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志忠,郭玉明主编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02052235
- 页数:284 页
上卷 1
序 1
导论 1
一 党的统一战线的基本理念与优势 1
二 党的统一战线的历史性作用和规律性经验 15
三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继续推进 28
第一章 统一战线的缘起与理论基点 46
第一节 统一战线的缘起 46
一 统一战线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46
二 统一战线在人的利益的对立统一中不断发展 49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 53
一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 53
二 无产阶级必须加强自身的团结统一 55
三 无产阶级在革命进程中要努力同其他可以参加革命的阶级和社会力量结成联盟 57
四 无产阶级政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58
第三节 列宁的统一战线思想 60
一 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60
二 无产阶级要尽最大努力联合同盟军 62
三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统一战线胜利的根本保证 64
四 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67
第二章 民主联合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69
第一节 民主联合战线的提出依据 69
一 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69
二 列宁民族殖民地理论的指导及共产国际的帮助 70
三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革命联合思想及实践 72
四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对统一战线的新探索 74
第二节 民主联合战线的实践进程 76
一 民主联合战线的提出 76
二 民主联合战线的确立 77
三 民主联合战线的开拓 80
第三节 民主联合战线的理论与经验 83
一 民主主义联合战线是一种政策 83
二 无产阶级在民主联合战线中不可忘了自己阶级的独立组织 84
三 独立批评是联合战线的主要条件之一 85
四 民主联合战线的开拓离不开各项群众运动的开展 86
第三章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88
第一节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提出依据 88
一 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策略的新认识 88
二 资产阶级民主派对统一战线策略的新认识 92
三 共产国际对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指导与帮助 94
第二节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实践进程 96
一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提出 97
二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确立 99
三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全面展开 100
四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破裂 107
第三节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理论与经验 108
一 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08
二 坚持和保存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109
三 无产阶级要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111
四 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巩固国民党左翼,同右派进行斗争 112
五 要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 114
六 统战工作不能不做军事运动 115
第四章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117
第一节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提出依据 117
一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破裂后各种社会阶级力量的离合分化 117
二 反帝反封建依然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122
三 中国共产党战略策略的转变 124
第二节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实践进程 125
一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提出 125
二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确立 128
三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全面开展 133
第三节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理论与经验 137
一 统一战线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 138
二 统一战线必须以牢固的工农联盟为基础 140
三 争取中间阶级始终是统一战线的策略重点 142
第五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145
第一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依据 145
一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的客观依据 145
二 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提供了可能性 146
三 共产国际策略转变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的积极影响 148
第二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进程 149
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确立 149
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51
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和发展 154
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胜利 156
第三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与经验 162
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特点 162
二 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163
三 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 165
四 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基本政策 165
五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167
六 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的理论 168
第六章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170
第一节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提出依据 170
一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提出的客观依据 170
二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提出的主观依据 171
三 战后国际关系变化及其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影响 172
第二节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胜利发展 173
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向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转变 174
二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176
三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胜利 178
第三节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理论与经验 183
一 正确实行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领导 183
二 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工农联盟 184
三 正确认识与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 185
四 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87
第七章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190
第一节 “执政”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要求 190
一 建国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190
二 建国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变化 192
第二节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新实践中的新发展 193
一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探索 193
二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曲折发展 203
第三节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执政条件下的新理论和新经验 209
一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必须继续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 209
二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10
三 必须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12
四 建立巩固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 215
第八章 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217
第一节 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 217
一 统一战线工作的恢复 217
二 爱国统一战线的提出 227
三 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 232
第二节 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235
一 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 235
二 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 242
三 进入新世纪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247
第三节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与主要经验 250
一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 251
二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 260
第九章 我国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经验 262
第一节 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263
第二节 坚持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 267
第三节 坚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 270
第四节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 272
第五节 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275
第六节 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 277
第七节 坚持“团结——批评——团结” 278
第八节 坚持以人为本、照顾同盟者利益 280
下卷 285
第十章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285
第一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标志和特征 285
一 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突出标志 286
二 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特征 288
三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 291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发展 292
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92
二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294
三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297
四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299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301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302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304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目标任务和原则 307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推进 313
一 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和“三步走”战略 314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315
三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317
第十一章 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新格局的形成和推进 320
第一节 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新格局的形成 320
一 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在基本方针和目标任务等重大问题上的新发展 321
二 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在理论上的创新与发展 323
三 新世纪新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政策措施上的健全与完善 327
第二节 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征 330
一 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是最具广泛性的政治联盟 331
二 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具有根本利益和总体目标一致基础上的包容性 332
三 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内部构成呈现多样性 333
四 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成员表现出广泛的社会性 335
第三节 发挥统战法宝新作用,推进统战事业新发展 336
一 要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重点,进一步抓好统一战线的理论武装 337
二 加强服务大局意识,积极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献计出力 338
三 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38
四 深入调研,继续推动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完善 339
五 加强培训,打牢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基础 340
六 狠抓落实,推动统一战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340
第十二章 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 342
第一节 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42
一 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 343
二 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44
三 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功能 345
四 多党合作制度遵循的政治准则 346
第二节 政党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348
一 政党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348
二 我国政党关系具有和谐的基础 349
三 构建和谐政党关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51
四 处理好政党间的“四个关系”,共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352
第三节 保持和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354
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354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性质和内容 355
三 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56
第四节 保持和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必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用 357
一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政权中的参政作用 357
二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 359
三 加强政府同民主党派的联系 359
第五节 保持和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必须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360
一 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是共产党一贯的政策和主张 361
二 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362
三 支持民主党派搞好思想建设 364
四 支持民主党派搞好组织建设 365
五 支持民主党派搞好制度建设 367
第十三章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70
第一节 民族问题是事关国家统一稳定、繁荣昌盛的重大问题 370
一 正确认识和概括民族问题 370
二 统一战线在民族工作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372
三 现阶段我国存在的主要民族问题 373
四 民族问题是事关国家统一稳定、繁荣昌盛的重大问题 374
第二节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涵和本质,促进民族关系和谐 375
一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涵和本质 375
二 现阶段影响我国民族关系的各种因素 378
三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关系和谐 379
第三节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 380
一 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 380
二 坚定不移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81
三 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383
四 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383
五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各民族全面进步 384
六 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384
七 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的权利 384
八 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385
九 团结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并与之建立统一战线 385
十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维护祖国统一和稳定 385
第四节 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386
一 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及新世纪新阶段选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386
二 目前在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方面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388
第五节 牢牢把握民族工作的主题,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389
一 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及其重大意义 389
二 牢牢把握民族工作的主题,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391
第十四章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 394
第一节 宗教及其主要社会特征 394
一 什么是宗教 394
二 宗教的社会特征 396
第二节 正确处理宗教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 399
一 宗教关系的内涵 399
二 宗教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 400
三 宗教关系的和谐事关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 400
四 宗教的社会功能有两重性 401
第三节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 402
一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02
二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406
三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409
四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11
第十五章 推动和实现全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416
第一节 社会各阶层人民和谐相处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416
第二节 充分发挥工人、农民与广大知识分子的主力军作用 419
一 工人阶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 419
二 广大农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420
三 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 421
第三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422
一 新的社会阶层的概念 422
二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424
第四节 妥善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促进全社会和谐相处 428
一 目前我国社会各阶层利益矛盾的特点 429
二 妥善协调处理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的原则 429
三 妥善协调处理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的途径 431
第五节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 433
一 新世纪新阶段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方针 433
二 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原则 434
三 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机制和方法 435
四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 437
第十六章 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441
第一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441
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 441
二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发展 444
第二节 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447
一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448
二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新发展 450
三 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与港澳特区的关系,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451
第三节 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453
一 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53
二 美国对于台湾的介入 455
三 加强两岸政党、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456
四 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461
第四节 新世纪新阶段的侨务工作 462
一 华人、华侨概述 463
二 正确认识和把握与侨胞的关系 463
三 侨务工作政策 464
四 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464
五 努力做好侨务工作 465
第十七章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469
第一节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469
一 知识分子的概念 469
二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470
三 我国知识分子队伍的构成和变化 473
四 自由择业知识分子 475
第二节 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发挥知识分子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 475
一 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476
二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建设创新型社会中的作用 479
第三节 积极做好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的培养工作 481
一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 481
二 加强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482
三 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原则 484
四 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 485
五 做好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 486
六 完善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任用工作机制 486
第十八章 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搞好合作共事 488
第一节 健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 488
一 新世纪新阶段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重要意义 488
二 中国共产党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新论断和新要求 491
三 完善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机制 493
第二节 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 495
一 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原则 495
二 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要求 497
三 党外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98
四 建设一支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党外干部队伍 499
第三节 搞好党与党外干部的合作共事 501
一 同党外干部合作共事,是由共产党的性质、任务决定的 502
二 同党外干部合作共事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和优良传统 503
三 进一步加强共产党同党外干部的合作共事 505
四 充分发挥党外干部同共产党在合作共事中的作用 508
第十九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12
第一节 人民政协的性质 512
一 人民政协的性质 513
二 人民政协的特点 518
第二节 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主题 520
一 人民政协的地位 520
二 人民政协工作的主题 522
第三节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523
一 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及程序 523
二 民主监督的内容、形式及程序 525
三 参政议政的内容、形式及要求 528
第四节 人民政协组织架构和工作运行机制 530
一 人民政协的组成原则 530
二 人民政协的组成结构 531
三 人民政协的工作机构 532
四 人民政协各级组织的关系 532
后记 534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彼得·布鲁克导演实践研究》邓小玲著 2019
- 《反思性实践》胡红梅, 2019
- 《高含硫气藏开发腐蚀控制技术与实践》唐永帆,张强 2018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理论与实践研究》樊春燕主编 2019
- 《学校特色教育探索与实践》管升起著 2019
- 《麦肯锡精英这样实践基本功》(日)户塚隆将著 2019
- 《财经新闻翻译实践教程》胡婉,黄剑,王旭泉主编 2019
- 《城市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实践与应用》李欢秋,刘飞,郭进军编著 2019
- 《当代声乐教学理念与实践创新》王松林责任编辑;(中国)林梅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
-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膜工业卷 3》(中国)郑祥,魏源送,王志伟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