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网络理论探讨
交通运输网络理论探讨

交通运输网络理论探讨PDF电子书下载

交通运输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高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40251395
  • 页数:724 页
图书介绍:交通运输是社会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部门,历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要致富,先修路”的提法早已深入人心。为什么现在还在研究交通运输问题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尽管发展很快,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加快发展,近几年交通运输再次出现严重不适应的情况。煤电油运重新成为国民经济的短腿,而其中相当关键的因素是运。其次,交通运输各种方式之间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初的铁路一家独大到目前铁路的严重不适应。再次,交通各部门每年投资5至6千亿元,为最大投资部门,但是投资的合理性值得探讨。第四,对于综合交通运输问题提出已有多年,但至今并无多大进展,综合运输的概念就不是很清晰。这些问题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去分析研究,但主要从两方面,一个是从体制、机制上研究,也即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去研究,这方面已有不少分析和论证;另一方面,即从生产力角度去研究。在运输生产力诸多要素中,能够作为网的就是网络,而这方面研究的并不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基础是生产力,体制等问题只有充分显示了对于生产力的不适应性,甚至形成阻碍,才会有改变的动力。本书的
《交通运输网络理论探讨》目录

第一章 交通运输网络研究总论 1

1.1 中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状况 1

1.1.1 中国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和发展取得的成绩 1

1.1.2 中国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3

1.1.3 发展中国交通运输网络面临的形势 5

1.1.4 中国交通运输网络的研究现状及要求 5

1.2 交通运输网络的运输需求 6

1.2.1 交通运输网络的客运需求 6

1.2.2 交通运输网络的货运需求 9

1.2.3 运输需求的发展趋势 10

1.3 交通运输网络的运输供给 10

1.3.1 理论通行能力 11

1.3.2 交通运输网络供给能力是运输要素在空间与时间上的耦合 12

1.3.3 交通运输网络供给能力的一般影响因素 12

1.3.4 中国交通运输网络的供给能力分析 13

1.4 交通运输网络的结构与特性 14

1.4.1 网络的结构和要素 14

1.4.2 网络的层次 14

1.4.3 网络的外部特性 15

1.5 交通运输网络的运行平台——物理网 15

1.5.1 交通运输物理网络着重要解决的是布局适应性、结构合理性、运用效率性和安全可靠性等四大基本问题 15

1.5.2 交通运输枢纽的布局和规划设计是交通运输网络的关键 16

1.5.3 物理网络布局必须解决好运输通道的资源配置问题 16

1.5.4 建立先进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理论体系,开发实用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划模型及其系统软件 17

1.6 交通运输网络的运行主体——业务网 17

1.6.1 交通运输客运业务网络 17

1.6.2 交通运输货运业务网络 18

1.6.3 运输业务的协作与竞争 18

1.6.4 交通运输工具的选择与运用 19

1.6.5 公共交通运输与自营交通运输 19

1.6.6 业务网络评价指标体系 19

1.7 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配置 20

1.7.1 各种运输方式特性比较与发展定位 20

1.7.2 交通方式配置必须服务于可持续发展 21

1.7.3 交通方式配置必须满足使用者的选择 22

1.8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2

1.9 交通运输网络的安全性 24

1.10 建议 25

1.11 亟需研究的问题 27

第二章 交通运输网络研究概述 29

2.1 交通运输网络理论的研究背景 29

2.1.1 学术与理论研究背景 29

2.1.2 实际研究背景 32

2.2 国内交通运输网络的研究现状 33

2.3 国际交通运输网络的研究现状 36

2.4 交通运输网络的观念探索及科学与工程问题 38

2.4.1 连通性问题 39

2.4.2 畅通性问题 41

2.4.3 可靠性问题 43

第三章 中国交通运输网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45

3.1 国内外铁路交通运输网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5

3.1.1 我国铁路交通网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5

3.1.2 国外铁路线网发展趋势 54

3.2 国内外公路交通运输网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60

3.2.1 国内公路交通运输网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60

3.2.2 国外公路交通运输网络的现状及对比 74

3.2.3 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发展对策 79

3.3 民用航空运输现状与发展趋势 82

3.3.1 发展状况 82

3.3.2 发展趋势 89

参考文献 94

第四章 交通运输需求模型研究 96

4.1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96

4.1.1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概述 96

4.1.2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的相互作用 97

4.1.3 交通运输需求特性分析 99

4.1.4 交通运输需求的经济分析 100

4.1.5 小结 100

4.2 交通运输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101

4.2.1 影响交通运输需求因素的选取原则 101

4.2.2 交通运输客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101

4.2.3 交通运输货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103

4.2.4 特殊时段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影响 104

4.2.5 小结 105

4.3 交通运输需求形成机理分析 105

4.3.1 交通运输需求的形成过程 105

4.3.2 基于对象的交通运输需求生成规律及发生强度分析 106

4.3.3 交通运输需求机理分析 111

4.3.4 小结 140

4.4 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研究 140

4.4.1 概述 140

4.4.2 交通运输需求的空间时间划分方法研究 141

4.4.3 交通运输需求分布流量矩阵模型分析 153

4.4.4 交通运输需求分布流量在空间、时间的集散及集中度分析 160

4.4.5 小结 163

4.5 交通运输需求模型构建研究 164

4.5.1 交通运输客运需求模型 164

4.5.2 交通运输货运需求模型 170

4.5.3 潜在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177

4.5.4 交通运输需求方式选择模型研究 178

4.5.5 小结 185

4.6 交通运输需求均衡分析 185

4.6.1 动态均衡的相关理论 186

4.6.2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供需均衡 187

4.6.3 交通运输结构的均衡分析 189

4.6.4 交通运输区域供需均衡 214

4.6.5 小结 228

参考文献 229

第五章 交通运输网络承载能力研究 235

5.1 交通运输网络承载能力的基本问题 235

5.1.1 交通运输网络承载能力的定义及研究意义 235

5.1.2 交通运输网络承载力研究的科学问题 237

5.1.3 交通运输网络承载能力研究的国内外状况 239

5.1.4 交通运输网络承载能力的研究方法 254

5.2 路径承载能力的测度 258

5.2.1 路径承载能力的基本定义 258

5.2.2 路径通行能力的研究概况及新问题的提出 260

5.2.3 路径通行能力中车道数问题的实证研究 267

5.2.4 路径承载能力中车道数问题的数学分析 282

5.2.5 路径通行能力中车道数问题的仿真研究 287

5.3 交通运输网络承载能力 298

5.3.1 交通运输网络承载能力的数学定义 298

5.3.2 承载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02

5.3.3 区域承载能力的度量指标与建模 307

5.3.4 网络承载能力的度量指标与建模 311

5.3.5 网络承载能力可靠性问题 318

5.4 交通运输网络承载能力的一般统计测度 324

5.4.1 测度标准 324

5.4.2 空间与时间的耦合——运输周转量与时间周转量 332

5.4.3 交通运输系统的服务能力 335

5.4.4 算例应用 339

5.5 其他问题 342

5.5.1 交通土地承载能力 342

5.5.2 交通与能源消耗 343

5.5.3 交通环境承载能力 344

参考文献 345

第六章 交通运输网络模型 353

6.1 交通运输物理网络 353

6.1.1 交通运输物理网络含义 353

6.1.2 综合交通运输物理网络 360

6.1.3 交通运输物理网络研究的发展趋势 365

6.2 交通运输枢纽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370

6.2.1 概述 370

6.2.2 交通运输枢纽规划理论与方法 373

6.2.3 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法 381

6.2.4 结论与发展趋势 386

6.3 交通运输通道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387

6.3.1 运输通道的概念 387

6.3.2 交通运输通道研究发展趋势 389

6.3.3 运输通道的规划 394

6.3.4 研究动态评述及未来发展方向 409

6.4 多方式、多货种综合运输网络模型 410

6.4.1 概述 410

6.4.2 存在问题分析 412

6.4.3 超级网络与LOVELL均衡 413

6.4.4 供应链网络中决策者行为分析 414

6.4.5 多货种、多方式区域运输网络均衡的Ⅵ模型 420

6.4.6 区域运输中的产业布局 421

6.4.7 区域运输的网络优化 425

6.4.8 多货种、多方式网络均衡模型发展 428

6.5 综合交通运输物理网络评价体系 429

6.5.1 概述 429

6.5.2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评价指标体系 429

6.5.3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439

6.6 案例分析——浙江省沿海港口多货种、多方式集疏运网络 441

6.6.1 概述 441

6.6.2 主要研究结果 443

参考文献 465

第七章 交通运输业务网络 471

7.1 交通运输业务网络的结构框架 471

7.1.1 交通运输业务网络定义及内涵 471

7.1.2 交通运输业务网络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 473

7.1.3 我国交通运输业务网结构模型 475

7.2 社会发展新模式下的各种运输方式的特征分析 477

7.2.1 运输方式的主要评价指标 478

7.2.2 各种运输方式客运指标分析 480

7.2.3 各种运输方式货运指标分析 483

7.3 我国各种运输系统业务网络的运作模式分析 486

7.3.1 客运业务网络的运作模式分析 486

7.3.2 货运业务网络的运作模式分析 507

7.4 综合交通运输客运业务网络理论 523

7.4.1 综合运输客运枢纽协作技术 523

7.4.2 综合客运通道协作技术 537

7.4.3 综合客运业务网络管理模式研究 539

7.4.4 客运通道运量合理分担率预测与控制方法 548

7.5 综合交通运输货运业务网络理论 558

7.5.1 不同运输方式间衔接与协作技术 558

7.5.2 综合运输货运业务网络管理理论 574

7.5.3 综合货运现代技术应用 587

7.6 综合运输业务网络评估指标体系 592

7.6.1 评估内容及目标 592

7.6.2 综合运输业务网络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593

7.6.3 评估指标的计算 594

参考文献 597

第八章 运输方式与运输网络优化配置研究 601

8.1 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性及供给特性分析 601

8.1.1 运输方式的主要技术经济特征 601

8.1.2 各运输方式的主要技术经济特点 602

8.1.3 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性比较 604

8.2 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06

8.2.1 出行者出行决策分析 606

8.2.2 离散选择模型 608

8.3 基于经济系统的交通运输方式结构优化模型研究 609

8.3.1 交通结构优化目标分析 609

8.3.2 环境约束下的交通结构优化模型 610

8.3.3 能源消耗约束条件下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模型 611

8.4 基于市场经济行为的交通运输方式选择模型 612

8.4.1 基于出行者最优的通道内运输方式选择模型 612

8.4.2 基于出行者最优的通道内运输方式选择模型参数标定 616

8.4.3 实例计算 617

8.5 各种运输方式的网络配置研究 621

8.5.1 网络拓扑的描述方法研究 621

8.5.2 区域运输通道布局优化模型 626

8.5.3 多层规划模型简析 627

8.5.4 区域运输通道布局优化三层模型 627

8.5.5 区域运输通道布局三层优化模型参数分析 632

8.5.6 区域运输通道布局优化三层模型的求解算法 634

8.5.7 实例计算 635

8.6 结论 638

参考文献 638

第九章 交通运输综合网络理论 640

9.1 绪论 640

9.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640

9.1.2 国内外研究及其发展概况 641

9.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643

9.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644

9.1.5 报告的框架结构 645

9.2 交通运输资源的配置理论 646

9.2.1 交通运输资源和效率的内涵 646

9.2.2 交通运输综合网络的规模效率 649

9.2.3 交通运输综合网络的结构效率 656

9.3 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理论与模型 663

9.3.1 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基本概念 663

9.3.2 交通运输生产前沿面的定义 665

9.3.3 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的理论与模型 667

9.3.4 我国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与分析 669

9.4 交通运输综合网络结构合理配置理论 679

9.4.1 交通运输综合网络结构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 680

9.4.2 基于运输问题的交通运输综合网络结构规划与配置模型 683

9.4.3 新模式下多运输方式、多目标规划交通运输综合网络模型 690

9.4.4 客运结构规划与配置模型研究 695

9.5 交通运输综合网络结构的优化协调理论与模型 701

9.5.1 交通运输综合网络结构优化及其理论基础 701

9.5.2 交通运输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704

9.5.3 交通运输综合网络结构的协调理论分析 711

9.6 小结 719

参考文献 721

后记 7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