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隔”与“不隔”的循环  钱钟书“化境”论的再阐释
“隔”与“不隔”的循环  钱钟书“化境”论的再阐释

“隔”与“不隔”的循环 钱钟书“化境”论的再阐释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德英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2746804
  • 页数:285 页
图书介绍:这是一本专业的学术论文著作。作者以钱锺书先生的治学、著述及翻译成就为依据,从翻译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切入,以钱先生译学中的精辟论断“化境论”为核心论断展开论述,剖析了文学文本生成中作者、译者及文本的多重复杂关系及相关因素。批评了译学研究中存在的译者从属于作者的“主仆”关系说,指出译者在翻译创造过程中完成的最高境界“化境”应是:译者不仅能够传达原作的真髓,而且能使原作就此获得再生。从此意义上讲,原作者与译者的关系是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的。就此,钱先生的"化境论"在作者的阐释下内涵更加丰富,视角更具现代意义。这部著作立论扎实,分析详尽,可资专业理论研究人员参阅、借鉴。
《“隔”与“不隔”的循环 钱钟书“化境”论的再阐释》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通人”钱锺书的生平、主要著作与翻译成就简介 3

第二节 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22

第二章 “化境”论溯源 29

第一节 “化境”论的哲学美学渊源 32

第二节 “化境”论提出的译论背景 42

2.2.1“化境”论与“译即通”、“失本成译” 43

2.2.2“化境”论与“信、达、雅” 45

2.2.3“化境”论与文学翻译“神韵”、“气韵”、“神似”论 49

第三节 “化境”论与“打通”思想 56

2.3.1钱锺书“打通”思想的背景与基本内涵 56

2.3.2“化境”论与“打通”:在异同间寻求不隔 62

第三章 文学翻译的起点:文学文本的生成 71

第一节 多义性、隐喻性的诗意语言观:文学文本意义的开放性 76

第二节 作者与文学文本:作者意图的不确定性 88

第三节 文学文本生成的互文性特征:原作和作者权威的消解 96

第四节 文学文本与世界:想象造境与文本的自足性 108

第五节 钱锺书文学文本生成观对“化境”论翻译观的启示 117

第四章 文学翻译的过程:诗意跨越时空之旅 125

第一节 文学翻译过程概述 128

第二节 钱锺书的文本理解观:居中阐释 136

4.2.1“阐释的循环”在西方:主客对立中多样化阐释的可能 138

4.2.2中国的阐释传统:居中性 142

4.2.3钱锺书“阐释的循环”:探求文本之“志”与阐释的多样化 146

4.2.4文学文本的阐释:义主于一而亦可游移 151

第三节 文学翻译的过程:主体间性关系中的审美创造 155

4.3.1“理想”阐释者/译者的历史性视域 157

4.3.2“人心之通天”:他我交融的主体间性对话与审美创造 162

4.3.3主体间性翻译过程论中的翻译策略:厥中 172

第五章 译文的生命 183

第一节 “讹”“化”相生与译文的生命 185

5.1.1“化境”论:“讹”“化”相生 186

5.1.2文学翻译过程中的“讹”:译文生命的诞生 190

5.1.2.1“讹”之于文学文本的理解:一切理解都是“误解” 191

5.1.2.2“讹”之于译文的生成:另一种形式的写作 196

5.1.3译文与原文:二元对立关系的消解 199

第二节 译文作为“媒”与“诱”:通往与原文“不隔”的途中 204

第三节 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的游历 217

第六章 结论:“化境”论的当代意义与理论反思 231

第一节 中西思维方式与西方哲学的诗化转向 234

第二节 “化境”论与西方译论的对话 242

6.2.1“象思维”视域中的中国译论特征 242

6.2.2“化境”论与西方译论:诗与思的对话 245

6.2.2.1“化境”论之动态的、整体的、和谐的圆融性特征 246

6.2.2.2西方译论形态之分割的、对抗的线性特征 251

参考文献 260

后记 2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