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厚福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61039816
- 页数:343 页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一、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1
二、德育原理的研究任务 4
第二节 德育原理的历史发展 7
一、德育原理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7
二、前苏联的德育理论和实践 10
三、20世纪西方的道德教育思想 12
第三节 德育原理的研究方法 1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德育原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16
二、德育原理研究的原则 17
三、德育原理研究的常用方法 17
思考题 20
第二章 德育的概念 21
第一节 德育的定义 21
一、德和育的语源略考 21
二、德育的定义 22
三、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 27
第二节 品德的定义 28
一、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及其形式 28
二、品德的定义 30
三、品德与社会意识、社会规范的关系 31
第三节 品德的结构和要素 32
一、品德的“三维结构说”和“层次结构说”述评 32
二、关于品德结构的若干共同一致的认识和趋向 35
思考题 37
第三章 现代德育和我国德育现代化 38
第一节 德育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38
一、德育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德育 38
二、学校德育的产生和古代学校德育 39
三、现代德育 40
第二节 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 42
一、德育目标的全面发展性 42
二、德育功能的全面性 43
三、德育结构的多样综合性和开放性 43
四、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45
五、德育社会地位的主体独立性 45
六、德育本性和存在形式的变革性 46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的性质和特点 47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的性质 47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的特点 47
第四节 我国古代德育的批判与继承 51
一、我国古代德育批判继承的基本出发点和原则 51
二、我国古代德育批判继承的主要内容 51
三、我国新时期德育批判继承中的借鉴与创新 55
思考题 56
第四章 德育与品德发展的关系 57
第一节 品德发展的涵义和基本条件 57
一、品德发展的涵义 57
二、品德发展的基本条件 58
第二节 德育与品德发展的内因及量变质变的关系 67
一、品德发展的内因 68
二、德育与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关系 68
三、从德育到品德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69
第三节 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年龄特征规律 71
一、人的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规律 71
二、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年龄特征规律 72
第四节 德育与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的关系 73
一、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的概念 73
二、儿童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 74
三、德育与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的关系 76
思考题 76
第五章 德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78
第一节 德育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关系 78
一、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对德育的制约和影响 78
二、德育对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影响作用 82
第二节 德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86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德育的制约作用 86
二、德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89
第三节 德育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91
一、社会意识对德育的制约影响作用 91
二、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作用 93
第四节 德育的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 94
一、德育的相对独立性 94
二、德育的继承性 95
思考题 96
第六章 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 97
第一节 德育目标 97
一、德育目标概述 97
二、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99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100
第二节 德育内容 105
一、德育内容的意义 105
二、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 105
三、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107
第三节 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安排 111
一、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安排的原则 111
二、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化安排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模式 112
三、中小学不同教育阶段德育内容的重点 114
思考题 115
第七章 德育过程 116
第一节 德育过程概述 116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116
二、学校德育过程的概念 117
三、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117
四、影响学校德育过程的客观外部条件 118
第二节 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 118
一、德育过程的结构 118
二、德育过程中的矛盾 120
第三节 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123
一、学生品德是在培养品德知、情、意、行的过程中形成的 123
二、学生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 127
三、学生品德是在其品德内部矛盾斗争中形成的 129
四、学生品德是在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教育中形成的 130
思考题 132
第八章 德育原则 133
第一节 德育原则概述 133
一、德育原则的概念 133
二、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133
三、德育原则是德育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134
第二节 德育基本原则 135
一、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 135
二、知行统一原则 136
三、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137
四、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39
五、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40
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143
七、因材施教原则 144
八、德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46
九、品德教育与自我品德教育相结合原则 148
思考题 150
第九章 德育方法 151
第一节 德育方法概述 151
一、德育方法的概念和制约因素 151
二、德育方法的分类 152
第二节 中小学主要的德育方法 154
一、语言说理法 154
二、形象感染法 157
三、实际训练法 161
四、品德评价法 162
第三节 中小学常用德育方法的选择 165
一、依据德育目标 165
二、依据德育内容 166
三、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166
思考题 166
第十章 德育组织形式 167
第一节 各科教学 167
一、各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167
二、各科教学的德育作用 168
第二节 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170
一、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170
二、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172
三、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174
第三节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175
一、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的特点 175
二、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76
三、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78
第四节 社会实践活动 179
一、组织学生参加劳动 179
二、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181
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182
第五节 校会、周会和晨会 182
一、校会 182
二、周会和晨会 183
第六节 班主任工作 183
思考题 184
第十一章 德育与学生集体的关系 185
第一节 学生集体的意义和班级德育的任务 185
一、学生集体的概念 185
二、班集体的形成阶段 186
三、班集体的德育作用和班级德育的任务 187
第二节 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89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189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0
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193
四、评定学生操行 196
五、班集体德育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196
第三节 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196
一、全面负责,全面安排 197
二、面向全班,照顾个别 197
三、善始善终,循序渐进 199
四、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201
思考题 202
第十二章 品德修养 203
第一节 品德修养的涵义和作用 203
一、品德修养的概念 203
二、品德修养与德育的关系 204
三、品德修养的作用 206
四、学生品德修养的作用 208
第二节 品德修养的条件和标准 209
一、品德修养的条件 209
二、品德修养的标准 211
第三节 品德修养的过程与特点 213
一、品德修养过程 213
二、品德修养过程的特点 215
第四节 学生品德修养的指导与能力的培养 217
一、把指导学生品德修养纳入学校德育计划 217
二、激发学生品德修养的愿望和积极主动性 218
三、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218
四、启发学生制订品德修养计划,帮助学生立志自勉 219
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品德锻炼 219
六、帮助学生克服品德修养中的障碍 220
七、教育学生养成品德修养的习惯 220
思考题 220
第十三章 德育效果的检测与评定 221
第一节 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涵义与作用 221
一、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概念 221
二、品德检测与评定的困难性和可能性 222
三、品德测评的作用 224
第二节 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原则 226
一、方向性原则 226
二、教育性原则 226
三、客观性原则 227
四、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原则 227
五、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原则 228
第三节 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方法与类型 229
一、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类型 229
二、德育效果检测的方法与形式 229
三、德育效果评定的类型和方式 230
四、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结果的表示方法 231
第四节 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指标体系 232
一、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内容、指标和指标体系 232
二、设计品德测评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要求和方法 232
三、品德测评指标体系的权系数和结构 233
第五节 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数学量化方法和分析 236
一、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数学量化方法 236
二、品德测评中的分析和学生自我品德测评的指导 237
思考题 238
第十四章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 239
第一节 家庭德育 239
一、家庭德育的意义和内容 239
二、家庭德育的特点 240
三、家庭德育的基本要求 241
第二节 社会德育 244
一、社会德育的意义和内容 244
二、社会德育的特点 245
三、社会德育的基本形式、方法和要求 246
第三节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 248
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的涵义和作用 248
二、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形式、内容和方法 249
三、学校与社会联系的基本形式、内容和方法 251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模式 253
思考题 255
第十五章 德育工作者 256
第一节 德育工作者劳动的意义 256
一、德育工作者的概念 256
二、德育工作者劳动的意义 256
第二节 德育工作者劳动的特点 258
一、复杂性 258
二、创造性 259
三、长期性 260
四、主体性 260
五、示范性 261
六、连续性、广泛性 262
第三节 德育工作者的素养 263
一、思想道德素养 263
二、知识和能力素养 266
三、德育科研知识和能力素养 269
第四节 学校德育队伍的建设 270
一、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的意义 270
二、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的形式和措施 271
思考题 274
第十六章 学校德育管理 275
第一节 学校德育管理的意义和模式 275
一、学校德育管理的概念 275
二、学校德育管理的意义 275
三、学校德育管理的模式 277
第二节 学校德育管理原则 278
一、学校德育管理原则的概念 278
二、学校德育管理的主要原则 278
第三节 学校德育管理的计划和总结 284
一、确定德育目标 284
二、制订德育计划 284
三、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285
四、检查和总结 287
第四节 学校德育管理的组织和人员 288
一、我国中小学德育管理的组织系统 288
二、学校德育管理人员 289
第五节 学校德育的制度管理 290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291
二、激励性制度及其运用 291
三、约束性制度及其运用 292
四、严格执行纪律 292
思考题 293
后记 294
附 德育原理自学考试大纲 297
出版前言 297
Ⅰ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299
Ⅱ 课程内容和考试目标 300
Ⅲ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338
附录 题型举例 342
后记 343
- 《第一性原理方法及应用》李青坤著 2019
- 《计算机组成原理解题参考 第7版》张基温 2017
- 《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系列教材 保险学原理与实务》林佳依责任编辑;(中国)牟晓伟,李彤宇 2019
- 《刑法归责原理的规范化展开》陈璇著 2019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庄友谊 2020
- 《通信电子电路原理及仿真设计》叶建芳 2019
-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2版》任国林 2018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刘建周主编 2018
- 《会计学原理》邵瑞庆主编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大学化学实验》李爱勤,侯学会主编 2016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