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理论·方法与实证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理论·方法与实证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理论·方法与实证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楼洪豪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7326048
  • 页数:3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理论依据等方面的内容。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理论·方法与实证》目录

第一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般理论 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2

一、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综述 4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5

一、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

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中的政府干预思想 6

三、政府干预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条件 7

第三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双重协调 9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双重协调模式 9

二、区分内外双重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必要性 13

三、区域经济双重协调发展机制的内容 15

第四节 区域发展协调新机制:区域要素传导 21

一、区域要素传导机制的内涵 22

二、建立与完善区域要素传导机制的必要性 25

三、建立与完善区域要素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 27

四、实现区域要素传导机制的风险控制 31

第二章 区域自协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35

第一节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6

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 36

二、区域经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标体系 37

三、目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8

第二节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 44

一、提高政府官员对运用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认识水平与能力 44

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方法在于统筹兼顾 46

三、从解决突出问题着手,加快区域的社会建设 46

四、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50

五、深化体制改革,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1

第三节 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 53

第四节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55

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含义与分类 55

二、区域发展战略诸要素 58

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优化战略 65

四、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 68

五、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 72

第三章 区域自协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79

第一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与基本理论 80

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 80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 81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容 83

四、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 85

五、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原则 86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乡协调发展 88

一、世界城市化 88

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91

三、城市化的城乡协调发展功能 93

四、影响城市群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功能的若干问题 95

五、农民收入水平空间分布对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验证 96

第三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 101

一、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 101

二、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乡协调发展能力 105

三、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107

四、统筹城乡就业,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109

五、统筹城乡教育,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111

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居民迁徙权 113

七、统筹社会保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 115

八、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116

第四节 快速城市化下的城乡协调发展:义乌案例 118

一、义乌市的快速城市化 118

二、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城市化效应及其机制 120

三、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与义乌城市扩张 126

第四章 区域自协调: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33

第一节 人地和谐关系理论综述 134

第二节 统筹人地和谐:人口空间分布 136

一、影响我国人地和谐的人口分布问题 136

二、统筹农村人口空间布局基本对策 142

第三节 统筹人地和谐:主体功能区 149

一、问题的提出 149

二、主体功能区的含义与构成 150

三、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协调功能 152

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基本方法 155

第四节 人地和谐的利益均衡:生态补偿机制 160

一、生态补偿机制的含义 160

二、生态补偿机制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协调作用 161

三、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163

第五节 循环经济 166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166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68

三、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对策 171

第六节 案例:浙中区域人口版图的重构 176

一、浙中区域的整体人口布局现状及其成因 177

二、浙中区域人口版图重构的对策建议 185

第五章 区域互协调:统筹区域发展 193

第一节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距问题 195

一、我国的区域发展差距 195

二、影响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形成的因素 199

第二节 区域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 204

一、我国区域合作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05

二、区域合作的基本类型与动力机制 208

三、区域合作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210

第三节 要素流动与区域合作 212

一、要素流动对于区域发展差距的作用问题的争论 213

二、要素流动中的区域定位与“二传手”理论 215

第四节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对策 223

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首先要处理好政府间的协调问题 223

二、建立与完善区域互协调的四大机制 224

三、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规划 226

四、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空间融合 227

五、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27

六、大力推进区域创新 228

七、发挥区域合作组织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 230

第五节 实例:融金入长 231

一、金华争取加入长三角区域合作组织的历程 231

二、“融金入长”的必要性 240

三、“融金入长”地区合作与交流的实践 243

四、金华融入长三角的基本对策 247

第六节 区域合作实例:九方经济区 250

一、浙赣闽皖九方经济区基本情况 251

二、九方经济区经济协作组织对区域合作的推动 254

三、影响九方经济区协调发展的若干因素 255

四、九方经济区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257

第六章 区域互协调: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267

第一节 统筹国(区)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 268

一、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268

二、“比较优势陷阱”和“国际竞争优势” 270

三、进口替代型战略与出口导向型战略 272

四、经济全球化 273

五、统筹内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74

第二节 中国对外开放三十年的回顾 276

一、我国各区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276

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特点 278

三、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 279

第三节 区域互协调:统筹内外的基本对策 284

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84

二、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286

三、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291

四、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 298

五、着力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302

六、注重互利共赢,促进内外和谐发展 304

七、把握主动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308

第七章 实例:浙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313

第一节 浙江省域经济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变 314

一、浙江省域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的演变 314

二、走向协调——浙江空间发展结构演化新趋势 317

三、浙中区域——浙江省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 318

四、浙中区域追赶式发展任重道远 320

第二节 浙中区域的经济空间结构及其演变 322

一、浙中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结构的演变 322

二、浙中区域空间结构新趋势 322

三、区域内部结构的分化 324

第三节 浙中区情分析 327

一、浙中区域协调发展的比较优势与劣势 327

二、浙中区域资源要素分析 333

第四节 转型时期浙中区域发展战略 347

一、建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资本要素整合机制 347

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调节机制 349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导向机制 352

四、建立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要素传导机制 355

五、加快信息资源流动,实现城市群共享的信息传导 356

六、建立与完善城市群基础设施的共建机制 357

七、建立与完善城乡要素传导的“二传手”机制 359

八、建立健全区域协调组织机制,促进浙中城市群协调发展 360

第五节 区域经济与城市群发展规划 360

一、金义聚合主轴线与浙中城市群协调发展 361

二、区域产业带布局规划思路 367

三、区域交通物流发展规划思路 371

四、城市群发展规划思路 374

五、区域生态环保规划思路 377

后记 3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