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马克思主义史教程
马克思主义史教程

马克思主义史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段忠桥主编;刘建军等撰写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040063530
  • 页数:395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史教程》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孕育和形成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

一、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激化 1

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 3

三、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社会思潮 6

四、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8

第二节 唯物史观的创立 11

一、探索“历史之谜”的重要尝试——异化劳动理论 11

二、“新唯物主义”的提出 13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唯物史观的初次系统表述 16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提出 18

一、对空想共产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 18

二、对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批判 21

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 2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7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 27

一、唯物史观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28

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32

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提出 35

四、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 37

第二节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 39

一、劳动价值论上的科学革命 39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42

三、资本积累理论的系统阐述 44

四、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面论证 46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 48

一、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新发展 48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和革命同盟军学说的新发展 52

第四节 对巴枯宁主义的批判和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 54

一、对巴枯宁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55

二、关于国家消亡的理论 56

三、论权威 58

第五节 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预测 60

一、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 60

二、关于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理论 62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和深化 65

第一节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阐述 65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论述 66

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些重要原理的阐述 74

三、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阐述 77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俄国农村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可能性的论述 80

一、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81

二、恩格斯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论述 86

第三节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88

一、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补充和发挥 88

二、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科学分析 93

三、对工农联盟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重要论述 95

四、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新见解 96

第四章 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斗争 99

第一节 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修正” 99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修正” 100

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修正” 103

三、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修正” 107

第二节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 111

一、对伯恩施坦《社会主义问题》的批判 111

二、对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的批判 114

三、对伯恩施坦“修正”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原则的理论的批判 116

第三节 倍倍尔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 119

一、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根源的剖析 119

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论述 121

第四节 考茨基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 125

一、对伯恩施坦“修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批判 126

二、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理论的批判 128

三、对伯恩施坦社会改良主义思想的批判 131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在法国、俄国、意大利的传播和发展 134

第一节 拉法格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134

一、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阐发和捍卫 135

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论证和贡献 137

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141

第二节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发展 144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 144

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论证 148

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的贡献 150

第三节 拉布里奥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发展 153

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体系的论述 154

二、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阐释 155

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捍卫 159

第六章 列宁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62

第一节 列宁早期的理论活动 162

一、对民粹派的批判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发 163

二、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形成 165

三、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 167

第二节 俄国1905年革命与列宁的民主革命理论 168

一、无产阶级在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168

二、工农联盟和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理论 170

三、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172

四、民族自决权的理论 173

第三节 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 175

一、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 175

二、布哈林对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 177

三、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的提出 179

第四节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 182

一、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思想 182

二、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与革命理论的阐述和发展 184

三、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落后的俄国胜利的可能 186

第七章 列宁对俄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88

第一节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188

一、“直接过渡”的尝试——战时共产主义 188

二、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的理论 193

三、实现工业化的正确途径 198

四、关于合作社的理论 201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和新型社会主义民主的思想 203

一、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和任务 203

二、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探索 207

三、晚年关于民主建设的设想 211

第三节 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阐述 213

第八章 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捍卫及其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18

第一节 对列宁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捍卫 218

一、对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批判 219

二、同“新反对派”的争论 222

三、同“联合反对派”的争论 2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理论 227

一、同托洛茨基、布哈林的争论 227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 230

三、农业集体化理论 2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234

一、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235

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36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 238

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和要求 239

第九章 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理论 241

第一节 苏联东欧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241

一、从赫鲁晓夫到安德罗波夫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242

二、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245

第二节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理论 246

一、布鲁斯的含有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 247

二、锡克的“计划—市场”经济模式 249

三、利别尔曼建议 251

四、西伯利亚学派 253

第三节 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57

一、“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形成 257

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实质和危害 261

第十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6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初步运用 268

一、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69

二、对中国民主革命的两种不同认识 271

三、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73

第二节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76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76

二、革命统一战线理论 279

三、武装斗争和革命道路理论 282

四、党的建设理论 284

第三节 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287

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88

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291

第十一章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29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94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基本思想 294

二、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300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305

第二节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308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初步形成 308

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313

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及其危害 318

四、三个世界的理论 320

第十二章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24

第一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24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324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327

第二节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33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32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33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38

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理论 342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349

第十三章 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 354

第一节 卢卡奇的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55

一、唯物辩证法是革命的辩证法,它只限于历史和社会领域 356

二、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它阻碍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形成 358

三、马克思的辩证方法,旨在把社会作为总体来认识 359

四、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取决于它的阶级意识 360

第二节 马尔库塞的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61

一、人的本质是爱欲 363

二、爱欲在当代社会受到压抑的主要根源在于“统治利益” 364

三、爱欲的解放在于实现非压抑性文明 366

第三节 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68

一、用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空场” 369

二、以人学的辩证法取代唯物辩证法 370

三、把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为“历史人学” 372

第四节 德拉-沃尔佩的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74

一、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科学的辩证法” 375

二、社会主义和自由 378

第五节 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81

一、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上存在着一个“认识论上的断裂” 382

二、结构因果观和多元决定论 383

三、“无主体过程”的历史理论 385

第六节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387

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眼中的马克思主义 388

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 390

后记 3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