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走向公众:档案接受理论研究
走向公众:档案接受理论研究

走向公众:档案接受理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艳著
  • 出 版 社:北京:群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0809255
  • 页数:2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传播学的视角,运用“接受理论”对档案系统及管理作了全面的解构和分析,研究了档案接收系统中的接受主体、接受客体和中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律,为档案学理论及实践工作提供新的角度和有效启发。
《走向公众:档案接受理论研究》目录

前言 1

导论 1

一、接受——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新的切入点 1

二、接受——档案实践工作的呼唤 4

三、接受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6

(一)接受理论的历史渊源 7

(二)现代西方接受理论的现状 9

(三)对接受理论的解读 15

四、档案接受研究的角度及内容框架 20

(一)档案接受研究的角度 20

(二)档案接受研究的内容框架 22

五、档案接受理论的研究方法 26

(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档案接受理论 26

(二)系统科学方法与档案接受理论 27

(三)主体论方法与档案接受理论 28

(四)心理学方法与档案接受理论 30

六、档案接受研究的理论诉求与现实期待 33

(一)档案接受研究的理论诉求 33

(二)档案接受研究的现实期待 35

第一章 档案接受的本质与特点 37

一、档案接受的概念及其分析 37

(一)对“接受”的一般理解 37

(二)档案接受的概念 41

(三)档案接受与相关事物的关系 45

二、档案接受的特性 48

(一)档案接受的主体性 48

(二)档案接受的社会性 49

(三)档案接受的整体性 50

三、档案接受的类型 51

(一)从不同接受中介的角度把握档案接受的类型 51

(二)从不同接受程度和结果的角度把握档案接受的类型 54

(三)从接受主体的能动性的角度把握档案接受的类型 55

四、档案接受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57

(一)档案接受活动的产生 57

(二)档案接受活动的发展 60

第二章 档案接受活动的主导因素——档案接受主体 64

一、档案接受主体及其意义 64

(一)对档案接受主体的基本认识 64

(二)档案接受主体的意义 68

二、档案接受主体与相关事物的关系 70

(一)档案接受主体与档案认识主体 70

(二)档案接受主体与档案利用主体 70

三、档案接受主体的类型 71

(一)从需求目的的角度划分档案接受主体的类型 72

(二)从年龄的角度划分档案接受主体的类型 74

(三)从不同职业的角度划分档案接受主体的类型 76

(四)从行为模式的角度划分档案接受主体的类型 77

四、档案接受主体的内在认知结构——档案接受的内因分析 79

(一)档案接受主体的动力结构系统 80

(二)档案接受主体的能力结构系统 85

(三)档案接受主体的调控结构系统 93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主体内在认知结构 97

第三章 档案接受活动的其他构成要素 99

一、档案接受客体 99

(一)档案接受客体的定义及其分析 100

(二)为什么档案客体能够被主体所接受 103

(三)档案接受客体的功能 114

(四)档案接受客体的构成 117

二、档案接受中介 123

(一)档案接受中介及其功能 123

(二)档案接受中介的类型分析 125

(三)档案接受中介的特点 139

(四)对档案接受中介工作方法的若干思考 141

三、档案接受环境 147

(一)具有决定意义的档案接受环境 147

(二)对档案接受环境因素的分析 152

第四章 档案接受机制 165

一、档案接受活动是怎样进行的 165

二、档案接受机制分析 168

(一)档案接受的选择机制 168

(二)档案接受的理解机制 173

(三)档案接受的内化机制 180

(四)档案接受的外化践行机制 184

第五章 档案接受效果与档案接受优化研究 188

一、档案接受效果及其评价 188

(一)档案接受效果及特点 188

(二)档案接受效果评价 192

二、档案接受优化研究 200

(一)当前我国档案接受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200

(二)档案接受优化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02

(三)档案接受活动要素的优化 204

(四)档案接受活动过程的优化 231

参考文献 237

后记 2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