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生态农业与职业教育
生态农业与职业教育

生态农业与职业教育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艳华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207077196
  • 页数:2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研究我国生态农业生产现阶段特点,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寻求解决潜力、能力、技巧等问题的途径。
《生态农业与职业教育》目录

第一章 生态危机引发的思考 1

一、现代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危害 1

(一)生态资源的加剧消耗 1

(二)重度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 5

(三)工业化以来的全球生态演变 11

二、石油农业带来的生态失衡 17

(一)世界农业发展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17

(二)石油农业带来的生态失衡 19

三、城市化发展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25

(一)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5

(二)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 25

(三)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 26

四、激增的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与破坏 27

(一)人口的急剧增长 27

(二)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与破坏 27

五、现代战争对环境的毁坏 28

(一)战争形态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主战武器 29

(二)战争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实质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31

六、生态危机引发的思考——人类必须顺应和尊重自然规律,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2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35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35

(一)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演进 35

(二)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逐步形成 37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41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41

(二)从不同的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42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综合研究创新 44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46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 46

(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 47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 47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8

五、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行动 50

(一)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进展 50

(二)中国政府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 51

(三)中国科学院每年发布《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52

第三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55

一、农业发展阶段及其对常规农业的替代实践 55

(一)原始农业 55

(二)传统农业 55

(三)现代农业 56

(四)各种替代农业 57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内涵 57

(一)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 58

(二)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SARD)内涵 59

三、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59

(一)前苏联的发展理论 59

(二)西方世界的发展理论 60

(三)中国自己的发展理论 61

(四)几点启示 64

四、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65

(一)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框架及其评价标准与方法 66

(二)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67

五、世界银行对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法——“人均资本”法 69

六、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69

(一)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体系 69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创新体系 70

第四章 中国的生态农业 72

一、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72

(一)满足巨额农产品的数量增长和品质改善,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挑战 72

(二)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与农业资源短缺的挑战 74

二、中国生态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76

(一)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76

(二)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 80

(三)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阶段 85

三、中国生态农业的模式 87

(一)模式的适用性和模式的变化规律 87

(二)环境梯度对农业模式的制约 90

(三)传统模式向生态农业模式转变的过程 91

(四)不同生态区域的典型模式 92

(五)农业部推出十大生态农业模式 94

四、中国生态农业技术 94

(一)中国生态农业常用的技术体系 95

(二)中国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的特点 97

(三)中国农业技术的生态化改造 99

五、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组织管理 106

(一)生态农业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 107

(二)生态农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109

第五章 生态农业的智力支持系统 111

一、生态农业五大支持系统概述 111

(一)生态农业的生存支持系统 111

(二)生态农业的发展支持系统 113

(三)生态农业的环境支持系统 115

(四)生态农业的社会支持系统 116

(五)生态农业的智力支持系统 118

二、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智力支持系统 120

(一)智力支持系统的内涵 120

(二)构成智力系统的三项基本因素 122

(三)教育对智力系统的作用 123

(四)智力系统对生态农业的功能 125

第六章 生态农业与农业人口 129

一、生态农业对农业人口的素质要求 129

(一)生态农业的人口素质标准 129

(二)当前我国农业人口的现状分析 130

(三)农业人口素质对生态农业的影响 132

(四)实现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37

二、生态农业与适度人口论 140

(一)适度人口论的内涵 140

(二)实施“人口、资源、环境”总体协调战略 141

(三)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达到结构优化,质量提高 142

(四)中国主要资源压力指数及其可持续发展资源总压力指数 145

(五)实现生态和环境衰减部分“零增长”,实现生态安全 150

第七章 发展生态农业关键在提高人口素质 156

一、生态农业与人力资源 156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 156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 158

(三)当前我国农业人力资源的现状 159

(四)农业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160

(五)农业人力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61

二、农业人力资源的开发途径 161

(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素质人口是生产力的核心 161

(二)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有效手段 163

(三)生态农业必须介入“科研、推广、普及” 164

(四)综合素质创新与能力培养的几个问题 164

(五)农业人力的能力培养途径 166

第八章 生态农业与农业职业教育 167

一、农业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 167

(一)农业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转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 167

(二)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促进“三农”问题解决 171

(三)实施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 173

二、我国加入WTO后的农业职业教育 175

(一)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发展,实现生态安全 175

(二)为创造更多的国家生态示范区和发展绿色食品基地服务 176

(三)为打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提供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指导 177

(四)积极推广“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乐园”模式 178

三、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 179

(一)农业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简述 179

(二)农业职业教育体系运行状况 181

(三)新型的农业高职技术教育的发展 182

(四)扩大各类农业职业技术短期培训 183

(五)入世后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184

四、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186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186

(二)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两个专门《决定》 188

(三)扩大农业高职技术教育的比例,提升农业技术人才的质量 191

(四)努力借鉴外来农业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193

第九章 农业职业教育思想创新 196

一、农业职业教育的思想创新 196

(一)贯彻“三个文明”为宗旨的现代文明观 196

(二)贯彻“三个面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198

(三)突出“三个代表”思想的培养 200

(四)增进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 202

二、农业职业教育的行为创新 204

(一)突出学生的生态伦理道德培养 204

(二)对学生团体意识培养 206

(三)加大学生的“生产—管理—经营”市场理念 207

(四)对学生的敬业精神培养 208

第十章 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创新 210

一、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体系发展 210

(一)在农业初级职教中推行《绿色证书制》 210

(二)扩大“技能化”的中级农业职业教育 212

(三)发展“技术型”的高级职业技术教育 213

(四)创建“技管型”的本科农业职业教育 215

(五)推行农业职教的继续教育 216

二、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 218

(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组合新模式 218

(二)充分利用农业大学的领先地位,推动农业职教向纵深发展 219

(三)充分利用农场体系与新兴的农业企业的职教功能,率先实现生态农业模式 220

(四)充分发挥企业、个体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扩大职教的社会化、市场化 221

(五)引入国外办学模式与资金人才,加速职教国际化,并与之接轨 222

第十一章 农业职业教育内容创新 226

一、教学内容创新重在生态农业教育 226

(一)创建新型的生态农业工程专业 226

(二)设计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体系 227

(三)加强生态农业教学实验与生产实践 228

(四)建设地域生态经济咨询中心 229

二、生态教育的教材建设和创新 230

(一)生态农业教材建设与创新的若干问题 230

(二)编辑有地域特色的实习、实训教材 232

(三)构建网络教学系统 233

(四)建设以数字图书馆为主的图书馆藏实施信息化 234

三、生态农业教育的教法创新 236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行 237

(二)网络时代的教与学 239

(三)加强“双师型”的师资培训,解决教师为主导问题 241

(四)实施“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新模式 243

编后记 24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