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  达斡尔族  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哈力村调查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  达斡尔族  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哈力村调查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 达斡尔族 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哈力村调查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毛艳,毅松主编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687921
  • 页数:3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政治、婚姻家庭、法律、文化、民族风俗习惯、教育、科技卫生、宗教信仰方面对内蒙古地区达斡尔族进行了全面调查,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 达斡尔族 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哈力村调查》目录

第一章 概况与历史 1

第一节 哈力村的地理位置 1

第二节 民族来源 4

第三节 抗击沙俄斗争 6

第四节 达斡尔族清代以来的历史及分布 7

第五节 哈力村的建立 11

第六节 哈力村的历史 13

第二章 生态环境 22

第一节 自然环境概况 22

第二节 动植物资源 23

第三节 自然灾害 24

第四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 26

一、村民的生态环境意识 28

二、水资源的利用 28

三、生态建设的目标与规划 29

第五节 村民的生活环境建设 31

第六节 生态建设的有利条件 32

一、哈力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有了提高 32

二、土地资源丰富 32

三、村民的凝聚力强 33

第七节 环境与人的关系 33

第三章 人口 35

第一节 人口的自然状况 35

一、人口的变动情况 35

二、人口的自然状况 37

第二节 人口的素质状况 39

一、人口的身体素质 39

二、人口的文化素质 40

第三节 人口的行业、职业结构 42

一、哈力村在业人口行业构成 42

二、哈力村在业人口职业构成 44

第四节 生育状况 45

一、年度内出生婴儿情况 45

二、妇女既往生育史 45

三、妇女生育年龄 46

第五节 死亡状况 47

一、年度内人口死亡状况 47

二、生育存活情况 48

第六节 哈力村人口的迁移流动状况 48

一、村内按户口分的常住人口状况 48

二、哈力村人口的迁移流动状况 49

第七节 计划生育 50

一、内蒙古自治区及莫旗计划生育政策及规定 50

二、哈力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51

三、哈力村村民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知 54

四、哈力村独生子女情况 56

五、哈力村已婚育龄妇女节育情况 57

第四章 经济 58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况 58

一、新中国建立前经济生活状况 58

二、新中国建立后经济生活状况 59

第二节 经济结构 61

一、农业 61

二、畜牧业 70

三、采集 74

四、渔业 75

五、商业贸易 76

六、集体经济 78

七、外出打工情况 78

第三节 哈力村达斡尔族经济生活的现状 80

一、收入与支出情况 80

二、哈力村家庭经济生活状况 82

第四节 扶贫工作 85

一、贫困状况 85

二、扶贫工作 87

三、哈力村达斡尔族经济发展的措施 88

第五章 社会政治 89

第一节 传统的社会组织 89

一、哈拉的制度和职能 90

二、莫昆的制度和职能 91

第二节 哈力村家族结构 94

一、家族与家世 94

二、家谱 96

第三节 社团组织 99

一、党支部 99

二、团支部 103

三、妇联 105

四、铁姑娘队 107

五、青年突击队 108

六、民兵连 108

七、计划生育协会 110

八、人口学校 110

第四节 村务管理 111

一、1946年以前的村务管理 111

二、1946年后哈力村的社区管理 112

三、与马当浅合村及哈力人对合村的态度 116

第五节 哈力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方式 117

一、村中一般事务的处理方式 117

二、村委会办事公开 120

三、村民代表大会制度 122

四、哈力村的土地管理制度 123

五、哈力村村委会办公地点 124

第六章 婚姻家庭 125

第一节 传统婚姻习俗 125

一、婚姻制度 125

二、婚姻的缔结 126

三、纳礼 127

四、婚礼 129

五、离婚与再婚 132

第二节 传统婚俗的承传与变化 132

第三节 哈力村婚姻状况 136

一、通婚范围(通婚圈) 136

二、婚姻的确立 139

三、婚姻状况 142

第四节 家庭 143

一、家庭规模 145

二、家庭类型 147

三、家庭关系 149

四、家庭功能 152

第七章 法律 156

第一节 禁忌与习惯法 156

一、禁忌 156

二、习惯法及其变迁 160

第二节 村规民约 162

第三节 哈力村的社会治安 164

第四节 哈力村村民的法律意识 166

一、哈力村村民法律意识的强化 166

二、哈力村村民法律意识逐渐提高 166

第八章 文化 169

第一节 哈力村达斡尔族的语言文字 169

一、概述 169

二、达斡尔语使用情况 171

三、汉语使用情况 172

第二节 哈力村达斡尔族的民间文学 174

一、概述 174

二、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174

三、民间谚语 205

四、民间谜语 207

第三节 哈力村达斡尔族的民间艺术 209

一、概述 209

二、民歌 209

三、乌春 215

四、舞蹈 218

五、“木库莲” 220

六、传统工艺 221

第四节 民间体育竞技 224

一、概述 224

二、曲棍球 224

三、射箭 226

四、摔跤 227

五、赛马 227

六、扳棍和颈力 228

第五节 儿童游戏 228

一、“哈尼卡” 229

二、“萨克” 230

三、围鹿棋 231

第九章 风俗习惯 233

第一节 饮食习俗 233

一、主食 233

二、副食 236

第二节 服饰习俗 242

一、男装 243

二、女装 245

三、其他服饰 246

四、服装的现代走向 248

第三节 居住习俗 250

一、村落布局 250

二、院落结构 251

三、房屋结构和功能 252

四、房屋的建造 254

五、传统房屋的变化 255

六、现代建筑的兴起 255

七、生活中的禁忌 257

第四节 人生礼仪习俗 257

一、生育习俗 257

二、成年礼 261

三、寿礼 262

四、丧葬习俗 263

第五节 岁时节日习俗 269

一、春节 270

二、正月十五 271

三、“霍·乌都日” 271

四、五月初五 272

五、腊八节 272

六、小年 272

七、求雨节 272

八、现代节日 273

九、自治旗成立庆祝日 274

第六节 社会交往礼俗 275

一、待客礼俗 275

二、传统礼仪 277

第十章 生活方式 280

第一节 劳动生活方式 280

一、劳动态度 280

二、职业选择 284

三、劳动条件 286

第二节 消费生活方式 288

一、消费能力 288

二、消费水平 291

三、消费结构 293

四、消费观念和心理 295

第三节 闲暇生活方式 296

第四节 交往生活方式 298

一、人际关系 298

二、血缘交往方式 300

三、地缘交往方式 300

四、业缘交往方式 302

第十一章 教育 303

第一节 家庭与社会教育 304

一、游戏教育 304

二、故事教育 305

三、礼仪教育 305

四、生产教育 306

五、歌舞艺术教育 306

第二节 历史上的教育 307

一、私塾教育 307

二、学校教育 308

第三节 哈力村的学前及小学教育 309

一、入学和升学情况 312

二、上学费用 312

三、助学情况 314

四、教学用语 316

五、曲棍球基点校 318

第四节 中学教育 319

一、阿尔拉中学 320

二、达斡尔中学 322

第五节 成人教育 323

一、扫盲班学习 323

二、职业技术培训 323

第六节 哈力村受教育和文化程度情况 324

第七节 教育期望 326

第八节 家庭教育工作 328

第十二章 科技与卫生 331

第一节 科学技术 331

一、传统科学技术 331

二、现代科技的应用 337

第二节 卫生 344

一、达斡尔族的传统医药 345

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医院 346

三、阿尔拉中心卫生院 347

四、村医 348

五、地方病防治 348

六、防治非典型肺炎 349

第十三章 宗教信仰 350

第一节 多神信仰 351

一、天 351

二、“霍列日·巴日肯” 352

三、“霍卓日·巴日肯” 353

四、“吉雅其” 353

五、“博果勒·巴日肯” 354

六 “敖雷·巴日肯” 354

七、“娘娘·巴日肯” 354

八、“白那查” 354

九、“奥蔑·巴日肯” 355

十、“嘎利·巴日肯” 355

十一、“卓日” 356

十二、北斗七星 356

十三、“阔通·巴日肯” 356

第二节 祭祀活动 357

一、祭敖包 357

二、“多得·嘎热贝” 359

三、“斡米南”仪式 359

第三节 雅得根 361

一、雅得根 361

二、斡托希 363

三、巴格其 364

第四节 宗教信仰的变迁 364

一、萨满教信仰的经历 364

二、萨满教信仰的承传与变化 366

附录一 368

附录二 376

附录三 384

主要参考文献 387

后记 3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