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能力结构与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
能力结构与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

能力结构与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先明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0469247
  • 页数:3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研究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推动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合作,选择符合双方或多方利益的经济合作方式、内容和项目。
《能力结构与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目录

一 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

(一)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基本特征 2

(二)地方分权、政府间竞争与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 9

(三)区域差异扩大与产业结构趋同、分工弱化与协调机制失效 17

(四)新一轮东西部区域合作的内生因素与外部环境 25

(五)增长代价、区域合作效率与能力结构问题凸显 30

二 能力结构理论与我国东西部区域能力结构评价比较 37

(一)定义区域能力结构:基本概念与相关文献 37

(二)能力结构:东西部区域合作的前提与目标 43

(三)地区能力结构与区域合作 45

(四)能力结构体系评价的理论和指标选择 48

(五)我国东西部能力结构评价与比较 56

(六)地区能力结构差距与东西部区域合作模式 66

三 转型过程中东西部能力结构差异扩大的因素分析 77

(一)市场化与要素、商品流动对东西部能力结构变化的影响 77

(二)外商直接投资聚集对东西部能力结构变化的影响 93

(三)制度供给不均衡对东西部能力结构变化的影响 102

(四)政府行为差异与政府竞争对能力结构变化的影响 111

(五)以教育为主的公共资源供给对西部能力结构的影响 117

四 鲶鱼效应创造: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领域突破 122

(一)东西部产业关联整合与产业链再造 122

(二)资源共享:比较优势与能力转换 131

(三)东西部产业直接投资:能力转移与溢出 144

五 东西部产业转移: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 158

(一)东西部产业兼并与融合:核心能力整合 158

(二)东西部产业转移的范围、环境、障碍与支持体系 165

(三)东西部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评估与前景 177

六 东西部技术转移与西部能力结构改善 190

(一)技术发展与能力结构 190

(二)东西部技术来源比较与技术转移作用 198

(三)西部技术创新与东西部之间的技术转移 204

(四)东西部技术转移的障碍与技术本土化问题 218

(五)东西部合作技术创新案例与机制问题 227

七 东西部人力资本流动与西部人力资本再造 237

(一)东中西部人力资源流动总体格局 237

(二)东西部人力资源流动层次与结构 242

(三)人力资本流动回波效应:假说与实证 246

(四)东西部教育资源的配置与转移 249

(五)东西部人力资源合作开发的多元化模式 257

八 推进能力结构改进的东西部地方政府协调机制 261

(一)基本问题:政府间竞争还是合作? 261

(二)政府协调机制失败——竞争与合作主体的错位 268

(三)创造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协调服务体系 270

(四)投资环境、创业环境与政策支持 275

(五)东西部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建构思路 280

九 基于能力结构的泛珠江区域合作——云南案例 285

(一)泛珠江区域的能力结构评价 286

(二)云南在泛珠江区域合作中的定位 291

(三)云南在泛珠江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 296

(四)港澳投资在促进云南融入泛珠江区域合作的特殊作用 304

(五)结论 308

附表 310

后记 313

表1.3-1西部开发前部分年度东西部发展差异 18

表1.3-2东中西部按受教育程度分的人口比重 21

表1.4-1西部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的东西部经济增长差距 26

表2.4-1能力结构评价的指标体系 55

表2.5-1资源配置能力得分 57

表2.5-2开放能力得分 58

表2.5-3学习能力得分 60

表2.5-4技术能力得分 61

表2.5-5能力的结构分析 62

表2.5-6东西部平均能力的差异系数 64

表2.5-7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与能力水平的比较 65

表2.6-1东中西部自然资源指数情况 66

表2.6-2全国各省区市国际省际贸易差额 68

表2.6-3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贸易依存度(2005年) 70

表2.6-42003—2004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源国家或地区 72

表3.1-1市场化对地区能力影响的计量模型检验表 79

表3.1-2我国区域人口流动量及份额 81

表3.1-3我国区域人口相互移动量及份额 81

表3.1-4我国地区人口移入量对区域能力及结构影响的计量检验 83

表3.1-52004年我国地区高校学生对区域能力及结构影响的计量检验 84

表3.1-6我国区域要素、生产及需求结构 85

表3.1-72004年我国地区技术对区域能力及结构影响的计量检验 88

表3.1-82004年我国地区资本流动对区域能力及结构影响的计量检验 90

表3.1-92004年我国地区商品流动对区域能力及结构影响的计量检验 90

表3.1-102004年我国东部能力的决定因素 91

表3.1-112004年我国西部地区能力的决定因素 92

表3.2-12003年我国区域工业增加值及其比重 97

表3.2-21997—2004年我国区域FDI企业出口份额 98

表3.2-31999—2004年我国区域对FDI企业的出口依存度 98

表3.2-42004年我国区域对FDI企业就业人数、比重、份额 99

表3.2-5我国区域FDI企业数量结构 100

表3.3-1区域制度对能力结构影响检验 106

表3.3-2区域能力决定因素模型及检验 110

表3.4-12004年人均行政性收费对地区能力影响的计量模型检验表 114

表3.4-22004年人均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前10位省份 115

表3.4-32004年人均科学事业费支出对地区能力影响的计量模型检验表 117

表3.5-12004年地方政府人均教育事业费投入对地区能力影响的回归模型检验表 119

表3.5-2东西部师资供给差异 120

表4.1-12002年我国区域工业产品比较优势指数 123

表4.2-1东西部能源产生能力分布 132

表4.2-2我国东西部污染物排放密集性指数 133

表4.2-3产业能力要素的替代率 137

表4.3-1邓宁OLI理论对技术转移方式的表解 147

表4.3-2基于区域产业与区域吸引力的产业分类 149

表4.3-32004年我国区域生产总值、能力及份额结构 151

表4.3-4中国工业行业按要素密集程度分类 152

表4.3-52004年西部比较优势工业部门 153

表4.3-6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人均GDP标准与能力指数 156

表4.3-7以能力指数划分东西部地区直接投资发展阶段 156

表5.2-12004年我国区域三次产业GDP结构 166

表5.2-2主导产业及其产业群更替表 167

表5.2-32004年我国工业结构与西部工业结构系数 168

表5.2-42004年我国工业与西部地区工业结构相似性系数矩阵 174

表5.2-52004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人均GDP 175

表6.1-1工业化与技术创新的阶段 191

表6.2-1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份额 199

表6.2-2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区域技术来源构成 200

表6.2-3三种技术转移渠道的比较 202

表6.2-4我国东西部FDI企业数份额 203

表6.2-5我国区域FDI企业数量结构 203

表6.3-1我国各地区技术发展水平阶段划分 206

表6.3-2全国科技进步监测主要指标体系 207

表6.4-1技术转移模式中所需的资源转让 220

表6.4-22003年西部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221

表6.4-3西部万人科学家、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人员占全国份额 222

表6.4-42004年西部地区知识生产与引进能力指标 223

表6.4-52003年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 224

表7.1-1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人口流入与流出格局 239

表7.1-2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在全国范围的流入和流出 240

表7.2-11985—1990年迁移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 243

表7.2-2跨区域转移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构成(%) 243

表7.2-3跨区域转移农业劳动力的就业结构(%) 244

表7.4-12003年东中西部人均教育经费 251

表8.1-1两个政府可能的博弈结果 266

表9.1-1泛珠江地区能力结构的比较 289

表9.2-1泛珠江各省区自然资源指数情况 292

表9.2-22004年泛珠江区域各省区国际贸易和省际贸易差额 293

表9.2-32004年泛珠江区域各省对外贸易依存度情况 295

表9.3-1泛亚铁路中线建成后中国各区域中心城市到曼谷的运输成本、时间对比 297

表9.3-2可开发水电人均拥有蕴藏量 301

表9.3-3三大橡胶区平均成本及比重对比表 302

表9.3-4中国及云南省与东盟旅游互往人数 303

附表1 2004年各地区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行为排序 310

附表2 2004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万人拥有各级专任教师数 311

图1.3-1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示意 19

图1.3-2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扩大速率 19

图2.3-1区域差距对合作的影响 46

图2.4-1东中西部的能力结构与自然资源总指数 67

图3.2-1我国东中西部FDI规模变化趋势 93

图3.3-1制度对区域配置能力影响(1) 107

图3.3-2制度对区域配置能力影响(2) 107

图3.3-3制度对区域配置能力影响(3) 108

图3.3-4制度对区域配置能力影响(4) 109

图3.3-5制度对区域配置能力影响(5) 109

图3.4-1各地行政性收费分布图 113

图3.4-2各地罚没收入分布图 116

图4.1-1东西部产业部一体化模式 126

图4.1-2产业产出增长曲线 128

图4.1-3两个区域产业竞争性替代相图 129

图4.1-4完全替代的区域产业转移 129

图4.1-5一体化的区域产业转移 130

图4.2-1产业能力转移的均衡状态 139

图4.2-2东部技术与西部自然资源替代关系 141

图4.2-3东部资本与西部自然资源替代关系 141

图4.2-4东部资本与西部自然资源替代关系 142

图4.3-1小岛清边际产业转移图解 146

图4.3-22004年30个地区人均GDP 155

图4.3-32004年30个地区能力指数 155

图5.1-1外部获得技术能力途径 162

图5.1-2东部企业对西部企业并购与能力扩展 164

图6.1-1由技术变化引起的能力结构变化 193

图6.1-2地区产业结构演化 196

图6.3-1我国地区R&D强度水平分级 205

图6.3-2经济发展的技术模式 210

图6.3-3东西部技术能力差距与发展水平差距变化相图 212

图6.3-4东西部双均衡路径 214

图6.3-5威廉姆森倒U型曲线 215

图6.4-1本土R&D与直接投资技术本土化 226

图6.5-1省院省校科技合作机制 234

图7.4-1东西部地区每万人拥有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 253

图7.4-2东西部每个专任教师负担学生数 255

图9.2-1泛珠江各省区的能力结构与自然资源总指数 293

图9.4-12003年港澳对内地与泛珠江区域直接投资比较 30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