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沈阳农业大学校史
沈阳农业大学校史

沈阳农业大学校史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鞠恩功主编;《沈阳农业大学校史》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205053919
  • 页数:6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前身时期及其历史沿革”、“学校的创建与发展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恢复改革发展时期”、“附录”五大部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沈阳农业大学五十年的发展变化。
《沈阳农业大学校史》目录

序&何康 3

第一篇 前身时期及其历史沿革(1927—19529) 3

第一章 原沈阳农学院及其历史沿革(1927一1952.9) 3

第一节 学校的创办与沿革 3

一、奉天省立第一农科高级中学 4

二、东北大学农学院(农科) 6

三、奉天农业大学的建立 7

四、恢复东北大学农学院 8

五、第一次建立沈阳农学院 9

六、第二次建立沈阳农学院 9

第二节 办学情况 11

一、办学的宗旨及任务 11

二、学校的组织机构及师生员工情况 11

三、系、组和学科的设置及任务 12

四、课程设置及教育教学特点 14

五、后勤及教学支持系统情况 18

第二章 原复旦大学农学院(1927—1952) 20

第一节 学校的创建与变迁 20

第二节 办学情况 22

一、系、专业及课程设置 22

二、师生员工情况 24

三、教育教学特点 26

第二篇 学校的创建与发展时期(1952.10—1966) 31

第三章 沈阳农学院的创立(1952.10一1966.5) 31

第一节 确定在沈阳东陵建校 31

第二节 系和专业的设置 33

第三节 行政及党群机构的设置 41

第四章 学习苏联经验,开展教学改革(1952.10—1956.12) 46

第一节 学习苏联经验 46

一、教学计划的修订与执行 48

二、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 50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54

四、教学组织 56

五、其他 56

第二节 贯彻中央方针,不断改进工作 59

一、学习和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59

二、贯彻中央方针,教学稳步发展 60

三、科学研究与普及推广工作 66

四、党的领导与政治思想工作 76

五、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发展 82

第五章 教育革命探索与贯彻《高教六十条》(1957.1一1966.5) 87

第一节 1957年的良好开端 87

第二节 整风反右运动 90

一、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 90

二、整改与下放劳动 94

第三节 “大跃进”与教育革命探索 96

一、“大跃进”的气势 96

二、教育革命探索 97

三、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113

第四节 反右倾机会主义运动和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118

一、沈农的反右倾机会主义运动 118

二、采取措施渡过困难时期 119

三、国际、国内形势和政策教育 122

第五节 贯彻《高教六十条》 124

一、学习《高教六十条》 124

二、甄别平反,初步调整了关系 125

三、教材建设上的调整 128

四、修订教学计划 130

五、贯彻教学原则,改革教学方法 132

六、系和专业的变化 134

七、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135

第六节 主要人事安排与组织机构的重大变化 135

第七节 贯彻半农半读教育制度 159

第八节 “重提阶级斗争” 169

一、“重提阶级斗争”的历史背景 169

二、沈农的“五反”运动 170

三、反对现代修正主义和国际阶级斗争的教育 171

四、以任之为首的党委抓了“三件大事” 172

第三篇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 181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1966一1978) 181

第一节 初期的“文化大革命” 181

一、从“不乱的典型”到“院文革”解散 182

二、沈农的斗、批、改 185

第二节 “沈农”变“辽农” 191

一、迁往三江口 191

二、高山子办学 194

第三节 “辽农”变“铁农” 200

一、重返铁岭建校 200

二、“白卷先生”入学 202

三、老院长含冤去世 205

四、学“朝农”,“辽农”撤销 207

五、“铁农”的教育教学情况 211

六、“反回潮”,老干部受迫害 218

第四节 朝阳农学院 219

一、水利系下放到朝阳 219

二、应运走红的“朝农经验” 222

第五节 其他各点办学情况 226

一、锦州农学院从成立到撤销 226

二、从创办农机学院到旅大农学院撤销 228

第六节 粉碎“四人帮”拨开云雾 229

一、张铁生被捕,朝农“倒台” 229

二、恢复辽宁农学院 230

三、众望所归,盼梁秋“出山”重振沈农 233

第四篇 恢复改革发展时期(1979—2000.12) 237

第七章 沈农的恢复和整顿(1979一1984) 237

第一节 校园接收,拨乱反正 237

一、学校恢复、接收和整顿校园 238

二、开展揭、批、查,平反冤假错案 239

三、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 242

四、学校体制的变化—省、部移交 245

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恢复、整顿与发展 245

一、恢复招生 245

二、教学计划的修订 247

三、师资培养提高,教材整顿与建设 256

四、稳定教学秩序,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规章制度 259

五、调整专业结构,发展教育层次,开展多种形式办学 260

六、教育支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264

第三节 科研与科技推广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266

一、科研项目逐年增多 266

二、推广科研成果 275

三、科教基地的建设 276

第四节 国际交往的新形势 277

第五节 党的整顿和建设,政治思想工作的加强 278

一、整顿党的组织,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79

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285

第六节 拨乱反正后学校的基本情况 291

一、党政干部的调整和新的任命 291

二、校舍情况 296

三、教职工情况 298

四、校办工厂、农场情况 303

五、党政机构情况 303

第七节 沈农三十余年以来的教育教学特点 306

一、始终注重教学质量 308

二、始终注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308

三、始终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309

四、始终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 309

五、始终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309

第八章 深化改革开创新局面(1985一1997) 310

第一节 管理体制与机构 311

一、学校更名与改制,邓小平为学校题写校名 311

二、实行省部共建 312

三、试行校长负责制 314

四、调整院系设置 315

第二节 本(专)科教育 316

一、根据农业发展需求,加强本(专)科教育 316

二、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模式一 317

三、课程建设 318

四、教材建设 319

五、教学管理 320

六、教学研究 321

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22

第三节 研究生教育 323

一、研究生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323

二、研究生招生 324

三、建章立制,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324

四、导师队伍建设 325

五、重点学科建设 326

六、研究生的学位授予 326

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 327

第四节 农业干部教育与成人教育 328

一、管理机构的演变 328

二、农业干部教育 328

三、高等农业成人教育 330

第五节 科研管理与科技开发 331

一、加强领导,深化改革 331

二、科研机构的调整与发展 332

三、科研管理与科研成果 333

四、科研成果推广 334

五、科教兴农、校外基地建设与管理 335

第六节 人事工作 337

一、定编、工资改革和评聘工作 337

二、师资队伍建设 338

三、千部队伍管理 340

四、教学辅助人员和工人的管理 341

第七节 学生工作 342

一、学生管理机构与队伍建设 342

二、学生教育 342

三、学生管理 344

四、招生与学生就业 345

第八节 教学支持体系 346

一、实验室与设备建设 346

二、图书馆与图书资料 347

三、电化教育中心 349

四、中心实验室 350

五、出版工作 351

六、教学实验场建设 351

第九节 后勤保障体系 352

一、后勤管理与改革 352

二、财务管理 355

三、医疗改革、劳动服务管理、治安管理 356

四、国有资产管理 358

第十节 基本建设工作 359

一、发展中的基本建设 359

二、制订与落实发展规划 360

三、加强工程管理 361

四、搞好物资采购供应 362

第十一节 国际交流与合作 362

一、完善管理机构,确定与发展国际交流关系 362

二、积极开展科研与学术活动 363

三、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363

四、争取国际资助 364

第十二节 校办产业 365

一、校办产业的发展 365

二、校办产业的效益 367

三、土地管理与开发 368

第十三节 党建、统战、工会、团委工作 369

一、党的建设 369

二、统一战线工作 375

三、校工会和教代会 378

四、共青团工作 379

第十四节 离退休职工工作 380

一、坚持离退休制度 380

二、落实政治、生活待遇 381

三、对离退休职工的教育、管理与服务 382

四、发挥老同志的作用 383

第十五节 1985—1997年学校教育教学特点 384

一、适应农业发展需求,改造与调整专业设置,拓宽服务方向,改革招生、就业制度,增强了办学活力 385

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385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克服出现“断层…现象 386

四、重视科学研究,加强学科建设与校外基地建设,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87

五、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学校的各项事业深化改革和不断发展 388

第九章 加速改革创建一流农业大学(1997一2000.12) 389

第一节 学校在改革中迅速发展 389

一、调整领导班子及党群机构设置 389

二、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93

三、召开中共沈阳农业大学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 394

四、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395

五、隆重举行建校四十五周年校庆 397

六、制订1998—2001年改革与发展计划 398

七、确定学校“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 400

八、创建省级文明校园 401

九、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403

十、辽宁省水利学校并入沈阳农业大学 404

第二节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405

一、以教改项目为龙头,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405

二、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狠抓课程、实验室和教材建设 406

三、建立质量监控体系,调动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409

四、深化考试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409

五、加大投入力度,教学、科研条件得到改善 411

六、改革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411

第三节 扩大办学规模,发展多层次办学 414

一、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414

二、发展研究生教育 416

三、发展农业成人教育 418

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420

五、创建国有民营沈阳农业大学分校 421

第四节 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与重点学科建设 422

一、科学研究工作 422

二、学科建设 426

三、开展学术交流 431

第五节 加强基础建设及保障工作,改善办学条件 437

一、人事管理与改革 437

二、财会管理与改革 438

三、后勤管理与改革 440

四、基本建设管理与改革 441

五、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441

六、校办产业管理与改革 443

七、教学实验场建设与发展 446

第六节 党的建设和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447

一、党的建设 447

二、加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52

三、统一战线工作 457

四、群团组织工作 460

第七节 1997—2000年学校教育教学特点 464

一、学科建设迅速发展 464

二、以培养合格人才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465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465

四、科研工作有了新发展 466

五、建设省级文明校园和大学科学园 466

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党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467

第十章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资源沿革(1979—1984) 468

第一节 选定校址与建校规划 469

第二节 1952—1957年学校土地变化情况 472

第三节 1958—2000年学校土地变化情况 474

第十一章 五十载耕耘桃李满天下 479

第一节 概述 479

第二节 拼搏在第一线上的学子 480

一、情系大地播种希望 481

二、绿色使者与森林卫士 485

三、水利尖兵 486

四、畜牧业第一线的战士 487

五、为了农村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 489

六、大山的儿女 490

第三节 献身教育、科研事业的学子 491

一、含辛茹苦的教育工作者 491

二、在科技界的学子 494

第四节 人民公仆 497

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497

二、党纪卫士 499

三、在专业领导岗位上的学子 501

第五节 沈农毕业生中国家领导人、院士和省、部级领导干部简介 505

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白忱 505

二、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铁珩 505

三、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北京市委副书记于均波 509

四、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 510

五、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 510

六、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苏荣 510

七、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 511

八、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 512

九、水利部常务副部长周文智 512

十、中共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徐文才 513

十一、辽宁省副省长杨新华 514

十二、吉林省副省长杨庆才 515

附录 519

附录一 519

1.沈阳农业大学历届校(院)领导成员名单 519

2.沈阳农业大学历次党员大会、党员代表大会简介 523

3.沈阳农业大学各群众团体一览表 536

4.沈阳农业大学民主党派和侨联历届主要负责人名单 538

5.沈阳农业大学历届全国、省、市、区人大代表名单 539

6.沈阳农业大学历届全国、省、市、区政协委员名单 542

7.沈阳农业大学2000年院、系、部专业设置 547

8.沈阳农业大学科学研究机构设置 549

9.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 551

10.沈阳农业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 552

11.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学位学科专业及指导教师名单 554

12.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学科专业及硕士生导师名单 556

13.沈阳农业大学专业学位设置 559

14.沈阳农业大学国家和部、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名单 560

15.沈阳农业大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561

16.沈阳农业大学获省、市劳动模范名单 564

17.沈阳农业大学1952—2000年教授(研究员)名单 565

18.沈阳农业大学1952—2000年中层以上干部名单 567

19.沈阳农业大学历年教职工人数统计表 570

20.沈阳农业大学历年学生情况综合统计表 572

21.沈阳农业大学主编、参编教材目录 576

22.沈阳农业大学1985—2000年科技成果奖励情况汇总表 583

23.沈阳农业大学1978—2000年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奖项目一览表 584

24.沈阳农业大学协助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奖项目一览表 599

25.沈阳农业大学获教育、教学成果奖项目一览表 601

26.沈阳农业大学授权专利目录 606

附录二 校歌 608

我们是大地的儿女 608

附录三 609

附件一:东政农字第43号命令 609

附件二:沈阳市人民政府地字第167号文件 610

附件三:关于东北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决定 611

附件四: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关于东北农学院部分系、专业调整至沈阳农学院)的文件 612

附件五:沈阳农业大学现状示意图 613

参考文献 615

后记 61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