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新课标常备:初中政史地记忆理解词典  精编版
新课标常备:初中政史地记忆理解词典  精编版

新课标常备:初中政史地记忆理解词典 精编版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嘉言,马幼熙主编
  • 出 版 社:英伟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2057098
  • 页数:5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有条理、有系统全方位地记忆理解政治、历史、地理知识,快速提高学习能力。
《新课标常备:初中政史地记忆理解词典 精编版》目录

政治(思想品德) 3

第一部分 成长中的我 3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 3

一、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4

二、正确认识青春期 5

三、情绪的多样性 7

四、品味生活 8

五、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磨砺意志 10

六、正确认识自我 14

第二单元 自尊自强 16

一、珍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 17

二、自尊尤价 19

三、自信自立 24

四、人生当自强 26

五、分辨是非善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9

第三单元 学会用法 31

一、感受法律的尊严 32

二、法律护我成长 36

二、预防违法犯罪 37

第二部分 我与他人的关系 49

第四单元 交往与沟通 49

一、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50

二、同侪携手共进 54

三、老师伴我成长 57

四、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57

五、文明交往 59

六、竞争合作求双赢 60

第五单元 交往的品德 65

一、孝亲敬长 66

二、诚信做人到永远 67

三、平等尊重你我他 69

四、心有他人天地宽 71

五、多元文化“地球村” 72

第六单元 权利和义务 74

一、权利和义务 75

二、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78

三、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80

四、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83

五、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85

六、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 86

七、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9

第三部分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91

第七单元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91

一、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92

二、学会学习,做好准备 96

三、克服困难和逆境,积极进取 100

四、个人与集体,能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101

五、关爱社会 102

六、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103

第八单元 承担社会责任 105

一、维护社会公平,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06

二、我们维护正义 108

三、责任与负责 110

四、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112

第九单元 法律与社会秩序 115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16

二、依法治国 118

三、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120

四、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121

第十单元 认清国情爱我中华 123

一、认清国情 125

二、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127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34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35

五、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138

六、维护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 141

七、投身精神文明建设 145

八、机遇和挑战 148

九、树立理想,报效祖国 152

历史 159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159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159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60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60

三、华夏之祖 161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63

一、夏、商、西周的兴亡 164

二、春秋战国的纷争 165

三、大变革的时代 166

四、中华文化的勃兴 167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171

一、“秦王扫六合” 173

二、“伐无道,诛暴秦” 173

三、大一统的汉朝 174

四、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75

五、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75

六、昌盛的秦汉文化 176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78

一、三国鼎立 179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179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180

四、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81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83

一、繁荣一时的隋朝 184

二、大唐盛世 185

三、科举制的创立 186

四、对外友好往来 187

五、辉煌的隋唐文化 189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92

一、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94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195

三、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96

四、蒙占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96

五、灿烂的宋元文化 197

第七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200

一、明朝君权的加强 202

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202

三、君主集权的强化 204

四、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205

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07

六、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209

七、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210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212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12

一、鸦片战争 213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214

三、左宗棠收复新疆 215

四、甲午中日战争 216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6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218

一、洋务运动 219

二、戊戌变法 221

三、辛亥革命 222

四、新文化运动 224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27

一、五四爱国运动 228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30

三、北伐战争 231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32

五、红军不怕远征难 233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36

一、难忘“九一八” 237

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239

三、血肉筑长城 240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45

一、内战烽火 246

二、战略大决战 247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250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51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52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254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258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58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59

二、为巩固新政而斗争 260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63

一、工业化的起步 264

二、三大改造 265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66

四、“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268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70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271

二、改革开放 272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73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76

一、民族团结 277

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278

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279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282

一、钢铁长城 283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83

三、外交事业的发展 284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286

一、科学技术成就 287

二、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289

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289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291

第四部分 世界古代史 293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的人类 293

一、人类的出现 294

二、氏族社会 294

第二单元 上古人类文明 296

一、大河流域古国 297

二、西方文明之源 298

第三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300

一、亚洲 301

二、欧洲 302

第四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304

一、暴力冲突 304

二、和平往来 305

第五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307

一、文字 308

二、世界三大宗教 308

三、文学与戏剧 309

四、科学 310

五、著名建筑 310

第五部分 世界近代史 311

第一单元 步入近代社会 311

一、文艺复兴 312

二、新航路的开辟 313

三、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314

第二单元 第一次工业革命 320

第三单元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323

一、血腥的资本积累 323

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324

第四单元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25

第五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328

一、美国南北战争 328

二、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329

三、日本明治维新 330

第六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 333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333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334

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334

第七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35

第八单元 科学与思想文化 338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341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41

一、俄国十月革命 342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43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344

第二单元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346

一、凡尔赛和华盛顿体系 347

二、经济大危机 349

二、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351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354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与扩大 356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与胜利 358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361

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362

二、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364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367

一、苏联改革和解体 367

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与演变 368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370

一、亚非拉的奋起 371

二、动荡中的中东地区 372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374

一、冷战中的对峙 374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376

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77

第八单元 科学技术和文化 378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378

二、现代艺术的发展 380

地理 383

第一部分 地理基础知识 383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383

一、地球和地球仪 384

二、地球的运动 389

三、地图 393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397

第二单元 海洋和陆地 397

一、大洲和大洋 398

二、海陆的变迁 403

第三单元 天气和气候 405

一、多变的天气 406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408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410

四、世界的气候 412

第四单元 居民与聚落 417

一、人口与人种 418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422

三、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424

第五单元 发展与合作 426

第六单元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430

一、自然环境 430

二、人文环境 434

第七单元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437

一、日本 437

二、东南亚 441

三、印度 446

四、俄罗斯 451

第八单元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455

一、中东地区 455

二、欧洲西部 459

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463

四、澳大利亚 466

第九单元 西半球的国家 471

一、美国 471

二、巴西 476

第十单元 极地地区 481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485

第十一单元 从世界看中国 485

一、辽阔的疆域 486

二、众多的人口 490

三、多民族的家庭 491

第十二单元 中国的自然环境 492

一、地势和地形 493

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496

三、河流和湖泊 502

第十三单元 中国的自然资源 505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07

二、土地资源 508

三、水资源 510

第十四单元 中国的经济发展 514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515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519

三、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523

第十五单元 中国的地理差异 527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528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528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530

第十六单元 认识省级区域 532

一、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533

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535

三、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537

四、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38

第十七单元 认识省内区域 540

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541

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542

第十八单元 认识跨省区域 545

一、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546

二、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548

第十九单元 走向世界的中国 55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