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确定度百问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慎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2629717
- 页数:223 页
1 总则 1
1.1 《GUM》是怎样的一个文件? 1
1.2 在《JJF1027》中哪些已明确的问题在《JJF1059》中有了改变? 1
1.3 《JJF1059》中有哪些重要内容是《GUM》中所没有的? 2
1.4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中强调的必须“内部协调一致”与“可传播”的含义如何? 2
1.5 建议书INC-1(1980),CI-1981以及CI-1986的基本内容如何? 3
1.6 表示不确定度的量应该能从有贡献的各分量导出,并且与分量怎样分组无关的意义何在? 4
1.7 《GUM》与《JJF1059》是否适用于单侧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5
2 有关基本术语及概念 6
2.1 物理量中的同种量与同类量从定义来看有何不同,不确定度评定中应注意什么? 6
2.2 量值在《JJF1001》中的定义应如何理解,有没有不具备测量单位的量值? 6
2.3 被测量之值是否就是被测量的真值? 7
2.4 什么叫被测量的真值,为什么说只能通过完善的测量才能获得? 7
2.5 量的约定真值在《JJF1001》中的定义应如何理解? 7
2.6 测量仪器的示值可以就是测量结果,那么示值是否有不确定度? 8
2.7 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中为什么要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及有关影响量的取值范围? 8
2.8 什么叫被测量之值的估计和最佳估计? 8
2.9 定性概念与定量概念的区别何在? 9
2.10 测量准确度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的概念如何,怎样表达? 9
2.11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与测量仪器的重复性的定义应如何理解,它们如何定量表述? 9
2.12 重复性限r是如何定义的,与重复性标准偏差sr之间有何关系? 10
2.13 什么叫复现性、复现性标准偏差sR和复现性限R,为什么在sR与R的评定中要强调是已修正结果? 10
2.14 用于计算实验标准偏差的贝塞尔公式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1
2.15 测量不确定度定义中的“合理”、“分散性”与“相联系”应如何理解 12
2.16 按不确定度的定义,对被测量进行一次测量所得结果是否也有不确定度? 12
2.17 为什么在给出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时,必须是被测量之值的最佳估计? 12
2.18 导致产生不确定度的系统效应与随机效应间有何区别? 13
2.19 为什么不能用随机不确定度和系统不确定度这样的概念? 13
2.20 测量不确定度是否就是测量结果的误差限,是否是被测量真值所处范围的评定 13
2.21 测量不确定度一般如何分类,在使用它们的名称和符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4
2.22 包含因子的概念如何,有哪几种,如何定它们的值? 15
2.23 自由度是不是个量,如何计算,含义是什么,有哪几种? 15
2.24 测量不确定度定义为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那么它是否物理量? 16
2.25 什么是测量误差,是否测量不确定度? 16
2.26 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之间有什么区别,所谓未知系统误差是否不确定度,随机误差是否也是不确定度? 17
2.27 修正值等于零时,是否存在不确定度? 18
2.28 已修正的测量结果的误差为什么并非测量不确定度? 18
2.29 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的区别有哪些方面? 18
2.30 “偏差”一词的含义如何?是否就是误差? 19
2.31 期望或期望值的含义是什么,期望为零的含义又是什么,为什么说修正值系统效应导致的误差期望为零? 20
2.32 校准与检定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不确定度吗? 20
2.33 当实验标准偏差s(xi)或合并样本标准偏差sp(xi)的自由度vi增大时,是否意味着标准不确定度u(xi)减小了?……………………………………………………★ 21
2.34 为什么单次观测值qk的标准偏差s(qk)的自由度与算术平均值-q的标准偏差s(-q的自由度一样,扩展不确定度或相对扩展不确定度的自由度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一样? 21
2.35 标准不确定度的两类评定有哪些差异? 21
2.36 修正值的不确定度如何评定? 22
2.37 实验标准偏差s(qk)所表示的是误差的分散性还是测量结果的分散性? 22
2.38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是否可称为误差分析? 22
2.39 “某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等于多少”这种表达有意义吗? 22
2.40 测量结果y中的随机误差ε现行定义是否存在某种不当之处? 23
2.41 可否按标准差来合成随机误差? 23
2.42 被测量X的n次独立观测结果的平均值x的随机误差ε(-x,是否就是x的标准s(-x)? 24
2.43 可否用极限误差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可疑程度? 24
2.44 实验室偏倚△主要来自哪些效应?如何评定? 25
2.45 测量方法的偏倚主要来自哪些效应?如何评定? 25
2.46 准确度在《JJF1095》与GB6379中是否有实质上的矛盾? 25
2.47 “正确度”的含义是什么? 28
2.48“精密度”的定义是什么? 28
2.49 测量方法的准确度是如何定量表达的? 30
2.50 测量方法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与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在含义、表述与评定中有何区别? 31
2.51 检测水平的含义如何?是不是不确定度? 32
2.52 A、B两类评定方法的区分严格吗? 32
2.53 什么是变异系数?是否也是一种不确定度? 33
2.54 非物理量的检测结果是否也存在不确定度? 33
2.55 “被测量之值”或“被测量的值”是否都可理解为真值? 34
2.56 不确定度与误差有哪些相同之处? 34
2.57 如何理解测量仪器不确定度? 35
2.58 一次检测结果是否也具有其不确定度? 35
2.59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定义在《JJF1001》与《JJF1059》中不同,为什么? 37
2.60 重复性应如何表述?………………………………………………………………… 37
2.61 随机误差ε与系统误差β新旧定义的原则区别何在? 38
3 产生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和测量模型化 39
3.1 从产生不确定度原因上所作的分类与从评定方法上所作的分类存在什么联系? 39
3.2 在不确定度评定中,指出不确定度分量属于哪一类能起什么作用? 39
3.3 为什么说被测量定义不完整会导致不确定度的产生? 40
3.4 为什么说复现被测量的测量方法不理想会导致不确定度的产生,应选择怎样的方法? 40
3.5 取样的代表性不理想,在不确定度评定中会导致怎样的分量出现? 40
3.6 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了解不恰如其分以及对环境的测量和控制的不理想会导致怎样的不确定度? 40
3.7 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是否也会导致不确定度? 41
3.8 测量仪器的哪些计量性能会导致产生不确定度? 41
3.9 在测量中所采用的标准器或标准物质校准证书中所给出的不确定度是否都必定是测量不确定度的一个分量? 41
3.10 引用的数据或量值是否也存在不确定度? 42
3.11 在重复观测过程中被测量本身的变化是否进入到测量不确定度之中,可否评定 42
3.12 对于那些尚未认识到的系统效应,当然在不确定度的评定中不会加以考虑,但为什么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42
3.13 什么是测量的数学模型? 43
3.14 什么是不确定度传播律? 43
3.15 什么是核查标准,在不确定度评定中起怎样的作用? 44
3.16 什么是控制图,说明什么问题? 44
3.17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某个不确定度分量可忽略不计? 44
3.18 什么情况下修正值可以不加到测量结果中,这种情况下,修正值的不确定度是否也可忽略不计? 46
3.19 什么叫异常值?在决定某个观测值是否属于异常值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6
3.20 测量仪器的校准中,作为标准的标准器或标准物质,其不确定度应不大于被校准测量仪器示值不确定度的多少分之一? 47
3.21 什么是数值方程,可否作为测量数学模型? 48
3.22 被测量Y的最佳估计值y在通过输入量X1,X2,…,XN的最佳估计值x1,…x2,…,xN得出时,有哪两种方法,何者在何种情况下较优越? 48
3.23 数学模型中出现的圆周率π,按不确定度评定中可忽略的原则,如何决定其有效位应为多少? 49
3.24 什么样的数学模型是不确定度评定的透明箱模型? 50
3.25 什么样的数学模型称之为不确定度评定的黑箱模型? 50
4 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53
4.1 什么方法是A类评定的基本方法? 53
4.2 在基本方法中,何种情况属于重复性条件下的标准偏差,何种情况属于复现性条件下的标准偏差? 54
4.3 基本方法中,要求观测次数n充分多,一般应多到何种程度? 54
4.4 是否可以用方差、合成方差u2c(y)来定量表示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为什么实际上只用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给出? 54
4.5 合并样本方差S2p与合并样本标准偏差sp的含义是什么,在标准偏差的评定中起什么作用? 54
4.6 规范化的常规测量含义如何,何种情况下才能采用Sp(qk)来代替基本方法得出的s(qk) 55
4.7 用极差法评定s(xk)的程序如何,使用该法有何种必须满足的条件,有何优缺点? 55
4.8 直线拟合参数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的程序如何? 56
4.9 协方差与相关系数估计值的A类评定程序如何? 57
4.10 如果单次观测值qk的实验标准偏差已知为s(qk)=u(qk),现重复观测了两次,而这两次结果相同,其标准不确定度是多少? 58
4.11 如采用标准压力表校准普通压力表时,校准点为5点,m=5,对每个点进行n=10次独立重复观测,那么,可否按s2p(xk)1/m(n-1)??(xij-?i)2来计算用于单次测量的重复性标准偏差? 58
4.12 重复性标准偏差sr中,是否包括所用测量仪器的分辨力所导致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58
4.13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中要求重复观测值相互独立,是否就是指不相关? 59
4.14 采用极差法评定任一次测量结果xi的标准偏差u(xi)时,可否按R/?进行计算(R为极差,n为重复观测的次数)?&★★ 59
4.15 采用极差法评定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时,如何认定这些结果是接近正态分布的 59
4.16 按贝塞尔公式计算出的实验标准偏差s是否为σ的偏小估计?如何校正? 60
4.17 安全因子h是什么?起到怎样的作用? 60
4.18 评定合并样本标准偏差sp的方法有哪几种? 61
4.19 如果目的是得到给定方法测量结果在实验室间的再现性限R,需要每个协同评定实验室对同一个被测量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充分多次的重复观测吗? 65
4.20 非连续加荷破坏性检测统计结果的不确定度如何评定? 66
4.21 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Q进行了几次重复观测,其中的最大结果qmax与最小结果qmax之差,是否就是重复性限r? 67
4.22 平均方差的含义如何?在不确定度评定中用在什么情况下? 68
5 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69
5.1 什么叫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69
5.2 用于评定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信息一般有哪些? 69
5.3 当已知扩展不确定度U及包含因子k时,如何评定其标准不确定度? 70
5.4 如果检定、校准证书上给出总体标准偏差σ的倍数时,如何评定其标准偏差? 71
5.5 已知扩展不确定度Up的情况下,其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如何? 71
5.6 如果校准证书上既给出了Up又给出了其自由度ν,应如何评定其标准不确定度u? 71
5.7 当已知量X之值x分散区间的半宽为a,且x落在x-a至x+a区间的概率p为100‰,即全部落在此范围内,如何评定标准不确定度u(x)? 72
5.8 如何对分散区间x-a至x+a范围内x可能值的分布类别进行估计? 73
5.9 当被测量X的最佳估计值x并不处于其可能值分散区间2a即a+-a-)的中点时,即x-a-≠a+-x,如何评定其标准不确定度u(x)? 74
5.10 测量仪器分辨力导致的标准不确定度如何评定? 74
5.11 对量值修约所导致的标准不确定度如何评定? 74
5.12 按重复性限r与复限性限R如何评定该条件下的重复性标准偏差sr和复现性标准偏差sR? 75
5.13 按校准证书已知某测量仪器的等别时,如何评定其标准不确定度? 75
5.14 按检定证书已知被检定测量仪器的级别时,如何评定其标准偏差? 75
5.15 什么情况下,B类评定方法所得出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可估计为无限大 76
5.16 符号△u(xi)指什么? 76
5.17 符号△u(xi)/u(xi)或σu(xi)/u(x)的含义如何,为什么用它来评定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 76
5.18 相关系数r是否可以根据经验确定? 77
5.19 在量块的比较校准中,由于标准量块与被校准量块可能出现的膨胀系数差δα导致的标准不确定度如何评定? 77
5.20 为什么说大多数测量仪器对同一被测量的示值一般都不是正态分布,而且往往偏离甚远? 78
5.21 模拟式测量仪器示值估读的不确定度如何评定? 78
5.22 对于只能给出示值,其测量仪器准确度缺乏任何信息的测量仪器,如何评定其示值标准不确定度? 78
5.23 在坐标图上如何表示出测量不确定度? 79
5.24 如何根据带有不确定度的坐标图评定不确定度? 80
5.25 测量仪器的引用误差如何定义,如何据以评定由它导致的标准不确定度及自由度? 80
5.26 设已知测量仪器的引用误差,其示值的不确定度中系统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如何评定? 81
5.27 对没有给出不确定度的引用数据,如何评定其标准不确定度? 81
5.28 测量仪器的滞后导致的标准不确定度如何评定? 81
5.29 什么是由分散区间半宽a至标准不确定度u的转换因子b? 82
5.30 “零修正”的含义是什么?其不确定度如何评定? 82
5.31 如果在所使用的仪器证书上给出了若干个点的示值误差△i,可否用其中绝对值最大者△max来代替其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MPEV用于评定仪器示值不确定度中的系统效应导致的那一部分分量? 83
5.32 怎样的情况下,应该考虑把数字显示式测量仪器的分辨力δx所导致的不确定度,作为该仪器示值x的不确定度u(x)的一个分量? 83
5.33 为什么在《JJF1059》的表3中,对于正态分布不是取100‰的概率? 84
5.34 什么是回收率、平均回收率? 84
5.35 什么是修正因子? 84
5.36 修正因子的不确定度如何评定? 84
6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86
6.1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的定义如何理解? 86
6.2 什么是输入量、输出量? 86
6.3 什么叫作线性合成? 86
6.4 什么叫灵敏系数? 86
6.5 在线性函数关系中输入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xi)是否可以也按方和根合成为输出量Y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rel(y)? 88
6.6 当输入量Xi与输出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成为y=f(X1,X2,………,XN)=cx1p1………xpnn时,是否也应先算出灵敏系数ci,通过u2c(y)=(ciu)]2=ui2(y)合成? 88
6.7 当输入量Xi之间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xi明显相关时,是否可以不去计算协方差估计值s(xi,xj)或是相关系数估计值r(xi,xj)进行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的计算? 90
6.8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自由度的计算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91
6.9 自由度ν是否也是相应方差的自由度? 91
6.10 如何应用表格形式简化计算有效自由度? 91
6.11 当被测量(输出量)Y等于两输入量X1和x2之和或差时,测量结果…y的合成标准不确 92
定度uc(y)是否有所不同? 92
6.12 采用一架停点天平通过对试样质量与沉淀的称重求沉淀(氯化银)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ω(AgCl,含银样品质量m1=0.200g,沉淀质量m2=0.250g,该天平每次停点观察的标准不确定度为0.4mg,求由于观察停点所导致的标准不确定度为多少?……★ 92
6.13 化学分析中的间接重量法所得到的组分质量分数ω的不确定度如何评定? 93
6.14 在精密压力表(例如0…25级压力表)或工作压力表(例如1…5级压力表)的检定中,所得出的被检表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是否也能采用各分量的相对不确定度urel(xi))以方和根来合成? 94
6.15 当输入量X与输出量Y之间有函数关系Y=AX时,输入量估计值的不确定度u(x)与输出量的不确定度u(y)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94
6.16 当计算出的有效自由度出现小数时应如何处理? 95
6.17 用一个25kg标准砝码校准4个工作用的25kg砝码,当用于构成100kg时,100kg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如何评定? 95
6.18 如何对相关系数r进行非统计方法确定? 96
6.19 如何进行测量数学模型的不相关转换? 97
6.20 如何采用对数变换使非线性的函数关系完全线性化? 97
6.21 方法确认的重复性的含义如何? 98
6.22 方法确认的重复性标准偏差估计sr如何得出? 98
6.23 可否选取相关系数r=+0.5或r=—0.5? 100
6.24 设数学模型为y=ax1+bx2,其中的两个输入量估计值相关系数为r=+1,+0.5时,y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会有怎样的结果? 101
6.25 如果数学模型的形式为y=f(x1,x2,…,xN)=cx1,x2p2…xnpn,出现输入量估计值相关(r≠0)时的不确定度传播律形式如何? 102
6.26 当所有输入量估计值都相关,且相关系数估计值r(xi,xj)=+1的情况下,uc(y)是否为由每个输入量估计值xi的标准不确定度u(xi)产生的输出估计值y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y)=cu(x)的线性和? 103
6.27 相关的概念可否用于不确定度之间? 104
6.28 相关系数ρ(y,z)的估计值r(y,z)在不确定度评定中应给出几位有效数字? 104
6.29 采用同一个标准砝码ms对一批名义值相同的砝码进行校准,通过调整腔的调整使它们合格,即处于最大允许误差MPE之内。采用若干个这样的砝码叠加起来的总质量m的合成不确定度uc(m)能否按相关系数r=★1计算? 104
6.30 当输入量估计值相关系数r=-1时,是否可以按uc(y)=cu(xi)合成? 105
6.31 当数学模型是y=x1-x2时,如果出现x1与x2相关,r(x1,x2)应是负相关吗?在数学模型y=(x1-x2)/(x1-x3)中如x1,x2,x3都呈正相关,uc(y)应如何评定? 106
6.32 滴定管的最大允许误差所导致的不确定度是否已进入方法确认的重复性sr或sr/q之中? 108
6.33 在不确定度评定中,是否必须对测量结果x的修正值△x或修正因子fx进行显著性的检验? 108
6.34 带有不确定度的检测结果,在改变其计量单位时,应如何处理? 109
6.35 当两个输入量x1与x2是若干个独立量xi的线性函数时,x1与x2之间的相关系数估计r(x1,x2)如何计算? 109
6.36 如果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来报告被测量Y的测量结果y,Y的真值TV(Y)处于y-uC(y)与y+uc之间的概率为多少? 110
6.37 减量称重中,如果出现相关系数r=+1,称重结果m的不确定度u(m)应如何处理……1106.8 任意两实验室采用规范化的同一方法时,可否通过对同一被测量的检测结果之差容许值—室间允差R,来评定这一方法所得被测量Y的检测结果y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 112
7 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 113
7.1 什么叫扩展不确定度? 113
7.2 扩展不确定度分成几种? 113
7.3 什么情况下使用扩展不确定度U,什么情况下使用Up来说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113
7.4 什么情况下可用包含因子k95=2及k99 =3? 114
7.5 什么情况下,虽未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的有效自由度,取包含因子k=2给出的扩展不确定度U可以估计是置信区间在p=95%的半宽,可否在检定证书中给出其值为U95? 114
7.6 给出校准测量能力时,包含因子k应取多少? 114
7.7 已确知被测量Y可能值y的分布并非正态分布而是某种其他分布,例如三角分布、梯形分布、均匀分布、两点分布等较为典型而且规则的分布时,可否给出扩展不确定度U=k(y)或Up ? 114
7.8 标准测量仪器(或校准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中,是否应包含被校准测量仪器的示值重复性? 115
7.9 单侧检验中,扩展不确定度U'95应如何计算? 115
7.10 重复性条件下,算术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应如何评定? 116
7.11 扩展不确定度定义中“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应如何理解? 116
7.12 按《JJF 1059》的7…3节给出U和Up时,有哪些不同之处? 117
7.13 在区间士U(k=2的扩展不确定度)内的置信概率p大约是多少? 117
8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 119
8.1 测量结果报告中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扩展不确定度U或Up以及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re(y),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el或Uprel的有效位是否均最多为两位,可否只用1位? 119
8.2 在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度分量的有效位一般如何确定?……, 119
8.3 测量结果报告中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的有效位一般如何确定? 119
8.4 为什么在报告测量不确定度的量值时,可以不按一般的修约规则进行? 120
8.5 多量程、多参数的测量仪器的示值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一般如何表达 120
8.6 带有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表达式所采用的测量单位应如何确定? 120
8.7 过去习惯使用的量值表达原则“测量结果的量值只能有一位是不确定的”是否还继续使用? 120
8.8 是否可以把测量结果按y—U≤Y≤y+U的形式表达? 121
8.9 单侧检验的结果表达形式如何? 121
8.10 给出扩展不确定度U时,必须注意什么问题? 121
8.11 给出扩展不确定度Up时,必须注意什么问题? 121
8.12 在不确定度up(y)或Up的报告中,给出有效自由度vrff有什么好处? 122
8.13 用正负号(±)将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与扩展不正确度联结起来表达测量结果时。应注意些什么? 122
8.14 当被测量Y是五量纲量时,测量结果及其扩展不正确度U以及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el应如何表达? 122
8.15 什么叫0.5单位与0.2单位修约间隔,这种情况下,扩展不确定度U和Up以及测量结果的报告中如何处理? 123
8.16 当测量结果只用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el或U95rel,U99rel表示时,测量结果的有效位应如何确定? 123
8.17 在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中测量单位变化时应如何计算变化后的测量结果以及确定其有效位? 124
8.18 可否就用标准偏差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分散性?……………… 125
8.19 “一般测量”有些什么特点?采用《F1059》所给出的方法,能方便地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吗? 125
9 常用测量仪器示值不确定度评定 2008
9.1 千分尺(JJG21—2008) 126
9.2 内径千分尺(JJG22—2003) 127
9.3 深度千分尺(JJG24—2003) 127
9.4 杠杆千分尺、杠杆卡规(JJG26—2001) 128
9.5 纤维卷尺、测绳(JJG5—2001) 129
9.6 钢卷尺(JJG4—1999) 129
9.7 钢直尺(JJG1—1999) 130
9.8 直角尺(JJG7—2004) 130
9.9 通用卡尺(JJG30—2002) 131
9.10 万能角度尺(JJG33—2002) 131
9.11 指示表(指针式、数显式)(JJG34—2008) 131
9.12 杠杆表(JJG35—2006) 133
9.13 机械式比较仪(JJG39—2004) 134
9.14 塞尺(JJG62—2007) 134
9.15 线纹比较仪(JJG72—1980) 135
9.16 测角仪(JJG97—2006) 135
9.17 电子水平仪、合像水平仪(JJG103—2005) 136
9.18 扭簧式比较仪(JJG118—1996) 137
9.19 量块(JJG146—2003) 137
9.20 大量程百分表(JJG379—1995) 138
9.21 电感测微仪(JJG396—2002) 139
9.22 X射线测厚仪(JJG480—2007) 140
9.23 αβ和γ表面污染仪(JJG478—1996) 141
9.24 电容式测微仪(JJG570—2006) 141
9.25 读数、测量显微镜(JJG570—2006) 141
9.26 光电测距仪(EDM)(JJG571—2004) 142
9.27 金属洛氏硬度计(JJG112—2003) 143
9.28 金属韦氏硬度计(JJG944—1999) 144
9.29 金属维氏硬度计(JJG151—2006) 145
9.30 肖氏硬度计(JJG346—1990) 147
9.31 A型邵氏硬度计(JJG304—2003) 147
9.32 锤击式布氏硬度计(JJG411—1997) 148
9.33 显微硬度计(JJG151—2006) 148
9.34 巴克尔硬度计(JJG610—1989) 149
9.35 超声硬度计(JJG654—1990) 150
9.36 里氏硬度计(JJG747—1999) 150
9.37 塑料洛氏硬度计(JJG884—1994) 150
9.38 塑料球压痕硬度计(JJG369—1993) 151
9.39 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JJG139—1999) 152
9.40 非金属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JJG157—2008) 152
9.41 抗折试验机(JJG476—2001) 153
9.42 摆锤式冲击试验机(JJG145—2007) 154
9.43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JJG475—2008) 155
9.44 扭转试验机(JJG269—2006) 155
9.45 工作测力仪(JJG455—2000) 156
9.46 木材万能试验机[JJG474—1986(2005年确认有效) 157
9.47 杯突试验机[JJG583—1988(2005年重新确认) 157
9.48 液压千斤顶(JJG621—2005) 158
9.49 扭矩扳子(JJG707—2003) 158
9.50 砝码(JJG99—2006) 159
9.51 数字指示秤、非自动秤(JJG539—1997,555—1996) 159
9.52 扭力天平(JJG46—2004) 160
9.53 抖晃仪(JJG47—90) 161
9.54 工作玻璃浮计(JJG42—2001) 161
9.55 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简称压力表)(JJG52—1999) 162
9.56 弹簧式精密压力表和真空表(JJG49—1999) 162
9.57 膜盒压力表(JJG573—2003) 163
9.58 水银气压表(JJG210—2004) 163
9.59 转速表(JJG105—2000) 164
9.60 浮子流量计(JJG257—2007) 166
9.61 液体容积式流量计(JJG667—1997) 167
9.62 皂膜流量计(JJG586—2006) 167
9.63 速度式流量计(JJG1029—2007,JJG1030—2007,JJG1037—2008,JJG1033—2007) 168
9.64 直流电位差计(JJG123—2004) 170
9.65 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JJG124—2005) 171
9.66 特斯拉计(JJG242—1995) 172
9.67 绝缘电阻表(兆欧表)(JJG622—1997) 173
9.68 高绝缘电阻测量仪(高阻计)(JJG690—2003) 173
9.69 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JJG130—2004) 174
9.70 石油产品用玻璃液体温度计(JJG50—1996) 176
9.71 工作用全辐射温度计(JJG67—2003) 176
9.72 电接点玻璃水银温度计(JJG131—2004) 177
9.73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JJG141—2000) 178
9.74 工作铂、铜热电阻(JJG229—1998) 178
9.75 机械式温湿度计(JJG205—2005) 178
9.76 双金属温度计(JJG226—2001) 179
9.77 压力式温度计(JJG310—2002) 180
9.78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JJG351—1996) 180
9.79 高精密玻璃水银温度计(JJG618—1999) 181
9.80 表面铂热电阻(JJG684—2003) 181
9.81常用玻璃量器(JJG196—2006) 182
9.82专用玻璃量器(JJG10—2005) 183
9.83移液器(JJG646—2006) 184
9.84直流电桥(JJG125—2004) 186
9.85甲醛气体检测仪(JJG1022—2007) 187
9.86生化分析仪(JJG464—1996) 187
9.87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吸收剂量)率仪(JJG521—2006) 188
9.88光照度计(JJG245—2005) 188
10 质量监督中的不确定度及其他有关问题 190
10.1质量监督检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在表达与评定中与《GUM》的规定有何不同? 190
10.2什么叫不确定区?如何确定? 192
10.3什么叫合格区?如何确定? 193
10.4什么叫不合格区?如何确定? 194
10.5 在测量仪器检定中,其示值误差△评定的合格区与不确定区如何决定? 195
10.6 采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测量结果质量控制所用的判据值En与不确定度的关系如何? 197
10.7 在使用不同方法所得结果间进行质量监控时的判据值En与不确定度的关系如何? 197
10.8 使用相同方法进行内部质量监控的判据值En与不确定度的关系如何? 198
10.9 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以进行内部质量监控的判据值En与不确定度的关系如何? 198
10.10 实验室比对中被测量Q两次测量结果q1与q2之差与其扩展不确定度U(q1)和U(q2)之间应满足怎样的关系? 199
10.11 设有两个用于考核的砝码,其标称值分别为200g和100g,在发往一些实验室校准前,分别用较高准确度的方法进行校准,得到200g砝码之值为m1=200…006g,并评定出了其扩展不确定度U95(m1),m2=100…008g,也评定了其U95(m2)。在对一批实验室进行考核后,重新按原来的测量程序又进行了一次校准,发现m1之值仍为原测结果,而m2=100…004g,因此,按平均值m2=100.006g作为参考值与各被考核实验室给出之值求差△m,Uab为实验室报告的扩展不确定度,按小于等于1来评定实验室的测量水平。试问作为平均值的Uref应如何评定? 199
10.12 不同扩展不确定度间有怎样的对应关系? 200
10.13 测量装置的不确定度中是否应该包含被检测量仪器的重复性? 200
10.14 测量仪器使用中的最大允许误差已知时,其示值不确定度如何评定? 201
10.15 已知测量仪器检定时的最大允许误差时,其示值不确定度如何评定 201
10.16 对现有技术规范中暂还未改的极限误差3δ应如何处理? 202
10.17 计量标准总不确定度的含义如何?与测量不确定度有何区别? 202
10.18 法制计量中有关不确定度的要求如何? 203
10.19 在《JJF1059》6.5节中,为了分析不确定度的方便,将输入量Xi变换到δi,使被测量Y近似地为线性函数。这里δi是指什么? 204
10.20 在《JJF1059》6.5节的例中,对于эv/эv=1及эv/э(△v)=1,即ci=1如何理解? 204
附录 205
附录Ⅰ 测量不确定度常见符号及含义 205
附录Ⅱ 有关术语英汉对照及索引 212
附录Ⅲ 控制图 217
- 《电子测量与仪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2009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王宏宇主编 2019
- 《灰姑娘的难题 测量》(韩)李孝真文 2016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荀占超 2018
- 《基于不确定性特征的模糊多属性决策及应用》石乙英,丁志强 2019
-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测量基础》自然资源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2019
- 《电工仪表与测量》殷兴光,王月爱主编 2017
- 《电化学测量》胡会利,李宁编著 2019
- 《心理测量》黎光明编著 2019
- 《测量系统不确定度评定及其应用》王中宇,陈晓怀,吕京著 2019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