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卫平主编;陈超,陈洁,陈同辛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040253986
  • 页数:4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复旦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卫平主编,近10所重点医学院校的专家教授倾力合作而就。儿科学共分十七章,50万字。为学生必修教材。反映儿科疾病谱变化,科学新进展等内容.作为学生或相关学科教师的学习参考书,也可作为临床工作者的参考书。本书可读性强。每章前有重点提示和学习目标,每一个疾病病名后有英文名,章后有英文小结,重要词的中英文对照。图表占全书篇幅的40~50%。本书适合医学本科各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毕业生准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教材。
《儿科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1

一、儿科学的任务 1

二、儿科学的范围 1

第二节 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2

一、基础医学方面 2

二、临床医学方面 2

第三节 儿童年龄分期 3

一、胎儿期 3

二、新生儿期 3

三、婴儿期 3

四、幼儿期 4

五、学龄前期 4

六、学龄期 4

七、青春期 4

第四节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4

第五节 儿科临床资料收集和体格检查 6

一、病史询问与记录 6

二、体格检查 6

第六节 儿童体液代谢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8

一、儿童体液代谢的特点 9

二、儿童常见体液代谢紊乱的类型 9

三、液体疗法的原则 10

第二章 生长发育 14

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规律 14

一、连续性和阶段性 14

二、不平衡性 14

三、一般规律 14

四、个体差异性 15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15

一、遗传 15

二、环境因素 16

第三节 体格生长发育 16

一、体重 16

二、身高(长) 16

三、坐高 17

四、头围和囟门 17

五、胸围 17

六、上臂围 17

七、骨骼 17

八、牙齿 18

九、男女性特征 19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19

一、感知觉的发育 20

二、运动发育 20

三、语言发育 21

四、心理活动的发展 22

第五节 生长发育的评价 23

一、体格生长的评价 23

二、神经—理发育的评价 25

第六节 生长发育偏离 27

一、体格生长偏离 27

二、心理发育偏离 27

第三章 儿童、青少年保健 30

第一节 保健措施 30

一、护理 30

二、营养 30

三、预防接种 30

四、心理卫生 33

五、体格锻炼 35

六、定期健康检查 36

七、儿童伤害的控制 36

第二节 各期保健重点 37

一、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 37

二、新生儿期保健 37

三、婴儿期保健 38

四、幼儿期保健 38

五、学龄前期保健 38

六、学龄期与青春期保健 39

第四章 营养及营养性疾病 40

第一节 儿童营养基础 40

一、热量 40

二、蛋白质 40

三、脂肪 41

四、糖类 41

五、维生素和矿物质 41

六、水 41

七、膳食纤维素 42

第二节 营养状态评价 44

一、临床情况 44

二、膳食营养计算 45

三、体格测量 45

四、实验室测定 46

第三节 婴幼儿喂养 46

一、婴儿喂养 46

二、幼儿喂养 50

第四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51

一、病因 51

二、病理生理 52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53

四、治疗和预防 54

第五节 儿童肥胖症 54

一、病因 55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55

三、治疗和预防 57

第六节 维生素A缺乏病 58

一、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 58

二、病因 58

三、临床表现 59

四、诊断 59

五、治疗 59

六、预防 60

附:维生素A中毒 60

第七节 维生素B1缺乏病 60

一、病因 61

二、病理生理 61

三、临床表现 61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62

五、实验室检查 62

六、治疗 62

七、预防 62

第八节 维生素C缺乏病 62

一、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62

二、病因 62

三、临床表现 63

四、实验室检查 63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63

六、治疗 63

七、预防 64

第九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64

一、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与调节 64

二、病因 64

三、发病机制 65

四、病理改变 65

五、临床表现 66

六、诊断 67

七、鉴别诊断 67

八、治疗 68

九、预防 68

附1: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68

附2:维生素D中毒 70

第十节 维生素K缺乏病 7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71

二、临床表现 71

三、实验室检查 72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72

五、治疗 72

六、预防 72

第五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75

第一节 新生儿分类及特点 75

一、新生儿分类 75

二、正常足月儿特点及护理 77

三、早产儿特点及护理 79

四、小于胎龄儿特点及护理 81

五、大于胎龄儿和巨大儿特点及护理 82

第二节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82

一、病因 83

二、病理生理 83

三、临床表现 83

四、新生儿窒息的评估 84

五、新生儿窒息的复苏 84

第三节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 86

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86

二、感染性肺炎 89

三、胎粪吸入综合征 89

四、新生儿呼吸暂停 91

五、新生儿湿肺 91

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92

第四节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92

一、新生儿败血症 92

二、新生儿破伤风 94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 94

四、先天性梅毒 95

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96

第五节 新生儿黄疸 96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96

二、生理性黄疸 97

三、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97

四、胆红素脑病 98

五、治疗 99

第六节 新生儿溶血病 100

一、发病机制 100

二、临床表现 101

三、诊断 101

四、治疗 102

五、预防 102

第七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02

一、病因 102

二、发病机制 102

三、病理改变 103

四、临床表现 103

五、诊断 104

六、治疗 106

第八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10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07

二、临床表现 107

三、诊断 108

四、治疗 109

五、预后 110

六、预防 110

第九节 新生儿硬肿症与寒冷损伤综合征 110

一、病因 110

二、发病机制 111

三、临床表现 111

四、诊断 111

五、治疗 112

六、预防 112

第十节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1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13

二、病理改变 113

三、临床表现 114

四、辅助检查 114

五、诊断 115

六、预防 115

七、治疗 115

第十一节 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 116

一、低血糖症 116

二、高血糖症 118

第十二节 新生儿低钙血症 118

一、病因 118

二、临床表现 119

三、治疗 119

第六章 遗传性疾病 122

第一节 概述 122

一、遗传学基本概念 122

二、遗传性疾病的概念及特点 123

三、遗传性疾病的类型 124

四、遗传性疾病的诊断 126

五、遗传性疾病的预防 127

六、遗传性疾病的治疗 128

第二节 染色体疾病 129

一、21-三体综合征 129

二、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132

三、其他染色体综合征 133

第三节 遗传性代谢病 134

一、概述 134

二、苯丙酮尿症 136

三、糖原贮积症 138

四、黏多糖贮积症 140

五、肝豆状核变性 141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146

第一节 口炎 146

一、诊断 146

二、治疗 146

第二节 胃食管反流 14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47

二、临床表现 147

三、诊断 148

四、辅助检查 148

五、治疗 148

第三节 胃炎 149

一、急性胃炎 149

二、慢性胃炎 150

第四节 消化性溃疡 15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52

二、临床表现 153

三、并发症 153

四、辅助检查 153

五、诊断 154

六、治疗 154

第五节 儿童腹泻病 155

一、病因 155

二、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156

三、临床表现 158

四、实验室检查 160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160

六、治疗 161

第六节 肠套叠 16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63

二、病理改变 163

三、临床表现 164

四、诊断 164

五、鉴别诊断 164

六、治疗 165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 168

第一节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 168

一、解剖特点 168

二、生理特点 169

三、呼吸道免疫特点 169

四、检查方法 169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70

一、病因 170

二、临床表现 170

三、并发症 171

四、实验室检查 171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171

六、治疗 171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171

一、病因 171

二、临床表现 171

三、X线检查 172

四、治疗 172

第四节 毛细支气管炎 172

一、病因和流行病学 172

二、病理和发病机制 172

三、临床表现 172

四、X线检查 173

五、实验室检查 173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173

七、治疗 173

八、预后 173

第五节 肺炎 173

一、儿童肺炎常用分类方法 174

二、支气管肺炎 174

三、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178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 17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79

二、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180

三、支气管哮喘加重的诱因 180

四、临床表现 180

五、辅助检查 181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181

七、治疗 182

第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 185

第一节 儿童心血管系统特点 185

一、心脏胚胎发育 185

二、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187

三、儿童时期心血管解剖生理特点 188

第二节 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189

一、病史采集 189

二、体格检查 189

三、辅助检查 190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19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91

二、类型 192

第四节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193

一、房间隔缺损 193

二、室间隔缺损 194

三、动脉导管未闭 196

四、肺动脉狭窄 198

五、法洛四联症 199

六、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201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205

第一节 肾小球疾病分类 205

一、临床分类 205

二、病理分类 206

第二节 常用辅助检查 206

一、尿液相关检查 206

二、肾功能检查 208

三、肾影像学检查 208

四、肾活组织检查 208

第三节 血尿 208

一、定义 208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208

第四节 蛋白尿 210

一、检测 211

二、诊断 211

第五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21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12

二、病理改变 212

三、临床表现 212

四、实验室检查 213

五、诊断要点 213

六、鉴别诊断 214

七、治疗 214

八、预后 214

第六节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21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15

二、病理生理 215

三、临床表现 215

四、并发症 215

五、实验室检查 216

六、诊断 216

七、治疗 216

第七节 泌尿道感染 21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17

二、临床表现 218

三、实验室检查 218

四、诊断要点 218

五、鉴别诊断 218

六、治疗 219

七、预防 219

第十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 221

第一节 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 221

一、造血特点 221

二、血液特点 222

第二节 儿童贫血总论 223

一、分类 223

二、临床表现 224

三、诊断 225

四、治疗 227

第三节 营养性贫血 227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27

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232

第四节 溶血性贫血 235

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35

二、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238

三、地中海贫血 240

第五节 出血性疾病 244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44

二、血友病 248

第六节 急性白血病 250

一、流行病学 251

二、病因 251

三、发病机制 251

四、分类和分型 251

五、临床表现 254

六、实验室检查 255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256

八、治疗 256

九、预后 258

第十二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261

第一节 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61

一、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病理生理特点 261

二、脑脊液检查 262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263

一、病因 263

二、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264

三、临床表现 264

四、并发症 265

五、辅助检查 266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266

七、治疗 267

八、预后 268

第三节 病毒性脑炎 268

一、病因 268

二、发病机制 269

三、临床表现 269

四、辅助检查 270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270

六、治疗 271

第四节 吉兰-巴雷综合征 27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71

二、临床表现 272

三、分型 272

四、实验室检查 272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273

六、治疗 273

七、预后 274

第五节 癫痫 274

一、病因 274

二、临床表现和分类 274

三、辅助检查 277

四、诊断 278

五、鉴别诊断 278

六、治疗 278

七、预后 279

第六节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27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79

二、病理改变 279

三、临床表现 280

四、实验室检查 280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280

六、治疗和预防 281

第七节 脑性瘫痪 281

一、病因 281

二、病理改变 281

三、临床表现 282

四、诊断 283

五、治疗 283

六、预防 283

第十三章 内分泌疾病 286

第一节 概述 286

一、激素的种类 286

二、激素的分泌方式 287

三、激素的交叉相互作用 287

四、激素的反馈调节 287

五、激素的生物效应 288

六、激素的效应调节 288

第二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88

一、甲状腺的生理和病理生理 288

二、病因 289

三、临床表现 290

四、实验室检查 290

五、治疗 291

六、预后与预防 291

第三节 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 291

一、发病机制 291

二、临床表现 292

三、实验室检查 293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293

五、治疗 294

第四节 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 294

一、生长激素的生理和分泌调节 294

二、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的病因分类 295

三、临床表现 296

四、实验室检查 296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297

六、治疗 297

第五节 儿童糖尿病 298

一、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298

二、病理生理 299

三、分型 300

四、病因和发病机制 300

五、Ⅰ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301

六、实验室检查 301

七、诊断 301

八、鉴别诊断 302

九、治疗 303

十、并发症 304

附:儿童2型糖尿病治疗及并发症筛查 305

第六节 性早熟 306

一、青春期生理 306

二、病因分类 306

三、真性性早熟 307

四、临床表现 307

五、实验室检查 307

六、诊断标准 307

七、鉴别诊断 308

八、治疗 308

第十四章 儿童免疫缺陷性疾病 311

第一节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及特点 311

一、T细胞发育与细胞因子 311

二、B细胞发育与抗体 312

三、NK细胞的发育 312

四、补体系统 312

五、吞噬细胞 312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313

一、分类 313

二、临床表现 314

三、诊断和实验室检测 316

四、治疗原则 317

五、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主要类型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 318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322

一、早产儿与免疫缺陷 322

二、营养不良导致的免疫缺陷 322

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以外的遗传性疾病 323

四、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 323

五、药物造成的免疫缺陷 323

第四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323

一、病原学 323

二、流行病学 323

三、发病机制 324

四、临床表现 324

五、诊断 324

六、治疗 325

七、预防 326

八、预后 326

附录Ⅰ 各年龄阶段血清免疫球蛋白正常值 328

附录Ⅱ 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 329

附录Ⅲ 主要抗体缺陷病相关特征 330

附录Ⅳ 其他已明确的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特征(一) 331

附录Ⅴ 其他已明确的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特征(二) 333

附录Ⅵ 其他已明确的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特征(三) 335

附录Ⅶ 天然免疫缺陷病相关特征 336

附录Ⅷ 自身炎症性疾病相关特征 337

附录Ⅸ 补体缺陷病相关特征 338

第十五章 儿童风湿性疾病 339

第一节 风湿热 34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40

二、病理改变 340

三、临床表现 340

四、辅助检查 341

五、诊断 341

六、鉴别诊断 341

七、治疗 342

八、预防 342

九、预后 342

第二节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34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44

二、病理改变 344

三、临床表现 344

四、辅助检查 345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345

六、治疗 346

七、预后 346

第三节 过敏性紫癜 34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47

二、病理改变 347

三、临床表现 347

四、辅助检查 348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348

六、治疗 348

七、预后 349

第四节 川崎病 34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49

二、病理改变 349

三、临床表现 350

四、辅助检查 350

五、诊断标准 351

六、鉴别诊断 351

七、治疗 351

八、预后 352

第十六章 儿科传染病 355

第一节 麻疹 355

一、病原学 355

二、流行病学 355

三、发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356

四、病理改变 356

五、临床表现 356

六、并发症 357

七、实验室检查 357

八、诊断和鉴别诊断 357

九、预防 358

十、治疗 358

第二节 风疹 359

一、病原学 359

二、流行病学 359

三、发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359

四、病理改变 360

五、临床表现 360

六、并发症 360

七、实验室检查 360

八、诊断和鉴别诊断 361

九、预防 361

十、治疗 361

第三节 幼儿急疹 361

一、病原学 361

二、流行病学 362

三、发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362

四、临床表现 362

五、并发症 363

六、实验室检查 363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363

八、预防和治疗 363

第四节 水痘 363

一、病原学 363

二、流行病学 364

三、发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364

四、病理改变 364

五、临床表现 364

六、并发症 365

七、实验室检查 365

八、诊断和鉴别诊断 366

九、预防 366

十、治疗 366

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 366

一、病原学 367

二、流行病学 367

三、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机体反应 367

四、临床表现 367

五、并发症 368

六、实验室检查 368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368

八、预防和治疗 369

第六节 脊髓灰质炎 369

一、病原学 369

二、流行病学 369

三、发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370

四、病理改变 370

五、临床表现 370

六、并发症 371

七、实验室检查 371

八、诊断和鉴别诊断 371

九、预防 372

十、治疗 372

第七节 猩红热 373

一、病原学 373

二、流行病学 373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373

四、临床表现 374

五、并发症 374

六、实验室检查 375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375

八、治疗 375

九、预防 375

第八节 百日咳 375

一、病原学 375

二、流行病学 376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376

四、临床表现 377

五、并发症 377

六、实验室检查 377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377

八、预防 378

九、治疗 378

十、预后 378

第九节 细菌性痢疾 378

一、病原学 378

二、流行病学 379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379

四、临床表现 379

五、并发症 380

六、实验室检查 380

七、诊断 380

八、鉴别诊断 380

九、治疗 380

十、预防 381

第十节 儿童结核病 381

一、概况 381

二、原发性肺结核 384

三、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387

四、结核性脑膜炎 388

第十七章 儿科急症及其处理 395

第一节 儿童惊厥 395

一、惊厥的概念 395

二、病因和常见类型 395

三、临床表现 396

四、诊断 396

五、治疗 397

第二节 儿童心肺复苏 398

一、呼吸心搏骤停的病因 398

二、呼吸心搏骤停的诊断 398

三、呼吸心搏骤停的治疗 398

四、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的识别和处理 404

第三节 休克 405

一、病因 405

二、病理生理 405

三、临床表现 406

四、诊断 406

五、治疗 406

第四节 儿童中毒与意外事故 409

一、儿童中毒的定义 409

二、中毒的分类 409

三、毒物在人体内的分布与排泄 409

四、中毒机制 409

五、中毒的诊断 409

六、中毒的治疗原则 410

七、儿童意外事故 4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