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元世祖忽必烈传
元世祖忽必烈传

元世祖忽必烈传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耀廷,赵连稳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1141205
  • 页数:5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十三章,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元世祖忽必烈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次统一;他所建立的大元帝国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对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是历史学、民族学与北京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是学术性与可读性结合的史学作品。
《元世祖忽必烈传》目录
标签:

序言 1

第一章 前人遗留的基业与矛盾 1

第一节 成吉思汗窝阔台留下的遗产 1

一、成吉思汗留下的遗产及对忽必烈的厚望 1

二、窝阔台大汗的遗产及其遗留的矛盾 2

1.拖雷监国 窝阔台继位大汗 2

2.实行封建化改革 3

3.假道南宋 联宋灭金 7

4.拖雷猝死之谜 9

5.长子西征及拔都与贵由的冲突 11

6.窝阔台之死引起的风波 12

第二节 贵由大汗短暂而矛盾重重的统治 14

一、乃马真氏“称制摄国” 14

二、贵由继承汗位 16

三、西凉会谈 吐蕃内附 17

四、贵由大汗猝死之谜 20

第三节 蒙哥称汗—蒙古帝国汗位转移 22

一、海迷失大妃摄政 22

二、拔都主持选汗大会 23

三、汗位转移—蒙哥称大汗 25

1.关于正式选汗问题的交涉 25

2.蒙哥继位和林 26

3.处置反对派 28

第二章 汇聚精英的金莲川幕府 31

第一节 汇聚治国之才 探讨治国之道 32

一、汇聚治国之才 32

二、接受儒家思想 探讨治国平天下之道 40

第二节 以汉法治汉地 43

一、试治邢州 43

二、“关陇大治” 45

三、“河南大治” 46

第三节 皈依佛门 南征大理 49

一、忽必烈与八思巴的初次交往 49

二、借路吐蕃 皈依佛门 51

三、三路征大理 53

四、蒙古政权对云南地区的进一步征服与管理 57

五、萨迦派佛教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58

第四节 修建开平城 59

第五节 渡过“理算”难关 63

第三章 牵动全局的汗位之争 66

第一节 蒙哥攻宋 佛道论争 66

一、蒙哥三路攻宋 66

二、忽必烈主持佛道大辩论 68

第二节 小濮议兵 蒙哥之死 73

一、忽必烈重掌军权 小濮州访问得失 73

二、郝经《七道议》及《东师议》 75

三、蒙哥死于钓鱼城下 77

第三节 南进还是北归 81

一、渡淮临江 81

二、渡江攻鄂 82

三、郝经上《班师议》 84

四、议和北归 87

第四节 开平称大汗 90

一、选汗大会为何改为在开平召开 90

二、开平选汗时出现的争论 92

三、忽必烈继位大汗及其即位诏书 93

第五节 牵动整个蒙古帝国的兄弟之争 94

一、草原上出现了两个太阳 94

二、漠北战场—龙兴之地的决战 97

三、秦蜀河西战场—势在必争之地 101

四、察合台汗国战场—连锁战争 105

五、阿里不哥之降—忽必烈坐稳了天子之位 106

第四章 影响深远的李璮叛乱 108

第一节 李璮叛乱及其被平定 108

一、李璮其人 108

二、李璮之叛 111

三、平叛战争 112

第二节 理财大臣王文统之死 117

一、难得的理财能臣 治国之才 118

二、王文统获罪的原因及证据 120

三、王文统被处死证据不足 罚不当罪 123

第三节 取消世侯制 改变用人格局 124

一、追查叛党 适可而止 124

二、取消世侯 态度坚决 126

1.“兵民之权,不可并居一门” 127

2.罢世侯,取消世袭权 127

3.制定易将法,进一步削弱私家军权 128

4.撤销封邑,削减世侯的土地、民户占有权 128

三、李璮叛乱对元朝用人格局的影响 129

1.李璮叛乱前忽必烈用人政策的特色 129

2.李璮叛乱后的用人格局—蒙、汉、色目相互制约,“永为定制” 132

第五章 “祖述变通”的建国定制 134

第一节 建元表岁改国号立朝仪 134

一、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 134

二、更定国号—见天下一家之义 136

三、立朝仪—辨上下而示等威 136

第二节 内立都省 以总宏纲 137

一、设立总政务的中书省 137

二、设立秉兵柄的枢密院 139

三、设立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 140

四、设立宣政院和大元帝师制度 141

第三节 建大都 确立上都巡幸制度 142

一、“升开平为上都” 142

二、迁都大都 142

三、确立两都制 实行上都巡幸制度 145

四、元大都旧城规划的文化内涵 146

1.匠人营国与井田圣制 146

2.中轴布局与“中正”思想 148

3.天人合一与象天法地 149

4.阴阳八卦的具体体现 150

第四节 行省制度的确立 153

一、外设总司 以平庶政 153

二、设立行中书省—地方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 154

1.行省的设立 154

2.行省的职掌 156

3.忽必烈对行省的控制 157

第五节 军事制度 158

一、怯薛军的恢复与调整 158

二、新建的一批侍卫亲军 160

三、分地分族设防的镇戍军 161

第六章 统一中国的征服战争 163

第一节 南北大战的导火线 163

第二节 先事襄阳 浮汉入江 171

一、关乎战争胜负的攻宋方略的调整 171

1.郭侃献策 171

2.刘整降蒙 172

3.刘整献策“先事襄阳,浮汉入江” 173

二、包围襄、樊—蒙 汉诸军协力征进 174

三、长围而缓攻—切断襄、樊对外联系 175

1.筑土墙于鹿门山 175

2.筑垒于白河城 175

3.史天泽相要害、起一字城 176

4.张弘范建议筑城万山 176

5.在汉水中流修筑实心台 177

6.调军数路,合围襄、樊 177

四、新建水军—剥夺南宋水上优势 177

1.新建水军,得练卒七万 177

2.水陆协同,两败夏贵、范文虎 178

3.义勇民兵张顺、张贵名留青史 180

4.忽必烈用人不疑,识破宋人反间计 182

5.贾似道扣押告急公文,见死不救 182

五、切断襄、樊联系 水陆炮兵配合—先下樊城 再下襄阳 183

1.张弘范、刘整献计切断襄、樊水上联系 183

2.水、陆、炮兵协同作战,攻克樊城 183

3.吕文焕以私怨拒绝高达援助 184

4.招降吕文焕,占领襄阳 184

5.贾似道饰非拒谏,正确意见被否决 185

第三节 选帅命将 志在灭宋 186

一、选帅命将 声罪止杀 186

1.定策南征 选择将帅 186

2.颁发诏书,声罪止杀 188

3.三路出师,一人节制 188

4.贾似道一意孤行,南宋危在旦夕 189

二、伺隙捣虚 见机而作 190

1.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 190

2.避实击虚,飞渡长江,攻占鄂州 191

3.天泽北归,文焕招降 192

三、决战丁家洲 灭宋军主力 194

1.贾似道被迫出师,再派宋京求和 194

2.丁家州消灭宋军主力 194

3.南宋江淮招讨使汪立信自杀身亡 196

第四节 确定“先南后北”战略 宋室被迫投降 197

一、南宋救亡图存 197

1.贾似道迁都之议被否 197

2.谢太后下《哀痛诏》,号召各地起兵勤王 197

3.李庭芝、姜才、刘师勇等坚持抗战 199

4.贾似道受到应得的惩罚 200

二、元朝展开政治攻势 201

1.忽必烈重申止杀之令 201

2.阿里海牙招降湖北制置副使高达 201

3.廉希贤等出使被杀 202

三、焦山之战 火烧战船 203

四、伯颜奉诏回朝与文天祥的抗元方略 204

1.伯颜“先南后北”的战略设想被肯定 204

2.文天祥临安建策被否决 205

五、伯颜分兵三路直攻临安 205

1.伯颜进攻常州,城破“尽屠其民” 206

2.阿剌罕攻克独松关 206

3.董文炳制止屠城 207

六、会师临安 宋室投降 207

1.伯颜遣使约降,稳定形势 207

2.谢太后张榜朝堂,文武大臣我行我素 207

3.宋使求和被辱,谢太后同意“称臣” 207

4.文天祥、张世杰建议背城一战 209

5.留梦炎、陈宜中临阵脱逃,文天祥、吴坚临危受命 209

6.文天祥至元营与伯颜谈判 210

7.文天祥怒斥贾余庆及吕文焕叔侄 212

8.伯颜正式受降 212

七、伯颜上表 世祖颁诏 213

八、伯颜与南宋皇室北上 214

1.太学生北上 215

2.伯颜致书宋福王赵与芮 215

3.南宋皇室北上 215

4.李庭芝等救驾失败 217

九、欢庆胜利的诈马宴 217

1.忽必烈与朝中百官欢迎伯颜胜利归来 217

2.忽必烈接待南宋皇室 217

3.君王大开诈马宴,欢庆胜利尽开颜 219

第五节 崖山之战 扫清六合 221

一、祈请使团北上及文天祥中途逃离 221

1.船泊谢村 221

2.船泊留远亭 222

3.船泊瓜州见阿术 222

4.宋扬州守将李庭芝拒绝投降 222

5.京口脱险 223

二、南宋益王即位 224

1.温州江心寺定策 224

2.益王即位于福州 225

3.分兵出击 225

三、文天祥再次起兵 225

1.至行都受命 225

2.南剑聚兵 226

3.拒降 226

4.江西大捷 226

四、忽必烈命将出师 宋军屡遭败绩 227

1.忽必烈命将出师 227

2.蒲寿庚投降与陈宜中逃跑 227

3.南宋端宗之死和帝昺之立 228

五、江西行省军追击文天祥 229

1.庐陵东固方石岭阻击战 229

2.空坑之战 229

六、忽必烈专任张弘范 全力南征 230

1.张弘范、李恒受命 230

2.文天祥五岭坡被俘 230

七、崖山之役 四海归一 231

1.文天祥拒绝招降 232

2.崖山血战,南宋灭亡 232

3.张弘范劝降 234

第六节 留取丹心照汗青 234

一、文天祥北上大都 234

二、文天祥不食元粟 宁死不降 235

1.不食元粟 235

2.留梦炎劝降 235

3.赵?劝降;君臣义绝,忠于社稷 236

4.王积翁谕降 236

5.亲属劝降 237

6.忽必烈亲自劝降 237

三、天祥就义 正气长存 237

1.忽必烈下令处死文天祥 237

2.文天祥在狱中作《正气歌》 238

3.天祥就义 238

第七章 农商科技并举的富国强兵方针 241

第一节 以农桑为急务 安业力农 241

一、由屠杀掠夺向发展社会生产的转变 241

二、上下总动员的重农措施 243

1.设置专门机构,主抓农业 243

2.在农村组建“社”级组织,将重农政策落实到基层 244

3.严明赏罚,以“户口增”、“田野辟”作为考察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 246

4.编辑农书,指导农业生产 247

5.禁止蒙古军队的掠夺、屠杀及其他破坏农业生产的行为 247

6.招抚流亡,整顿户籍 248

7.开垦荒地,大力屯田 249

8.兴修水利 251

9.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252

三、重农的效果 253

第二节 农商并重政策 254

一、既重农又重商的政策 254

二、促进商业发展的一代钞法 255

三、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 257

四、沟通南北的漕运与海运 260

1.漕运—开通大运河 260

2.海运 262

第三节 集中全国力量 发展科学技术 266

一、忽必烈时代相对集中的科技成果 266

二、积极开展国家级科技项目的研究 267

三、科技管理机构的设立与完善 269

四、保护遗产 鼓励创新的科技政策 272

1.努力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 272

2.大力汇聚科技人才 273

3.创造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 274

4.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并举的奖励政策 274

五、巨匠辈出 成果辉煌 275

1.刘秉忠与元上都、元大都的建筑 275

2.郭守敬与《授时历》 276

3.编制《大元大一统志》 277

4.考察黄河之源 278

5.李冶及其《测圆海镜》和《益古衍段》 279

6.阿尼哥与白塔寺 280

7.兵器制造技术 282

第八章 理财富国的功臣与罪人 285

第一节 阿合马理财与大都暴动 286

一、阿合马被重用 286

1.阿合马被启用的历史机遇 286

2.阿合马其人及其升官图 287

二、阿合马的功与过 290

1.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和市政策,既利国库,又中饱私囊 290

2.普查户口,整顿税收,增加国家收入;“扑买”天下赋税,误国害民 292

3.理算钱谷,进行经济清查,“行骗钱之术”,打击异己 292

4.从推广纸币制度到滥发纸币 293

5.安插亲信,擢用私人 294

6.排斥异己,与汉法派诸臣势不两立 295

7.抢男霸女,随心所欲 298

8.报复私怨,杀人害命 298

三、群臣弹劾 未能动摇 300

四、大都暴动 锤碎其首 301

1.王著与高和尚的秘密交往 301

2.大都暴动的经过 302

五、大都暴动的影响 304

1.大都暴动后市民的反映 304

2.大都暴动后的善后措施 306

3.忽必烈下令剖棺戮尸,追查阿合马党羽 307

第二节 卢世荣主政与太子真金之死 308

一、和礼霍孙清算阿合马 308

1.裁撤滥设官府,查处阿合马党羽 309

2.起用旧臣,革除弊政 309

二、忽必烈改组中书省 310

1.忽必烈寻找理财大臣 310

2.御前廷辩,改组中书省 311

三、卢世荣的理财措施 312

1.建立理财机构 312

2.整顿钞法 313

3.实行盐铁官营、盐酒专卖政策 314

4.实施“国营对外贸易政策” 315

5.宽商利民,着手解决官吏俸禄问题 316

6.以九事诏告天下 317

四、卢世荣被杀 317

1.陈天祥上书 318

2.墙倒众人推 321

3.御前对质,卢世荣被杀 322

五、太子真金之死 323

1.南台御史上书 323

2.阿合马死党追查奏章 323

3真金之死 324

第三节 桑哥理财及其失败 324

一、程钜夫南下选才 324

二、南北名臣议钞法 重建尚书省 326

三、更定钞法 印行至元宝钞 327

四、理算钱谷 打击经济犯罪 329

五、增收赋税 限制对贵族的赏赐 331

六、大都市民为桑哥立碑颂德 332

七、专横武断 树敌过多 333

八、不忽木 程钜夫及怯薛重臣对桑哥的弹劾 335

1.刑部尚书不忽木与桑哥势不两立 335

2.江南行台御史程钜夫入朝 336

3.武平地震,赵孟頫建言 336

4.怯薛重臣也里审班、也先帖木儿、彻里等进言 337

九、桑哥之死 338

十、历史的反思 340

第九章 兼容并包的宗教与文化 344

第一节 多元一体的文教政策 344

一、三足鼎立的国子监 344

二、各级各类地方官学的普遍设立 349

三、书院的兴建 351

第二节 确立帝师制度 争取佛教各派 352

一、颁布珍珠诏书 开通万里驿路 353

二、建立萨迦政权 355

三、创“八思巴文” 确立大元帝师制度 357

四、汉地佛教各派 359

第三节 道教在元朝的地位 362

一、全真道地位的升降 362

二、正一道在元朝 366

三、大道教与太一道 367

1.大道教 367

2.太一道 368

第四节 伊斯兰教在元朝的传播 369

一、特殊的历史契机 369

二、“其寺万余” “回回遍天下” 370

三、参与政治 投身商贸 坚守信念 371

第五节 基督教在元朝的传播 373

一、景教在蒙古帝国时期的传播 373

二、景教在元朝统治时期的传播与发展 375

三、天主教在蒙元帝国统治时期的传播 377

四、基督教在元朝消亡的原因 379

第十章 分立纷争的诸国与诸王 381

第一节 钦察汗国 382

一、拔都 别儿哥的汗位转移 382

二、别儿哥的政治宗教倾向和主要业绩 383

三、忙哥帖木儿的统治 386

四、脱脱可汗战胜权臣那海 388

五、元廷的钦察分地及钦察人 388

第二节 察合台汗国 389

一、察合台去世后的汗位之争 389

二、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时察合台汗国汗权的更替 391

三、八剌奉命返国及其与海都联合 392

四、察合台系在元境的分地及驿路交通 393

第三节 伊儿汗国 393

一、旭烈兀建国及其宗教情感与内外政策 393

1.旭烈兀建国及其与元朝的关系 393

2.旭烈兀的宗教情感对战争政策的影响 394

3.旭烈兀的宗教情感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395

二、阿八哈的统治 396

1.忽必烈的忠实拥护者 396

2.优待基督教会和支持景教总主教马古斯 397

3.阿八哈的对外政策 398

三、阿鲁浑制止波斯的伊斯兰化 399

1.汗位及宗教信仰之争 399

2.停止波斯的伊斯兰教化,但“决不轻视穆斯林宗教” 402

四、合赞汗改信伊斯兰教 404

1.借助宗教信仰夺取政权 404

2.穆斯林式的国内政策及其与元朝的关系 405

3.继续执行旭烈兀、阿八哈的对外政策 408

五、伊儿汗国与元朝的经济文化交流 409

1.元朝的岁赐与大汗在伊朗的属民 409

2.伊儿汗国与元朝的商贸交流 410

3.科技文化方面的交流 412

第四节 窝阔台后王海都之乱 414

一、海都之乱的起因与契机 415

二、西北三汗国联兵反元 416

三、以和缓战 铁连出使 418

四、皇子出镇与重臣辅军 419

1.那木罕驻防阿力麻里 419

2.右丞相安童北上辅军 421

3.昔班出使 423

第五节 蒙哥之子昔里吉之叛 424

一、昔里吉内部反叛 皇子军团一朝瓦解 424

二、元军主力北上 叛王自相残杀 426

三、恢复皇子军团 亲王重臣共守北边 431

第六节 乃颜海都反元联盟的失败 433

一、东道诸王乃颜与海都建立新的反元联盟 433

二、忽必烈御驾亲征 436

1.两军激战 436

2.处死乃颜,胜利回师 438

3.消灭乃颜余党 439

三、海都的最后失败及笃哇的内附 440

1.伯颜驻军和林,阻止海都东进 440

2.皇子军团与知枢密院重臣共守边防 441

3.海都之死与笃哇内附 442

第十一章 亦战亦和的对外政策 446

第一节 蒙元与高丽的关系 446

一、和平的契机 446

二、舅甥关系的确立 449

三、高丽在元日战争与平定诸王叛乱中的作用 450

四、元朝和高丽的经济文化交流 451

1.文化交流 451

2.经贸往来 453

3.蒙古习俗对高丽国的影响 454

第二节 元朝与日本的关系 455

一、遣使宣谕日本 455

二、两次征日战争 456

三、试析元军失败的原因 459

1.关于“神风” 460

2.军事素质和武器装备 461

3.将领的选派、军队部署和战术的指挥 462

4.元军士兵的心理变化对战争的影响 463

5.日本军民的抵抗 464

第三节 元与爪哇的战争与和平交往 465

一、“甲东洋诸番”的南海强国 465

二、元朝出征爪哇 466

1.元军征伐爪哇路线 467

2.征伐爪哇的经过 467

三、战后双方的友好往来 469

第四节 元与安南的战与和 470

一、攻占占城 470

二、安南款服及矛盾再起 470

三、征伐安南 471

四、元与安南的使节往来与和平交往 471

第五节 征伐缅国 灭蒲甘王朝 472

一、元缅之间的几次战争 472

1.至元十四年:缅人对元开战 472

2.至元十六年:元军入缅 473

3.至元十七年:诏而未征 473

4.至元十九年:议征缅国 474

5.至元二十年:江头之战 474

6.至元二十一年:太公之战 475

二、元朝调兵 476

1.至元二十三年冬:调兵遣将 476

2.至元二十四年:重新调兵 477

三、至元二十五年:元灭蒲甘 478

1.云南王挂帅 478

2.蒲甘之战时间 480

3.元军获胜 480

第六节 元与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的交流 482

一、元与东南亚西亚地区的交流 482

二、元与非洲地区的交流 483

三、元代与欧洲的交流 484

第十二章 《马可波罗行纪》中的忽必烈时代 486

第一节 幅员辽阔 风俗奇异的大元帝国 486

一、幅员辽阔的大元帝国 487

二、风俗奇异的边疆诸州 487

三、《行纪》中的大理和云南府 491

四、伯颜征服蛮子地域 492

第二节 繁荣的城市经贸和相关制度 495

一、中国的主要市场 495

1.汗八里—国内外经贸交流的中心 495

2.杭州—商品辐辏地、中国的威尼斯 497

3.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499

4.大理、昆明—盐井、蟒胆与金银矿 499

二、中国的经济命脉—水上交通与驿路 501

三、居于世界前列的货币制度—与黄金无异的纸币 504

四、忽必烈时期的各种产业及税收情况 505

五、《行纪》中反映的对外经贸及征收进出口税情况 512

第三节 别具特色的汗八里及其宫殿 513

一、汗八里的城建史 514

二、元大都的规模与规划 516

三、皇宫 太子宫的布局与特色 518

四、两都制及春秋狩猎活动 523

第四节 特色鲜明的礼义政策 526

一、带有浓厚草原特色的朝会之仪 526

二、万寿节、春节庆祝活动及诈马宴 529

三、利民救灾政策 532

1.设常平仓,控制物价 532

2.荒年饥岁的蠲免赈恤政策 533

3.临时救济措施 533

第十三章 后继有人及千秋功过 535

第一节 元成宗继位—忽必烈后继有人 535

一、皇太子制度的确立及忽必烈之死 535

1.确立皇太子制度 535

2.忽必烈驾崩紫檀殿 537

二、成宗之立—权臣谋划 明智选择 537

三、忽必烈后继有人 541

第二节 超越前古的一代伟人—中外史学家眼中的忽必烈 542

一、超越前古的一代伟人 542

二、中国古代史学家眼中的忽必烈 544

1.度量弘广,知人善任 545

2.信用儒术,以夏变夷 547

三、欧美史学家眼中的忽必烈 548

四、中国当代史学家眼中的忽必烈 551

1.对元世祖忽必烈应该一分为二 551

2.关于忽必烈的人才政策 552

3.忽必烈是继成吉思汗之后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 553

4.关于13世纪蒙古统一战争与藏传佛教的关系 553

5.如何看待忽必烈的统一 554

五、走向世界历史舞台 555

附录:元世祖忽必烈大事年表 560

参考书目 583

后记 58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