖泊的类型及特征 2987

二、中国湖泊的分布及五大湖区概况 3007

三、中国主要的湖泊和水库名录 3016

第二节 湖盆成因与湖泊变迁 3023

一、湖盆成因 3023

二、湖泊变迁 3025

第三节 湖泊资源与利用 3033

一、水资源 3034

二、生物资源 3036

三、滩地资源 3037

四、盐类资源 3039

五、候鸟资源 3041

六、旅游资源 3042

第四节 中国主要湖泊简介 3044

一、五大淡水湖 3044

二、四大咸水湖 3049

三、三大盐湖 3051

第五节 湖泊富营养化 3053

一、上海淀山湖 3054

二、安徽巢湖 3061

三、江苏太湖 3075

四、内蒙古乌梁素海 3080

五、新疆博斯腾湖 3083

六、昆明滇池 3085

七、杭州西湖 3094

八、南京玄武湖 3101

九、长春南湖 3105

十、武汉东湖 3109

第六节 创造符合自然规律的湖泊生态平衡 3114

一、湖泊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 3114

二、人类经济活动的两重性 3116

三、保持生态平衡,造福子孙后代 3119

第三十六章 中国的海域 3120

第一节 中国近海概况 3120

一、中国近海概况 3120

二、中国海洋国土 3124

三、中国的海洋资源 3126

四、中国海洋开发与海洋经济发展 3131

第二节 渤海 3134

一、海底地质地貌 3134

二、渤海水文 3135

三、海洋生物 3138

四、渤海的海洋资源 3141

五、渤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3144

第三节 黄海 3148

一、海底地质地貌 3148

二、黄海水文 3150

三、海洋生物 3151

四、黄海海洋资源 3155

五、黄海主要海洋产业发展 3156

第四节 东海 3159

一、概况 3159

二、海底地质地貌 3160

三、东海水文 3161

四、海洋生物 3164

五、东海沿岸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3169

六、海洋资源开发 3169

第五节 南海 3174

一、海底地质地貌 3174

二、南海海洋水文 3176

三、海洋生物 3179

四、海洋资源开发 3182

第六节 中国近海海洋灾害与减灾对策 3186

一、海洋灾害及其危害 3186

二、中国近海的海洋灾害 3188

三、我国海洋减灾的对策和措施 3199

第七节 中国近海环境状况与保护对策 3202

一、中国近海的环境质量 3202

二、中国近海的主要污染源 3203

三、海域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严重问题 3203

四、我国海洋环境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3205

附录1 中国北方海岛县经济区及其划分的初步研究 3208

附录2 20世纪90年代中国海洋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新世纪的展望 32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