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哲学史的两个黄金世代
中国哲学史的两个黄金世代

中国哲学史的两个黄金世代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牛黄,陈词编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561001533
  • 页数:429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史的两个黄金世代》目录

中国哲学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

第一章 先秦百家争鸣的社会基础 2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3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 5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8

第二章 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渊源 11

第一节 奴隶制时期有神论的产生及与之对立的无神论的出现 11

第二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原始形态 19

第三章 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 33

第一节 先秦百家争鸣的概况 34

第二节 先秦百家争鸣的主要内容 37

第三节 先秦诸子哲学的特点 43

第四章 孔子的唯心主义哲学 46

第一节 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仁” 46

第二节 “畏天命”和“敬鬼神而远之”的唯心主义天命观 50

第三节 “生而知之”与“学而知之”的认识论 52

第四节 “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 55

第五节 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57

第五章 墨子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60

第一节 “兼以易别”的社会政治观 60

第二节 “非命”与“天志”、“明鬼”的思想矛盾 65

第三节 以“耳目之实”为基准的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 68

第四节 墨子的思想矛盾及其向后期墨家的转化 73

第六章 《老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76

第一节 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唯心主义天道观 76

第二节 “静观”、“玄览”的神秘主义认识论 79

第三节 “反者道之动”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81

第四节 “柔弱胜刚强”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84

第五节 复古倒退的社会历史观 86

第七章 孙武的朴素唯物论和军事辩证法思想 89

第一节 “不可取于鬼神”与“知彼知己”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89

第二节 “奇正相生”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92

第八章 《管子》书中《心术》等四篇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97

第一节 朴素唯物主义的“精气”说 98

第二节 “静因之道”的认识论 101

第九章 庄子的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哲学思想 105

第一节 “物物者非物”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05

第二节 “齐万物”、“齐是非”的相对主义 108

第三节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宿命论 111

第十章 孟子对儒家哲学的深化与发展 115

第一节 “制民之产”的仁政学说 115

第二节 天赋道德的“性善”论 118

第三节 “尽心”、“知性”、“知天”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21

第四节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英雄史观和历史循环论 123

第十一章 名家、后期墨家和《易传》的哲学思想 127

第一节 抹杀现实、混淆是非的“名家”诡辩思想 127

第二节 反对儒、道、名各派的唯心主义和诡辩思想的后期墨家 130

第三节 《易传》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唯物主义倾向 133

第十二章 总结先秦百家争鸣的荀子哲学 137

第一节 “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137

第二节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的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 141

第三节 “人之性恶”的人性论 145

第四节 “明分使群”的社会历史观 148

第五节 “一民为本”的军事思想 150

第六节 荀子哲学的历史地位 152

第十三章 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哲学思想 155

第一节 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及“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进化历史观 155

第二节 “缘道理以从事”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161

第三节 注重“参验”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164

第四节 “矛盾”之说和朴素辩证法思想 167

中国哲学史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从明清之际到中国近代哲学启蒙的圆圈运动 170

第一章 时代条件和哲学概况 170

第一节 明清之际的社会背景及早期启蒙思潮的时代特征 170

第二节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时代概况和哲学特征 188

第二章 李贽的“务反宋儒道学”之说 195

第一节 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批判怀疑精神 195

第二节 人人生来平等的个性解放思想 197

第三节 从自发的唯物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的转变 199

第三章 黄宗羲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社会史观和学术史观 201

第一节 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202

第二节 开创清代史学新风的学术史观 204

第四章 方以智“寓质测于通几”的自然哲学 207

第一节 对“质测”与“通几”关系的新界说 208

第二节 “火——气”一元的唯物主义自然哲学与“合二而一”的朴素辩证法 209

第三节 “因物用物”的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 211

第五章 我国古代唯物主义集大成者——王夫之哲学思想 213

第一节 “理依于气”、“天下惟器”的自然史观 214

第二节 “因所以发能”、“力行而后知之真”的认识论 217

第三节 “天地之化日新”的发展观 220

第四节 总将“理势”、“理欲”“作一合说”的人类史观 229

第五节 “攻坚破瑕”的朴素军事辩证法 233

第六节 王夫之哲学的历史地位 236

第六章 具有唯物主义经验论倾向的颜元哲学 238

第一节 “气即理之气,理即气之理”的朴素唯物主义宇宙观 239

第二节 知起源于行的认识论 241

第三节 对封建礼教大胆挑战的功利观 243

第七章 具有唯物主义唯理论倾向的戴震哲学 246

第一节 明“道”之“实体”、察“物”之“分理”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247

第二节 “理存乎欲”的伦理学说 249

第三节 “‘神明’照物”的认识论 251

第四节 “人物之生,分于阴阳气化”的辩证法思想 252

第八章 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258

第一节 龚自珍的“更法”倡议 258

第二节 魏源的“变古”新论 260

第九章 洪秀全的神学异端思想 264

第一节 推倒正统宗教崇奉的偶象,重新塑造自己崇拜的权威 270

第二节 改造对天国的幻想,力求在现世实现理想的天国 271

第三节 放弃宗教修炼方法,把开展武装斗争作为夺取天国的手段 271

第十章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的改良主义哲学思想 273

第一节 变法理论的哲学根据 277

第二节 变法思想的两重性 278

第十一章 谭嗣同的“仁学”及其对封建名教的批判 282

第一节 “以太”说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尖锐矛盾 283

第二节 发展观和认识论上的摇摆性 289

第三节 “冲决网罗”的反封建纲常名教的社会政治思想 291

第十二章 近代中国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代表人物——严复 296

第一节 宣传赫胥黎的生物进化论 297

第二节 批判专制制度,鼓吹君主立宪 298

第三节 反对蒙昧主义,提倡西方科学 300

第十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章炳麟的哲学思想 303

第一节 进化的自然观 306

第二节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310

第三节 依据进化论思想系统地批判了谭嗣同《仁学》中的唯心主义 314

第四节 “自贵其心”的主观唯心主义 317

第十四章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324

第一节 孙中山哲学思想特点 326

第二节 进化唯物论和“生元”说 327

第三节 “知难行易”的认识论 330

第四节 民生史观的唯心实质 334

附录一:从中国文明途径的特殊性看中国哲学传统形成之风格 340

附录二:从中国哲学史上“一两”范畴的历史演变看中国哲学史,就是中华民族认识的矛盾运动史 367

附录三:中国古代辩证法演进过程的主要特点 400

附录四:中国古代民本哲学概观 4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