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土木工程地质
土木工程地质

土木工程地质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树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30234001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介绍工程地质方面的内容。
《土木工程地质》目录

第一章 矿物与岩石 1

1.1 地球与地壳的概念 1

1.1.1 地球 1

1.1.2 地壳 1

1.2 地壳运动与地质作用 2

1.2.1 地壳运动 2

1.2.2 地质作用 2

1.3 地质年代 3

1.3.1 绝对地质年代 4

1.3.2 相对地质年代 5

1.3.3 地质年代表 6

1.4 矿物学简论 7

1.4.1 矿物 7

1.4.2 造岩矿物 7

1.4.3 黏土矿物 11

1.5 岩石学简论 13

1.5.1 岩浆岩 13

1.5.2 沉积岩 17

1.5.3 变质岩 21

1.5.4 宝石 24

复习思考题 26

第二章 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 27

2.1 褶皱 27

2.1.1 褶曲和褶皱的形成 27

2.1.2 倾斜岩层的产状 27

2.1.3 褶皱的特征及类型 28

2.1.4 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 29

2.2 节理、劈理、片理 30

2.2.1 节理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30

2.2.2 劈理和片理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32

2.2.3 节理、劈理、片理的工程地质评价 32

2.3 断层 34

2.3.1 断层的概念和术语 34

2.3.2 断层的主要类型 34

2.3.3 断层的特征和识别 35

2.3.4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36

2.4 岩层岩体的接触关系 38

2.4.1 岩石和岩体 38

2.4.2 岩体结构面及岩体结构的类型和特征 38

2.4.3 岩层岩体接触关系的若干类型 39

2.4.4 研究岩层之间整合不整合接触关系的意义 40

2.5 软岩、弱面与夹层 41

2.5.1 软岩的概念及分类 41

2.5.2 软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特征 43

2.5.3 软岩的力学性质 45

2.5.4 弱面及影响软岩强度的地质因素 47

2.5.5 泥化夹层及其基本性质 48

2.6 地震 50

2.6.1 地震的基本概念 50

2.6.2 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 51

2.6.3 工程与震害 55

复习思考题 56

第三章 岩石风化和岩体的工程性质 57

3.1 岩石与岩体 57

3.1.1 概述 57

3.1.2 岩石的物理性质 57

3.1.3 岩石的水理性质 58

3.1.4 岩石的力学性质 60

3.1.5 岩体的力学性质 62

3.2 物理风化 63

3.2.1 岩石风化成土的过程 63

3.2.2 物理风化的概念 64

3.3 化学风化 65

3.3.1 化学风化的概念 65

3.3.2 化学风化的类型 66

3.4 生物风化 67

3.4.1 生物物理风化作用 67

3.4.2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67

3.5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68

3.5.1 岩性条件 68

3.5.2 地质构造 68

3.5.3 气候因素 69

3.5.4 地形地貌 69

3.5.5 其他因素 69

3.6 岩溶及工程 69

3.6.1 岩溶的基本概念 69

3.6.2 岩溶的主要形态 70

3.6.3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71

3.6.4 岩溶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 73

3.6.5 岩溶地区的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74

3.7 岩石风化的工程评价 75

3.7.1 岩石的风化程度 75

3.7.2 岩石的风化深度 77

3.7.3 岩石风化的工程影响及评价 77

3.8 岩体结构与分类 77

3.8.1 岩体结构面的成因类型 78

3.8.2 结构面的自然特征及其描述方法 79

3.8.3 岩体的结构类型 81

3.9 岩体工程 82

3.9.1 岩体风化的分类 82

3.9.2 按物理、力学指标分类 82

3.9.3 按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类 83

3.9.4 岩体质量评价及其分类的发展趋势 83

复习思考题 84

第四章 第四纪地层和地貌 85

4.1 第四纪的概念及第四纪地层划分 85

4.1.1 第四纪的概念 85

4.1.2 第四纪的划分 86

4.2 第四纪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87

4.2.1 第四纪的研究内容 87

4.2.2 第四纪研究的意义 88

4.3 第四纪与人类 89

4.4 第四纪的沉积物 90

4.5 第四纪矿产与微量元素 95

4.5.1 矿产与微量元素 95

4.5.2 地球表层元素组成与人体健康 96

4.6 第四纪与环境 96

4.6.1 第四纪环境 97

4.6.2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97

4.7 海洋地质初步 99

4.7.1 海洋概况 99

4.7.2 海水的地质作用 99

4.7.3 海岸的稳定性评价 102

4.8 地貌学简论 103

4.8.1 地貌的定义 103

4.8.2 地貌的成因 103

4.8.3 几种地貌单元 104

复习思考题 106

第五章 土质学、土与土体 107

5.1 土的组成及结构、构造 107

5.1.1 土的组成 107

5.1.2 土的结构 112

5.1.3 土的构造 113

5.2 土的三相物理性质指标及应用 114

5.2.1 土的三相物理性质指标 114

5.2.2 土的常用物理指标的换算 118

5.3 无黏性土的特性 122

5.3.1 用孔隙比e作为划分密实度的标准 122

5.3.2 以相对密实度作为划分密实度指标 123

5.3.3 用标准贯入度试验锤击数N划分密实度 124

5.4 黏性土及粉土的特性 124

5.4.1 黏性土的含水状态特征及界限含水量 124

5.4.2 土的界限含水量的测定 125

5.4.3 工程应用及评价 128

5.4.4 黏性土的其他特性 129

5.4.5 粉土的特性 131

5.5 土的透水性及水理性质 132

5.5.1 土的透水性 132

5.5.2 土的水理性质 134

5.6 土体工程简论 136

5.7 土的工程分类 138

复习思考题 141

第六章 地下水的存在及水质 143

6.1 概述 143

6.1.1 包气带、饱水带和地下水位 143

6.1.2 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概念 143

6.1.3 含水层形成的条件 144

6.1.4 含水层类型 144

6.2 地下水的补给与循环 145

6.2.1 地下水的补给 145

6.2.2 地下水的排泄 147

6.2.3 地下水的径流 148

6.2.4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转化 149

6.3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 149

6.3.1 上层滞水 149

6.3.2 潜水 150

6.3.3 承压水 152

6.4 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的分类 153

6.4.1 孔隙水 154

6.4.2 裂隙水 157

6.4.3 岩溶水 163

6.5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167

6.5.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167

6.5.2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性质 169

6.6 水质分析与标准 173

6.6.1 饮用水水质评价 173

6.6.2 工业锅炉用水水质评价 175

6.6.3 灌溉用水的水质评价 175

6.6.4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评价 176

6.7 特殊地下水 177

6.7.1 地下热水 177

6.7.2 多年冻土带的地下水 180

6.7.3 矿水、卤水、肥水 181

6.8 地下水的侵蚀性、污染和水资源保护 182

6.8.1 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182

6.8.2 地下水的污染 186

6.8.3 地下水资源保护 188

复习思考题 188

第七章 地下水运动与工程 189

7.1 地下水的运动方式 189

7.1.1 按地下水的流线形态分类 189

7.1.2 按水流特征随时间的变化分类 189

7.1.3 按水流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分类 189

7.2 层流和紊流 190

7.2.1 层流 190

7.2.2 紊流 192

7.2.3 渗透系数K的试验室和野外抽水试验测定 192

7.2.4 土的渗透系数K的试验参考值 193

7.3 流网及应用 194

7.3.1 流网的概念 194

7.3.2 流网作图特点 195

7.3.3 流网图的应用 196

7.4 向集水井中的渗流 197

7.4.1 承压水井流 197

7.4.2 潜水井流 198

7.4.3 承压——潜水井流 198

7.4.4 关于抽水影响半径 199

7.5 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中的渗流 200

7.5.1 建筑工程基坑浅层渗流及排水 200

7.5.2 建筑工程砂井深层排水及地基固结 201

7.5.3 渗流变形及破坏——潜蚀和流沙 203

7.5.4 坝基渗流和土坝渗流——浸润线 207

7.5.5 坝、库渗漏与淤积 209

7.6 采矿工程中的渗流 209

7.6.1 矿坑(井巷)充水、涌水 209

7.6.2 矿坑(井巷)充(涌)水防治 211

7.7 渗流与环境问题 211

7.7.1 诱发地震问题 211

7.7.2 砂层液化 212

7.7.3 地面沉降及危害 213

复习思考题 215

第八章 环境地质问题 216

8.1 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 216

8.1.1 地质环境概述 216

8.1.2 环境地质概述 217

8.1.3 环境工程地质概述 217

8.2 湿地、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219

8.2.1 湿地 219

8.2.2 水土流失 221

8.2.3 沙漠化 225

8.3 诱发地震 227

8.3.1 类型 227

8.3.2 特征 230

8.4 地裂与地陷 231

8.4.1 概述 231

8.4.2 地裂缝的成因分类 232

8.4.3 地裂与地陷 233

8.4.4 地裂缝场地的工程地质评价 241

8.5 环境污染与保护 243

8.5.1 固体物的环境污染与保护 243

8.5.2 水的污染和处理 244

8.5.3 气体污染和处理 244

8.6 工程建设与环境地质 244

8.6.1 概述 244

8.6.2 基坑开挖与环境地质 245

8.6.3 桩基础施工与环境地质 245

8.6.4 地下工程与环境地质 246

8.6.5 水电工程与环境地质 247

8.6.6 线路工程与环境地质 249

8.6.7 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250

复习思考题 252

第九章 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 253

9.1 建筑物的地基基础 253

9.1.1 岩石地基 253

9.1.2 岩土地基 255

9.1.3 不均匀土质地基,软弱下卧层 256

9.1.4 土质地基中的特殊问题 257

9.1.5 土质地基的沉降计算问题 257

9.2 边坡问题 259

9.2.1 边坡破坏的类型及实例 259

9.2.2 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 263

9.2.3 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265

9.2.4 边坡破坏的防治 266

9.3 地下空间的利用及开发 268

9.3.1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268

9.3.2 地下洞室的稳定性分析 271

9.3.3 影响洞体稳定的因素及保证洞体稳定的措施 273

9.4 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274

9.5 新构造运动 275

9.5.1 什么是新构造运动 275

9.5.2 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及其特点(危害) 275

9.6 地质灾害 278

9.6.1 地质灾害的类型 278

9.6.2 地质灾害的预防 280

复习思考题 281

第十章 区域性土 282

10.1 黄土 282

10.1.1 黄土的特征及成因 282

10.1.2 黄土的分布 284

10.1.3 黄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285

10.1.4 黄土的湿陷性及工程危害 286

10.1.5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 289

10.2 软土 290

10.2.1 软土的特征 290

10.2.2 软土的分布及成因类型 290

10.2.3 软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 291

10.2.4 软土地基加固措施 293

10.3 膨胀土 294

10.3.1 膨胀土的特征 294

10.3.2 膨胀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 295

10.3.3 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295

10.3.4 膨胀土的工程危害及防治措施 296

10.4 红黏土 297

10.4.1 红黏土的特征及其分布 297

10.4.2 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 298

10.4.3 红黏土的工程地质问题 299

10.5 盐渍土 300

10.5.1 盐渍土及其分布 300

10.5.2 盐渍土的成土条件 301

10.5.3 盐渍土的分类 302

10.5.4 盐渍土的工程特性及地质危害 303

10.6 冻土 304

10.6.1 冻土的基本性质 304

10.6.2 冻土的分类及组成结构 305

10.6.3 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的工程特性评价 306

10.6.4 冻土工程危害及防治措施 309

10.7 其他特殊性土 310

10.7.1 填土 310

10.7.2 污染土 313

复习思考题 315

第十一章 岩土工程勘察 317

11.1 风水概说 317

11.1.1 风水探源 317

11.1.2 风水理论的应用 319

11.1.3 风水选址举例 321

11.2 勘察的目的与重要性 322

11.3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划分 324

11.3.1 工程重要性等级 324

11.3.2 场地等级 324

11.3.3 地基等级 325

11.3.4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325

11.4 勘察的阶段划分 325

11.4.1 可行性勘察阶段 326

11.4.2 初步勘察阶段 326

11.4.3 详细勘察阶段 328

11.4.4 技术设计与施工勘察阶段 330

11.5 工程勘察的方法 330

11.5.1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330

11.5.2 勘探工作 332

11.5.3 现场原位测试 334

11.5.4 室内试验 337

11.5.5 资料汇总和整理 337

11.6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337

11.7 道路工程地质问题 338

11.7.1 铁、公路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38

11.7.2 道路岩土工程勘察 339

11.8 勘察报告书的内容与编写 340

复习思考题 345

主要参考文献 3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