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党委学习中心组金融知识读本  上
党委学习中心组金融知识读本  上

党委学习中心组金融知识读本 上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庚辰,张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改革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9787801433092
  • 页数:780 页
图书介绍:
《党委学习中心组金融知识读本 上》目录

第一篇 领导干部要加强金融知识学习 3

第一章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3

一、金融和经济的辩证关系 3

(一)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结果 3

(二)金融促进经济发展 3

二、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 4

(一)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 4

(二)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 4

(三)金融创新方兴未艾,货币形式正在改变 4

(四)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发生转移 4

(五)金融调控已成为主要的宏观调控方式 5

(六)金融深化已成了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特征 5

三、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搞好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 5

第二章 强化金融业管理 8

一、整顿金融机构,提高金融企业整体素质 8

(一)中国金融业要强化管理与适度开放 8

(二)要全面加强金融业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10

(三)改革整顿金融机构 14

(四)银行要避开泡沫经济的危害 15

第三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18

一、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18

(一)“真正的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功能作用 18

(二)把我国的银行办成“真正银行”的必要性 20

(三)“真正的银行”的特征 22

二、金融改革的历程 23

三、现阶段我国银行改革面临的困难 25

(一)传统观念和习惯努力的阻碍 25

(二)市场培育和发展程度的制约 27

(三)银行经营管理机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8

四、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途径 28

(一)建立现代银行产权制度 28

(二)重构新型银企关系 32

三、主要环境的塑造 35

第四章 大力发展金融市场 38

一、发展金融市场的客观必然性 38

(一)不搞市场是自甘落后 38

(二)金融市场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 39

(三)金融市场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41

二、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 43

(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 44

(二)货币市场的发展状况 50

(三)外汇市场的发展状况 53

(四)保险市场 55

(五)期货市场 55

三、选择金融市场目标模式 56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目标模式 56

(二)培育市场要素,促进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61

第五章 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 64

一、货币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64

(一)发展商品经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64

(二)货币是商品经济联系的枢纽 64

(三)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65

二、适度治理通货膨胀 66

三、货币政策的原则 70

(一)制定我国货币政策的原则 70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实践 72

(三)打击假币,维护人民币的信誉 74

第六章 中国金融要走向世界 76

一、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76

二、中国的银行业走向世界的主要条件 78

(一)外汇立法的发展和完善 78

(二)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80

(三)宽松的金融管制 81

三、中国的银行业走向世界的途径 82

(一)中国的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的发展 82

(二)外资银行的引进和业务开放 85

三、中国的银行如何走向国际市场 88

(一)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 88

(二)跨国投资的策略选择 89

第二篇 货币与货币政策 95

第一章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95

一、货币的起源 95

(一)货币是几千年前才出现在人类生活中的 95

(二)古代货币起源说 95

(三)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96

二、货币的发展 97

三、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货币 99

(一)问题的提出 99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货币消亡论 99

(三)列宁斯大林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100

(四)货币消亡观点在中国 101

(五)必须发展商品经济观点的确立 102

(六)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必要性理论的现实意义 102

第二章 货币的种类与职能 103

一、货币的种类 103

(一)古代的货币 103

(二)币材 103

(三)铸币 105

(四)劣质铸币 106

(五)用纸做的货币 106

(六)银行券与国家发行的纸币 106

(七)可签发支票的存款 107

(八)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与无现金社会 108

二、货币的职能 108

(一)价值尺度 108

(二)货币单位 108

(三)价格 109

(四)流通手段 110

(五)货币需求 110

(六)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110

(七)货币贮藏 111

(八)支付手段 112

第三章 货币制度 114

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114

二、币材的确定 114

三、货币单位的确定 115

四、金属货币的铸造 115

五、本位币和铺币 116

六、流通中其他货币的管理 116

七、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 117

八、货币制度的发展 117

九、中央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制度 118

十、人民币制度的建立 118

第四章 利息与利息率 121

一、利息 121

(一)对利息的认识 121

(二)利息的实质 121

(三)利息之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122

(四)收益的资本化 123

(五)资本的价格 124

二、利率及其种类 124

(一)利息率及其系统 124

(二)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125

(三)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126

(四)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官定利率 126

(五)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127

(六)年率、月率、日率 127

(七)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127

三、单利与复利 128

(一)概念和计算公式 128

(二)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 128

(三)两个有广泛用途的算式 129

(四)现值与终值 129

四、利率的决定 129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130

(二)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 130

(三)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 131

(四)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 132

五、利率的作用 133

(一)利率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作用领域 133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 134

第五章 货币需求与供给 136

一、货币需求 136

(一)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36

(二)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142

(三)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146

(四)资金需求与货币需求 152

二、货币供给 154

(一)货币供给的口径 155

(二)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159

(三)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164

(四)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167

第六章 货币政策 170

一、货币政策目标 170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170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170

(三)货币政策诸目标的统一与冲突 171

(四)近年来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172

二、货币政策工具 173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再透视 173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74

(三)直接信用控制 175

(四)间接信用指导 175

(五)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176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177

(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77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78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178

(四)利率指标 179

(五)货币供给量 179

(六)超额准备和基础货币 179

四、货币政策效应 180

(一)货币政策的时滞 180

(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180

(三)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 180

(四)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181

(五)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181

(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182

(七)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182

五、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183

(一)我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 183

(二)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实践 184

(三)改革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 185

第七章 国际交往中的货币 187

一、货币是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187

(一)现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187

(二)货币是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188

(三)国际交往中的人民币 189

二、银行与国际支付 189

(一)银行在国际支付中的重要地位 189

(二)服务于国际支付的国外分支机构和代理行网 189

(三)结算方式 190

三、外汇与外汇市场 191

(一)外汇及其构成 191

(二)外汇人民币 192

(三)外汇市场 192

(四)外汇管理下的外汇交易 193

(五)外汇管理的改革和外汇调剂市场 193

(六)外汇兑换券 194

四、汇率 195

(一)汇率制度 195

(二)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 196

(三)汇率决定 196

(四)汇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99

(五)外汇风险 200

五、人民币汇率问题 200

(一)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历史回顾 200

(二)人民币汇率水平问题 201

(三)对人民币汇率作用的评价 202

(四)人民币汇率的放开与管理 203

第三篇 金融机构 207

第一章 金融机构概述 207

一、金融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207

(一)金融机构的产生 207

(二)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08

(三)金融机构的分类 209

(四)金融机构的作用 211

二、外国金融机构体系与国际金融机构 214

(一)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214

(二)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特点 221

(三)国际金融机构 222

三、我国的金融机构 228

(一)近代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228

(二)1979年之前的金融体制 229

(三)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 231

第二章 中央银行 241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41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241

(二)中央银行的产生 242

(三)中央银行的发展 243

二、中央银行的特点 246

(一)早期中央银行的特点 247

(二)现代中央银行的特点 247

三、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247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247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249

四、中央银行的地位与作用 255

(一)中央银行的地位 255

(二)中央银行的作用 260

五、中央银行的体制 260

(一)复合型中央银行制 261

(二)单一型中央银行体制 261

(三)跨国中央银行体制 261

(四)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 261

六、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与机构设置 262

(一)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 262

(二)中央银行最高权力机构的组织形式 262

(三)中央银行的机构设置 263

七、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263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263

(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264

(三)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265

(四)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267

八、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267

(一)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267

(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270

(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274

(四)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 281

(五)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281

(六)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284

九、我国中央银行概述 290

(一)旧中国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90

(二)新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291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权限及其机构设置 293

(四)我国的金融调控 298

(五)我国的金融行政复议 300

(六)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 303

(七)我国货币政策改革状况 308

第三章 商业银行概述 312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性质及特征 312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312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 314

(三)商业银行的特征 315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316

(一)商业银行具有媒介功能 317

(二)商业银行的创造功能 318

(三)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职能 320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与人事制度 320

(一)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形式 320

(二)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体制模式) 321

(三)商业银行的人事制度 322

四、商业银行制度 323

(一)银行制度 323

(二)商业银行制度的一般原则 323

(三)几种不同的银行制度 324

五、设立商业银行的条件和程序 325

(一)设立商业银行的基本条件 325

(二)设立商业银行的一般程序 326

六、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326

(一)负债业务 326

(二)资产业务 332

(三)中间业务 339

七、我国的金融改革与商业银行现状 354

(一)金融改革的回顾 354

(二)深化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 355

(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的困难 358

(四)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措施和步骤 360

(五)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 366

八、新时期商业银行发展趋势 370

(一)商业银行趋向国际化 370

(二)近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388

九、国内外商业银行简介 391

(一)国内商业银行简介 391

(二)国外商业银行简介 396

第四章 政策性银行 411

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任务 411

(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特点 411

(二)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任务 411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方针 413

三、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 414

(一)资金来源 414

(二)资金运用 415

四、我国政策性银行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417

(一)政策性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417

(二)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 418

(三)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关系 418

(四)政策性银行与客户的关系 418

第五章 投资银行 420

一、投资银行发展沿革 420

(一)投资银行在西欧的发展 420

(二)投资银行在美国的发展 420

二、投资银行的概念及特征 422

(一)投资银行的概念 422

(二)投资银行的特征 423

三、投资银行的组织形式与组织结构 424

(一)投资银行的组织形式 424

(二)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 425

四、投资银行的业务与功能 427

(一)投资银行的业务 427

(二)投资银行的功能 433

五、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银行 434

(一)发展中国家投资银行兴起的原因 435

(二)发展中国家投资银行的特点 436

六、当代西方投资银行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437

(一)西方投资银行在80年代的发展 437

(二)世界主要的投资银行及排名 438

(三)90年代投资银行面临的挑战 440

第六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 443

一、保险公司 443

(一)性质和作用 443

(二)历史沿革和发展 443

(三)经营原则及主要业务 444

(四)对保险公司的管理 445

二、信托投资公司 445

(一)性质和作用 445

(二)历史沿革和发展 445

(三)业务种类 446

(四)对信托投资公司的管理 446

三、证券机构 447

(一)基本概念 447

(二)证券公司 447

(三)证券交易所和登记结算公司 448

(四)对证券机构的监管 448

四、财务公司 448

(一)性质和作用 448

(二)主要业务 449

(三)对财务公司的管理 449

五、信用合作组织 450

(一)信用合作的原则与特点 450

(二)城市信用合作社 450

(三)农村信用合作社 451

六、其他金融机构 453

(一)中国邮政储备汇业局 453

(二)金融租赁公司 454

(三)典当行 454

第七章 境内外资金融机构与境外中资金融机构 456

一、金融开放的重要意义和历程 456

(一)金融开放是经济开放的客观需要 456

(二)金融开放的原则 456

(三)金融开放历程 457

(四)外资金融机构的作用 458

二、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审批条件 458

三、外资金融机构的现状与管理 459

(一)外资银行 459

(二)外资保险公司 459

(三)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 459

四、境外中资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管理 460

第四篇 金融业务 463

第一章 信托、租赁及咨询业务 463

一、信托与金融信托的概念及起源 463

(一)信托的概念 463

(二)金融信托的概念 464

(三)信托的起源 464

二、金融信托的特点 464

(一)财产权是信托成立的前提 465

(二)信任是信托的基础 465

(三)信托的目的是为了受益者的利益 465

(四)信托是多边的经济关系 465

(五)信托按经营的实际效果计算收益信托机构不承担损失风险 465

(六)受托人必须自己去完成信托 465

三、金融信托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466

(一)金融信托的性质 466

(二)金融信托的职能 466

(三)金融信托的作用 467

四、金融信托业务的分类 468

(一)按照金融信托业务的性质划分 468

(二)按委托人不同划分 468

(三)按受益人不同划分 468

(四)按业务的法律归属划分 469

五、委托业务 469

(一)资金信托 469

(二)财产信托 472

(三)其他信托 473

六、代理业务 474

七、租赁概述 474

(一)租赁的概念 474

(二)租赁的特点 475

(三)租赁的分类 475

八、办理租赁的程序 476

(一)准备阶段 476

(二)询价 476

(三)根据企业、用户需要,组织技术交流和技术谈判 477

(四)签订合同 477

九、金融咨询概述 477

(一)咨询的概念及发展 477

(二)咨询的特点 477

(三)咨询业务的种类 478

(四)咨询业务的作用 478

十、资信调查 478

(一)调查内容 479

(二)调查途径 479

(三)调查程度 479

十一、财务顾问 480

(一)财务顾问的选择 480

(二)筹资方案分析 480

(三)标书分析 481

(四)日常财务管理 481

十二、市场调查 481

(一)商品调查 481

(二)客户调查 482

(三)行情预测 483

第二章 保险业务 484

一、保险的概念 484

二、保险的发展历史 484

(一)海上保险 485

(二)人寿保险 485

三、保险产生的依据 486

(一)自然基础 486

(二)经济基础 487

四、保险的本质 487

五、社会后备基金 488

(一)集中形式的后备基金 488

(二)自留形式的后备基金 488

(三)保险形式的后备基金 489

六、保险基金的组成和形式 489

(一)保险基金的组成 489

(二)保险基金的形式 490

七、保险的一般分类 490

(一)按保险标的分类 491

(二)按经营动机分类 491

(三)按保险价值分类 491

(四)按承保人分类 492

(五)按保险金额分类 492

(六)按实施形式分类 492

八、保险组织的一般形态 493

(一)公营保险 493

(二)民营保险 493

九、保险的业务组织 495

(一)内部组织 495

(二)外务组织 496

十、再保险 497

(一)再保险的概念 497

(二)再保险的职能和作用 497

十一、保险经营 499

(一)保险展业 499

(二)保险防灾 501

(三)保险理赔 502

第三章 国际金融 505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 505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506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特点 506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507

三、国际收支的顺差、逆差和均衡 509

四、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类型和原因 510

(一)周期性的不均衡 510

(二)货币性的不均衡 510

(三)收入性的不均衡 511

(四)结构性的不均衡 511

五、国际收支的调节 511

(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511

(二)国际收支的自觉调节 512

六、国际收支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514

七、国际货币的定义 514

八、自由兑换货币和非自由兑换货币 516

九、国际货币体系的内涵 516

(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517

(二)欧洲货币体系 518

十、外汇的概念和种类 519

(一)外汇的基本概念 519

(二)外汇的种类 520

十一、汇率及其标价方法 521

(一)汇率的概念 521

(二)汇率的标价方法 521

(三)汇率的种类 522

十二、即期外汇交易(Spot Transaction) 524

(一)即期外汇买卖操作过程 524

(二)即期外汇交易的实例 524

十三、远期外汇交易(Forward Transaction) 525

(一)远期外汇交易的概念和作用 525

(二)期汇交易的应用实例 525

十四、套汇交易(Arbitrage) 526

(一)直接套汇(Direct Arbitrage) 526

(二)间接套汇(Indirect Arbitrage) 527

十五、套利交易(Interest Arbitrage) 529

十六、掉期交易(Swap) 530

十七、外汇的期货交易方式(Foreign Currency Future) 531

(一)外汇期货与远期外汇交易的区别 531

(二)期货的套期保值操作 532

十八、外汇的期权交易 533

十九、利用外资的意义 535

二十、利用外资的可行性 535

二十一、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渠道 536

(一)吸引直接投资 536

(二)补偿贸易 537

(三)加工装配业务 537

(四)出口信贷 537

(五)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538

(六)政府贷款 538

(七)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538

(八)吸收外商间接投资 538

(九)国际租赁 538

二十二、外债管理 539

(一)保持适度的外债规模 540

(二)优化债务结构 540

二十三、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的金融发展理论 540

二十四、爱德华·肖和罗纳德·I·麦金农的金融发展理论 542

二十五、赫瑞克和金德伯格的金融阻滞论 544

(一)三个恶性循环圈 545

(二)货币与金融中介机构的抑制 546

(三)货币政策的国际限制 546

第四章 基金 548

一、基金及基金的种类 548

二、证券投资基金及其特点 549

三、股票基金及其特点 550

四、债券基金及其特点 551

五、货币市场基金及其特点 552

六、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 553

七、契约型投资基金、公司型投资基金 554

八、对冲基金与量子基金 555

九、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债券的区别和联系 558

十、投资基金对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的作用和影响 559

十一、世界各国投资基金的发展概况 561

十二、我国港、台地区投资基金发展现状 563

十三、基金发起人及其需要具备的条件 563

十四、证券投资基金的成立 564

十五、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方式 565

十六、基金的上市 566

十七、基金管理人及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程序 567

十八、基金托管人 569

十九、基金收益 570

二十、基金管理费和基金托管费 571

二十一、当前我国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政策 572

二十二、风险资本 573

二十三、美国共同基金市场的状况和特点 575

二十四、英国单位信托基金市场的状况和特点 576

第五章 信贷 577

一、信贷资金及其运动规律 577

(一)资金与货币资金 577

(二)信贷资金的概念及其运动规律 577

二、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关系 579

(一)存款与贷款的关系 579

(二)存款、贷款和货币发行的关系 581

(三)认识存款、贷款、货币发行三者关系的重要意义 581

三、信贷收支平衡 582

(一)信贷收支平衡的概念 582

(二)实现信贷收支平衡的途径 582

四、信贷资金管理 584

(一)信贷资金管理的意义 584

(二)信贷资金管理的原则 584

(三)信贷资金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585

五、信贷资金来源 587

(一)中央银行信贷资金来源 587

(二)专业银行信贷资金来源 588

六、储蓄 589

(一)储蓄的定义 589

(二)储蓄存款是银行可靠的资金来源 589

(三)储蓄的经济意义 590

(四)储蓄的原则和种类 590

七、贷款 591

(一)贷款的对象和条件 591

(二)贷款的种类 592

(三)贷款原则和信贷制裁 593

八、借款合同 595

(一)借款双方签订借款合同的必要性 595

(二)借款合同的主要规定 596

九、贷款 597

(一)工业流动资金贷款 597

(二)商业流动资金贷款 598

(三)农业流动资金贷款 599

(四)技术改造贷款 599

(五)基本建设贷款 600

(六)其他固定资金贷款 601

(七)抵押贷款的发放与收回 602

第五篇 金融市场 607

第一章 金融市场概述 607

一、金融市场的定义与特征 607

(一)金融与金融市场 607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607

(三)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 608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609

(一)货币市场 609

(二)资本市场 609

(三)外汇市场 610

(四)黄金市场 610

三、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611

(一)融通社会资金的功能 611

(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611

(三)加强宏观调控的功能 611

第二章 我国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育 612

一、资产货币化 612

(一)资产货币化的概念 613

(二)资产货币化的作用 613

(三)推进我国非货币资产的货币化 615

二、货币资本化 617

(一)货币资本化的概念 617

(二)货币资本化的条件 618

(三)货币资本化过程 620

三、资本证券化 625

(一)资本证券化的概念 625

(二)资本证券化与市场经济运行 627

(三)银行信用证券化 630

四、利率市场化 633

(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633

(二)市场经济与利率市场化 635

(三)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 638

第三章 金融市场业务 644

一、同业拆借市场 644

(一)同业拆借市场概述 644

(二)同业拆借市场的价格与特点 645

(三)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运行 647

二、票据市场 650

(一)票据市场概述 650

(二)票据业务 653

(三)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管理 656

三、短期证券市场 658

(一)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658

(二)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 660

(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662

四、股票市场 664

(一)股票概述 664

(二)股票发行市场 667

(三)股票交易场所 669

(四)股票交易方式 672

(五)股票价格与股票价格指数 675

五、债券市场 678

(一)债券发行市场 679

(二)债券流通市场 683

(三)债券市场管理 685

六、投资基金市场 686

(一)投资基金概述 686

(二)投资基金管理与证券组合 693

七、外汇市场 697

(一)外汇与汇率 697

(二)外汇交易市场 698

(三)外汇市场管理 701

八、金融期货市场 704

(一)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704

(二)期货市场交易 705

(三)资金期货市场 707

九、期权市场 710

十、金融租赁市场 716

(一)融资租赁的租赁费的计算和支付 717

(二)融资租赁租期的确定 718

(三)租赁项目决策 719

(四)租赁项目的委托与受理 720

(五)金融租赁合同的签订 722

(六)金融租赁合同的履行 724

十一、保险市场 724

(一)保险概述 725

(二)保险市场的构成与运行 727

(三)中国保险市场的发育与开放 730

十二、担保市场 731

(一)担保的范围与责任 731

(二)担保的方式 732

(三)需要担保的项目 733

(四)担保机构与担保业 733

(五)发展担保市场的对策 734

(六)积极防范各种不规范担保行为 735

十三、典当市场 735

(一)典当概述 735

(二)中国典当市场的现状与发展 738

十四、黄金市场 741

(一)黄金的供应和需求 741

(二)黄金的交易方式 741

(三)黄金的价格 742

(四)世界黄金市场 742

第四章 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 746

一、确立金融市场发展战略 746

(一)改革金融体制促进金融市场发育 746

(二)选择适应市场经济的金融市场体制模式 746

(三)采取切实有效步骤,加快金融市场发育 748

二、实行金融市场组织体系的股份制改造 751

(一)金融市场组织的股份制改造具有可行性 751

(二)推进股份制改造的基本思路 752

三、推进金融创新 754

(一)促进金融业的技术进步 754

(二)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 755

(三)提高金融职工素质 755

第五章 金融市场的管理 757

一、金融市场的宏观管理 757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缺陷与发展目标 757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宏观管理 758

二、金融市场监督管理 761

(一)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 761

(二)货币市场监督管理 762

(三)证券市场监督管理 764

第六章 金融市场安全防范 769

一、警惕金融欺诈 769

(一)识别骗局中的角色 770

(二)识别骗局的载体 770

(三)识别欺诈伎俩 771

(四)多方位防范金融欺诈 777

二、积极进行安全防范 778

(一)明确金融市场安全的内容 778

(二)健全金融市场制度 779

(三)提高金融市场从业人员素质 7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