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模超,邢安臣,张守俊等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61615256
  • 页数:509 页
图书介绍:
《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目录

第一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 1

第一节 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 1

一、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华南、西南和沿海岛屿进军 1

二、西藏和平解放 6

第二节 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7

一、中央人民政府 7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9

三、民族区域自治 10

第三节 没收官僚资本,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特权 11

一、没收官僚资本 11

二、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特权 13

第四节 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经济工作 16

一、打击投机资本,控制物价飞涨 16

二、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管理工作 18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 20

第六节 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工作的开展 23

一、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 23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24

三、毛泽东访问苏联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25

第七节 抗美援朝运动 26

第八节 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和其他民主改革运动 30

一、土地改革运动 30

二、镇压反革命运动 33

三、“三反”“五反”运动 35

四、其它民主改革运动 40

第九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3

第二章 有计划的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始 4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46

一、总路线提出的历史背景 46

二、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 48

三、总路线的内容、实质、特点及提出意义 50

第二节 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51

一、“一五”计划的编制过程 51

二、“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内容 52

第三节 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的统购统销 55

第四节 工业化建设的高潮 58

一、工业化建设的高潮 58

二、基本建设的显著成果 60

第三章 文化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外交工作的新发展 62

第一节 对旧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初步调整和改革 62

一、改革旧的教育制度 62

二、科学、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65

三、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 67

四、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和批判 68

五、对《红楼梦》研究中唯心主义观点的批判 70

六、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72

第二节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76

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76

二、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制定 82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中国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工作的开展 83

一、建国初期的整党建党运动 84

二、《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的出版 86

三、粉碎高岗、饶漱石的反党分裂活动 87

四、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活动与贡献 89

五、各人民团体工作的开展 92

第四节 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发展 94

一、日内瓦会议 94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万隆会议 97

三、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100

第四章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03

第一节 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3

第二节 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0

第三节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3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119

一、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 119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 121

第五节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和“一五”计划的提前和超额完成 124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124

二、“一五”计划的提前和超额完成 125

第六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127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和教训 127

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130

第五章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33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提出 133

一、《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制定 134

二、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135

三、全国第五次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137

四、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139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43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144

二、八大以后的进一步探索 147

第三节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150

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的背景 150

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基本内容与重要意义 153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56

一、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156

二、反右派斗争与扩大化的后果和影响 158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发展 162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及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162

一、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迅速发展 163

二、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及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167

第二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69

一、“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 169

二、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高潮 173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哄而起 17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已经觉察到的“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 179

一、整顿人民公社 179

二、降低“大跃进”的指标 185

三、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88

第四节 庐山会议与“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 190

一、庐山会议从纠“左”转向反右 190

二、庐山会议后的“反右倾”斗争及严重后果 194

三、国民经济继续“大跃进” 196

四、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 198

第七章 国民经济调整的开展·在战胜困难中进一步探索 199

第一节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制定 200

一、研究“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200

二、“八字方针”的提出 201

三、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203

第二节 农村政策的调整 205

一、重返纠“左”的轨道 205

二、调查研究年 206

三、《农业六十条》与小队为基础 211

四、农民的“创举” 215

第三节 工商业与科学、教育、文艺工作的初步调整 220

一、《工业七十条》、《商业四十条》、《手工业三十五条》 220

二、《科研十四条》、《高教六十条》、《文艺八条》 223

第四节 国民经济调整的全面实施 227

一、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 227

二、西楼会议和中央五月工作会议 231

三、调整形势逐步好转 235

第八章 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胜利完成·“左”倾错误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再度发展 238

第一节 中国外交工作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238

一、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238

二、中苏关系的恶化及公开论战 239

三、中国和亚非拉国家广交朋友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24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 246

第三节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 251

一、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51

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 256

第四节 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完成及主要的经验教训 260

一、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完成 260

二、十年探索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268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国大动乱 270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酝酿准备和导火线 271

一、“文化大革命”的酝酿和准备 271

二、“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273

三、“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276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277

一、《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 277

二、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异常措施 278

三、《十六条》——“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281

第三节 全国大动乱局面的出现与形成 283

一、全国大动乱局面的出现 283

二、“一月风暴”和全国全面夺权 286

三、二月抗争与反“二月逆流” 288

四、刘、邓、陶被打倒 290

五、林彪、江青勾结制造冤假错案 293

六、“文攻武卫”——武斗升级 295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二中全会与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97

一、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 297

二、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301

第十章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303

第一节 “斗、批、改”运动全面展开 304

一、“斗、批、改”任务的提出和确定 304

二、“斗、批、改”全面开展 305

第二节 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 308

一、林彪个人野心的膨胀 308

二、林彪集团抢班夺权阴谋的大暴露 310

三、林彪反革命集团武装政变的失败 313

第三节 周恩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316

一、周恩来努力纠“左” 316

二、纠“左”与反纠“左”的斗争 319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320

第十一章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322

第一节 “批林批孔”运动与“四人帮”组阁阴谋的失败 323

一、“批林批孔”运动 323

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四人帮”组阁阴谋的失败 326

第二节 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和各条战线开始整顿 329

第三节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全国再度陷入混乱 335

一、“四人帮”发动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336

二、全国再次陷入一片混乱状况 338

第四节 天安门事件,反对“四人帮”的群众抗议运动 339

第五节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343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国民经济、外交工作、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 346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起伏和调整 347

一、“文化大革命”初期对国民经济的冲击和破坏 347

二、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挫折 349

三、国民经济的严重挫折与某些领域中的成就 355

第二节 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的开创 358

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359

二、中美关系的缓和和中日建交 360

三、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363

第三节 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严重破坏和艰难发展 365

第十三章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366

第一节 揭发批判“四人帮”的群众运动 367

一、全国军民揭批“四人帮”的罪行 367

二、揭批“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取得了重大胜利 372

第二节 “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提出 372

一、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为拨乱反正设置了障碍 372

二、邓小平批判“两个凡是”,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374

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7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379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79

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382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经济工作中的新冒进 384

一、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 384

二、经济工作中的“新冒进” 386

第五节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逐步恢复 388

一、邓小平在教育、科学、文化领域拨乱反正 388

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初步恢复和发展 390

第十四章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39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392

一、中央工作会议 392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94

第二节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各项政策 398

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398

二、全面平反冤假错案和认真落实各项政策 400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制定与贯彻 407

一、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 407

二、新“八字方针”的制定及其实施 409

三、国民经济的再调整 413

第四节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试行 417

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418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419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423

第五节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开始 427

一、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427

二、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 429

第六节 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和政策 431

第七节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34

第十五章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43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439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439

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445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449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 449

二、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452

第三节 对外开放深入发展 456

一、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457

二、改革外贸体制和发展对外贸易 458

第四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461

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61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464

第十六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468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69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469

二、中共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474

第二节 治理整顿方针的推行和“七五”计划的完成 476

一、进一步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 476

二、“七五”计划的完成 481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八五”计划的开始执行 482

第四节 90年代初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485

第十七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488

第一节 邓小平南巡谈话 488

一、视察深圳的谈话 489

二、视察珠海、顺德的谈话 49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4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498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 501

第五节 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进程 5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