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哲学
哲学

哲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万甫,孟朝晖主编
  • 出 版 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10418823
  • 页数:394 页
图书介绍:
《哲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

三、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1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25

一、时代的思想精华 25

二、人生的根本指南 29

三、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基…础 32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38

第一节 物质 3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物质观 39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41

三、物质和物质形态、结构 43

第二节 运动 45

一、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 45

二、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7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 50

一、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50

二、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50

三、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52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53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 54

二、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55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实践意义 60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64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65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5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67

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意识起源问题上的错误 69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70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70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2

三、意识和人工智能 74

第三节 意识的能动作用 77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 77

二、正确理解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79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84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85

一、事物、现象的普遍联系 85

二、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86

三、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88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91

一、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91

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3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98

一、两种发展观的对立 98

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101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108

第一节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108

一、矛盾、统一性、斗争性 108

二、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12

第二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14

一、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114

二、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16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18

一、矛盾的普遍性 118

二、矛盾的特殊性 119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23

四、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24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 130

第一节 质、量、度 130

一、质 131

二、量 134

三、度 135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37

一、量变与质变 137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38

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复杂性 140

四、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48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52

第一节 肯定和否定 152

一、事物自身运动中的肯定和否定 152

二、辩证的否定 155

三、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157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59

一、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159

二、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60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重要意义 162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64

一、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164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 167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69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173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173

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173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74

三、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 176

四、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实践意义 178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79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179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80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184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85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185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88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189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190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190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91

三、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194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 195

一、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195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96

三、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197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 202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03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 203

二、唯物主义反映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205

三、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207

四、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09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 213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213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16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220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20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226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28

第十章 真理 235

第一节 客观真理 236

一、真理是客观的 236

二、真理和谬误 238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40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40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241

第三节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244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244

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47

第四节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248

一、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一致性 248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50

第十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 255

第一节 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255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56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259

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266

第二节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268

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区别与联系 268

二、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274

三、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276

第十二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82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82

一、生产力及其构成 282

二、生产关系的内容、类型 288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93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293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98

第十三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304

第一节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304

一、经济基础 304

二、上层建筑 306

三、社会形态 308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10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310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14

第十四章 社会意识 318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318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18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21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 327

一、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327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332

三、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336

第三节 意识形态诸形式 338

一、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特点 338

二、意识形态诸形式的区别和联系 342

第十五章 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350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与阶级斗争 351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51

二、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357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362

第二节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64

一、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364

二、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 365

三、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69

四、无产阶级领袖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372

五、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75

第三节 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趋势 377

一、社会前进发展的总趋势 377

二、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379

三、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 382

四、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386

五、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的统一 3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