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当代社会工作  理论与方法
当代社会工作  理论与方法

当代社会工作 理论与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万亿著
  • 出 版 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06
  • ISBN:9789571143873
  • 页数:666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管理大辞典下一篇:女总情怀
《当代社会工作 理论与方法》目录

修正版序 1

第一章 从社会福利入门 1

第一节 社会福利是什么 3

一、定义社会福利 4

二、社会福利制度 11

第二节 生命循环与社会福利 22

第二章 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专业 31

第一节 社会工作是什么 33

第二节 社会工作做什么 36

第三节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40

第四节 社会工作实施的取向 44

一、实施万法的分立或整合 45

二、意识形态的差异 48

第五节 社会工作的实施领域 51

第六节 社会工作与相邻专业 54

第三章 欧美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61

第一节 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运动 64

第二节 美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68

一、从城市慈善到个案工作(1870~1915) 68

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争议(1898~1915) 75

三、专业化的追求(1915~1950):精神分析与社会改革 80

四、专业巩固期(1950~1970):专业化与内省 90

五、从菁英专业模式折返(1970~2000):综融与专精并行 96

第三节 欧洲社会工作的发展 102

壹、英国的社会工作制度 102

一、社会工作教育 102

二、社会工作专业组织 106

三、社会工作者 107

贰、德国的社会工作制度 110

叁、荷兰的社会工作制度 114

肆、瑞典的社会工作制度 117

第四章 台湾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126

第一节 台湾社会工作发展的源头 126

一、日治时期台湾的社会事业 126

二、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时期的社会工作 129

第二节 战后初期社会工作的党政化(1945~1970) 134

一、社会事业的党政化 134

二、依附在社会学系下的社会工作教育 138

第三节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启动(1971~1980) 144

一、政府约聘社会工作员实验 144

二、社会工作分组教学 146

第四节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加速推动(1981~1990) 148

一、政府约聘社会工作员争取纳编 148

二、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发展 151

三、社会工作独立设系 153

第五节 社会工作专业建制完成(1991~) 155

一、社会工作师法通过 155

二、社会工作教育快速扩张 158

第六节 台湾社会工作发展的课题 166

一、量产社会工作学生的困境 166

二、社会工作的课程基准不明 167

三、社会工作制度建立未臻成熟 168

四、社会工作任用制度尚不健全 170

五、社会工作全球在地化进展缓慢 172

第五章 社会工作者 179

第一节 社会福利工作人员 181

一、志愿工作者 181

二、非专业的社会福利工作者 182

三、相邻专业人员 183

第二节 社会工作者的特质 184

第三节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进阶 188

一、基础专业 190

二、专精化专业 191

三、独立专业 194

四、高阶专业 197

第四节 社会工作者的才能与技巧的养成 198

一、社会工作者的基本才能 198

二、社会工作者的基本技巧 199

三、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能力 200

四、社会工作专业才能的养成 200

第六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205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207

一、社会工作为何要有理论 208

二、理论、模型与典范 209

三、社会工作的理论 211

第二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 214

一、社会工作实施的共同基础 214

二、社会工作实施的模型 216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 218

一、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218

二、价值两难与冲突 222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 225

第五节 社会工作理论 229

一、社会工作的微视理论 232

二、社会工作的中观理论 246

三、社会工作的巨视理论 255

第七章 社会工作实施的过程 279

第一节 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 281

第二节 评估 286

一、评估的内涵 286

二、评估资讯的来源 290

三、评估的程序 292

四、评估的焦点 297

第三节 规划 306

一、目标设定 306

二、备选方案的选定 309

第四节 评鉴 312

一、评鉴的目的 312

二、评鉴的万法 313

第五节 结案 316

一、结案的类型 316

二、结案的反应与处理 318

第八章 以个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325

第一节 从个案工作到以个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327

第二节 案主的求助行为 331

一、成为案主 332

二、案主的求助行为 334

第三节 建立关系 337

一、案主参与角色的确立 337

二、同理的沟通 339

三、真诚(authenticity) 345

第四节 会谈 349

一、三种形式的社会工作会谈 350

二、社会工作会谈的过程 353

三、社会工作会谈应注意事项 355

四、访视会谈 356

五、社会工作会谈技巧 358

第五节 个案管理 360

一、什么是个案管理 360

二、个案管理步骤 363

第九章 以家庭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367

第一节 家庭与社会工作 369

一、多样化的家庭 369

二、以家庭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373

第二节 家庭评估的面向 375

一、家庭脉络 375

二、家庭体系的外部界限(outer boundares) 376

三、家庭次体系的内部界限 377

四、家庭权力结构 379

五、家庭决策过程 379

六、家庭情感与感受表白的范围 380

七、家庭目标 380

八、家庭认知模式 381

九、家庭角色 381

十、沟通形态 382

十一、家庭优势 383

十二、家庭生命循环 383

第三节 家庭评估的技术 384

一、家庭社会史 385

二、家庭生态图(eco-map) 388

三、族谱图(genogram) 389

第四节 家庭治疗 390

一、萨提尔的家庭沟通 390

二、敏努钦的结构治疗 392

三、哈雷的策略治疗 394

四、鲍卓勉伊—纳吉的脉络治疗 394

第十章 以团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399

第一节 从团体活动到以团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402

一、从团体活动到团体工作(1844~1926) 402

二、团体工作万法的出现(1927~1946) 404

三、团体工作万法的成长(1947~1963) 406

四、团体工作的衰退(1964~1978) 407

五、团体工作的复兴(1979~) 409

第二节 了解社会工作的团体 413

一、团体成员 413

二、团体 418

三、团体工作者 423

四、团体环境 424

第三节 团体进行的过程 428

一、团体初期(initial phase) 429

二、团体聚集期(convening phase) 430

三、团体形成期(formation phase) 430

四、团体冲突期(conflict phase) 431

五、团体维持期(maintenance phase) 432

六、团体结束期(termination phase) 433

第四节 以团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模式 434

一、社会目标模型 435

二、治疗模型 438

三、交互模型 442

第十一章 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449

第一节 社区—人与空间的结合 451

第二节 如何评估社区 456

一、界定目标人口—人民 457

二、界定社区范围—空间 459

三、分析社区问题与需求 460

四、了解主流价值(dominant values) 464

五、认识社区潜在或正式的压迫机制与歧视 465

六、认定权力结构 466

七、决定可用的资源 468

第三节 社区组织的相关概念 469

一、社区组织 469

二、社区发展 472

三、社区工作 474

四、社区照顾 475

五、社区总体营造 477

六、社区建筑 478

第四节 社区变迁的模式与策略 479

一、地万发展或自助模式 482

二、社会计画或技术援助模式 487

三、社会行动或冲突模式 492

第十二章 以组织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513

第一节 人群服务组织 516

一、人群服务组织的功能 516

二、人群服务组织的特质 519

第二节 组织管理理论 521

一、独裁式管理 521

二、监护式管理 522

三、科层制 522

四、科学与普及管理 524

五、人群关系 525

六、X理论与Y理论 527

七、结构主义 528

八、目标管理 529

九、组织目标与自然系统 530

十、决策理论 531

十一、开放系统 532

十二、权变理论 534

十三、权力与政治 535

十四、组织文化 536

十五、Z理论 536

十万、追求卓越 537

十七、管理多样化 538

十八、全面品质管理 540

第三节 人群服务组织分析 543

一、界定机构任务环境与评估其关系 544

二、分析组织本身 546

第四节 组织变迁策略 555

一、组织发展过程 555

二、组织变迁的途径 559

三、组织变迁的标的 560

四、如何改变组织 563

第十三章 社会工作伦理 571

第一节 社会工作伦理的演进 573

第二节 社会工作伦理的观点 577

一、效用主义 578

二、康德主义的义务论 580

三、权利论 581

四、马克斯主义的观点 582

五、直觉论的伦理观 583

六、德行伦 584

七、相对论 584

第三节 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586

一、保密 588

二、案主自决 592

三、专业分际 596

四、充实知能 598

五、社会正义 599

第四节 社会工作伦理的困境与抉择 604

第十四章 社会工作的未来 615

第一节 从工业革命到后福利社会 618

第二节 后福利社会的社会工作处境 623

一、文化多元主义(multiculturalism) 623

二、服务使用者的参与 624

三、绩效管理 624

四、去专业化(deprofessionahsation) 625

五、弹性雇用 625

第三节 社会工作面对后福利社会的反思 626

一、再确认社会工作的价值 626

二、学习新型式的社会工作实务 630

三、复活公共福利 631

四、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能 632

结语 635

附录1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伦理守则 639

附录2 中华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6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