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革命史通论
中国革命史通论

中国革命史通论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雪,许月奎,申长秀等编著
  • 出 版 社:大连:大连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6122745
  • 页数:342 页
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史通论》目录

第一章 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成因 1

一、鸦片战争前的东方中国与西方列强 1

鸦片战争前的东方中国 1

鸦片战争前的西方列强 7

东方中国与西方列强的矛盾冲突 10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4

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4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 19

中日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5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32

第二章 近代中国在十九世纪救亡图存的斗争与探索 36

一、清政府对外来侵略的抵抗与自救 36

清政府与清军对外来侵略的抵抗与屈服 36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救国运动 37

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40

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英勇斗争 43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兴起 43

太平天国运动的高潮和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46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与失败 48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与意义 50

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维新运动 53

改良主义思想的兴起与初步发展 53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56

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与历史意义 59

第三章 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62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产生与早期活动 6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产生 6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壮大 64

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诞生 67

二、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70

革命派同改良派的思想论战 70

革命派的武装起义与立宪派的立宪请愿 73

全国保路风潮 76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79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82

袁世凯复出接掌清政 82

孙中山被迫交出民国政权 83

辛亥革命意义与失败的原因、教训 86

第四章 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90

一、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 90

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二次革命 90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全国反袁护国运动 94

北洋军阀的分裂割据和革命党人的护法运动 100

二、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6

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工人阶级的成长 106

早期新文化运动及其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的转向 108

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14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革命纲领的制定 118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18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革命纲领的制定 123

中共初期革命活动与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128

第五章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31

一、国共合作的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 131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131

国民党的改组 134

国民党“一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36

二、国民革命的兴起 138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与巩固 138

五卅运动和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 142

统一战线内反对国民党右派斗争 144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147

三、国民革命的高潮 148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48

反帝运动与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 152

四、国民革命的失败 155

北伐后期的严峻形势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 155

国民党右派的叛变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159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历史启示 164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土地革命战争 167

一、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反动统治 167

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 167

国民党新军阀的独裁统治 169

二、各种社会力量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174

第三党的平民革命 175

乡村建设派等的改良主张与活动 177

人权派的政治主张 179

三、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80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80

毛泽东关于“农村保卫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 186

土地革命的开展与红军反“围剿”的胜利 192

四、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新道路中的严重失误与历史性转折 196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196

王明“左”倾路线的严重危害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7

遵义会议,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99

红军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出现 201

第七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203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与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203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203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高涨 205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提出 210

国共两党政策的调整与初步接触 212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团结抗日局面的初步形成 214

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发动 216

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事变 216

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民族的抗战高潮 218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与其正面战场的英勇抵抗 220

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与敌后战场的开辟 223

毛泽东关于持久战、游击战的战略方针 225

三、相持阶段国共两党在合作中的斗争与两个战场的作战 227

日本侵华方针的调整与国民党妥协投降的逆流 227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消极抵抗 229

共产党敌后战场的艰苦斗争与局部反攻 230

国民党的反共磨擦与共产党的坚持团结 233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与成熟 236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39

国统区的腐败与危机 239

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240

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与倒退 242

国共两党对战后建国问题的不同态度 243

抗战的最后胜利及其伟大意义 245

第八章 全国解放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49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49

战后初期国际国内形势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249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251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53

中共自卫战争的准备与打败国民党进攻的方针 253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56

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 258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新中国的诞生 261

国统区的全面危机与反蒋第二第战线的形成 26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63

“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提出与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264

国民党和谈阴谋的破产与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6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新中国的成立 267

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与基本经验 269

第九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72

一、民主革命的完成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272

建国初期的形势、任务和党的方针 272

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275

国民经济的恢复 279

二、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 285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85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第一个五年计划 290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的建立 299

第十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与重大突破 301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提出及其失误 301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提出与初步过程 301

“左”倾错误的出现、发展与纠正及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307

“左”倾错误的再起及其进一步发展 314

曲折探索中的成绩及经验教训 315

二、曲折探索的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 318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318

“文化大革命”的经过 320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教训 324

三、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29

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29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的伟大转折 331

四、新的历史飞跃 335

农村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35

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 33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338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宏伟纲领 339

后记 3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