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体育基础理论教程
体育基础理论教程

体育基础理论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建文,盛克庆主编;刘俊洁等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1094299
  • 页数:2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针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和教学实际,并广泛参考多本现代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优秀教材编写而成,是一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理论学习用书。全书共分十一章。第一章,概述。第二章,体育与健康。第三章,现代社会与体育。第四章,科学体育锻炼。第五章,运动健身方法。第六章,体育卫生和保健。第七章,营养、卫生、生活方式与健康。第八章,大学生体质概述。第九章,运动技能考试和达标。第十章,运动竞赛与欣赏。第十一章,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
《体育基础理论教程》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体育的概念和分类 1

1.1.1体育的概念 1

1.1.2体育的分类 2

1.2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 4

1.2.1体育课 4

1.2.2课外体育 5

1.2.3课余体育训练 6

1.2.4体育竞赛 6

1.3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 6

1.3.1体育课程基本目标 7

1.3.2体育课程发展目标 7

1.4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7

1.4.1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8

1.4.2终身体育的涵义 9

1.4.3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 9

1.5思考题 11

第2章 体育与健康 12

2.1体育与健康概述 12

2.1.1什么是健康 12

2.1.2健康的标准 13

2.1.3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14

2.1.4增进健康的基本途径 15

2.2体育与身体健康 16

2.2.1体育对身体形态的作用 17

2.2.2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的作用 18

2.2.3体育锻炼对发展身体素质的作用 19

2.3体育与心理健康 20

2.3.1心理健康的概念 20

2.3.2心理健康的标准 20

2.3.3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1

2.4体育与社会适应能力 23

2.4.1社会适应的定义与标准 23

2.4.2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表现 24

2.4.3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26

2.5思考题 30

第3章 现代社会与体育 31

3.1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31

3.2社会生存环境与体育 33

3.2.1环境的构成 33

3.2.2社会生存环境与体育 34

3.3体育与现代人素质的构成 35

3.3.1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35

3.3.2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 36

3.3.3必须具备高超的智能 36

3.3.4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36

3.4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发展 37

3.4.1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内容 37

3.4.2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发展 39

3.4.3大学体育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要准确定位 42

3.5思考题 43

第4章 科学体育锻炼 44

4.1体育锻炼原理 44

4.1.1新陈代谢理论 44

4.1.2适应性动态平衡理论 45

4.1.3有机体的统一性理论 45

4.2体育锻炼原则 46

4.2.1全面锻炼原则 46

4.2.2自觉性锻炼原则 47

4.2.3经常性锻炼原则 47

4.2.4循序渐进锻炼原则 47

4.2.5因人制宜锻炼原则 47

4.2.6适宜运动负荷原则 48

4.3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 48

4.3.1健身运动类 48

4.3.2健美运动类 49

4.3.3娱乐体育类 49

4.3.4医疗、矫正和康复体育类 49

4.3.5自然力锻炼类(空气、日光、水、森林、泥沙) 49

4.4体育锻炼运动负荷的调控 52

4.4.1运动负荷因素 52

4.4.2适宜运动量的生理评定 54

4.5体育锻炼中的心理调节 55

4.5.1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因素 56

4.5.2体育锻炼与应激 57

4.5.3自生放松训练 58

4.5.4表象训练 59

4.6体育锻炼计划的制定 60

4.6.1健身锻炼计划的制定 60

4.6.2制定健身锻炼计划的注意事项 62

4.7 运动处方 63

4.7.1运动处方概述 63

4.7.2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 63

4.7.3运动处方的制定 64

4.7.4运动处方的实施 64

4.7.5健身运动处方示例 65

4.8思考题 66

第5章 运动健身方法 67

5.1体育基本锻炼方法 67

5.1.1持续练习法 67

5.1.2重复练习法 67

5.1.3间歇练习法 67

5.1.4循环练习法 68

5.1.5变换练习法 68

5.1.6竞赛练习法 68

5.1.7发展身体素质的锻炼 68

5.2比赛法和游戏法锻炼 72

5.2.1篮球 73

5.2.2足球 74

5.2.3排球 75

5.2.4羽毛球 76

5.2.5乒乓球 77

5.2.6网球 78

5.3有氧锻炼法 79

5.3.1什么是有氧锻炼法 79

5.3.2有氧锻炼项目 79

5.4平衡健身法 83

5.4.1平衡健身法的产生 83

5.4.2平衡健身法的特征 83

5.4.3平衡健身法的实施要点和形式 84

5.5健美锻炼法 86

5.5.1健美运动 86

5.5.2健美操 91

5.6水冰运动 94

5.6.1水冰运动健身价值 94

5.6.2游泳 95

5.6.3冬泳 97

5.6.4雪上之趣 97

5.6.5滑冰之乐 97

5.7极限运动 99

5.7.1攀岩 99

5.7.2蹦极跳 100

5.7.3定向运动 101

5.7.4登山运动 102

5.7.5野外生存与遇险自救 103

5.8思考题 105

第6章 体育卫生与保健 106

6.1体育运动中的医务监督 106

6.1.1运动组织安排的医务监督 106

6.1.2运动场地设备的医务监督 106

6.1.3自我监督 107

6.2身体锻炼的卫生保健 109

6.2.1准备活动 109

6.2.2整理活动 110

6.2.3女子体育卫生 110

6.3非损伤性运动疾病及其处理和预防方法 112

6.3.1过度训练综合症 112

6.3.2运动性低血糖 114

6.3.3运动性贫血 114

6.3.4运动性血尿 115

6.3.5运动中腹痛 116

6.3.6晕厥 117

6.3.7肌肉痉挛 118

6.3.8中暑 120

6.4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120

6.4.1运动损伤的原因 121

6.4.2运动损伤的预防 122

6.4.3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123

6.4.4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126

6.5常见病的体育疗法 128

6.5.1体育疗法的概述 128

6.5.2体育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28

6.5.3常见病的体育疗法 129

6.6思考题 132

第7章 营养、卫生、生活方式与健康 133

7.1平衡膳食与健康 133

7.1.1平衡膳食的概念 133

7.1.2健康膳食的金字塔体系 139

7.1.3正常人的营养标准和消耗量 141

7.1.4体脂的意义与作用 142

7.1.5肥胖症的成因、危害与预防 143

7.2行为与健康 144

7.2.1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144

7.2.2怎样培养健康行为 145

7.2.3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 146

7.2.4不良健康行为的诊断与校正 153

7.2.5自我健康行为的保持与强化 155

7.3环境与健康 156

7.3.1环境的概念 156

7.3.2自然环境与健康 158

7.3.3环境污染源 160

7.4思考题 167

第8章 大学生体质概述 168

8.1体质概述 168

8.1.1体质的概念 168

8.1.2体质的范畴 168

8.2影响体质发展的因素 169

8.2.1生物遗传因素 169

8.2.2环境因素 170

8.2.3体育锻炼 170

8.3大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 171

8.3.1身体形态特点 171

8.3.2机能发育特点 172

8.4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 173

8.4.1基本现状 174

8.4.2性别差异 175

8.4.3城乡差异 176

8.4.4大学生的视力状况 178

8.5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79

8.5.1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意义 179

8.5.2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 180

8.5.3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级评价 180

8.5.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办法 181

8.5.5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 181

8.6思考题 187

第9章 运动技能考试和达标 188

9.1基础体育课面临的技能考试和达标 188

9.2课内外锻炼与提高 189

9.2.1课内外锻炼与提高应遵循的原则 190

9.2.2制定课内外锻炼计划 191

9.3考试和达标的准备 192

9.4考试和达标良好状态的调试 193

9.4.1树立信心 193

9.4.2准备活动 194

9.5你能够跑得更快 195

9.6你能够跳得更高更远 199

9.6.1跳高 199

9.6.2跳远 202

9.7你能够投得更远 206

9.7.1铅球技术 206

9.7.2常见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207

9.7.3训练作业 208

9.8思考题 209

第10章 运动竞赛与欣赏 210

10.1竞技运动概述 210

10.1.1竞技运动定义 210

10.1.2竞技运动特点 210

10.1.3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 212

10.1.4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213

10.2竞技运动的文化价值 213

10.2.1培育现代人品格的园地 213

10.2.2规范约束行为举止的课堂 214

10.2.3对外开放的窗口 215

10.2.4展现人体美的舞台 215

10.3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 216

10.3.1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简介 216

10.3.2 21世纪初期我国学校竞技运动的主要特征 217

10.4体育竞技欣赏及运动竞赛 218

10.4.1观赏体育比赛的一般要求 218

10.4.2如何欣赏体育比赛 219

10.4.3高等学校的体育运动竞赛 223

10.4.4如何组织小型体育竞赛 224

10.4.5怎样参加运动竞赛 226

10.5思考题 227

第11章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 228

11.1西方体育文化的东进 228

11.2奥林匹克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会 229

11.2.1奥林匹克运动 229

11.2.2奥林匹克运动会 234

11.3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240

11.3.1奥林匹克宪章 240

11.3.2奥林匹克主义 242

11.3.3奥林匹克精神 243

11.3.4奥林匹克格言 244

11.3.5奥林匹克宗旨 244

11.3.6奥林匹克标志 245

11.4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 245

11.4.1中国早期的奥林匹克运动 245

11.4.2中国近期的奥林匹克运动 246

11.4.3新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 247

11.5思考题 252

附录1 体育颂 253

附录2 《体育之研究》原文 255

附录3 《体育之研究》的白话译文 265

参考文献 2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