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交通运输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兆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13065457
  • 页数:3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基础交通信息的内涵、外延,以及基础交通信息需求体系与结构框架,阐述并分析了面向ATMS的基础交通体系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对基础交通信息采集技术与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了交通检测器的优化选择问题;同时讨论Bayes统计决策法、D-S证据理论、基于模糊理论的多信息融合等方法在交通信息融合中的应用,并介绍了深圳市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试验系统实施方案设计。
上一篇:旅客运输下一篇:甘肃交通时刻表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基础交通信息的内涵、外延识别 1

1.1.1 基础交通信息的概念 1

1.1.2 基础交通信息的分类 2

1.1.3 基础交通信息的特征 2

1.1.4 基础交通信息之间的关系 5

1.1.5 基础交通信息在ATMS中的作用 5

1.1.6 面向ATMS的基础交通信息系统构成 5

1.1.7 基础交通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10

1.2 面向ATMS的基础交通信息需求体系与体系框架研究 10

1.2.1 ATMS的组成部分 10

1.2.2 ATMS提供的管理服务 15

1.2.3 ATMS的特征 17

1.2.4 服务于ATMS的基础交通信息系统的体系框架 17

1.2.5 ATMS的主要服务领域 18

1.2.6 交通需求管理的层次 35

1.2.7 各类用户与业务对基础交通信息的需求 36

1.3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的基本模式 39

1.3.1 信息融合的定义 39

1.3.2 信息融合技术 39

1.3.3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模式 40

1.3.4 信息融合在基础交通信息处理中作用 40

1.3.5 信息融合技术的基本思想 41

1.3.6 信息融合的方法综述 42

1.3.7 基础交通信息的融合方法分类 42

1.4 本章小结 43

第2章 基础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44

2.1 概述 44

2.2 基础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44

2.2.1 静态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 44

2.2.2 动态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 45

2.3 交通检测器的优化选择 56

2.3.1 交通检测器的性能比较 56

2.3.2 交通检测器的选择流程 66

2.4 交通信息传输技术方案研究 70

2.4.1 通信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70

2.4.2 ATMS交通信息通信需求分析 72

2.4.3 交通信息通信媒介及方案选择 73

2.4.4 交通信息通信协议 77

2.4.5 美国国家运输ITS通信协议(NTCIP) 82

2.4.6 NTCIP的中心到外场(Center-to-Field)通信协议 84

2.5 本章小结 89

第3章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系统结构 91

3.1 面向ATMS的基础交通信息需求分析 91

3.1.1 面向ATMS的基础交通信息用户主体分析 91

3.1.2 ATMS基本功能分析 95

3.1.3 基础交通信息需求层次分析 99

3.2 需要融合的交通信息识别 99

3.2.1 信息融合的定义及特点 99

3.2.2 识别需要融合的基础交通信息 100

3.2.3 基础交通信息处理流程分析 101

3.3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系统结构设计 102

3.3.1 设计原则与设计目标 102

3.3.2 面向应用的基础交通信息融合系统结构 103

3.3.3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系统结构设计 105

3.4 本章小结 106

第4章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系统数据预处理方法 107

4.1 概述 107

4.2 异常交通数据处理 107

4.2.1 阈值法 108

4.2.2 交通流机理法 109

4.2.3 置信距离检验法 110

4.2.4 格拉布斯统计法 114

4.2.5 有序样本聚类 116

4.3 缺失数据处理 117

4.3.1 相关分析法 117

4.3.2 基于遗传算法的组合模型 118

4.4 本章小结 120

第5章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121

5.1 概述 121

5.2 基于卡尔曼滤波技术的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方法研究 121

5.2.1 卡尔曼滤波方法简介 121

5.2.2 卡尔曼滤波方法在基础交通信息融合计算中的应用 125

5.3 不确定推理方法在交通中的应用 133

5.3.1 Bayes推论 133

5.3.2 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法 134

5.3.3 Bayes统计决策法和D-S证据理论两种融合的方法比较分析 138

5.3.4 融合方法在车型识别中的应用 138

5.4 基于模糊逻辑的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141

5.4.1 模糊集理论与方法概述 141

5.4.2 模糊集理论 141

5.4.3 模糊关系函数的融合 142

5.4.4 可能性理论 143

5.4.5 基于模糊综合推理的道路交通事件识别算法 144

5.4.6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定 149

5.5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153

5.5.1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153

5.5.2 异类传感器的交通参数融合 156

5.5.3 交通参数的预测 161

5.5.4 不完备交通参数信息的融合 162

5.6 综合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166

5.6.1 加权平均法及其在交通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166

5.6.2 其他统计分析方法 171

5.7 本章小结 174

第6章 实时交通信息预测方法研究 176

6.1 概述 176

6.2 交通流量预测方法研究 176

6.2.1 无检测器路段基于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交通量预测 176

6.2.2 有检测器路段基于数据匹配的交通量预测 185

6.3 行程时间预测方法研究 192

6.3.1 路段行程时间间接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 192

6.3.2 路段行程时间直接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 199

6.4 本章小结 205

第7章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软件开发与实现 206

7.1 概述 206

7.2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206

7.2.1 融合系统的功能 206

7.2.2 融合系统的结构 206

7.3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系统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207

7.4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系统软件运行界面 209

7.4.1 软件运行主界面 209

7.4.2 用户登录界面 210

7.4.3 用户管理界面 211

7.4.4 动态取数、预处理界面 212

7.4.5 参数调整界面 212

7.4.6 路网信息管理界面 213

7.4.7 多传感器基础交通参数融合界面 214

7.4.8 行程时间预测界面 216

7.4.9 关于本程序界面 216

7.4.10系统帮助界面 217

7.5 融合系统软件使用说明 217

7.6 本章小结 217

第8章 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的系统分析 218

8.1 概述 218

8.1.1 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建设目的 218

8.1.2 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的特征 219

8.2 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需求分析 220

8.2.1 ATMS的功能分析 220

8.2.2 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系统的用户主体和服务主体分析 225

8.2.3 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系统的信息分析 229

8.3 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系统的功能研究 233

8.3.1 共用信息平台系统的总体功能简介 233

8.3.2 共用信息平台系统的功能分析 234

8.3.3 共用信息平台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 239

8.3.4 共用信息平台系统的功能结构层次 241

8.4 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系统的逻辑结构 242

8.4.1 共用信息平台系统的基本框架 242

8.4.2 共用信息平台系统的子系统划分 243

8.4.3 共用信息平台系统的功能模块简介 244

8.4.4 共用信息平台系统的信息流程分析 249

8.5 本章小结 251

第9章 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试验系统 252

9.1 概述 252

9.2 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试验系统的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 252

9.2.1 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的数据库管理技术 252

9.2.2 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的数据融合技术 260

9.2.3 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的数据挖掘技术 261

9.2.4 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270

9.2.5 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的网络通信与安全技术 276

9.2.6 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的接口技术 288

9.2.7 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的信息发布技术 297

9.3 深圳市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试验系统实施方案 298

9.3.1 共用信息平台试验系统建设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298

9.3.2 试验平台的系统构成 300

9.3.3 共用信息平台试验系统的实施 304

9.4 本章小结 311

参考文献 3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