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针灸学笔记
针灸学笔记

针灸学笔记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图娅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30242457
  • 页数:2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有以下特点:1.利用挂线图的形式突出层次结构,系统、条理地理解相关知识。2.使用助记图表、过趣味歌诀、打油诗、顺口溜和中外幽默笑话,简化记忆环节,激发学习兴趣,巧妙、快速地记忆枯燥的知识。3.汇集著名中医学院校和中医综合考试真题,指导考研方向。本书对针灸学相关知识系统地进行总结,是各大中医院校中医学生专业学习、记忆及应考的必备参考书。
《针灸学笔记》目录

第一部分 经络腧穴学 1

第一章 经络概述 1

第一节 经络系统概貌 1

第二节 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5

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7

第二章 腧穴概述 8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8

第二节 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 9

第三节 特定穴 9

第四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11

第三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15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 15

第二节 手太阴腧穴 18

第四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20

第一节 手阳明经络 20

第二节 手阳明腧穴 22

第五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25

第一节 足阳明经络 25

第二节 足阳明腧穴 28

第六章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33

第一节 足太阴经络 33

第二节 足太阴腧穴 34

第七章 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37

第一节 手少阴经络 37

第二节 手少阴腧穴 39

第八章 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41

第一节 手太阳经络 41

第二节 手太阳腧穴 44

第九章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47

第一节 足太阳经络 47

第二节 足太阳腧穴 49

第十章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55

第一节 足少阴经络 55

第二节 足少阴腧穴 57

第十一章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60

第一节 手厥阴经络 60

第二节 手厥阴腧穴 62

第十二章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64

第一节 手少阳经络 64

第二节 手少阳腧穴 66

第十三章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69

第一节 足少阳经络 69

第二节 足少阳腧穴 72

第十四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76

第一节 足厥阴经络 76

第二节 足厥阴腧穴 78

第十五章 奇经八脉 81

第一节 督脉 81

第二节 任脉 84

第三节 冲脉 87

第四节 带脉 88

第五节 阳跷、阴跷脉 88

第六节 阳维、阴维脉 88

第十六章 奇穴 90

第二部分 刺法灸法学 94

第一章 概论 94

第一节 刺法灸法学概述 94

第二节 刺法灸法学的历史发展 95

第三节 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 97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99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规格、检查、保养 99

第二节 毫针刺法的练习 99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100

第四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101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107

第一节 临床常用刺法 107

第二节 针刺异常情况 110

第四章 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 113

第一节 治神法和针刺得气 113

第二节 辅助针刺手法 115

第五章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 117

第一节 针刺补泻 117

第二节 针刺补泻手法 118

第三节 针刺补泻和手法轻重 121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 123

第一节 艾灸法 123

第二节 拔罐法 126

第七章 耳针、头皮针 128

第一节 耳针法 128

第二节 头皮针法 134

第八章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电针、穴位注射法 138

第一节 三棱针法 138

第二节 皮肤针法 139

第三节 皮内针法 140

第四节 火针法 141

第五节 芒针法 142

第六节 电针法 142

第七节 穴位注射法 144

第八节 腧穴敷贴法 145

第三部分 针灸治疗学 146

上篇 总论 146

第一章 针灸治疗作用 146

第二章 针灸治疗原则 147

第三章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 148

第四章 针灸配穴处方 151

第五章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155

下篇 各论 160

第一章 内科病证 160

第一节 痹证 160

第二节 腰痛 161

第三节 坐骨神经痛 163

第四节 痿证 164

第五节 中风 165

第六节 面瘫 167

第七节 三叉神经痛 169

第八节 头痛 170

第九节 眩晕 172

第十节 失眠 174

第十一节 震颤麻痹 175

第十二节 感冒 176

第十三节 咳嗽 177

第十四节 胃痛 180

第十五节 腹痛 181

第十六节 泄泻 183

第十七节 便秘 184

第十八节 癃闭 185

第十九节 单纯性肥胖症 186

第二章 儿科病证 188

第一节 急惊风 188

第二节 厌食 189

第三节 疳证 189

第四节 遗尿 190

第五节 脑瘫 191

第三章 妇科病证 193

第一节 痛经 193

第二节 胎位不正 194

第三节 子宫脱垂 195

第四章 外科病证 196

第一节 疔疮 196

第二节 流行性腮腺炎 197

第三节 乳腺炎 198

第四节 丹毒 199

第五节 痔疮 200

第五章 骨伤科病证 202

第一节 扭伤 202

第二节 落枕 203

第三节 颈椎病 204

第四节 肩关节周围炎 205

第五节 外伤性截瘫 206

第六章 皮肤科病证 207

第一节 神经性皮炎 207

第二节 皮肤瘙痒证 208

第三节 荨麻疹 209

第四节 湿疹 211

第五节 痤疮 212

第六节 带状疱疹 213

第七章 五官科病证 214

第一节 目赤肿痛 214

第二节 麦粒肿 215

第三节 近视 216

第四节 耳鸣、耳聋 217

第五节 牙痛 218

第六节 咽喉肿痛 219

第八章 急性病证 221

第一节 高热 221

第二节 中暑 222

第三节 抽搐 223

第四节 昏厥 224

第五节 心绞痛 225

《针灸学笔记(第2版)》试题参考答案 2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