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执法用法全书 第2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3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清,曾兆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1281519
- 页数:1586 页
第三编 金融法执法用法 781
第六章 证券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781
一、证券、证券市场和证券法的基本问题 781
(一)证券 781
1.股票 782
2.债券 782
(二)证券市场 782
1.发行主体 783
2.交易主体 783
3.信用工具 783
4.交易场所 783
5.中介机构 783
6.监管机构与自律组织 783
(三)证券法律制度 784
二、证券法执法中常见的问题 785
1.我国的证券监管与自律机构 785
2.证券市场管理 786
3.对证券经营机构的管理规范 787
4.证券交易中的禁止行为 787
5.内幕交易 788
6.操纵市场的行为 789
7.欺诈客户的行为 790
8.虚假陈述行为 790
9.证券市场禁入 790
三、证券法用法中的问题 791
1.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设立的程序 791
2.新股发行的条件与程序 792
3.股份转让的方式及限制 792
4.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的条件 792
5.发行公司债券应该符合的条件 793
6.公司债券的发行程序 794
7.公司债券的转让 794
8.证券发行的方式 795
9.证券承销人的承销方式 795
10.承销协议的签订 796
11.发行人公布的文件资料不真实时对投资者的保护 796
第七章 信托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797
一、信托的基本问题 797
(一)信托的起源与特点 797
1.信托有如下的法律特征 798
2.信托法律关系的实质大体归为四类 798
(二)信托的作用 798
(三)信托的种类 799
1.法定信托与设定信托 799
2.生前信托与死后信托 799
3.私益信托与公益信托 800
4.民事信托与商事信托 800
5.明示信托与默示信托 800
6.自益信托与他益信托 800
7.信托人的撤销权 800
8.金钱信托 800
(四)我国的信托业与信托法 801
二、信托法在执法和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802
1.信托业的经营原则 802
2.设立信托机构的条件和程序 802
3.信托投资机构的业务管理 803
4.信托机构的业务范围 803
5.信托关系的创设 804
6.信托行为的有效要件 804
7.信托财产 805
8.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805
9.受托人的权利与义务 806
10.受益人的权利与义务 806
11.我国金融信托机构目前办理的信托存款类型 806
12.我国金融信托机构目前主要办理的代理业务 807
13.金融咨询业及我国金融机构目前主要办理的咨询业务 808
第八章 担保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809
一、担保法基本内容和背景介绍 809
(一)担保的基本知识 809
1.担保性 810
2.担保的财产权性 810
3.担保的变价性 810
(二)担保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811
(三)《担保法》的内容简介 812
二、担保法执法中常见的问题 813
1.保证人主体合格的确认 813
2.分清保证所涉及的法律关系 813
3.保证合同效力的认定 814
4.保证人为两人以上的保证责任的划分 814
5.保证担保的范围 814
6.债权移转对保证责任的影响 815
7.债务承担对保证责任的影响 815
8.主合同的协议变更对保证责任的影响 815
9.保证期间的认定 816
10.同一债权存在保证与担保物权时保证责任的认定 816
11.企业法人分支机构越权或未经授权与债权人签订的保证合同的效力 816
12.抵押担保的范围 817
13.抵押合同是否有效的认定 817
14.抵押登记的效力 817
15.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清偿顺序的确认 818
16.动产质押担保的范围 818
17.留置担保的范围 818
18.留置权消灭的原因 818
19.定金合同的成立、生效时间 819
20.定金的种类 819
21.定金的效力 819
三、如何运用担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819
1.担保法规定的担保形式 819
2.运用反担保维护自己的权利 820
3.保证合同的签订 820
4.保证人的义务 821
5.保证人的抗辩权 821
6.保证人解除保证义务的情况 822
7.保证人对债务人享有的权利 823
8.抵押权的特点 823
9.抵押的种类 824
10.可供抵押的财产范围 824
11.不得抵押的财产 824
12.抵押合同的订立 825
13.抵押物的登记 825
14.在同一财产上设定的抵押与租赁的关系 826
15.抵押期间,抵押物转让的法律后果 826
16.抵押物价值减少或毁损灭失的救济方法 826
17.抵押权的实现 827
18.对房地产、土地使用权行使抵押权的法律规定 827
19.最高额抵押的特点 827
20.最高额抵押权的行使 828
21.《担保法》规定的质押种类 828
22.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828
23.质物灭失的法律后果 829
24.可以质押的权利种类 829
25.质押的设定方式 829
26.以汇票等有价证券出质的法律规定 830
27.以股票、股份出质的法律规定 830
28.以知识产权质押的法律规定 830
29.留置权的法律要件 831
30.留置权人的权利义务 831
31.债权人留置权的行使 831
32.留置权消灭的原因 831
33.定金合同的签订 831
第九章 保险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832
一、保险与保险法的基本问题 832
(一)保险的基本知识 832
1.以保险标的来划分有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和保证保险 833
2.根据保险实施的方式有自愿保险与强制保险 833
3.根据承担责任的次序不同可分为原保险与再保险 833
4.根据保险人的人数可以分为单保险、共同保险(共保)和重复保险 833
(二)保险法的立法与发展 834
二、保险法执法中常见的问题 835
1.认定保险合同的成立时间 835
2.认定暂保单、保险单、保险凭证的效力 836
3.法院或仲裁机构对保险合同的解释 836
4.保险合同中免责条款的效力 837
5.保险欺诈及其法律后果 837
6.再保险合同关系的认识 838
7.重复保险的效力 838
8.保险合同无效的情况 839
9.保险利益及其作用的认识 839
10.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及其认定 840
11.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及其认定 840
12.损失补偿原则 841
13.认定危险事故发生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 841
14.对保险业的监督管理 842
15.对保险公司进行整顿 842
16.对保险公司进行接管 843
三、运用保险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843
1.保险合同的定义和特征 843
2.定值保险合同与不定值保险合同 844
3.补偿性保险合同与给付性保险合同 844
4.特定危险保险合同和一切危险保险合同 844
5.保险合同的当事人 845
6.保险合同的关系人 845
7.保险合同的辅助人 845
8.保险合同应包括的事项 846
9.投保人与被保险人的义务 847
10.保险人的义务 847
11.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索赔 848
12.保险人的理赔 848
13.保险合同的变更 849
14.保险合同的解除 849
15.保险合同的法定解除、约定解除和任意解除 849
16.保险合同解除的效力 850
17.保险合同的终止 851
18.财产保险的种类 851
19.保险价值及其确定 852
20.保险金额及其确定 852
21.足额保险、不足额保险和超额保险 853
22.财产保险赔偿的基本方式 853
23.保险责任中的基本责任和除外责任 854
24.财产保险合同中的代位求偿 854
25.物上代位权 855
26.责任保险 855
27.责任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范围 856
28.责任保险合同的适用方式 856
29.责任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 856
30.产品责任保险 857
31.产品责任保险的责任范围 857
32.公众责任保险 857
33.雇主责任保险 858
34.职业责任保险 858
35.第三者责任保险 858
36.信用保险 859
37.保证保险 859
38.人身保险的特点 860
39.人寿保险的种类 860
40.健康保险 861
41.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861
42.人身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特定义务 861
43.保险法对于人身保险合同中保险费的规定 862
44.保险法对人身保险合同中保险金的规定 862
45.保险请求权的消灭 863
46.保险公司 863
47.保险公司应采取的组织形式 863
48.国有独资保险公司的设立条件 863
49.设立国有独资保险公司的程序 864
50.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 865
51.设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程序 865
52.保险公司要经过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行为 865
53.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破产的规定 866
54.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的规定 866
55.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经营规则的规定 866
56.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应该有的行为 867
57.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不得进行的保险欺诈活动 867
58.保险法规定的保险公司的违法行为 868
59.保险法对保险代理和保险经纪人违法行为的规定 868
第十章 金融法执法用法常用法律法规 869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发布1995年3月18日起施行) 86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5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七号发布1995年7月1日起施行) 874
3.现金管理暂行条例(1988年9月27日国务院发布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 884
4.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1983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 888
5.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施行细则(1983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 89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根据1997年1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896
7.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管理暂行规定 902
8.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托投资机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906
9.金融信托投资公司委托贷款业务规定(银发〔1993〕49号) 90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号公布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910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公布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92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2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四号公布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935
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禁行政机关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的通知(国办发〔1993〕11号) 965
14.借款合同条例(1985年2月28日国务院发布) 966
15.国务院关于制止买卖、租赁土地的通知(1983年11月19日发布) 969
16.中国工商银行关于加强对外汇担保业务管理的通知(1991年6月6日第67号发布) 970
17.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1983年12月17日国务院发布) 972
18.境内机构对外提供外汇担保管理办法(1991年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1年9月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 975
19.外汇担保办法(暂行) 978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5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九号发布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981
21.银行结算办法(1989年4月1日起施行) 991
22.违反银行结算制度处罚规定(1994年11月1日起施行) 1000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1981年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1981年1月28日国务院公布) 1003
24.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令第112号发布) 1004
25.企业债券管理条例(1993年8月2日国务院令第121号发布) 1017
26.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1994年8月4日国务院第160号令发布) 1021
27.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1995年11月2日国务院第三十七次常务会议通过1995年12月25日国务院令第189号发布) 1024
28.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1996年8月21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 1028
29.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1993年8月15日国务院函〔1993〕122号批准1993年9月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 1041
30.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1995年4月18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 1046
3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人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一号公布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1052
32.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 1067
33.轮船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1951年4月24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 1069
34.国内航空运输旅客身体损害赔偿暂行规定(1989年5月1日起施行) 1071
35.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章程(1982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准) 1072
36.中国人民银行保险代理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1074
金融法执法用法重要参阅法律、法规、规章名录 1077
第四编 税法执法用法 1095
第一章 税法执法用法基本问题 1095
一、税法与税收 1095
1.税及其表现形式 1096
2.税收及其产生的条件 1096
3.税收的本质 1096
4.税收的特征 1097
5.税收的职能 1098
6.实物税和货币税 1098
7.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1098
8.直接税和间接税 1099
9.从价税和从量税 1099
10.价内税和价外税 1099
11.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1099
12.税法 1100
13.税法的特征 1100
14.税法与税收的关系 1101
15.我国税法的法律级次 1101
16.税收条例和税法实施细则 1102
17.税法的调整对象 1102
18.税法的作用 1102
19.税收法律关系 1103
20.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征 1103
21.税收法律关系的要素 1103
22.我国的征税主体 1104
23.我国的纳税主体 1104
24.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1104
25.税收法律关系内容的特征 1105
26.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的权利、义务 1105
27.税收法律事实 1105
二、税制改革与税收立法 1105
1.税制 1106
2.建立和完善税制的重要意义 1106
3.建国后我国的税制建设的几个阶段 1107
4.1950年建立新税制的主要内容 1107
5.1953年修正税制的主要内容 1107
6.1958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108
7.1973年简并税制的主要内容 1108
8.1979年开始全面税制改革的背景 1108
9.1979年全面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109
10.1994年以前我国的税收体系 1109
11.1994年深化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1110
12.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110
13.税制改革与税收立法的关系 1111
14.税收立法的原则 1111
15.1994年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1112
三、现行税法的体系和基本内容 1112
1.现行税法的分类 1113
2.流转税及其特征、我国现行流转税的具体税种 1113
3.收益税及其特征、我国现行收益税的具体税种 1114
4.财产税及其特征、我国现行财产税的具体税种 1114
5.行为税及其特征、我国现行行为税的具体税种 1115
6.资源税及其特征、我国现行资源税的具体税种 1115
7.中央税及其具体税种 1116
8.地方税及其具体税种 1116
9.共享税及其具体税种 1116
10.对内税法、涉外税法和国际税法 1117
11.税法的基本内容 1117
12.纳税主体 1117
13.征税客体及其确定原则 1117
14.税目及其分类 1118
15.税率及其类型 1118
16.累进税率依其累进方式的分类 1118
17.纳税环节 1119
18.纳税期限 1119
19.减税免税 1119
20.违章处理 1119
第二章 税收征收管理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120
一、概述 1120
(一)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意义 1120
1.征收管理是组织收入的重要手段 1120
2.征收管理是有效发挥税收杠杆作用的重要保证 1121
3.加强征收管理有利于促进生产、培养税源、增加收入 1121
4.加强征收管理有利于增强公民纳税意识 1121
(二)我国税收下收管理制度的发展 1121
1.《征管条例》的主要特点 1121
2.《征管条例》的不足之处 1122
(三)我国第一部税收征管法 1123
1.《征管法》的立法原则和基本依据 1123
2.《征管法》在内容上的特点 1123
3.《征管法》的重要意义 1124
二、税收征收管理中的执法问题 1127
1.《征管法》的立法宗旨和目的 1127
2.《征管法》的适用范围 1127
3.全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及方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对税收工作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1128
4.《征管法》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执法的制约 1128
5.税务登记及其意义 1129
6.税务登记的类型 1129
7.税务登记证件及其核发 1129
8.帐簿、凭证及其管理制度 1130
9.对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处理办法的管理 1130
10.我国的发票管理制度 1130
11.纳税申报制度及其重要意义 1132
12.延期申报 1132
13.税款征收 1132
14.税款征收的方式 1133
15.核定征收方式的适用情况及核定方式 1134
16.滞纳金及其加收应遵循的程序 1134
17.减税、免税的形式及必要性 1135
18.完税凭证 1135
19.对关联企业避税行为的规定 1136
20.对未取得营业执照从事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税款 1137
21.对未领取营业执照从事工程承包或者提供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税款 1137
22.纳税担保及其适用情况 1137
23.税收保全措施及其适用条件和应遵循的程序 1138
24.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及其适用情况和注意要点 1138
25.离境清税 1139
26.退税 1139
27.补税及其分类和适用的追征期 1140
28.税务检查和税务机关的税务检查权 1140
29.税务机关在调查税务违法案件时的取证权 1141
30.《征管法》对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检查的法定要求 1141
31.税收法律责任 1141
3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法的行为 1141
33.偷税及其处理 1142
34.对骗取出口退税的行为的处理 1142
35.抗税及其处理 1142
36.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违法行为及对其的处罚 1143
37.税务文书 1143
38.税务文书的送达 1143
三、税收征收管理中的用法问题 1144
1.纳税人及其权利和义务 1144
2.扣缴义务人及其权利和义务 1145
3.对依法检举违反税法行为的检举人的奖励 1145
4.税务登记的范围和时间 1145
5.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1146
6.纳税人办理变更或注销税务登记的情况及程序 1146
7.《征管法》对使用税务登记证件的规定 1147
8.帐簿的设置范围 1147
9.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 1147
10.延期缴纳税款及其适用情况 1148
11.税务代理 1148
12.税务行政复议及其受案范围 1148
13.申请税务行政复议应当具备的条件 1149
14.税务行政诉讼及其提起条件 1149
第三章 流转税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150
一、概述 1150
(一)流转税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1150
(二)增值税 1151
1.增值税的概念 1151
2.增值税的特征 1151
3.我国增值税建立的情况 1152
(三)消费税 1153
1.消费税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1153
2.消费税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的情况 1154
(四)营业税 1155
1.营业税的概念和发展情况 1155
2.营业税的改革 1155
二、流转税法执法中的主要问题 1156
1.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1156
2.单位或个体经营者的视同销售货物的行为 1157
3.消费税的征收范围 1157
4.营业税的征收范围 1157
5.增值税的税率 1158
6.消费税的税率 1158
7.营业税的税率 1159
8.混合销售行为及其税务处理 1159
9.兼营行为及其税务处理 1160
10.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160
11.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161
12.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161
13.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纳税期限 1161
14.增值税的纳税地点 1162
15.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1162
16.营业税的纳税地点 1163
17.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及其优点 1163
18.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及其认定 1164
19.对增值税纳税人登记的管理 1164
20.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1165
三、流转税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166
1.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 1166
2.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和负税人 1167
3.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 1167
4.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 1168
5.增值税的销售额的确定 1168
6.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1169
7.增值税的进项税额的确定 1170
8.免征增值税的法定条件 1171
9.消费税的计算方法 1172
10.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1173
11.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1173
12.实行从价定率征收的进口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1173
13.营业税的计算办法 1173
14.营业税纳税人的营业额的计算 1174
15.免征营业税的法定条件 1174
16.出口退税制度及其具体规定 1175
第四章 所得税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176
一、概述 1176
(一)所得税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1176
1.所得税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1176
2.所得税的发展情况及特点 1177
(二)内资企业所得税 1178
1.企业所得税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1178
2.原有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缺点 1179
3.企业所得税的改革 1180
(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1180
1.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与涉外税制 1180
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在我国的发展 1181
(四)个人所得税 1182
1.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1182
2.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1183
二、所得税法执法中的主要问题 1183
1.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1183
2.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1184
3.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1184
4.税务上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流动资产的界定 1184
5.企业固定资产的计价 1184
6.应当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 1185
7.不得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 1185
8.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依据和方法 1186
9.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 1186
10.企业发生的开办费的扣除 1186
11.对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1186
12.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1187
13.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1188
14.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所得的来源地的确定 1188
15.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 1189
16.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期限 1189
17.纳税人取得的所得为外币、实物或有价证券的税务处理 1190
18.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1190
19.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的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1190
20.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1191
21.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本支出和费用支出的划分 1191
2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有关问题的处理 1192
23.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对无形资产和筹办费等费用的摊销 1193
24.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对存货的计价 1194
25.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对征税期间的规定 1194
26.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办法 1194
三、所得税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194
1.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1194
2.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195
3.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的收入总额包括的内容 1195
4.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项目 1195
5.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的项目 1197
6.企业所得税法的税收优惠 1197
7.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 1197
8.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 1198
9.起征点及其确定 1198
10.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199
11.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单位 1200
12.速算扣除数 1200
13.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1200
14.纳税人在我国境外的所得已在外国缴纳了的所得税的扣除 1201
15.个人所得税法的减免规定 1202
16.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1202
17.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203
18.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列支的具体项目 1203
19.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减税免税规定 1204
20.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将从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退税额的计算 1205
21.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再投资退税手续的办理 1205
22.外国企业合并申报缴纳所得税的计算 1206
第五章 财产、资源和行为税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207
一、概述 1207
(一)财产税法 1207
1.财产税的概念和分类 1207
2.财产税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1207
3.土地增值税 1208
(二)资源税法 1210
1.资源税的概念及其征税依据和目的 1210
2.资源税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和作用 1211
(三)行为税法 1212
1.旧行为税体系存在的问题 1212
2.行为税的改革 1212
3.印花税 1213
二、财产、资源和行为税法执法中的主要问题 1214
1.土地增值税的设置原则 1214
2.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1215
3.土地增值税的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 1215
4.土地增值税的税率 1215
5.土地增值税的纳税地点与纳税期限 1215
6.资源税的征收范围 1216
7.资源税的计税依据 1216
8.资源税的税目、税额 1216
9.资源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216
10.资源税的纳税地点 1217
11.资源税的纳税期限 1217
12.印花税的征税范围 1217
13.印花税的税目税率 1217
14.印花税的纳税办法 1218
15.印花税的违章处理 1218
三、财产、资源和行为税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219
1.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 1219
2.土地增值税纳税人的应纳税增值额的计算 1219
3.土地增值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1219
4.土地增值税的减税、免税 1220
5.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 1220
6.资源税的扣缴义务人 1220
7.不同税目的资源税的课税数量 1221
8.资源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1221
9.纳税人开采或生产不同税目应税产品对税额的适用 1221
10.资源税的减税、免税 1221
11.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 1222
12.印花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1222
13.印花税的免税 1223
第六章 农业税、关税及其他各税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224
一、概述 1224
(一)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1224
(二)农业税 1225
1.农业税的历史沿革 1225
2.农业税的特点 1226
3.农业税政策 1226
(三)关税 1228
(四)其他各税 1229
1.农业特产税 1229
2.契税 1230
3.船舶吨税 1230
二、各税执法中的主要问题 1231
1.农业税的征税对象和征收范围 1231
2.农业税的税率 1231
3.农业税的征收办法 1231
4.对农业税的违章行为的处理 1232
5.农业特产税的课税对象和征收范围 1232
6.农业特产税的税率 1232
7.农业特产税的纳税时间和纳税期限 1232
8.关税的征税对象 1233
9.关税的税率 1233
10.关税的缴纳方法 1233
11.关税的缓纳 1233
12.关税的退还 1234
13.关税的补征和追征 1234
三、各税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234
1.农业税的纳税人 1234
2.农业税的计算办法 1235
3.农业税的优待和减免 1235
4.农业特产税的纳税义务人 1236
5.农业特产税的计税依据及其应纳税额的计算 1236
6.农业特产税的减免 1237
7.关税的纳税义务人 1237
8.关税完税价格 1237
9.一般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的确定 1237
10.特殊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的确定 1238
11.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的确定 1239
12.进出口物品的完税价格的确定 1239
13.进出口货物的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239
14.关税的减免 1239
第七章 税法执法用法常用法律法规 1241
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通过1992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公布1993年1月10日起施行) 124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1993年8月4日国务院令第123号发布) 124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1993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1993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布) 1258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实施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问题的规定(1993年11月2日发布) 126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 126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93年12月25日财政部发布) 1270
7.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试行)(1994年1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 1275
8.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管理办法(1994年4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 1279
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 1281
10.关于消费税会计处理的规定(1993年12月27日财政部发布) 1283
11.消费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1993年12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 1285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 128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93年12月25日财政部发布) 1290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1985年2月8日国务院发布) 1294
15.关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1985年3月22日财政部发布) 1295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 1296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94年2月4日财政部发布) 1299
18.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1994年5月13日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 1307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309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1991年6月30日国务院令第85号发布) 1313
21.国家税务局关于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实施办法(1992年10月29日发布) 1328
2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1994年1月28日国务院发布) 1330
23.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1994年3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 1335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1958年6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十六次会议通过1958年6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1958年6月3日起施行) 1339
25.契税暂行条例(1950年3月31日政务院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1343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1986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布) 1345
27.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1986年9月25日发布) 1346
28.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1951年8月8日政务院公布) 1349
29.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1986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布) 1351
30.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车船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1986年9月25日发布) 1352
31.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1987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 1354
32.关于耕地占用税具体政策的规定(1987年6月25日财政部发布) 1356
33.关于耕地占用税减免管理的暂行规定(1990年8月1日财政部发布) 1358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1988年7月12日国务院第十二次常务会议通过1988年9月27日国务院令第17号发布) 1360
35.关于土地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1988年10月24日国家税务局发布) 1362
36.关于土地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1989年12月21日国家税务局发布) 1365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1993年12月13日财政部发布) 1367
3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95年1月27日发布) 1369
39.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 1373
40.资源税若干问题的规定(1994年1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 1375
41.关于资源税会计处理的规定(1994年2月21日财政部发布) 1377
42.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1988年6月24日国务院第九次常务会议通过1988年8月6日国务院令第11号发布) 1378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1988年9月29日财政部发布) 1380
44.国家税务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1988年12月12日发布) 1384
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1991年4月16日国务院发布) 1387
4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91年6月18日国家税务局发布) 1389
47.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税务局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的若干补充规定(1991年7月12日发布) 1391
48.屠宰税暂行条例(1950年12月19日政务院发布) 1394
49.关于改进屠宰税征税办法的若干规定(1985年8月24日财政部发布) 1396
50.中华人民共和国筵席税暂行条例(1988年9月9日国务院第二十一次常务会议通过1988年9月22日国务院令第16号发布) 1397
5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1987年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1987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一号公布1987年7月1日起施行) 1398
5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1985年3月7日国务院发布1987年9月12日国务院修订发布1992年3月18日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订发布) 1406
税法执法用法重要参阅法律、法规、规章名录 1411
第五编 知识产权法执法用法 1465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执法用法基本问题 1465
一、知识产权法基本知识 1465
(一)知识产权的定义 1465
(二)知识产权的特征 1465
1.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权 1465
2.知识产权的双重性 1466
3.知识产权的法律确认性 1466
4.专有性 1466
5.地域性 1467
6.时间性 1467
(三)知识产权的范围 1467
二、知识产权法的概念 1468
(一)知识产权法的概念 1468
(二)知识产权法调整的对象 1468
1.民事关系 1468
2.行政关系 1468
(三)知识产权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1468
1.促进了智力成果的应用 1468
2.对智力成果提供法律保障,为依法行使权利奠定了基础 1469
3.有利于引进外国技术、促进国际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 1469
(四)我国知识产权法的沿革 1469
1.1949年以前中国的知识产权法 1469
2.新中国的知识产权法 1469
第二章 商标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471
一、商标法基本知识介绍 1471
(一)商标的概念和特征 1471
1.商标是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标记 1471
2.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的标志 1471
3.商标是由文字、图形或文字与图形组合而成的专用标记 1472
4.商标在一定程度上能标示商品的质量 1472
(二)商标和其他标志的区别 1472
1.商标与装璜 1472
2.商标与商号 1472
3.商标和原产地名称 1473
4.商标与商务用语 1473
(三)商标的种类 1473
1.根据商标的结构进行分类 1473
2.根据商标的用途划分 1474
3.根据使用者分类 1475
4.特殊性质的商标,主要是防御商标 1475
(四)驰名商标 1475
1.有较高的声誉 1475
2.为相关公众所熟知 1476
3.必须为注册商标 1476
(五)商标的作用 1476
1.区别同一种或同一类商品的不同生产者 1476
2.可以督促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质量和维护商标信誉 1477
3.商标对企业来说是无形资产 1477
(六)我国商标法的产生和发展 1477
二、商标执法中的主要问题 1479
1.商标注册申请审查的原则 1479
2.商标注册申请时申请日的确定 1479
3.商标相同或近似,使用的商品也相同或类似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同一天提出申请的处理办法 1479
4.商标注册审查,驳回的依据 1480
5.商标的注册审查和核准程序 1481
6.外国商标在我国申请注册的方式 1481
7.商标管理的意义 1482
8.国家机关对注册商标使用管理的内容 1482
9.商标局对未注册商标的管理 1483
10.商标标识印制管理的规定 1483
11.国家对出口商品商标的管理 1484
12.商标侵权行为的含义 1485
13.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1485
14.对商标侵权行为的处理 1486
15.商标侵权案件处罚的行政复议 1487
16.商标侵权案件处罚的行政诉讼 1487
17.假冒商标罪 1487
18.国家商标局的工作职责 1488
19.商标评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488
20.商标复审委员会处理争议的一般程序 1489
21.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商标工作职责 1489
三、商标用法中的问题 1490
1.商标代理制 1490
2.商标代理组织及业务范围 1490
3.当事人委托商标代理机构进行商标注册,需办理的手续 1490
4.商标注册的自愿原则 1491
5.商标注册申请应该提交的文件 1491
6.制做商标注册申请书需注意的事项 1491
7.注册商标所有人需改变注册商标的文字、图形的办理程序 1492
8.商标权人需要改变注册人的名义、地址或其他事项的办理程序 1492
9.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 1492
10.商标使用许可的种类 1493
11.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主要内容 1493
12.注册商标的转让 1493
13.注册商标的转让应当注意的问题 1494
14.注册商标的续展手续的办理 1494
15.注册商标的撤销 1494
16.注册商标的注销 1495
17.不当注册商标及对不当注册商标的处理 1495
第三章 专利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496
一、专利法的基本问题 1496
(一)专利和专利制度 1496
1.专利的基本含义 1496
2.专利制度的产生 1496
3.我国专利制度的沿革 1497
(二)专利权的特点 1498
1.专用性 1498
2.时间性 1498
3.地域性 1498
(三)专利法保护的客体 1499
1.发明专利 1499
2.实用新型专利 1499
3.外观设计专利 1499
(四)专利法不予保护的项目 1499
1.科学发现 1499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1500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500
4.动物和植物新品种 1500
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1500
(五)专利法律关系的主体 1500
1.有权申请专利和取得专利权的人 1501
2.专利权的归属 1502
二、专利执法中的问题 1503
1.专利局授予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条件 1503
2.新颖性及判断新颖性的标准 1503
3.不丧失新颖性的规定 1505
4.创造性及判断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创造性 1506
5.实用性及发明和实用新型实用性的衡量标准 1507
6.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条件 1507
7.判断外观设计新颖性时应把握的标准 1507
8.外观设计的独创性的判断 1508
9.外观设计应富有美感的含义 1508
10.外观设计应适用于工业应用的含义 1508
11.判断已有外观设计和现有外观设计是否相同,应该注意的问题 1508
12.发明人或设计人的范围 1509
13.共同发明人或共同设计人的判定 1509
14.共同发明人或共同设计人在行使专利申请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509
15.对协作或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的理解 1510
16.在中国境内有经常住所或营业所的外国人专利申请权的行使 1510
17.在中国境内没有经常住所或营业所的外国人专利申请权的行使 1510
18.非职务发明创造 1510
19.职务发明创造 1510
20.对于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的所有人或持有人应当给予发明人或设计人以奖励和报酬的标准 1511
21.申请人向专利局申请专利和办理其他手续时,应当缴纳的费用 1511
22.专利申请违反单一性原则时的处理 1511
23.专利申请日期的确定 1512
24.关于保密专利申请的规定 1512
25.优先权的概念及取得优先权要具备的条件 1512
26.专利申请书的修改及限制 1513
27.专利申请的撤回 1514
28.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 1514
29.国际上专利申请和审批的方式及优缺点 1514
30.我国专利申请的审查制度 1515
31.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经过的步骤 1515
32.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程序的步骤 1518
33.专利权的撤销 1519
34.专利权的无效及其法律后果 1520
35.我国专利法对于专利权期限的规定 1520
36.专利权的终止 1521
37.专利权包括的内容 1521
38.专利实施的含义及方式 1522
39.专利权的限制 1522
40.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1523
41.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1524
42.专利权的法律保护方式 1524
三、专利用法中的问题 1525
1.专利法的概念 1525
2.各国专利法一般都规定的内容 1525
3.专利法律关系包括的要素 1526
4.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含义 1526
5.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区分 1526
6.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区分 1527
7.不能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 1527
8.不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 1527
9.专利权人享有的权利 1527
10.专利权人承担的义务 1529
11.专利申请权人申请专利时应遵循的原则 1530
12.发明创造是否申请专利的选择 1531
13.申请专利的必要性分析 1531
14.专利申请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1532
15.专利申请奉行的原则 1533
16.专利申请要履行的基本手续 1534
17.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中请求书的撰写 1534
18.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中说明书的撰写 1535
19.撰写说明书应注意的问题 1536
20.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中权利要求书的撰写 1536
21.撰写权利要求书时应注意的问题 1537
22.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中摘要的撰写 1538
23.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需要提交的文件 1538
24.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的撰写 1538
25.外观设计的图片或照片应符合的要求 1538
26.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的撰写 1538
27.使用外观设计的产品模型或样品必须符合的标准 1539
28.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实例 1539
第四章 著作权法执法用法中的主要问题 1541
一、著作权的基本知识 1541
(一)著作权及著作权法的概念 1541
(二)著作权的特征 1542
1.著作权是一种无形的知识产权 1543
2.著作权是一种由法律确认的权利 1543
3.著作权既保护作品的内容,又保护形式且更注重形式 1543
4.著作权是一种专有权利 1543
(三)著作权法与其他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1543
1.著作权法与商标法 1543
2.著作权法与专利法 1544
二、著作权执法中的问题 1544
1.著作权侵权行为 1544
2.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1545
3.侵犯著作权行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1545
4.违反著作权法的行政处罚 1546
5.解决著作权民事纠纷的方法 1546
6.侵犯著作权的刑事责任 1547
三、著作权用法中的问题 1547
1.作品未发表也可以享有著作权 1547
2.外国人的作品在中国的保护 1548
3.我国著作权法保护作品的种类 1548
4.著作权法上的作者 1549
5.著作权法上的拟制作者 1549
6.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1549
7.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的作品 1550
8.著作权人的权利 1550
9.发表权 1550
10.署名权 1551
11.著作权中的修改权 1551
12.作品完整权的保护 1551
13.著作财产权的特性 1552
14.复制权 1552
15.表演权 1552
16.播放权 1553
17.展览权 1553
18.改编权 1553
19.翻译权 1554
20.编辑权 1554
21.摄制电影、电视、录相权 1554
22.作者或著作权人的获取报酬权 1554
23.著作权确定的一般原则 1555
24.演绎作品的著作权的归属 1555
25.合作作品的著作权的归属确定 1555
26.编辑作品的著作权的归属确定 1555
27.电影、电视、录相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确定 1556
28.职务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确定 1556
29.委托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确定及行使 1557
30.原件所有权转移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确定 1557
31.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 1557
32.著作权的转让 1557
33.卖绝版权的含义 1158
34.著作权的继承 1558
35.著作权的许可使用 1558
36.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期限 1558
37.作品发表权、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 1558
38.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1559
39.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著作权的期限 1559
40.作品合理使用的条件 1559
41.作品合理使用的情况 1559
42.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1560
43.图书出版合同及出版合同的内容 1561
44.表演合同 1561
45.转播许可合同 1561
46.邻接权 1562
47.表演者的权利 1562
48.表演者的义务 1562
49.录音录像制作者的权利 1563
50.录音录像制作者的义务 1563
51.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 1563
52.广播电台、电视台在制作、播放广播电视节目时的义务 1563
53.邻接权的期限 1564
54.图书出版者的权利 1564
55.报刊出版者享有的权利 1564
56.图书出版合同标准样式 1565
57.国家对出版境外图书合同的登记的规定 1567
四、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 1567
1.计算机软件保护的必要性 1567
2.国外计算机软件保护的状况 1568
3.我国对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的保护 1568
4.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 1568
5.计算机软件 1569
6.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主体 1569
7.外国软件作品在中国的著作权保护 1569
8.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取得方式 1570
9.软件的著作权人享有的权利 1570
10.软件著作权人的财产权 1570
11.软件著作权的权利的限制 1571
12.合法持有软件复制品的单位、公民享有的权利 1572
13.职务作品软件著作权的归属确定 1572
14.非职务软件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确定 1572
15.合作作品软件著作权的归属确定 1572
16.委托作品的软件著作权的归属确定 1573
17.因继承发生的软件著作权的归属确定 1573
18.软件著作权的使用许可 1573
19.软件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条款 1574
20.软件著作权的转让及转让合同的内容 1575
21.软件委托开发合同的内容 1575
2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登记 1576
23.软件著作权登记的种类 1577
24.各种登记应提交的文件 1577
25.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人的确定 1578
26.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例外交存的条件 1578
27.软件登记中心收到登记申请后登记手续的办理 1578
28.申请登记暂不受理的情况 1579
29.申请人对软件著作权登记的异议的提出 1579
30.登记机关对异议申请的处理 1580
31.软件著作权登记中需交纳的费用 1580
3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公告的内容 1580
33.计算机软件登记簿 1581
34.查询有关登记公告,登记中心查阅手续的办理 1581
35.计算机软件的法律责任 1581
36.软件著作权的行政管理机关及其职能 1581
37.软件的行政诉讼 1582
38.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1582
39.计算机软件犯罪 1583
40.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 1583
41.删除、修改,增加、干扰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 1583
42.删除、修改,增加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和应用程序罪 1583
43.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破坏程序罪 1584
44.《保护计算机软件示范法条》保护客体的内容 1584
45.示范法条对软件著作权归属的规定 1584
46.示范法条对软件专有权的取得方式和保护期限的规定 1585
47.示范法条规定的软件专有权的内容 1585
48.示范法条对软件专有权侵权法律保护的规定 1585
49.程序著作权保护的客体 1585
50.程序著作权保护的主体 1586
51.程序著作权的作者享有的权利 1586
52.反向工程可否被允许用于生产具有互用性的竞争产品 1586
53.《方针》规定的特殊保护措施与保护期限的主要内容 1586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自我保健按摩全书 彩图典藏版》张威编著 2018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昆虫王国 写给孩子们的百科全书》贝贝狗童书馆 2018
- 《罪全书 3》蜘蛛著 20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张道真英语用法 中学生精华版》张道真著 2018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内科学》(中国)刘德培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