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公民环境教育新论
公民环境教育新论

公民环境教育新论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建霞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0738383
  • 页数:274 页
图书介绍:本书立足于公民的视角,围绕我国公民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公民环境意识这一中心,分析了我国公民环境意识存在的问题和环境教育面临的任务,论述了我国环境教育的目的、原则及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公民目前环境意识水平偏低的原因及环境意识与经济条件、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我国公民环境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对策思考与建议,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思维方法,探讨了国际环境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环境教育的借鉴意义。
《公民环境教育新论》目录

导语 1

第一章 环境教育的兴起 8

一、环境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 8

(一)环境教育的定义 8

(二)环境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 14

二、国际环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8

(一)环境教育的确立与成长阶段(1972~1975) 19

(二)环境教育的蓬勃发展阶段(1976年至今) 20

三、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 23

(一)萌芽和起步阶段(1973~1982) 23

(二)奠基和拓展阶段(1983~1991) 26

(三)深化和蓬勃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 28

四、我国环境教育的成就及面临的任务 36

(一)我国环境教育取得的成就 37

(二)我国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任务 43

第二章 我国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 55

一、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公民的环境意识 55

(一)我国环境教育根本目的的确立 55

(二)我国环境教育的目标 57

二、环境意识的含义 61

(一)环境意识概念的由来 61

(二)环境意识的定义 66

(三)相关概念辨析 70

(四)环境意识的类型 71

三、环境意识蕴含的环境价值观 73

(一)思维方式上强调综合思维,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尺度” 73

(二)发展方式上主张可持续发展 76

四、我国公民环境意识存在的问题 77

(一)公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低 77

(二)公民环境道德意识薄弱 80

(三)公民参与环保活动水平较低 82

(四)公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模糊,生态消费意识淡薄 84

(五)公民的环境意识呈“政府依赖型” 85

五、我国对公民进行环境教育的意义 90

(一)环境教育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 90

(二)环境教育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91

(三)环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 97

(四)环境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发展 99

第三章 我国公民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 103

一、环境科学教育 103

(一)环境科学教育的定义 103

(二)环境科学教育的内容 104

二、环境法制教育 106

(一)环境法制教育的定义 106

(二)环境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06

三、环境道德教育 110

(一)环境道德的定义 110

(二)两难的环境道德选择 114

(三)环境道德的基本原则 126

(四)环境道德的主要规范 135

第四章 我国公民环境教育的原则 139

一、内容综合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140

(一)内容综合性原则的含义 140

(二)内容综合性原则的必要性 141

二、形式多样性——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142

(一)形式多样性原则的含义 142

(二)我国目前环境教育的主要形式 142

三、实践参与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46

(一)实践参与性原则的含义 146

(二)以环境决策民主化推进公民实践参与 147

四、对象全程性——阶段性与全程性相结合的原则 152

(一)儿童环境教育 153

(二)中学环境教育 154

(三)大学环境教育 154

(四)社会环境教育 156

五、区域重点性——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原则 158

(一)区域重点性原则的含义 158

(二)区域重点性原则实施的方式 159

第五章 我国公民环境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对策思考 161

一、进一步发展经济,为培育公民环境意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161

(一)环境意识水平同经济发展程度存在一定的正比例关系 161

(二)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受其经济状况的影响 164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提高公民教育水平 167

(一)教育程度制约公民环境意识的认知水平与参与程度 167

(二)教育是提升公民环境意识水平的重要手段 168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倡公民积极参与 170

(一)环境保护要由“政府主导型”向“社会制衡型”转变 170

(二)发展环保团体,加强公民参与 172

四、明确公民环境权的法律地位,为提高公民环境意识提供法律保障 177

(一)环境权是一项新型的基本人权 177

(二)环境权益增进人们的环境意识 178

五、加强政府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改进宣传教育方式方法 179

(一)环境宣传教育是提高环境意识的主要途径 179

(二)环境宣传教育的侧重点 181

六、积极倡导生态消费,树立公民理性消费观 183

(一)消费主义是人的一种异化,加剧了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 183

(二)生态消费是一种可持续消费 186

七、关注环境教育的审美向度,培养公民正确的环境审美观 189

(一)环境审美教育以爱的情感为核心,对人的影响深刻而持久 190

(二)环境审美教育以超越功利为主要诉求,提升人的精神品格 194

第六章 国际环境教育研究与开展概况 200

一、国际环境教育研究的宏观透视 200

(一)国际环境教育理论研究蓬勃发展 200

(二)环境教育研究方法由实证主义转向解释主义并最终向社会批判主义发展 206

二、我国环境教育研究概览 210

(一)初步形成了我国环境伦理学独自的理论观点、学科范式和问题意识 211

(二)我国环境教育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 220

三、美国环境教育的特点 224

(一)以立法的形式推广环境教育 225

(二)制定和推行规范的环境教育发展计划 227

(三)建立完整和系统的环境教育课程体系 231

(四)制定环境教育教材质量指标,统筹教材建设 233

(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实践参与贯穿全程 235

(六)师资培训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进修 239

(七)美国高等环境教育专业设置和环境伦理价值取向教育呈现多元化 242

四、德国环境教育开展概况 249

(一)普遍采用渗透式的教学方式 252

(二)环境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 254

(三)走进自然,强调“在环境中教育”的理念 255

(四)高等环境教育的宗旨是环境责任和环境行为的培养 257

五、国际环境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环境教育的启示 259

(一)中小学环境教育形成了“学校—社区(含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一体化协作教育方式 259

(二)环境教育实际化和日常化,实践参与性突出 261

参考文献 263

后记 27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