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汉昌,王彬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11069426
  • 页数:4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高等法学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共5编25章,以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为核心,介绍了古今中外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重点论述了应用理论和现行刑事诉讼法律规范,系统论述了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适合高校法律专业本科教育用书。
《刑事诉讼法学》目录

第一编 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3

一、刑事诉讼 3

二、刑事诉讼法 6

三、刑事诉讼法学 10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 14

一、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 14

二、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 18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基本范畴 24

一、刑事诉讼目的 24

二、刑事诉讼模式 25

三、刑事诉讼职能 27

四、刑事诉讼主体 28

五、刑事诉讼阶段 29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 32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和根据 32

一、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 32

二、刑事诉讼法的根据 33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35

一、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 35

二、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36

三、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36

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37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39

第一节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概述 39

一、基本原则概述 39

二、基本制度概述 40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41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 41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42

三、依靠群众原则 43

四、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44

五、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45

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46

七、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47

八、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49

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 50

十、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51

十一、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原则 52

十二、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53

十三、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 54

十四、司法协助原则 55

第三节 国际社会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 56

一、程序法定原则 56

二、正当程序原则 56

三、司法独立原则 57

四、无罪推定原则 58

五、控辩平等原则 58

六、有效辩护原则 59

七、诉讼及时原则 60

八、禁止重复追究原则 60

第四节 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61

一、两审终审制度 61

二、审判公开制度 62

三、人民陪审制度 63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67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67

一、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 68

二、人民检察院 69

三、人民法院 70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 72

一、当事人 72

二、其他诉讼参与人 76

第五章 管辖 80

第一节 管辖的概念、意义和原则 80

一、管辖的概念 80

二、管辖的意义 81

三、确定管辖的原则 81

第二节 立案管辖 82

一、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82

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83

三、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83

第三节 审判管辖 85

一、级别管辖 85

二、地区管辖 88

三、指定管辖 90

四、专门管辖 91

第六章 回避 94

第一节 回避的概念和意义 94

一、回避的概念 94

二、回避的意义 95

第二节 回避的种类、理由和人员范围 96

一、回避的种类 96

二、回避的理由 97

三、回避的人员范围 99

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 100

一、回避的提出 100

二、回避的审查和决定 101

三、对回避决定的复议 102

第七章 辩护与代理 106

第一节 辩护 106

一、辩护的概念和意义 106

二、辩护的种类 109

三、辩护人制度 111

第二节 代理 117

一、刑事代理的概述 117

二、刑事公诉案件的代理 118

三、刑事自诉案件的代理 119

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代理 120

第八章 强制措施 124

第一节 强制措施概述 124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点 124

二、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 125

三、强制措施的体系和意义 126

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126

一、拘传 126

二、取保候审 128

三、监视居住 131

第三节 拘留 132

一、拘留的概念和条件 132

二、拘留的程序和期限 133

三、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 134

四、关于公民的扭送 136

第四节 逮捕 137

一、逮捕的概念和条件 137

二、逮捕的权限 138

三、逮捕的程序 138

第九章 附带民事诉讼 144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144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 144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 145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146

一、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 146

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147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和裁判的执行 150

一、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查和开庭前的准备 150

二、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判特点 152

三、附带民事诉讼裁判的执行 153

第十章 期间、送达 156

第一节 期间 156

一、期间的概念和意义 156

二、法定期间 157

三、期间的计算 160

四、期间的恢复 161

第二节 送达 162

一、送达的概念 162

二、送达回证 162

三、送达的方式 163

第十一章 刑事诉讼的中止、延期审理和终结 165

第一节 刑事诉讼的中止 165

一、刑事诉讼中止概述 165

二、刑事诉讼中止的适用条件和程序 166

第二节 延期审理 167

一、延期审理概述 167

二、延期审理的适用条件和程序 168

第三节 刑事诉讼的终结 169

一、刑事诉讼终结概述 169

二、刑事诉讼终结的适用条件和程序 170

第二编 证据论 175

第十二章 刑事证据的一般理论 175

第一节 刑事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175

一、外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沿革 176

二、中国各个时期的刑事证据制度 178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概念与意义 183

一、刑事证据的概念 183

二、刑事证据的特征 184

三、刑事证据的意义 186

第三节 刑事诉讼证明 187

一、证明对象 187

二、证明责任 189

三、证明标准 192

第十三章 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和分类 196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种类 196

一、物证、书证 197

二、证人证言 198

三、被害人陈述 200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200

五、鉴定结论 202

六、勘验、检查笔录 203

七、视听资料 204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分类 204

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205

二、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 205

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206

四、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207

第十四章 刑事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 211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收集 211

一、刑事证据收集的概念和意义 211

二、刑事证据收集的基本要求 213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 215

一、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概念 215

二、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基本原则 216

三、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步骤和方法 219

第三编 普通程序论 227

第十五章 立案程序 227

第一节 立案概述 227

一、立案的概念 227

二、立案的意义 228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229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 229

二、立案的条件 231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 232

一、对立案材料的接受 232

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 233

三、审查后的处理 234

四、立案监督 235

第十六章 侦查程序 238

第一节 侦查概述 238

一、侦查的概念 238

二、侦查的任务和意义 239

三、侦查活动的基本原则 241

第二节 侦查行为 242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 242

二、询问证人、被害人 244

三、勘验、检查 246

四、搜查 248

五、扣押物证、书证 249

六、鉴定 251

七、辨认 252

八、通缉 253

第三节 侦查终结 254

一、侦查终结的概念和意义 254

二、侦查终结的条件 255

三、侦查终结的处理 255

四、侦查中的羁押期限 256

五、补充侦查 257

六、侦查监督 259

第十七章 起诉程序 263

第一节 起诉概述 263

一、起诉的概念及分类 263

二、起诉的任务及意义 269

第二节 提起公诉的程序 269

一、审查起诉 269

二、提起公诉 275

三、不起诉 279

第三节 提起自诉的程序 283

一、自诉案件的范围 283

二、提起自诉的条件 284

三、提起自诉的程序 286

第十八章 第一审程序 289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289

一、审判的概念 289

二、第一审程序的概念 292

三、第一审程序的意义 292

第二节 对公诉案件的审查 293

一、对公诉案件审查的概念和意义 293

二、对公诉案件审查的内容及处理 293

第三节 法庭审判 294

一、开庭审判前的准备 294

二、法庭审判阶段 296

三、单位犯罪案件的特殊审判程序 304

四、法庭秩序 304

五、法庭审判笔录 305

六、审理期限 305

第四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 306

一、判决 306

二、裁定 307

三、决定 308

第五节 简易程序 308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308

二、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范围 309

三、简易程序的特点 310

四、简易审理程序 310

第六节 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311

一、自诉案件的受理审查和处理 311

二、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 313

第十九章 第二审程序 316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述 316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 316

二、第二审程序的任务 317

三、第二审程序的意义 317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318

一、上诉 318

二、抗诉 320

第三节 第二审案件的审判 321

一、对案件的审查 321

二、审理方式 322

三、对二审案件的处理 324

四、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期限 325

第四节 上诉不加刑原则 325

一、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概念 325

二、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意义 326

三、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 327

第四编 特殊程序论 331

第二十章 死刑复核程序 331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331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 331

二、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 332

第二节 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333

一、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 333

二、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报请复核程序 334

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报请复核的要求 335

四、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 336

第三节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338

一、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核准权 338

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报请复核程序 338

三、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 338

第二十一章 审判监督程序 340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340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 340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意义 342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343

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 343

二、申诉的法律效力和申诉的理由 344

三、申诉的审查处理 345

四、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346

五、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 348

六、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 349

第三节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350

一、重新审判的程序 350

二、重新审判的期限 351

三、重新审判后的处理 351

第二十二章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诉讼程序 354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概述 354

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概念 354

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355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诉讼原则 357

一、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 357

二、分案处理的原则 357

三、保障未成年被告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的原则 358

四、不公开审理的原则 358

五、全面调查的原则 359

六、迅速、简约的原则 359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诉讼程序 359

一、立案程序 359

二、侦查程序 360

三、起诉程序 360

四、审判程序 361

五、执行程序 363

第二十三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 366

第一节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概述 366

一、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及特点 366

二、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有关规定 367

第二节 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367

一、国家主权原则 368

二、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368

三、遵守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原则 368

四、使用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369

五、指定或委托中国律师参加诉讼原则 370

第三节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371

一、涉外刑事案件的管辖 371

二、对外国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强制措施 372

三、律师参加涉外刑事诉讼 373

四、诉讼文书的送达 374

第四节 刑事司法协助 375

一、刑事司法协助概述 375

二、刑事司法协助的程序 376

第二十四章 国家刑事赔偿程序 379

第一节 国家刑事赔偿概述 379

一、国家刑事赔偿的概念和意义 379

二、国家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381

第二节 国家刑事赔偿的范围 382

一、侵犯人身权的赔偿范围 382

二、侵犯财产权的赔偿范围 384

三、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384

第三节 国家刑事赔偿程序 385

一、国家刑事赔偿请求人和刑事赔偿义务机关 385

二、国家刑事赔偿程序 387

第五编 执行程序论 395

第二十五章 执行程序 395

第一节 执行程序概述 395

一、执行的概念 395

二、执行的根据 396

三、执行的主体 396

四、执行的意义 397

第二节 各类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397

一、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裁定的执行 397

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裁判的执行 399

三、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以及徒刑或拘役缓刑裁判的执行 400

四、罚金、没收财产、无罪、免刑裁判及附带民事诉讼裁判的执行 401

第三节 执行中的诉讼问题 402

一、死刑立即执行的变更 402

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变更 403

三、监外执行 403

四、减刑和假释 405

五、对新罪和漏罪的追诉 407

六、对错判和申诉的处理 408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408

一、对死刑裁判的执行活动的监督 408

二、对人民法院交付执行活动及监狱等执行机关的具体执行活动的监督 409

三、对暂予监外执行、减刑、假释的监督 410

参考文献 412

后记 4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