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执法用法全书  第3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执法用法全书  第3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执法用法全书 第3卷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5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清,曾兆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1281519
  • 页数:2444 页
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执法用法全书 第3卷》目录

第五编 知识产权法执法用法 1587

第五章 知识产权法执法用法常用法律法规 1587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修正) 158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1992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修订1992年12月21日中国专利局令第3号发布) 1594

3.中国专利局关于向申请人出具优先权证明的办法(1988年3月1日发布) 1608

4.专利代理条例(1994年国务院令第76号发布) 1609

5.中国专利局关于受理台胞专利申请的补充规定(1989年4月19日发布) 1613

6.关于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菌(毒)种、培养物入境检疫暂行规定 1614

7.中国专利局关于执行《申请专利费用减缓办法》的补充规定(1992年10月10日发布) 1615

8.企业专利工作办法(试行)(1990年3月22日国家体改委等发布) 1616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行政复议规程(试行)(1991年12月29日国家专利局令第2号发布) 1620

10.专利管理机关处理专利纠纷办法(1989年12月4日中国专利局发布) 162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1982年8月2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令第十号公布1983年3月1日起施行) 1627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1988年1月3日国务院批准修订1988年1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 163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1637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批准1991年5月30日国家版权局令第1号发布) 1645

15.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1992年9月25日国务院令第105号发布) 1651

16.国家版权局关于内地出版港澳同胞作品版权问题的暂行规定(1986年5月24日发布) 1653

17.音像制品管理条例(1994年国务院令第165号公布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 1654

18.国家版权局关于出版台湾同胞作品版权问题的暂行规定(1987年12月26日发布) 1660

19.新闻出版署关于获得国外重印权的图书、期刊发行问题的暂行规定(1988年7月16日发布) 1661

20.书籍稿酬暂行规定(1990年7月1日实行) 1662

21.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1991年6月5日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令第12号发布) 1665

22.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1年6月4日国务院令第84号发布) 1669

23.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1992年4月6日电子工业部发布) 1674

知识产权法执法用法重要参阅法律、法规、规章名录 1680

第六编 市场管理法执法用法 1685

第一章 市场管理法执法用法基本问题 1685

一、市场管理法基本知识介绍 1685

1.市场 1685

2.市场的主要功能 1685

3.市场管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管理 1686

4.市场管理立法的概况 1686

5.市场管理立法与市场管理执法的关系 1687

6.市场主体 1687

7.取得市场主体法律地位的意义 1687

8.市场管理法 1687

9.市场管理法律规范的内容 1688

10.市场管理法的调整对象 1688

11.市场管理法的基本原则 1689

12.市场管理法的地位 1690

13.经济法律调控与经济行政调控的关系 1690

14.市场管理法规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1691

第二章 产品质量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692

一、产品质量法的基本内容及背景介绍 1692

1.产品 1692

2.法律意义上的产品 1692

3.我国进行产品质量立法的必要性 1692

4.产品质量立法的指导思想 1694

5.我国产品质量立法所遵循的原则 1694

6.我国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1694

7.《产品质量法》的主要内容 1695

8.我国《产品质量法》的特点 1696

9.《产品质量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 1696

10.《产品质量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 1697

11.《产品质量法》与《产品责任法》 1698

12.《产品质量法》的调整对象 1198

13.《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 1699

14.《产品质量法》中体现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内容 1699

二、产品质量法执法中的主要问题 1700

1.我国产品质量的现状 1700

2.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1700

3.负责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部门 1701

4.实施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依据 1702

5.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性质 1702

6.质量监督检查的形式 1702

7.国家监督检查产品质量的重点 1703

8.在进行监督抽查时不得向企业收取检验费用 1703

9.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是否有权要求企业无偿提供用于监督检查的样品 1703

10.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具备的条件 1704

11.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特征 1704

12.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 1705

13.行政机关的职能部门是否具备对质量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执法主体资格 1706

14.仅在处罚通知书中称某产品不符合行业标准是否严谨 1706

15.服务性事业单位是否可以免于标准局的检审 1707

16.食品标签违法是否适用“没收违法所得” 1707

17.对涂改标签后销售产品的行为进行处罚所依据的法规 1707

18.查封,能否作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行使行政权的手段 1707

19.出口转内销的产品是否应当符合国内产品标准的规定 1707

20.对技术标准中有关规定的理解 1708

21.“违法所得”和“非法收入”的计算 1708

22.进口产品的质量标准应适用的规定 1708

23.封存物证的程序 1708

24.行政相对人对质量检验报告有异议时,是应对原抽样品的留样进行再检验,还是重新抽样检验 1708

25.生产企业自行降低产品标准是否违法 1709

26.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目的 1709

27.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原则 1709

28.监督抽查的程序 1709

29.将检验结果公诸于众的期间 1710

30.《产品质量法》中对我国的质量监督体制的规定 1710

31.质量监督管理的任务 1711

32.《产品质量法》对认证工作的规定 1711

33.我国的认证工作的管理体制的特点 1711

34.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在认证工作中的职责 1712

35.设立、组建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的规定 1712

36.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的职责 1712

37.地方人民政府技术监督部门在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中的职责 1712

38.对获准产品质量认证的产品进行监督管理 1712

39.产品质量认证的检验机构应具备的条件 1713

40.产品质量认证的检验机构应履行的义务 1713

41.产品质量认证的检查人员应当履行的职责 1713

42.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与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在产品质量认证过程中的关系 1714

43.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与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有无区别 1714

44.认证机构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认证时应遵守的法律 1714

45.我国的认证组织 1715

46.认证证书 1715

47.认证证书应变更或暂停使用的情况 1715

48.认证委员会有权撤消、注销认证证书的情形 1715

三、产品质量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716

1.产品质量法 1716

2.产品质量 1716

3.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容 1717

4.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1718

5.《产品质量法》只调整生产、销售两个环节的产品质量问题 1718

6.《产品质量法》不调整不动产、原矿和初级农产品 1718

7.产品质量认证 1719

8.企业申请产品质量认证标志时遵循的原则 1719

9.产品认证的范围 1720

10.产品质量认证的形式 1720

11.产品质量认证的种类 1720

12.产品质量认证的目的和作用 1720

13.企业申请产品质量认证的条件 1721

14.企业办理产品质量认证的程序 1721

15.产品质量认证的依据 1722

16.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1722

17.企业如何正确使用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1723

18.产品质量认证标志与商标的区别 1723

19.优质产品的种类 1724

20.评选优质产品的法律依据 1724

21.优质产品评选条件 1724

22.认证证书与企业合格证的关系 1725

23.获准产品质量认证的企业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725

24.企业质量认证体系 1725

25.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依据 1726

26.GB/T19000系列标准中包括的具体标准 1726

27.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的原因 1726

28.企业是否必须申请企业质量体系认证 1726

29.企业质量体系认证与产品质量认证的关系 1727

30.产品质量义务 1727

31.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1727

32.《产品质量法》中规定有关生产者的禁止性规范 1728

33.生产者的产品内在质量义务 1729

34.生产者的明示担保义务 1729

35.生产者的默示担保义务 1729

36.企业可否根据合同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1730

37.生产者对产品标识的义务 1730

38.何种产品标识符合法律规定 1730

39.进口产品是否要有中文标识 1731

40.正确履行警示说明的义务 1731

41.生产者对产品包装的义务 1731

42.产品包装标志 1732

43.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1732

44.销售者的进货检查验收义务 1733

45.代销者是否应承担同销售者一样的义务 1733

46.《产品质量法》中有关销售者的禁止性规范 1733

47.销售者对产品标识的义务 1734

48.销售者是否有权更换产品标识 1734

49.是否只有合格品才能在市场上销售 1734

50.产品责任 1734

51.产品质量责任 1735

52.产品质量责任的形式 1735

53.产品质量责任与产品责任的关系 1735

54.生产者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1736

55.销售者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1736

56.关于“三包”的规定 1737

57.代销者是否有履行“三包”的义务 1737

58.购销发票在处理质量纠纷时的作用 1737

59.生产者对指示上的缺陷是否负责 1737

60.不正确的告知是否有效 1738

61.整机产品生产者是否应对零配件的缺陷负责 1738

62.国外的生产者是否应承担产品责任 1738

63.谁是真正的销售者 1738

64.解决因产品质量发生民事纠纷的方式 1738

65.对于产品责任诉讼有管辖权的法院 1739

66.生产者是否也为销售者的过错承担产品责任 1739

67.共同过错赔偿责任人 1739

68.产品质量侵权损害的赔偿 1739

69.法律对产品侵权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和请求期间的规定 1740

70.《产品质量法》中规定的行政责任 1740

71.承担产品质量行政责任的行为 1740

72.《产品质量法》中规定的犯罪 1741

第三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742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内容及背景介绍 1742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历史及发展 1742

(二)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内容 1745

1.立法目的 1745

2.基本原则 1746

3.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对象 1748

4.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特点 1749

5.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地位和作用 1750

6.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范围 1750

7.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 1751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执法中的主要问题 1752

1.不正当市场竞争行为的认定 1752

2.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危害性 1753

3.对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立法监督的内容 1754

4.各级政府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创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的职责 1755

5.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行政主管机关监督检查职权的规定 1755

6.行政机关进行监督检查的程序 1756

7.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社会监督 1757

8.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管理 1758

9.增强全民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意识和提高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 1759

10.对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罚 1759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760

1.假冒或仿冒行为 1760

2.认定商业贿赂行为应注意的问题 1761

3.正确区分回扣、折扣和佣金 1762

4.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以及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 1763

5.实践中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 1763

6.商业秘密 1764

7.实践中对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的认定 1764

8.不正当的有奖销售行为 1765

9.实践中对商业诽谤行为的认定 1766

10.对公用企业和独占经营者限制竞争行为的违法性的认定 1766

11.对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的认定 1766

12.对压价销售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的认定 1767

13.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的交易行为 1768

14.招标投标中相互勾结排挤竞争的行为 1768

15.经营者应使用、管理商标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措施 1769

16.经营者应利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769

17.经营者保护商业秘密的措施 1770

18.经营者借助管理监督力量,同不正当竞争行为作斗争 1771

19.消费者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应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公平的竞争 1771

第四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773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及背景介绍 1773

(一)国外消费者运动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立法 1773

1.国外消费者运动 1773

2.国外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立法 1774

(二)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和立法 1775

1.我国消费者运动 1775

2.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 1775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概述 1776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 1776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的对象 1777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目的 1777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1778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特点 1779

6.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基础 1779

7.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作用 1780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执法中的主要问题 1781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机构及职责 1781

1.国家对保护消费者权益所采取的措施 1781

2.各级政府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职责 1781

3.行政机关的职责与分工、协调工作 1781

4.司法机关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职责 1782

(二)消费者组织 1782

1.消费者组织的性质 1782

2.消费者组织的任务和宗旨 1783

3.消费者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的收费管理 1783

4.消费者协会向社会推荐商品的规定 1783

5.消费者协会对消费者投诉不予受理的规定 1784

(三)争议的解决 1784

1.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的争议解决途径 1784

2.消费纠纷的处理程序 1784

3.投诉和起诉的一般要求 1785

4.争议纠纷的举证责任由消费者承担 1785

5.对消费纠纷时效的规定 1785

6.争议责任的主体 1786

(四)法律责任 1786

1.侵害消费者权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1786

2.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政责任及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1787

3.承担侵害消费者权益行政责任的条件 1787

4.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民事责任 1788

5.承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民事责任方式 1788

6.侵害消费者权益承担民事责任的条件 1789

7.侵害消费者权益刑事责任的概念 1790

8.承担侵害消费者权益刑事责任的方式 1791

9.承担侵害消费者权益刑事责任的条件 1791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792

(一)消费与消费者 1792

1.消费及其分类 1792

2.消费者 1793

3.消费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1794

4.产生消费问题的原因 1794

(二)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享有的权利 1794

1.获得真实信息的权利 1794

2.自由选择的权利 1795

3.人身健康和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1796

4.经济利益不受损害的权利 1796

5.获得补救和赔偿的权利 1797

6.消费者参与和监督的权利 1798

7.接受消费教育的权利 1799

8.建立消费者组织的权利 1799

(三)生产经营者要承担的相应义务 1800

1.提供安全健康保障的义务 1800

2.如实介绍产品与服务的义务 1801

3.保证消费者自由选择的义务 1801

4.保证消费者能够获得补救的义务 1801

5.接受消费者交涉和应诉的义务 1802

6.接受消费者批评和监督的义务 1802

(四)地方保护问题的严重性 1803

(五)解决“地方保护主义”的方法 1803

第五章 广告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804

一、广告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1804

(一)广告的起源与发展 1804

1.广告的含义 1804

2.广告的史源 1804

3.广告的演进 1805

4.我国目前广告业的发展状况 1806

(二)广告的构成 1807

1.广告的主体 1807

2.广告的形式 1808

3.广告的内容 1808

4.广告的基本原则 1809

5.广告的分类 1809

6.广告的活动 1810

7.广告的费用 1810

(三)广告法的概述 1811

1.广告法的概念 1811

2.制定《广告法》的必要性 1811

二、广告法执法中的主要问题 1812

(一)广告审查 1812

1.广告审查的定义 1812

2.特殊商品广告审查的法律规定 1813

3.广告审查的目的 1813

(二)广告的监督管理 1814

1.对广告进行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1814

2.广告管理的意义 1814

3.广告监督管理的方式和途径 1815

(三)违法广告的民事责任 1816

1.广告主体从事广告活动应遵守的原则 1816

2.广告行为及其民事责任 1816

3.追究违法广告人的民事责任的意义 1817

4.违法广告承担的行政责任 1818

5.对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规定 1819

6.违法广告行为的刑事责任 1819

三、广告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820

1.真实性是广告的生命 1820

2.判定广告内容是否带有贬低性的方法 1820

3.法律对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的规定 1821

4.从事广告业务的组织应具备的条件 1822

5.从事广告业务的审批程序的规定 1822

第六章 市场管理法执法用法常用法律法规 1823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1991年5月7日国务院令第83号发布) 18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1992年1月30日国家技监局发布) 1827

3.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管理办法(1992年1月30日发布) 1831

4.产品质量认证质量体系检查员和检验机构评审员管理办法(1992年1月30日国家技监局发布) 1833

5.产品质量认证检验机构管理办法(1992年1月30日发布) 1835

6.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的若干规定(1987年2月5日发布) 1837

7.全国产品质量仲裁检验暂行办法(1985年1月31日发布) 1840

8.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一号发布) 184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84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一号公布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851

11.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1993年12月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9号发布) 1857

12.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3年7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号公布1993年9月1日起施行) 1859

13.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1990年9月1日施行) 1861

14.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1987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 1865

15.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施行细则(1990年8月9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8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 1868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1987年9月11日国务院发布) 1872

17.关于棉花购销经营中价格和标准违法行为的处罚实施办法(1990年4月29日国家物价局、国家技术监督局、商业部、纺织部联合颁布) 1877

18.国务院关于严厉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通知(1992年7月2日发布) 1880

19.国务院关于严厉打击在商品中掺杂使假的通知(1989年9月3日国发〔1989〕61号) 1882

20.国务院批转卫生部等部门关于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医药商品违法活动报告的通知(国发〔1992〕57号) 1884

21.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1994年3月1日执行) 1885

22.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1993年4月22日发布) 1887

23.盐业管理条例(1990年2月9日国务院第五十四次常务会议通过1990年3月2日国务院令第51号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00

24.地质勘查市场管理暂行办法(1991年2月19日地质矿产部令第11号发布) 1904

25.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汽车交易市场管理的暂行规定 1906

26.关于工业品生产资料市场管理暂行规定 1907

27.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1983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 1909

28.集贸市场管理基本规范(试行) 1913

29.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工业品专业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意见(1992年4月9日国家工商局发布) 1915

30.国务院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1981年7月1日发布) 1919

31.国务院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的补充规定(1983年4月13日国务院发布) 1921

32.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1987年8月5日国务院发布) 1923

33.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87年9月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 1926

34.国务院关于农村个体工商业的若干规定(1984年2月27日发布) 1930

35.国务院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1983年4月13日发布) 1932

36.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1987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 1934

37.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1993年9月1日国务院令第119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36

38.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1991年4月1日国务院批准1991年4月2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6号发布) 1941

39.商业部门执法检查工作暂行规定(1989年12月15日商业部发布) 1943

40.关于严格禁止在旅游业务中私自收受回扣和收取小费的规定(1987年8月2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8月17日国家旅游局发布) 1946

41.商业经济纠纷调解试行办法(1989年11月23日商业部发布) 1948

42.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1995年2月1日起施行) 1951

43.广告管理条例(1987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 1957

44.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1988年1月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 1960

45.药品广告管理办法(1992年6月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部发布) 1964

46.医疗器械广告管理办法(1992年8月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医药管理局令第9号发布) 1968

47.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1993年7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 1971

48.食品广告管理办法(1993年8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部颁布) 1973

49.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体委关于加强体育广告管理的暂行规定(1986年11月24日发布) 1976

50.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对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卖,或者擅自复制广告经营许可证件行为处罚问题的规定 1978

51.新闻出版署关于出版物封面、插图和出版物广告管理的暂行规定(1988年7月5日发布) 1979

52.广播电视赞助活动和赞助收入管理暂行规定(1992年4月30日发布) 1980

市场管理法执法用法重要参阅法律、法规、规章名录 1984

第七编 土地法及国有资产管理法执法用法 1991

第一章 土地法及国有资产管理法执法用法基本问题 1991

一、土地管理法简介 1991

(一)土地管理及土地管理法 1991

(二)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原则 1991

1.土地公有原则 1991

2.统一管理全国土地的原则 1991

3.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则 1992

4.坚持珍惜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1992

5.土地使用权的定期稳定原则 1992

6.严格管理与统筹兼顾相结合 1992

7.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1992

(三)土地管理法的主要内容 1992

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简介 1993

(一)房地产、房地产业及房地产法 1993

(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基本原则 1993

1.国有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原则 1993

2.扶持发展居民住宅建设原则 1994

3.保护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原则 1994

(三)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主要内容 1994

1.立法宗旨 1994

2.适用范围 1994

3.基本原则 1994

4.主管部门 1994

5.房地产开发用地 1995

6.房地产开发 1995

7.房地产交易 1995

8.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 1995

9.法律责任 1995

三、物业管理法律制度简介 1995

(一)物业、物业管理及物业管理法 1995

(二)物业管理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1996

1.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1996

2.商品性和福利性相结合的原则 1997

3.自愿公平的原则 1997

(三)物业管理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1997

四、国有资产评估法简介 1998

(一)国有资产 1998

(二)国有资产法 1998

(三)国有资产评估法律制度 1999

(四)国有资产评估管理的一般规定 1999

1.国有资产评估的管理机关 1999

2.国有资产评估的应评项目 2000

3.国有资产评估的范围 2000

第二章 土地管理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2001

一、土地管理法执法用法概述 2001

(一)土地管理法的立法背景与现状 2001

1.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 2001

2.土地管理法的立法现状 2002

(二)土地管理法的概念、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 2002

(三)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和土地管理机关 2003

1.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2003

2.我国的土地管理机关 2003

(四)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2004

1.土地的所有权 2004

2.土地的使用权 2005

3.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及其解决 2006

(五)土地的利用和保护 2006

1.土地利用和保护的含义 2006

2.土地调查统计制度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 2006

3.土地开发与复垦 2007

(六)国家建设用地 2007

1.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程序及批准权限 2007

2.土地补偿费的计算与支付 2008

3.安置补助费的计算与支付 2008

(七)乡(镇)村建设用地 2008

1.乡(镇)村建设规划 2008

2.农村居民住宅用地 2009

3.乡(镇)村企业建设用地的审批 2009

4.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的审批 2009

5.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需用集体所有土地的审批 2009

(八)违反土地管理法的法律责任 2009

1.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或骗取批准占用土地的法律责任 2009

2.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法律责任 2010

3.其他违法行为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2010

4.法律责任的确认 2010

二、土地管理法执法中的主要问题 2011

1.土地管理的任务 2011

2.对全国土地实行统一管理的原因 2011

3.国务院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责及其内部机构的设置 2012

4.土地权属及编制土地权属界线图的方法 2012

5.国家实施对土地的权属管理的办法 2013

6.土地登记及违反土地登记的法律责任 2014

7.进行土地登记时应注意的问题 2015

8.土地登记的基本程序 2015

9.土地调查、统计及其主管机关 2016

10.地籍和地籍管理 2017

11.地籍管理的内容 2017

12.土地利用的计划管理及进行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方法 2017

1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2018

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土规划的不同 2018

15.土地开发管理及其包括的内容 2018

16.土地复垦及土地复垦的基本要求 2019

17.法律对防止浪费土地、破坏耕地和节约使用土地的规定 2020

18.国家建设用地、乡(镇)村建设用地 2020

19.国家建设用地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应遵循的原则 2021

20.对土地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机关 2021

三、土地管理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2022

1.土地买卖及《土地管理法》对土地买卖的规定 2022

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2022

3.土地转让与土地转包的不同 2023

4.我国的土地税赋的种类 2023

5.我国目前在土地管理方面主要的法律和法规 2023

6.国有土地转为集体所有的条件 2024

7.土地所有权的变更包括的范围 2024

8.《土地管理法》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立与变更的规定 2024

9.《土地管理法》对土地权属纠纷的处理方法的规定 2025

10.在处理土地权属纠纷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2025

11.土地登记的类型 2025

12.乡(镇)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者 2026

13.1988年对《土地管理法》内容的修改 2026

14.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应履行的程序 2027

15.《土地管理法》对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各项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规定 2028

16.法律对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造成的多余劳动力的安排的规定 2028

17.国家建设需要临时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办法 2028

18.法律对农村居民建住宅使用宅基地问题的规定 2029

19.法律对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建住宅用地情况的规定 2029

20.法律对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农业居民违法建住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2030

21.农村专业户需要建设用地的办法及手续 2030

22.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内容 2030

23.法律对乡(镇)村企业建设用地的规定 2030

24.乡(镇)村建设用地的批准权限 2030

25.乡(镇)村建设用地的补偿安置办法 2031

26.乡(镇)办企业使用村集体所有土地,原有土地所有权的变化 2031

27.村办企业使用本村集体所有土地的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2032

28.《土地管理法》对土地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的规定 2032

第三章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2033

一、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基本内容及背景介绍 2033

(一)立法的必要性 2033

1.立法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2033

2.立法是解决房地产业中问题的要求 2033

3.立法是房地产业法制化的要求 2034

(二)立法的过程及背景 2034

1.初稿的形成 2034

2.送审稿的形成 2034

3.草案的出台 2034

4.审议和通过 2035

(三)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主要内容 2035

1.规定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2035

2.规定了房地产开发用地 2035

3.规定了房地产开发 2036

4.规定了房地产交易 2036

5.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 2037

6.法律责任 2037

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执法中的主要问题 2037

1.土地使用权出让 2037

2.土地使用权出让受限制的情况 2038

3.土地使用权出让应遵循的程序 2039

4.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方式 2039

5.关于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 2039

6.终止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原因 2040

7.土地使用权划拨 2040

8.国家建设用地的审批程序 2041

9.房地产权属登记 2041

10.土地证书 2041

11.房屋产权证书 2043

12.统一的房地产证书 2043

13.初始土地使用权登记应遵循的程序 2043

14.变更土地使用权登记应经过的程序 2044

15.房屋所有权登记 2044

16.房屋所有权登记应履行的程序 2045

17.房地产违法行为 2045

18.房地产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046

19.《房地产管理法》对房地产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 2046

三、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2047

1.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2047

2.房地产开发应符合的条件 2048

3.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勘察与设计 2048

4.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2049

5.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施工 2049

6.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2049

7.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竣工验收 2050

8.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保修内容 2051

9.城镇个人建造住宅的方法和法律手续 2051

10.房地产开发企业 2052

11.房地产交易 2052

12.房地产价格评估 2052

13.房地产价格评估应遵循的程序 2053

14.房地产价格评估的方法 2053

15.房地产转让 2053

16.房地产转让无效的情形 2054

17.房地产转让应具备的条件 2054

18.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转让应遵循的程序 2055

19.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转让应遵循的程序 2055

20.房地产买卖合同 2056

21.房地产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 2056

22.房地产赠与合同 2057

23.房地产赠与合同应包括的内容 2057

24.商品房预售的条件 2057

25.商品房预售合同 2058

26.商品房预售合同的内容 2058

27.房地产抵押 2059

28.房地产抵押的范围 2059

29.房地产抵押合同 2060

30.房地产抵押合同的内容 2061

31.房地产抵押登记 2061

32.房屋租赁 2061

33.房屋租赁合同 2062

34.房屋租赁合同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2063

35.房屋租赁合同的变更 2063

36.房屋租赁合同的终止 2064

37.房屋租金的确定办法 2064

38.租金中的国有土地收益的处理办法 2064

39.承租人间互换房屋问题的处理办法 2065

40.转租 2065

41.转让承租权 2065

42.承租人修缮、改建承租房屋的处理办法 2066

43.房屋拆迁后租赁关系的处理办法 2066

44.房地产中介服务 2066

45.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的种类 2066

第四章 物业管理法律制度 2068

一、物业管理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及背景介绍 2068

(一)物业管理 2068

1.物业 2068

2.物业经营 2068

3.物业管理 2068

(二)物业管理法律制度 2069

(三)住宅小区的管理 2069

(四)高层楼宇的管理 2070

(五)房屋维修与管理 2070

(六)房屋设备管理 2070

(七)物业综合管理 2070

(八)物业管理公司 2071

(九)物业管理法律责任 2071

二、物业管理法律制度执法中的主要问题 2071

1.物业管理法律责任的前提 2071

2.物业管理法律责任的特征 2072

3.物业管理民事法律责任的责任方式 2072

4.物业管理行政法律责任的责任方式 2073

5.违反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应承担的责任 2074

6.违反房屋维修保养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074

7.违反危险房屋管理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075

8.侵犯房地产物权的法律责任 2075

9.侵犯房地产债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076

10.违反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077

11.违反房产税收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077

三、物业管理法律制度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2078

1.物业 2078

2.物业与房地产、不动产的不同 2079

3.物业经营 2079

4.物业经营包括的内容 2080

5.物业经营的原则 2080

6.物业管理 2081

7.现代物业管理的特点 2081

8.物业管理的范围 2082

9.物业管理公司 2083

10.设立物业管理公司应具备的条件 2083

11.申请设立物业管理公司应提交的文件与资料 2083

12.系统单位房屋经营机构的设立办法 2084

13.物业管理公司的组织机构的设立方法及职能 2085

14.高层楼宇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2085

15.住宅小区的含义及特点 2086

16.住宅小区的管理目标 2086

17.目前住宅小区的管理方法 2087

18.住宅小区管理委员会的职权 2087

19.物业管理公司的权利和义务 2088

20.房屋维修管理 2088

21.房屋设备维修管理 2089

22.物业综合管理 2089

23.公有房屋所有者申请公有房屋所有权登记的程序 2090

24.使用公有房屋时应遵守的规定 2090

25.公有房屋租赁应遵循的规定 2090

26.公有房屋买卖时应遵循的规定 2091

27.城市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 2091

28.申请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的办法 2092

29.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的收费 2092

第五章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2094

一、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基本内容及背景介绍 2094

(一)《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 2094

(二)《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内容概述 2097

1.资产评估的概念和特征 2097

2.资产评估的主体和客体 2097

3.资产评估的基本原则 2097

4.资产评估的组织机构 2098

5.资产评估的组织管理 2099

6.资产评估的实施程序 2099

7.资产评估的基本标准 2100

8.资产评估的方法 2100

9.资产评估管理的内容 2101

10.资产评估的法律责任和资产评估纠纷的处理。 2101

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执法中的主要问题 2102

1.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2102

2.资产评估的重要意义 2103

3.国有资产评估的应评项目 2103

4.《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对国有资产评估范围的规定 2103

5.建立资产评估机构的原则 2104

6.资产评估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2104

7.资产评估机构应遵守的规则 2105

8.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评估机构进行管理的方法 2105

9.资产评估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106

10.资产评估师的注册条件及注册的效力 2106

11.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职权 2107

12.国有资产评估的程序 2108

13.资产评估程序中的申请立项 2108

14.资产清查 2108

15.评定估算的步骤 2109

16.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验证确认的办法 2109

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2110

1.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责 2110

2.各地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2111

3.国有资产及我国国有资产来源的渠道 2111

4.产权及产权关系 2112

5.资产评估及其作用 2112

6.国有资产法及我国已经制定的国有资产管理法规 2113

7.目前我国有关资产评估的法律、法规 2113

8.我国负责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的机关 2113

9.正确理解《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3条有关规定的正确含义 2114

10.正确理解《办法》第4条中规定的“抵押”、“担保”、“企业租赁” 2114

11.资产评估与资产价值重估的区别 2115

12.正确理解《办法》第4条的有关规定 2115

13.法律对中外合资、合作资产评估的规定 2115

14.法律对股份制企业资产评估的规定 2116

15.可以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机构 2116

16.国有资产占有单位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造成国有资产权益受到侵害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117

17.资产占有单位在资产评估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2117

18.注册资产评估师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2117

19.资产评估纠纷及其调处的程序 2118

20.法律对资产评估机构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2118

第六章 土地法及国有资产管理法执法用法常用法律法规 2120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1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3年6月11日通过国务院令第117号发布) 2128

3.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1994年7月24日国务院令第159号发布) 2133

4.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1995年1月25日国务院发布) 2138

5.国家赔偿费用管理办法(1995年1月16日国务院第二十九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令第171号公布) 214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1995年9月23日国务院令第184号发布) 2142

7.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1996年1月25日国务院令第192号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147

8.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1991年1月18日国务院第七十六次常务会议通过 国务院令第78号发布) 2149

9.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建设部〔1993〕第29号令发布1993年11月16日施行) 2154

10.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1993〕第28号令发布1993年12月1日施行) 2161

11.城市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管理办法(建法字〔1993〕814号发布1993年12月1日施行) 2165

12.关于调整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若干规定(建标〔1993〕894号1993年12月30日施行) 2167

13.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的外国企业资质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1994〕第32号令1994年7月1日起施行) 2171

14.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1994年3月23日建设部〔1994〕33号令发布1994年4月1日施行) 2173

15.住宅工程初装饰竣工验收办法(建监〔1994〕第392号1994年6月16日施行) 2176

16.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管理办法(建设部建建字〔1994〕482号1994年8月13日发布) 2178

17.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建设部〔1995〕第40号令1995年1月1日施行) 2180

18.城市房地产开发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1995〕第41号令1995年3月1日施行) 2182

19.建设部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意见(建房〔1995〕第110号1995年3月8日印发) 2187

20.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1995年4月28日建设部第五次常务会议通过建设部〔1995〕42号令发布1995年6月1日起施行) 2190

21.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建设部〔1995〕第43号令1995年7月1日日施行) 2194

22.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995年6月29日建设部〔1995〕第44号令发布) 2196

23.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1995年7月28日建设部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建设部〔1995〕第45号1995年9月1日施行) 2201

24.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试行)(1995年9月8日建建〔1995〕第517号发布) 2204

25.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1996年1月5日建设部〔1996年〕第49号令发布) 2206

土地法及国有资产管理法执法用法重要参阅法律、法规、规章名录 2208

第八编 经济诉讼和仲裁执法用法 2215

第一章 经济诉讼和仲裁执法用法基本问题 2215

一、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 2215

(一)当事人自愿协商解决 2215

(二)第三人调解解决 2215

(三)仲裁解决 2215

(四)诉讼解决 2216

二、经济诉讼的含义 2216

(一)引起经济诉讼的原因 2216

(二)经济诉讼的起诉 2216

(三)经济诉讼中的几种诉讼行为 2216

三、经济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联系和区别 2217

(一)经济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联系 2217

(二)经济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 2217

1.纠纷的主体性质不同 2217

2.纠纷的产生过程不同 2217

3.纠纷所解决的内容不同 2217

四、仲裁的含义 2217

(一)仲裁机构是完全的民间机构 2218

(二)仲裁贯彻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 2218

(三)仲裁解决纠纷简便、灵活 2218

五、经济诉讼与仲裁的关系 2218

(一)经济诉讼与仲裁的共性 2218

(二)经济诉讼与仲裁的差别 2218

(三)经济诉讼与仲裁关系的主要表现 2219

六、审理案件是否一律公开进行 2219

七、当事人是否有权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 2219

八、审理案件应使用何种语言、文字 2220

九、当事人无效诉讼行为的认定 2220

(一)行为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诉讼行为能力 2220

(二)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2221

(三)行为人所为的诉讼行为是否符合民诉法规定的特别生效要件 2221

(四)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是否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2221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2222

一、民事诉讼法简介 2222

(一)民事诉讼法的产生背景 2222

1.起诉 2223

2.审查前的工作 2223

3.审理 2223

4.裁判 2223

5.上诉 2223

6.再审 2223

7.执行 2224

(二)民事诉讼法的主要内容 2224

1.总则 2224

2.审判程序 2225

3.执行程序 2227

4.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2227

(三)经济审判的作用 2227

1.保护经济纠纷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228

2.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2228

3.为保障和促进扩大对外开放服务 2228

4.保障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2228

(四)经济审判的现状及展望 2228

二、民事诉讼法执法中的主要问题 2229

1.普通经济审判的收案范围 2229

2.专门经济审判的收案范围 2232

3.经济诉讼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234

4.经济诉讼必须遵循的基本制度 2235

5.本法院管辖权的确定 2237

6.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 2245

7.经济诉讼当事人的确定 2246

8.财产保全申请的审查 2253

9.财产保全的范围和措施 2253

10.可以适用先予执行的案件 2254

11.人民法院收取诉讼费用的种类和标准 2254

12.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2256

13.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要件和种类 2256

14.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及适用 2257

15.审前准备应做好的工作 2258

16.庭审应做好的工作 2260

17.需要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情况 2261

18.审查核实和判断证据的方法 2262

19.审理中经常遇到的需要延期审理、中止诉讼和终结诉讼的情况 2263

20.对当事人自行和解的处理 2263

21.上诉状的审查 2263

22.二审审理的范围 2264

23.可以径行裁判的案件 2265

24.申请再审状的审查 2265

25.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再审的案件所适用的程序 2266

26.发出支付令的条件 2266

27.人民法院受理公示催告案件后应作的工作 2266

28.做出除权判决的条件 2267

29.人民法院的执行应遵循的原则 2267

30.人民法院的执行根据 2267

31.人民法院的执行措施 2268

32.执行中出现执行承担的情况 2268

33.执行中发现执行的法律文书确有错误的的处理方法 2268

34.执行中经常遇到的引起执行中止、执行终结的情形 2269

35.涉外经济诉讼的含义 2269

36.人民法院审理涉外经济案件应如何适用法律 2270

37.民事管辖豁免的含义 2271

38.法律对涉外经济纠纷案件地域管辖的规定 2272

39.属于专属管辖的涉外经济案件 2273

40.对于在我国境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的送达方式 2273

41.涉外经济诉讼中关于期间的特殊规定 2274

42.司法协助工作包括的内容 2274

43.外国法院判决在我国承认和执行的程序与条件 2275

44.人民法院拒绝承认和执行的外国判决 2275

45.我国的生效判决请求外国法院承认和执行的途径与条件 2275

三、民事诉讼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2276

1.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经济纠纷 2276

2.当事人如何正确选择起诉法院 2279

3.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管辖权有异议时的对策 2286

4.当事人可以要求回避的情形 2286

5.民诉法对于期间的规定 2286

6.正确的选择被告 2287

7.第三人的含义及参加诉讼的方式 2288

8.可以作为诉讼代理人的人 2289

9.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的诉讼权利、承担的诉讼义务 2289

10.证据的种类 2291

11.当事人必须证明的事实 2291

12.不须当事人证明的事实 2292

13.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的原则和例外 2292

14.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措施的条件 2293

15.预交诉讼费用 2294

16.反诉的含义及提起反诉的条件 2294

17.当事人起诉应具备的条件 2294

18.原告起诉状的写法 2295

19.被告答辩状的写法 2296

20.原告进行法庭辩论的方法和技巧 2297

21.被告进行法庭辩论的方法和技巧 2297

22.第三人进行法庭辩论的方法和技巧 2297

23.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经济案件的程序 2298

24.法院调解的原则和程序 2298

25.当事人是否可以在法庭外达成和解 2299

26.当事人上诉应当具备的条件 2300

27.上诉状的写法 2300

28.审判监督程序的含义 2301

29.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具备的条件 2301

30.申请再审书的写法 2302

31.当事人申请支付令应具备的条件 2302

32.支付令异议 2302

33.申请公示催告的条件 2303

34.申请破产应具备的条件 2303

35.和解的申请、和解协议草案的内容、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2304

36.可以列入破产债权的债权 2305

37.破产财产的范围 2305

38.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法律文书 2306

39.申请执行应具备的条件 2306

40.执行担保 2307

41.执行和解 2307

42.外国当事人在我国进行诉讼时的诉讼地位 2307

43.外国人在我国诉讼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方法 2308

44.涉外案件当事人选择管辖法院应遵循的原则 2308

第三章 仲裁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2309

一、仲裁法执法用法简介 2309

(一)仲裁法的立法背景 2309

1.我国仲裁法的历史沿革 2309

2.仲裁法颁布前我国仲裁制度存在的缺陷 2310

3.我国仲裁法的产生 2310

(二)仲裁法的基本内容 2310

(三)仲裁法的实施现状 2312

二、仲裁法执法中的主要问题 2312

1.仲裁委员会的收案范围 2312

2.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具备的条件 2313

3.仲裁员应当具备的条件 2313

4.仲裁员享有的权利 2313

5.仲裁的基本原则 2314

6.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的条件和程序 2314

7.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协议是否合法有效的确认 2315

8.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做的工作 2316

9.仲裁庭的组成 2316

10.仲裁员应当回避的法定理由 2317

11.仲裁员回避后,对于已经进行的程序的处理 2317

12.仲裁审理的方式 2317

13.开庭准备阶段仲裁庭应做好的工作 2317

14.开庭审理应做好的工作 2318

15.对当事人和解的处理 2319

16.需要仲裁庭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形 2319

17.仲裁庭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 2319

18.仲裁裁决书的制作 2320

三、仲裁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2320

1.当事人签订仲裁协议应符合的条件 2320

2.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 2321

3.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有异议时的对策 2321

4.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具备的条件 2321

5.当事人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 2322

6.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具备的条件 2322

7.仲裁法对当事人选择仲裁员的规定 2323

8.当事人自行达成和解后,要求撤回申请和要求仲裁庭依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的法律效力的差异 2323

9.当事人分担举证责任的原则和例外 2323

10.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撤销仲裁裁决应具备的条件 2324

11.被申请人可以要求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法定理由 2324

第四章 涉外仲裁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2325

一、涉外仲裁制度简介 2325

二、涉外仲裁执法中的问题 2326

1.涉外仲裁的受案范围 2326

2.涉外仲裁机构审理案件如何适用法律 2327

3.仲裁和调解结合起来处理纠纷 2328

4.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应做好的工作 2329

5.仲裁庭审理案件是否需要公开进行 2329

6.送达仲裁文书的方式 2329

7.当事人在仲裁申请书中列明了第三人或在仲裁中要求追加第三人以及案外人要求以第三人身份参加仲裁的,仲裁机构应如何处理 2330

8.对当事人庭外和解的处理 2330

9.仲裁规则对适用简易程序的特殊规定 2330

三、涉外仲裁用法中的问题 2331

1.当事人选择解决争议的涉外仲裁机构时应注意的问题 2331

2.当事人申请涉外仲裁应具备的条件 2331

3.被申请人进行答辩的方法 2331

4.可以作为代理人的人 2332

5.选择仲裁员 2332

6.提出回避申请应具备的条件 2332

7.异议权的丧失 2333

8.申请执行涉外仲裁机构的裁决应具备的条件 2333

9.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裁定撤销裁决、被申请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法定理由 2333

第五章 经济诉讼和仲裁执法用法常用法律法规 2334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334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528次会议讨论通过) 2363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1992年12月22日) 2387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互相办理委托事项的规定(1993年9月25日发布) 2390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农村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1986年4月14日公布) 2393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铁路运输法院对经济纠纷案件管辖范围的规定(1990年6月16日公布) 2396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收案范围的规定(1989年5月13日公布) 2397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海事诉讼管辖的具体规定(1986年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 2399

9.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关于加强诉讼费用管理的暂行规定(1989年9月18日印发1989年10月1日执行) 2402

10.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开庭审理的若干规定(1993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602次会议讨论通过) 240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1993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617次会议通过1993年12月1日印发) 2407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1997年4月21日印发) 2409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级人民法院处理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申诉的暂行规定(1989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414次会议通过) 2412

14.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1858年6月10日订于纽约1987年4月22日对我国生效) 2414

15.司法部 最高人民法院 外交部关于执行海牙送达公约的实施办法(1992年9月19日) 2417

16.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关于依法限制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境问题的若干规定(1987年3月10日发布) 2419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5年9月1日施行) 2421

18.重新组建仲裁机构方案(1995年7月28日公布) 2428

19.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1988年9月12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委员会会议通过1995年9月4日修订1995年10月1日施行) 2430

20.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1988年9月12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委员会会议通过) 2434

经济诉讼和仲裁执法用法重要参阅法律、法规、规章名录 24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