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新编临床辅助检查指南  修订版
新编临床辅助检查指南  修订版

新编临床辅助检查指南 修订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蠡荪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6741583
  • 页数:8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可供检验、核医学、影像功能检查等医学技术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新编临床辅助检查指南 修订版》目录

1.临床血液学检验 2

1.1 一般血液学检验 2

1.1.1 血红蛋白测定 2

1.1.2 红细胞计数 2

1.1.3 白细胞计数 3

1.1.4 白细胞分类计数 4

1.1.5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5

1.1.6 红细胞比容测定 5

1.1.7 三种红细胞参数平均值计数 6

1.1.8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7

1.1.9 网织红细胞计数 8

1.1.10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8

1.1.11 异常红细胞检查 8

1.1.11.1 大小异常 8

1.1.11.2 形态异常 9

1.1.11.3 染色异常 10

1.1.11.4 结构异常 10

1.1.11.5 红细胞分布宽度 11

1.2 血栓与止血检验 11

1.2.1 血管壁和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查 11

1.2.1.1 出血时间测定 11

1.2.1.2 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查 12

1.2.1.3 阿司匹林耐量试验 13

1.2.2 血小板功能检查 14

1.2.2.1 血小板计数及形态观察 14

1.2.2.2 血小板黏附试验 16

1.2.2.3 血小板聚集试验 17

1.2.2.4 血块凝缩时间测定 18

1.2.2.5 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 18

1.2.3 血小板抗体检测 19

1.2.3.1 血小板表面相关IgG,IgM,IgA和C3测定 19

1.2.3.2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自身抗体测定 19

1.2.3.3 血小板寿命测定 19

1.2.3.4 抗心磷脂抗体测定 20

1.2.4 凝血因子筛选试验 20

1.2.4.1 内源凝血系统试验 20

1.2.5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23

1.2.5.1 凝血因子?、Ⅸ、Ⅺ、Ⅻ活性测定 23

1.2.5.2 因子?相关抗原测定 23

1.2.5.3 ?因子:Ag或?R:Ag测定 24

1.2.5.4 血浆游离肝素时间测定 24

1.2.6 外源凝血系统试验 24

1.2.6.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其纠正试验 24

1.2.6.2 肝促凝血活酶试验 25

1.2.6.3 因子Ⅴ活动度测定 26

1.2.6.4 因子Ⅶ活动度测定 26

1.2.6.5 蝰蛇蛇毒时间测定 26

1.2.7 检查凝血过程第三阶段试验 27

1.2.7.1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27

1.2.7.2 血浆因子?筛选试验 27

1.2.7.3 因子?α亚基和?β亚基的抗原性测定 28

1.2.7.4 纤维蛋白肤A测定 28

1.2.8 纤维蛋白溶解(纤溶)检验 28

1.2.8.1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 28

1.2.8.2 纤溶酶(原)测定 29

1.2.8.3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查 29

1.2.8.4 凝血酶时间及其纠正试验 30

1.2.8.5 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31

1.2.9 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 32

1.2.9.1 交叉复钙时间试验 32

1.2.9.2 抗凝血酶Ⅲ测定 32

1.2.9.3 α2-巨球蛋白测定 33

1.3 溶血性贫血的检查 33

1.3.1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查 33

1.3.1.1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33

1.3.1.2 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 34

1.3.1.3 自体溶血试验 35

1.3.1.4 热溶血试验 35

1.3.1.5 蔗糖水溶血试验 36

1.3.1.6 血清酸化溶血试验 36

1.3.2 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查 36

1.3.2.1 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 36

1.3.2.2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37

1.3.2.3 红细胞谷胧甘肤含量及其稳定性检查 37

1.3.2.4 氰化物-抗坏血酸盐试验 38

1.3.2.5 丙酮酸激酶活力测定 39

1.3.3 不稳定血红蛋白的过筛试验 39

1.3.3.1 血红蛋白H包涵体检查 39

1.3.3.2 异丙醇试验 40

1.3.3.3 热不稳定试验 40

1.3.4 血红蛋白异常的检查 40

1.3.4.1 抗碱血红蛋白测定,又称碱变性试验 40

1.3.4.2 HbF酸洗脱试验 41

1.3.4.3 红细胞镰变溶解度测定 41

1.3.4.4 血红蛋白电泳检查 42

1.3.4.5 血红蛋白A2定量 42

1.3.4.6 血红蛋白C试验 42

1.3.5 溶血性贫血的过筛试验 43

1.3.5.1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43

1.3.5.2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43

1.3.6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验 44

1.3.6.1 冷溶血试验 44

1.4 粒-单核系造血祖细胞测定 45

1.4.1 血细胞的发生 45

1.4.2 粒-单核系造血祖细胞测定 46

1.4.3 临床意义 47

1.5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49

1.5.1 骨髓象检查 49

1.5.1.1 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步骤 49

1.5.1.2 骨髓象检查的分析与报告 51

1.5.1.3 骨髓象检查的临床意义 53

1.5.2 各阶段血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54

1.5.2.1 红细胞系统 54

1.5.2.2 粒细胞系统 54

1.5.2.3 淋巴细胞系统 55

1.5.2.4 单核细胞系统 56

1.5.2.5 巨核细胞系统 57

1.5.2.6 浆细胞系统 57

1.5.2.7 其他细胞系统 58

1.5.3 骨髓细胞正常值 59

1.6 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60

1.6.1 过氧化物酶染色 60

1.6.2 醋酶染色 61

1.6.3 磷酸酶染色 62

1.6.4 糖类染色 63

1.6.5 脂类染色 64

1.6.6 铁染色 64

1.7 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65

1.8 染色体检验 66

1.8.1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66

1.8.1.1 细胞生长培养液的配制与分装 66

1.8.1.2 其他试剂的准备 66

1.8.1.3 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66

1.8.2 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67

1.8.2.1 试剂 67

1.8.2.2 直接制片法 67

1.8.3 胸腹水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68

1.8.3.1 试剂 68

1.8.3.2 方法 68

1.8.4 羊水细胞染色休标本的制备 68

1.8.4.1 试剂 68

1.8.4.2 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68

1.8.5 常规染色体标本的染色及核型分析 69

1.8.5.1 染色 69

1.8.5.2 核型分析 69

1.8.6 染色体显带技术 71

1.9 血型血清学检查 72

1.9.1 ABO血型鉴定 72

1.9.1.1 ABO血型鉴定 72

1.9.1.2 A1和A2亚型鉴定 73

1.9.1.3 其他A亚型鉴定 73

1.9.1.4 B亚型鉴定 73

1.9.2 Rh血型鉴定 73

1.9.2.1 Rh血型鉴定 73

1.9.2.2 弱D型鉴定 74

1.9.3 其他血型鉴定 75

1.9.3.1 MN血型定型 75

1.9.3.2 P血型定型 75

1.9.4 血型血清学常用检测方法 76

1.9.4.1 抗人球蛋白试验 76

1.9.4.2 唾液中HAB血型物质鉴定 77

1.9.4.3 吸收试验 77

1.9.4.4 放散试验 78

1.9.4.5 IgG抗A(B)测定 78

1.9.4.6 凝聚胺试验 79

1.9.5 交叉配血试验 79

1.9.5.1 盐水介质配血法 79

1.9.5.2 酶技术配血法 79

1.9.5.3 抗人球蛋白配血法 79

1.9.5.4 LISS配血法 79

1.9.5.5 凝聚胺配血法 80

1.9.5.6 微柱凝胶卡配血法 80

1.9.5.7 交叉配血的临床意义 81

1.9.6 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和鉴定 81

1.9.6.1 筛查方法 81

1.9.6.2 抗体鉴定 81

1.9.7 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血清学检查 82

1.9.7.1 ABO HDN血型血清学检查 82

1.9.7.2 Rh HDN血型血清学检查 84

1.9.7.3 患儿换血的准备 84

2.体液及排泄物检验 87

2.1 尿液检验 87

2.1.1 尿液理学检验 87

2.1.1.1 尿量 87

2.1.1.2 尿颜色 87

2.1.1.3 透明度 88

2.1.1.4 酸碱反应 88

2.1.1.5 比重比密 88

2.1.2 尿液化学检验 89

2.1.2.1 尿液蛋白质定性检查 89

2.1.2.2 尿液蛋白质定量检查 89

2.1.2.3 本-周氏蛋白定性检查 89

2.1.2.4 尿肌红蛋白定性试验 90

2.1.2.5 尿血红蛋白定性试验 90

2.1.2.6 尿含铁血黄素定性试验 90

2.1.2.7 尿葡萄糖定性试验 9

2.1.2.8 尿葡萄糖定量测定 91

2.1.2.9 尿酮体定性试验 91

2.1.2.10 尿乳糜定性试验 92

2.1.2.11 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92

2.1.2.12 尿胆原定性试验 92

2.1.2.13 尿胆素定性试验 92

2.1.2.14 尿紫胆原定性试验 93

2.1.2.15 尿苯丙酮酸定性试验 93

2.1.2.16 尿亚硝酸盐定性试验 93

2.1.2.17 尿白细胞醋酶定性试验 93

2.1.2.18 尿维生素C定性试验 94

2.1.2.19 尿液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94

2.1.3 尿沉渣检验 96

2.1.3.1 规范化尿沉渣检查 96

2.1.3.2 自动化尿有形成分检查 98

2.1.3.3 1小时尿沉渣计数 99

2.1.4 妊娠检验 100

2.1.4.1 金标抗体检测法 100

2.1.4.2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100

2.1.5 远端肾单位功能试验 101

2.2 粪便检验 101

2.2.1 粪便理学检验 101

2.2.1.1 颜色 101

2.2.1.2 性状 101

2.2.1.3 寄生虫虫体 101

2.2.2 粪便显微镜检验 102

2.2.2.1 直接涂片镜检 102

2.2.2.2 虫卵及原虫直接涂片检查 103

2.2.2.3 虫卵及包囊浓缩检查 103

2.2.2.4 肛门擦拭虫卵检查 104

2.2.2.5 寄生虫幼虫孵育法 104

2.2.2.6 隐孢子虫卵囊染色检查法 104

2.2.2.7 粪便寄生虫形态学特点 104

2.2.3 粪便化学检验 106

2.2.3.1 隐血试验 106

2.3 胃液检验 107

2.3.1 一般性状检查 107

2.3.1.1 量 107

2.3.1.2 外观 107

2.3.1.3 黏液 107

2.3.1.4 食物残渣 107

2.3.1.5 pH 108

2.3.2 化学检查 108

2.3.2.1 胃酸分泌量测定和基础酸排量测定 108

2.3.2.2 隐血试验 108

2.3.2.3 胆汁测定 108

2.3.2.4 乳酸测定 109

2.3.2.5 其他化学试验 109

2.3.3 显微镜检查 109

2.3.3.1 红细胞 109

2.3.3.2 白细胞 110

2.3.3.2 上皮细胞 110

2.3.3.4 癌细胞 110

2.4 十二指肠引流液及胆汁检验 110

2.4.1 十二指肠引流液一般性状检验 110

2.4.1.1 颜色 110

2.4.1.2 透明度 111

2.4.1.3 黏稠度 111

2.4.1.4 pH 111

2.4.1.5 正常十二指肠引流液的性状 111

2.4.2 十二指肠引流液显微镜检验 112

2.4.2.1 细胞成分 112

2.4.2.2 结晶 113

2.4.2.3 寄生虫及虫卵 113

2.4.2.4 细菌涂片 113

2.5 浆膜腔积液检验 113

2.5.1 理学检验 113

2.5.1.1 量 113

2.5.1.2 颜色 113

2.5.1.3 透明度 114

2.5.1.4 凝固性 114

2.5.1.5 比密 114

2.5.1.6 pH 114

2.5.2 化学检验 114

2.5.2.1 浆膜赫蛋白定性试验 114

2.5.2.2 蛋白定量测定 114

2.5.2.3 乳酸脱氢酶测定 115

2.5.2.4 腺苷脱氨酶测定 115

2.5.2.5 铁蛋白测定 115

2.5.2.6 癌胚抗原测定 115

2.5.2.7 溶菌酶测定 116

2.5.3 显微镜检验 116

2.5.3.1 细胞总数及有核细胞计数 116

2.5.3.2 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分类 116

2.5.4 细菌检验 117

2.5.5 染色体检查 117

2.5.6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117

2.5.7 非癌性与癌性积液的鉴别 118

2.6 痰液检验 118

2.6.1 痰液一般性状检验 118

2.6.1.1 痰量 118

2.6.1.2 颜色 118

2.6.1.3 性状 118

2.6.1.4 血液 119

2.6.1.5 有无异常物质 119

2.6.1.6 临床意义 119

2.6.2 显微镜检验 119

2.6.3 寄生虫检验 119

2.6.4 嗜酸性粒细胞检验 119

2.6.5 细菌检查 120

2.6.6 其他检查 120

2.7 前列腺液检验 120

2.7.1 一般性状检验 120

2.7.1.1 颜色 120

2.7.1.2 黏稠度 120

2.7.2 显微镜检验 121

2.7.2.1 白细胞、红细胞 121

2.7.2.2 颗粒细胞 121

2.7.2.3 滴虫 121

2.7.2.4 细菌 121

2.7.2.5 癌细胞 121

2.7.2.6 卵磷脂小体 122

2.7.2.7 淀粉样体 122

2.7.2.8 精子 122

2.8 精液检验 122

2.8.1 一般性状检验 122

2.8.1.1 量 122

2.8.1.2 颜色 122

2.8.1.3 黏稠度 123

2.8.1.4 pH 123

2.8.2 显微镜检验 123

2.8.2.1 精子的检查 123

2.8.3 WHO精液检查参考值 125

2.8.4 临床意义 126

2.9 阴道分泌物检验 126

2.9.1 清洁度 126

2.9.2 滴虫检验 126

2.9.3 霉菌检验 127

2.9.4 线索细胞及胺试验 127

2.9.4.1 线索细胞 127

2.9.4.2 pH 127

2.9.4.3 胺试验 127

2.10 脑脊液检验 127

2.10.1 理学检验 127

2.10.1.1 压力 127

2.10.1.2 颜色 128

2.10.1.3 透明度 128

2.10.1.4 凝固 128

2.10.1.5 pH 129

2.10.1.6 比密 129

2.10.2 化学检验 129

2.10.2.1 潘氏球蛋白定性试验 129

2.10.2.2 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 129

2.10.2.3 葡萄糖测定 130

2.10.2.4 氯化物定量测定 130

2.10.2.5 乳酸脱氢酶测定 131

2.10.3 细胞的检验 131

2.10.3.1 细胞计数 131

2.10.3.2 细胞分类 132

2.10.4 细菌直接涂片检查 132

2.10.5 特殊检查—脑脊液分光分析法 132

2.11 滑膜液检验 133

2.11.1 一般性状检查 133

2.11.2 显微镜检查 133

2.11.3 其他项目 134

2.11.4 临床意义 134

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137

3.1 蛋白质测定 137

3.1.1 血清总蛋白测定 137

3.1.2 血清白蛋白测定 138

3.1.3 血清球蛋白测定 138

3.1.4 血清赫蛋白测定 139

3.1.5 脑脊液总蛋白测定 139

3.1.6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膜电泳 140

3.1.7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141

3.1.8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 142

3.1.9 血清肌红蛋白测定 142

3.1.10 血清肌钙蛋白I测定 143

3.1.11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144

3.1.12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145

3.1.13 α1-抗胰蛋白酶测定 146

3.1.14 C反应蛋白测定 146

3.2 糖类测定 147

3.2.1 血清葡萄糖测定 147

3.2.2 口服葡萄糖耐量测验 147

3.2.3 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149

3.2.4 脑脊液葡萄糖测定 149

3.2.5 血液乳酸测定 149

3.2.5.1 血液乳酸测定 149

3.2.5.2 全血乳酸测定 150

3.2.6 血液丙酮酸测定 150

3.2.6.1 血浆丙酮酸测定 150

3.2.6.2 全血丙酮酸测定 150

3.2.7 血液β-羟丁酸测定 151

3.3 血脂测定 152

3.3.1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152

3.3.2 血清甘油三醋测定 153

3.3.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155

3.3.4 高密度脂蛋白亚组测定 155

3.3.5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156

3.3.6 血清载脂蛋白A1及B测定 157

3.3.7 血清脂蛋白(a)测定 158

3.3.8 血清磷脂测定 158

3.3.9 血清脂蛋白电泳 159

3.3.10 血小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测定 159

3.4 无机离子测定 159

3.4.1 血清钾测定 159

3.4.2 血清钠测定 160

3.4.3 血清氯化物测定 161

3.4.4 血清总钙测定 161

3.4.5 血清无机磷测定 162

3.4.6 血清镁测定 152

3.4.7 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测定 163

3.4.8 血清铜测定 164

3.4.9 血清锌测定 164

3.4.10 血清硼测定 165

3.4.11 铝测定 165

3.4.12 镉测定 165

3.4.13 全血铅测定 166

3.4.14 微量元素检测技术 167

3.5 血清酶测定 170

3.5.1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171

3.5.2 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172

3.5.3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 172

3.5.4 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测定 173

3.5.5 血清酸性磷酸酶测定 173

3.5.6 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 173

3.5.7 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 174

3.5.8 血清L-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174

3.5.9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174

3.5.10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 175

3.5.11 血清淀粉酶测定 175

3.5.12 血清脂肪酶测定 176

3.5.13 血清胆碱醋酶测定 176

3.5.14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 177

3.5.15 血清单胺氧化酶测定 177

3.5.16 血清5’-核苷酸酶测定 177

3.5.17 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 178

3.5.18 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测定 178

3.5.19 血清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 179

3.5.20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活性测定 179

3.5.21 同工酶测定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180

3.6 血清非蛋白含氮类化合物测定 184

3.6.1 血清尿素氮测定 184

3.6.2 肌酐测定 185

3.6.2.1 血清肌酐测定 185

3.6.2.2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185

3.6.3 血清胧抑素C测定 186

3.6.4 血清尿酸测定 186

3.6.5 血氨测定 187

3.7 激素的测定 187

3.7.1 垂体激素测定 187

3.7.1.1 促黄体素测定 187

3.7.1.2 卵泡刺激素测定 188

3.7.1.3 泌乳素测定 189

3.7.1.4 促甲状腺激素测定 190

3.7.2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 190

3.7.3 甲状腺激素测定 191

3.7.3.1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 191

3.7.3.2 甲状腺激素测定 192

3.7.3.3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 193

3.7.3.4 游离甲状腺素测定 193

3.7.4 性激素测定 194

3.7.4.1 睾酮测定 194

3.7.4.2 雌二醇测定 194

3.7.4.3 雌三醇测定 195

3.7.4.4 孕酮测定 196

3.7.5 胰激素测定 197

3.7.5.1 胰岛素测定 197

3.7.6 肾上腺激素测定 198

3.7.6.1 皮质醇测定 198

3.7.6.2 尿液中17-酮类固醇测定 199

3.7.6.3 尿液中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 199

3.7.6.4 尿液中香草扁桃酸测定 200

3.7.6.5 尿总3-甲氧肾上腺素测定 201

3.8 血气分析及酸碱平衡测定 201

3.8.1 血液酸碱度测定 201

3.8.2 二氧化碳分压测定 202

3.8.3 氧分压测定 202

3.8.4 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50%氧饱和度时氧分压测定 203

3.8.5 二氧化碳总量测定 203

3.8.6 血浆清碳酸氢根测定 204

3.8.7 实际碳酸氢根和标准碳酸氢根测定 204

3.8.8 缓冲碱测定 204

3.8.9 剩余碱测定 205

3.8.10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测定 205

3.8.11 血浆阴离子隙测定 206

3.8.12 呼吸度的计算 207

3.9 胆红素、胆汁酸测定 207

3.9.1 血清胆红素测定 207

3.9.2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 208

3.10 维生素、氨基酸与血药浓度测定 209

3.10.1 维生素测定 209

3.10.1.1 维生素A测定 209

3.10.1.2 维生素B1测定 209

3.10.1.3 维生素B2测定 210

3.10.1.4 泛酸测定 210

3.10.1.5 维生素B6测定 210

3.10.1.6 维生素B12测定 211

3.10.1.7 维生素C测定 211

3.10.1.8 维生素D测定 212

3.10.1.9 维生素E测定 212

3.10.1.10 维生素K测定 213

3.10.1.11 叶酸测定 213

3.10.2 氨基酸测定 213

3.10.2.1 苯丙氨酸测定 213

3.10.2.2 缬氨酸测定 214

3.10.2.3 亮氨酸、异亮氨酸测定 214

3.10.2.4 甘氨酸测定 214

3.10.2.5 丝氨酸测定 215

3.10.2.6 酪氨酸测定 215

3.10.2.7 组氨酸测定 215

3.10.2.8 脯氨酸测定 216

3.10.2.9 羟脯氨酸测定 216

3.10.2.10 同型半胧氨酸测定 216

3.10.3 血药浓度测定 217

4.临床免疫学检验 222

4.1 免疫学诊断技术 222

4.1.1 血清学反应 222

4.1.2 免疫标记技术 225

4.1.2.1 免疫荧光技术 225

4.1.2.2 免疫酶标技术 226

4.1.2.3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227

4.1.2.4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与三大标记技术 228

4.1.2.5 时间分辩荧光免疫分析 229

4.1.2.6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230

4.1.2.7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231

4.1.2.8 蛋白质印迹技术 232

4.1.2.9 流式细胞术 233

4.1.3 杂交瘤技术 234

4.1.4 HLA定型 234

4.1.5 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 236

4.2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236

4.2.1 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236

4.2.2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237

4.2.3 T淋巴细胞酸性a-醋酸萘醋酶染色测定 237

4.2.4 T细胞亚群测定 238

4.2.5 K细胞(抗体依赖的杀伤细胞)的检测 239

4.2.6 NK细胞活性测定 239

4.2.7 红细胞花环试验 240

4.2.8 酵母菌花环试验 240

4.2.9 B淋巴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测定 241

4.2.10 外周血白细胞促凝血活性测定 241

4.2.11 白细胞细胞毒试验 241

4.2.12 白细胞溶解试验 242

4.2.13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242

4.3 非特异免疫功能测定 242

4.3.1 嗜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 242

4.3.2 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 243

4.3.3 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一) 243

4.3.4 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二) 244

4.3.5 嗜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测定 244

4.3.6 溶菌酶测定 244

4.3.7 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245

4.3.8 血清淀粉样蛋白A测定 245

4.3.8.1 C反应蛋白测定 245

4.3.8.2 血清淀粉样蛋白A测定 245

4.3.8.3 脂多糖结合蛋白测定 246

4.3.9 甘露糖结合凝聚素测定 246

4.3.10 选择素测定 247

4.3.11 纤维结合蛋白测定 247

4.4 细胞因子测定 247

4.4.1 白细胞介素-1测定 248

4.4.2 白细胞介素-4测定 248

4.4.3 γ-干扰素测定 248

4.4.4 肿瘤坏死因子测定 249

4.4.5 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 249

4.5 体内细胞免疫的皮肤试验 250

4.5.1 生物性抗原试验 250

4.5.1.1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250

4.5.1.2 链激酶-链道酶皮肤试验 250

4.5.1.3 纯蛋白衍生物皮肤试验 251

4.5.1.4 毛癣菌素皮肤试验 251

4.5.1.5 念珠菌素皮肤试验 251

4.5.1.6 腮腺炎抗原皮肤试验 251

4.5.1.7 植物血凝素皮肤试验 252

4.5.2 化学致敏原试验 252

4.5.2.1 二硝基氯苯皮肤试验 252

4.5.2.2 二硝基氟苯皮肤试验 253

4.6 器官移植的免疫学检查 253

4.6.1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 253

4.6.2 微量细胞毒试验 254

4.6.3 人体白细胞抗原系统配型 254

4.7 变态反应检验 255

4.7.1 嗜碱性细胞脱颗粒试验 255

4.7.2 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 255

4.7.3 白细胞组胺释放试验 255

4.7.4 速发型皮肤过敏试验 256

4.7.5 细菌毒素皮肤过敏试验 256

4.7.5.1 锡克试验 256

4.7.5.2 狄克试验 256

4.7.6 支气管抗原激发试验 256

4.8 免疫球蛋白测定 257

4.8.1 IgG含量测定 258

4.8.2 IgA含量测定 259

4.8.3 IgM含量测定 259

4.8.4 IgD含量测定 260

4.8.5 IgE含量测定 261

4.8.6 轻链与重链测定 261

4.8.6.1 轻链与重链测定 261

4.8.6.2 游离轻链测定 262

4.8.7 冷凝集试验 262

4.8.8 冷球蛋白测定 262

4.8.9 M蛋白检测与鉴定 263

4.9 补体的测定 264

4.9.1 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 264

4.9.2 补体第3成分含量测定 264

4.9.3 补体第4成分含量测定 265

4.9.4 C1q含量测定 265

4.9.5 G3裂解产物测定 266

4.9.6 C4裂解产物测定 266

4.9.7 补体旁路活化途径的溶血活性测定 266

4.9.8 B因子含量测定 267

4.10 自身抗体检验 267

4.10.1 抗核抗体测定 267

4.10.2 抗单链DNA抗体测定 268

4.10.3 抗双链DNA抗体测定 268

4.10.4 抗ENA抗体测定 269

4.10.5 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自身免疫试验 269

4.10.6 白细胞凝聚试验 270

4.10.7 类风湿因子测定 270

4.10.8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 271

4.10.9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测定 271

4.10.10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 271

4.10.11 抗线粒体抗体测定 272

4.10.12 抗平滑肌抗体测定 273

4.10.13 抗心肌抗体测定 273

4.10.14 抗骨骼肌抗体测定 274

4.10.15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测定 274

4.10.16 血清、精浆中抗精子抗体测定 274

4.10.17 抗子宫内膜抗体检验 275

4.10.18 抗透明带抗体测定 275

4.10.19 抗卵巢抗体测定 276

4.10.20 抗环肌氨酸肤抗体测定 276

4.10.21 抗核周因子与抗角蛋白抗体测定 276

4.10.22 抗组蛋白抗体测定 277

4.10.23 抗核小体抗体测定 277

4.10.24 抗核糖体抗体测定 278

4.10.25 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测定 278

4.10.25.1 抗肝特异性脂蛋白抗体测定 278

4.10.25.2 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测定 279

4.10.25.3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测定 279

4.10.25.4 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测定 280

4.10.25.5 抗核颗粒抗体测定 280

4.10.25.6 抗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测定 280

4.10.25.7 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测定 281

4.10.26 抗嗜中粒细胞胞质抗体测定 281

4.10.27 抗心磷脂抗体与抗β2-GP1抗体测定 282

4.10.28 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测定 282

4.10.29 抗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测定 283

4.10.29.1 抗胰岛细胞抗体测定 283

4.10.29.2 胰岛素自身抗体测定 283

4.10.29.3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测定 283

4.10.30 抗胃壁细胞抗体测定 284

4.11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验 284

4.11.1 微量抗补体测定法 284

4.11.2 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 285

4.11.3 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夹心ELISA试验 285

4.11.4 胶固素结合试验 285

4.11.5 C1q凝胶扩散法 286

4.11.6 单株类风湿因子凝胶扩散法 286

4.11.7 多株类风湿因子乳胶凝集抑制试验 286

4.12 传染病的免疫学检验 287

4.12.1 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检验 288

4.12.2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记 289

4.12.2.1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验 289

4.12.2.2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检验 289

4.12.2.3 乙型肝炎病毒结构抗原及结构抗体的检验 289

4.12.2.4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检验 290

4.12.2.5 前S2及抗前S2的检验 292

4.12.2.6 乙型肝炎病毒DNA杂交试验 290

4.12.3 丙型病毒型肝炎血清学检测 291

4.12.3.1 抗HCV-IgG测定 291

4.12.3.2 抗HCV-IgG抗体测定 291

4.12.3.3 HCV抗原测定 292

4.12.4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检测 292

4.12.5 流行性出血热IgM类抗体检验 292

4.12.6 乙型脑炎病毒IgM抗体检验 293

4.12.7 轮状病毒抗原检验 293

4.12.8 AIDS病毒抗体检验 293

4.12.9 伤寒和副伤寒血清学检验 294

4.12.10 外-斐血清凝聚试验 294

4.12.11 布氏杆菌血清学检验 294

4.12.12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血清学检验 294

4.12.13 链球菌感染的血清学检验 295

4.12.14 嗜肺军团杆菌病的血清学检验 295

4.12.15 梅毒血清学检验 295

4.12.15.1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295

4.12.15.2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测验(一) 296

4.12.15.3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测验(二) 296

4.12.15.4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测验(三) 296

4.12.15.5 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296

4.12.16 TORCH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297

4.12.16.1 抗弓形虫抗体测定 297

4.12.16.2 抗风疹病毒抗体测定 297

4.12.16.3 巨细胞病毒抗原与抗体测定 297

4.12.16.4 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测定 298

4.12.17 抗沙眼衣原体抗体测定 298

4.12.1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血清学检测 299

4.12.19 腺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299

4.12.20 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300

4.12.21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300

4.12.2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301

4.12.23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301

4.13 单克隆抗体技术 302

4.13.1 基本原理 302

4.13.2 临床应用 302

4.13.2.1 做体外诊断试剂 302

4.13.2.2 做体内诊断试剂 303

4.13.2.3 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 303

5.临床寄生虫学检验 305

5.1 阿米巴原虫检验 305

5.2 寄生虫虫卵检验 306

5.3 疟原虫检验 306

5.4 微丝蚴检验 308

5.5 杜氏利什曼原虫检验 308

5.6 弓形虫检验 309

5.7 隐孢子虫检验 311

5.8 微孢子虫检验 311

5.9 血吸虫检验 312

5.10 肺吸虫检验 313

5.11 囊尾蚴检验 314

5.12 棘球蚴检验 314

6.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317

6.1 临床细菌学检验标本的处理 317

6.1.1 血液与骨髓液标本的处理 317

6.1.2 脑脊液标本的处理 318

6.1.3 尿液标本的处理 319

6.1.4 痰液标本的处理 320

6.1.5 粪便标本的处理 321

6.1.6 胆汁标本的处理 322

6.1.7 眼拭子标本的处理 323

6.1.8 耳、鼻、喉拭子标本的处理 323

6.1.9 脓汁标本的处理 324

6.1.10 穿刺液标本的处理 325

6.1.11 生殖器官分泌物标本的处理 326

6.2 细菌的形态学检验 327

6.2.1 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327

6.2.2 染色标本检查法 328

6.2.2.1 革兰染色法 328

6.2.2.2 萋-纳抗酸染色法 329

6.2.2.3 金胺“0”染色法 329

6.2.2.4 潘本汉抗酸染色法 330

6.2.2.5 异染颗粒染色法 330

6.2.2.6 负染色法 330

6.2.3 细菌的培养 330

6.2.3.1 需氧培养法 331

6.2.3.2 二氧化碳培养法 331

6.2.3.3 厌氧培养法 331

6.3 病原菌检验 332

6.3.1 革兰阳性球菌的检验 332

6.3.1.1 葡萄球菌属 332

6.3.1.2 链球菌属 333

6.3.1.3 肠球菌属 334

6.3.2 革兰阴性球菌的检验 335

6.3.2.1 奈瑟菌属 335

6.3.2.2 卡他布兰汉菌属 335

6.3.3 革兰阳性杆菌的检验 336

6.3.3.1 棒状杆菌属 336

6.3.3.2 李司忒菌属 336

6.3.4 诺卡菌属细菌的检验 337

6.3.5 分枝杆菌属细菌的检验 337

6.3.6 需氧芽孢杆菌属细菌的检验 338

6.3.7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的检验 338

6.3.7.1 嗜血杆菌属 338

6.3.7.2 军团菌属 339

6.3.7.3 弯曲菌属 339

6.3.8 肠杆菌科细菌的检验 340

6.3.8.1 埃希菌属 340

6.3.8.2 志贺菌属 340

6.3.8.3 沙门菌属 341

6.3.8.4 枸橼酸杆菌属 342

6.3.8.5 克雷白菌属 342

6.3.8.6 肠杆菌属 342

6.3.8.7 沙雷菌属 343

6.3.8.8 哈夫尼亚菌属 343

6.3.8.9 爱得华菌属 343

6.3.8.10 变形杆菌属 344

6.3.8.11 普罗威登斯菌属 344

6.3.8.12 摩根菌属 344

6.3.8.13 耶尔森菌属 345

6.3.9 弧菌科细菌的检验 345

6.3.9.1 弧菌属 345

6.3.9.2 气单孢菌属 346

6.3.9.3 邻单孢菌属 346

6.3.10 非发酵菌群的检验 347

6.3.10.1 假单孢菌属 347

6.3.10.2 产碱杆菌属 347

6.3.10.3 不动杆菌属 347

6.3.10.4 产黄菌属 348

6.3.10.5 摩拉菌属 348

6.3.10.6 鲍特菌属 349

6.3.11 厌氧菌的检验 349

6.3.11.1 革兰阳性厌氧球菌 349

6.3.11.2 革兰阴性厌氧球菌 349

6.3.11.3 革兰阴性厌氧无芽孢杆菌 350

6.3.11.4 革兰阳性厌氧无芽孢杆菌 350

6.3.11.5 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 351

6.3.12 细菌L型 351

6.4 其他致病微生物检验 352

6.4.1 螺旋体 352

6.4.2 支原体 353

6.4.3 衣原体 353

6.4.4 立克次体 354

6.4.5 真菌 354

6.4.6 隐球菌 355

6.5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355

6.5.1 概述 355

6.5.1.1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原理 355

6.5.1.2 常规药物敏感试验的药物选择 357

6.5.2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 364

6.5.2.1 纸片扩散法 364

6.5.2.2 稀释法 365

6.5.2.3 E-test 366

6.5.3 特殊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366

6.5.3.1 苛养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366

6.5.3.2 厌氧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367

6.5.3.3 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368

6.5.4 抗真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368

6.5.4.1 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 368

6.5.4.2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369

6.6 临床病毒学检验 370

6.6.1 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370

6.6.2 病毒分离 372

6.6.3 病毒鉴定 372

6.7 现代世界流行的传染病简介 379

6.7.1 莱姆病 380

6.7.2 新型霍乱-0139型霍乱 381

6.7.3 埃希大肠杆菌0157:H7感染 382

6.7.4 汉塔病毒综合征 383

6.7.5 玛尔堡出血热 383

6.7.6 拉沙热 384

6.7.7 埃博拉出血热 385

6.7.8 艾滋病 388

6.7.9 人新型克雅病 394

6.7.10 汉江病毒病 396

6.7.11 亨德拉病毒病 397

6.7.12 尼巴病毒病 397

6.7.13 西尼罗河病 398

6.7.14 非典型肺炎 401

6.7.15 人猴痘病 403

6.7.16 人禽流感 405

6.7.17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 409

7.临床核医学 416

7.1 体外诊断核医学—配体结合分析 416

7.1.1 放射免疫分析与免疫放射分析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417

7.1.1.1 甲胎蛋白 418

7.1.1.2 癌胚肮原 418

7.1.1.3 糖类抗原(CA19-9) 419

7.1.1.4 糖类抗原(CA-125) 419

7.1.1.5 糖类抗原(CA-50) 420

7.1.1.6 糖类抗原(CA-153) 420

7.1.1.7 糖类抗原(CA-242) 420

7.1.1.8 糖类抗原(CA72-4) 420

7.1.1.9 酸性铁蛋白 421

7.1.1.10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421

7.1.1.11 前列腺特异抗原 421

7.1.1.12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421

7.1.1.13 异常凝血酶原 422

7.1.1.14 肿瘤标志物CYFRA-21-1 422

7.1.1.15 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422

7.1.1.16 转化生长因子-α 423

7.1.1.17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423

7.1.1.18 DNA聚合酶 423

7.1.1.19 鳞癌相关抗原 423

7.1.1.20 胃癌相关抗原 424

7.1.1.21 铜蓝蛋白 424

7.1.2 RIA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测定中的应用 424

7.1.2.1 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425

7.1.2.2 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425

7.1.2.3 游离甲状腺素指数 425

7.1.2.4 甲状腺球蛋白 425

7.1.2.5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 426

7.1.2.6 甲状腺结合球蛋白 426

7.1.2.7 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饱和度测定 426

7.1.3 RIA在甲状旁腺疾病和骨代谢疾病中的应用 426

7.1.3.1 甲状旁腺激素 427

7.1.3.2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427

7.1.3.3 降钙素 427

7.1.3.4 骨钙素 428

7.1.4 RIA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测定中的应用 428

7.1.4.1 生长激素 428

7.1.4.2 生长激素葡萄糖抑制试验 428

7.1.4.3 生长激素胰岛素兴奋试验 429

7.1.4.4 生长激素精氨酸兴奋试验 429

7.1.4.5 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注射试验 429

7.1.4.6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429

7.1.4.7 生长介素C 430

7.1.4.8 生长激素释放因子 430

7.1.4.9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30

7.1.4.10 胰岛素诱发低血糖试验 430

7.1.4.11 促黑色素激素 431

7.1.4.12 尿游离皮质醇 431

7.1.4.13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431

7.1.4.14 皮质酮 431

7.1.4.15 醛固酮 431

7.1.4.16 尿醛固酮 432

7.1.4.17 肾上腺髓质素 432

7.1.4.18 抗利尿激素 433

7.1.4.1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433

7.1.4.20 催产素 433

7.1.5 RLA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测定中的应用 433

7.1.5.1 克罗米酚试验 434

7.1.5.2 雌酮 434

7.1.5.3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 434

7.1.5.4 胎盘催乳素 435

7.1.5.5 雄烯二酮 435

7.1.5.6 双氢睾酮 435

7.1.5.7 胞浆雌孕激素受体 436

7.1.5.8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436

7.1.5.9 17-α羟孕酮 436

7.1.6 RLA在糖代谢疾病中的应用 437

7.1.6.1 胰岛素兴奋试验 437

7.1.6.2 胰高血糖素 437

7.1.6.3 C肤 438

7.1.6.4 C肤释放试验 438

7.1.6.5 尿C肤 438

7.1.7 R1A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439

7.1.7.1 肾素 440

7.1.7.2 血管紧张素Ⅱ 440

7.1.7.3 肾素激发试验 441

7.1.7.4 血管紧张素Ⅱ激发试验 441

7.1.7.5 6-酮-前列腺素F1α 441

7.1.7.6 血栓素B2 441

7.1.7.7 心钠素 442

7.1.7.8 C-型利钠肤 442

7.1.7.9 Ⅳ型胶原 442

7.1.7.10 心肌球蛋白 443

7.1.7.11 心脏扩张肤 443

7.1.7.12 内皮素 443

7.1.8 RLA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444

7.1.8.1 胃泌素 445

7.1.8.2 胃泌素蛋白餐试验 445

7.1.8.3 胰泌素激发试验 445

7.1.8.4 胆囊收缩素 446

7.1.8.5 促胰液素 446

7.1.8.6 血管活性肠肤 446

7.1.8.7 抑胃肤 447

7.1.8.8 胃动素 447

7.1.8.9 甘胆酸 447

7.1.8.10 透明质酸 448

7.1.8.11 胰多肤 448

7.1.8.12 神经降压素 448

7.1.8.13 P物质 449

7.1.8.14 消脂素 449

7.1.8.15 蛙皮素 449

7.1.8.16 胰蛋白酶 450

7.1.9 RIA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450

7.1.9.1 β32-微球蛋白 450

7.1.9.2 尿白蛋白 451

7.1.9.3 尿免疫球蛋白G 452

7.1.9.4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452

7.1.9.5 尿糖蛋白 452

7.1.9.6 碳酸酐酶 453

7.1.9.7 α1-微球蛋白 453

7.1.9.8 尿钠素 453

7.1.10 RIA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454

7.1.10.1 血清铁蛋白 454

7.1.10.2 β-血小板球蛋白 455

7.1.10.3 血小板第Ⅳ因子 455

7.1.10.4 血小板第Ⅲ因子 455

7.1.10.5 因子相关抗原 455

7.1.10.6 抗凝血酶Ⅲ 456

7.1.10.7 转运铁蛋白 456

7.1.10.8 促红细胞生成素 456

7.1.10.9 血小板生成素 456

7.1.10.10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457

7.1.11 RIA在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457

7.1.11.1 特异性免痰球蛋白E 459

7.1.11.2 3H-TdRLCT掺人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459

7.1.11.3 3H-TdR4小时掺入试验 459

7.1.11.4 3H-TdR掺人法测定人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459

7.1.11.5 白细胞介素-1β 460

7.1.11.6 白细胞介素-2 460

7.1.11.7 白细胞介素-6 461

7.1.11.8 白细胞介素-8 461

7.1.12 RIA在测定细胞信使物质中的应用 461

7.1.12.1 环磷酸腺苷 462

7.1.12.2 环磷酸鸟苷 463

7.1.13 RIA在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 463

7.1.13.1 EB病毒免疫球蛋白G 463

7.1.13.2 EB病毒免疫球蛋白A 463

7.1.13.3 EB病毒免疫球蛋白M 464

7.1.13.4 呼吸道合胞病毒 464

7.1.14 RIA在临床血液药物浓度监测中的应用 464

7.1.14.1 苯妥英钠 464

7.1.14.2 苯巴比妥 465

7.1.14.3 氯丙嗪 465

7.1.14.4 丙咪嗪 465

7.1.14.5 吗啡 465

7.1.14.6 地高辛 465

7.1.14.7 普萘洛尔 466

7.1.14.8 庆大霉素 466

7.1.14.9 丁胺卡那霉素 466

7.1.14.10 环孢霉素A 466

7.1.14.11 博莱霉素 467

7.1.15 RIA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467

7.1.15.1 缓激肤 467

7.1.15.2 亮氨酸脑啡肤 467

7.1.15.3 β-内啡肤 467

7.1.15.4 神经肤Y 468

7.1.15.5 β-淀粉样蛋白 468

7.1.15.6 头发微量元素 468

7.1.15.7 血清微量元素 469

7.2 体内诊断核医学 469

7.2.1 脏器功能核素检查 469

7.2.1.1 肾功能检查 469

7.2.1.2 左心功能检查 473

7.2.2 放射性标记物的临床应用 474

7.2.2.1 微量14C-尿素呼吸试验 474

7.2.2.2 3H-四环素排泄试验 475

7.2.3 脏器显像 475

7.2.3.1 甲状腺显像 475

7.2.3.2 肝脏显像 476

7.2.3.3 肝血池显像 477

7.2.3.4 肝胆显像 478

7.2.3.5 肾脏静态显像 478

7.2.3.6 肾脏动态显像 479

7.2.3.7 脑显像 480

7.2.3.8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 481

7.2.3.9 脑脊髓腔显像 481

7.2.3.10 肺灌注显像 482

7.2.3.11 肾上腺皮质显像 483

7.2.3.12 肾上腺髓质显像 484

7.2.3.13 骨显像 484

7.2.3.14 心肌灌注显像 485

8.聚合酶链反应 489

8.1 甲型肝炎病毒PCR检测 489

8.2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PCR检测 489

8.3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PCR检测 490

8.4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核酸PCR检测 491

8.5 人乳头瘤病毒核酸PCR检测 492

8.6 人巨细胞病毒PCR检测 493

8.7 人单纯疱疹病毒PCR检测 494

8.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核酸PCR检测 494

8.9 肺炎支原体PCR检测 495

8.10 解脲支原体PCR检测 495

8.11 沙眼衣原体PCR检测 496

8.12 淋病奈瑟菌PCR检测 497

8.13 结核杆菌PCR检测 498

8.14 幽门螺杆菌PCR检测 500

8.15 弓形虫PCR检测 501

9.临床常用功能试验 502

9.1 肺功能测定 502

9.1.1 肺容量测定 503

9.1.2 通气功能测验 505

9.1.2.1 每分钟静息通气量 505

9.1.2.2 最大通气量 505

9.1.2.3 通气储量百分比 506

9.1.2.4 行走通气量 506

9.1.2.5 时间肺活量 507

9.1.2.6 最大中间呼气速度 507

9.1.2.7 气速指数 508

9.1.2.8 通气功能的评核 508

9.1.3 吸人气分布情况测验 509

9.1.3.1 气体分布 509

9.1.3.2 通气/血流比例 510

9.1.4 换气功能测验 510

9.1.4.1 重复呼吸试验 510

9.1.4.2 通气等量的计量 511

9.1.4.3 缺氧试验 511

9.1.4.4 肺脏血流量的测验 511

9.1.4.5 弥散功能测定法 512

9.1.5 分侧肺功能测验 513

9.1.6 血液气体分析 514

9.1.7 如何阅读肺功能报告 522

9.2 肾功能试验 523

9.2.1 内生肌酐清除试验 523

9.2.2 尿素清除试验 524

9.2.3 酚红排泄试验 525

9.2.4 谋氏浓缩稀释试验 525

9.3 腺垂体储备功能试验 526

9.3.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426

9.3.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526

9.3.3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生长激素分泌试验 527

9.3.4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泌乳激素分泌试验 527

9.3.5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528

9.4 神经垂体功能试验 528

9.4.1 禁饮试验 528

9.4.2 高渗盐水试验 529

9.5 甲状腺功能试验 530

9.5.1 过氯酸盐排泌试验 530

9.5.2 促甲状腺激素兴奋试验 530

9.5.3 基础代谢率测定 530

9.6 甲状旁腺功能试验 532

9.6.1 钙负荷试验 532

9.6.2 肾小管对磷重吸收试验 532

9.6.3 磷清除率 533

9.7 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533

9.7.1 无管胰功能试验 533

9.7.2 试餐试验 534

9.7.3 促胰酶素-胰泌素试验 534

9.8 消化道功能试验 535

9.8.1 呼气试验 535

9.9 肾上腺皮质功能试验 537

9.9.1 血浆皮质醇昼夜节律性试验 537

9.9.2 可的松水试验 537

9.9.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试验 537

9.9.4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538

9.9.4.1 午夜一片法地塞米松试验 538

9.9.4.2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538

9.9.4.3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539

9.10 肾上腺髓质功能试验 539

9.10.1 冷压试验 539

9.10.2 组胺激发试验 540

9.10.3 酚妥拉明阻滞试验 540

9.11 性腺功能试验 541

9.11.1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兴奋试验 541

10.放射检查 542

10.1 一般X线检查 542

10.1.1 透视检查 542

10.1.2 摄片检查 543

10.1.3 体层摄影 543

10.2 一般造影检查 544

10.2.1 X线钡剂造影检查 544

10.2.1.1 X线钡餐检查 544

10.2.1.2 钡灌肠检查 544

10.2.1.3 小肠钡灌肠检查 545

10.2.1.4 食道低张双重造影检查 545

10.2.1.5 胃低张双重造影检查 546

10.2.1.6 小肠低张双重造影检查 546

10.2.1.7 小肠钡餐、双向充气双对比造影检查 546

10.2.1.8 结肠低张双重造影检查 547

10.2.2 胆道造影检查 547

10.2.2.1 口服胆囊造影 547

10.2.2.2 静脉胆道造影 548

10.2.2.3 术中、术后胆道造影 548

10.2.2.4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549

10.2.2.5 经皮肝穿胆道造影 549

10.2.3 泌尿生殖系统造影检查 550

10.2.3.1 静脉肾盂造影 550

10.2.3.2 逆行肾盂造影 550

10.2.3.3 膀胧造影 550

10.2.3.4 尿道造影 551

10.2.3.5 精囊及输精管造影 551

10.2.3.6 子宫及输卵管造影 551

10.2.3.7 腹膜后充气造影 552

10.2.4 支气管造影检查 552

10.2.5 中枢神经系统造影检查 553

10.2.5.1 脑室造影 553

10.2.5.2 脊髓造影 553

10.2.6 骨骼系统造影检查 554

10.2.6.1 瘘管造影 554

10.2.6.2 下颌关节造影 554

10.2.6.3 膝半月板造影 554

10.2.7 五官造影检查 555

10.2.7.1 上颌窦造影 555

10.2.7.2 泪道造影 555

10.2.7.3 眶静脉造影 555

10.2.7.4 球后充气造影 556

10.2.7.5 咽鼓管造影 556

10.2.7.6 喉造影 556

10.2.7.7 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 556

10.2.8 乳腺导管造影检查 557

10.2.9 淋巴系统造影检查 557

10.3 血管造影检查 557

10.3.1 选择性心血管造影 557

10.3.2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558

10.3.3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558

10.3.4 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 559

10.3.5 肾动脉造影 559

10.3.6 脾门静脉造影 560

10.3.7 下腔静脉造影 560

10.3.8 盆腔静脉造影 560

10.3.9 四肢动脉造影 561

10.3.10 四肢静脉造影 561

10.3.11 脑血管造影 561

10.3.12 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 562

10.3.13 非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 562

10.3.14 脊髓静脉造影 563

10.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563

10.5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563

10.5.1 CT扫描方法的选择 563

10.5.2 各部位CT扫描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564

10.5.3 CT引导下活检 566

10.6 磁共振成像术 567

10.6.1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567

10.6.2 各部位磁共振成像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568

10.6.3 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注意事项 569

10.7 热扫描成像系统 570

10.7.1 热扫描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 570

10.7.2 热扫描成像系统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570

10.7.3 热扫描成像系统的特点 570

10.8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系统 571

10.8.1 PET成像的基本原理 571

10.8.2 PET与现有其他成像设备的原理不同点及其意义 571

10.8.3 PET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572

10.9 骨密度测定 573

11.超声检查 577

11.1 A型超声检查 577

11.2 B型超声检查 579

11.2.1 颅脑检查 579

11.2.2 眼球及眼眶检查 579

11.2.3 甲状腺检查 580

11.2.4 乳腺检查 581

11.2.5 胸腔、肺、纵隔检查 581

11.2.6 肝脏检查 582

11.2.7 胆道系统检查 583

11.2.8 胰腺检查 584

11.2.9 脾脏检查 585

11.2.10 胃肠系统检查 585

11.2.11 肾脏检查 586

11.2.12 肾上腺检查 587

11.2.13 输尿管及膀胧检查 587

11.2.14 前列腺和精囊检查 588

11.2.15 阴囊与睾丸检查 588

11.2.16 妇科检查 589

11.2.17 产科检查 590

11.2.18 腹部肿块检查 591

11.3 超声心动图检查 591

11.4 心脏声学造影 593

11.5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594

12.心血管检查 596

12.1 心电图检查 596

12.1.1 心房肥大 604

12.1.2 心室肥大 605

12.1.3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607

12.1.4 心肌梗死 607

12.1.5 急性心肌炎 609

12.1.6 原发性心肌病 609

12.1.7 心包炎 609

12.1.8 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 609

12.1.9 常见心律失常 611

12.2 心电图运动试验 619

12.3 动态心电图 622

12.4 血流动力学监护 624

12.5 心电向量图 625

12.6 心音图检查 629

12.7 希氏束电图检查 633

12.8 心室晚电位检查 635

12.9 心尖搏动图检查 635

12.10 颈动脉搏动图检查 637

12.11 心导管检查 638

12.12 带球囊漂浮导管检查 640

12.13 食道调搏术 642

12.14 电话传送心电图 643

13.内镜检查 645

13.1 食道内镜检查 645

13.2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646

13.3 小肠内镜检查 647

13.4 胶囊内镜检查 648

13.5 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649

13.6 结肠内镜检查 649

13.7 胆道镜检查 650

13.7.1 术中胆道镜检查 650

13.7.2 术后胆道镜检查 651

13.8 腹腔镜检查 651

13.9 纤维喉镜检查 652

13.10 支气管内镜检查 653

13.11 胸腔镜检查 654

13.12 纵隔镜检查 655

13.13 阴道镜检查 655

13.14 宫腔镜检查 656

13.15 羊膜镜检查 657

13.16 上颌窦镜检查 657

13.17 超声内镜检查 658

13.18 胎儿镜检查 659

14.生物电检查 661

14.1 脑电图检查 661

14.2 脑血流图检查 663

14.3 肌电图检查 665

14.3.1 针极肌电图检查 666

14.3.2 单纤维肌电图检查 667

14.4 神经传导检查 668

14.5 诱发电位检查 669

14.5.1 视觉诱发电位 669

14.5.2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670

14.5.3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671

15.脱落细胞检查和活体组织检查 672

15.1 食管拉网细胞检查 672

15.2 胃黏膜脱落细胞检查 673

15.3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674

15.4 心内膜心肌活体组织检查 675

15.5 肺活体组织检查 676

15.6 胸膜活体组织检查 677

15.7 肝脏活体组织检查 678

15.8 胰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679

15.9 肾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680

15.10 前列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681

15.11 脑活体组织检查 682

15.12 周围神经活体组织检查 683

15.13 骨髓活体组织检查 684

15.14 淋巴结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684

16.诊断新技术、新学科介绍 686

16.1 检验新仪器 686

16.1.1 临床检验新仪器 686

16.1.1.1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 686

16.1.1.2 凝血机制检测自动分析仪 687

16.1.1.3 “Zetafuge”离心机 687

16.1.1.4 尿液生化自动分析仪 687

16.1.2 细菌和免疫检验新仪器 688

16.1.2.1 气相色谱仪 688

16.1.2.2 生物光测量仪 688

16.1.2.3 自动微生物鉴定仪 688

16.1.2.4 药敏自动测定仪 689

16.1.2.5 酶标分光光度计 689

16.1.2.6 免疫化学系统 689

16.1.3 自动生化检验分析仪 690

16.1.3.1 分光光度计类 690

16.1.3.2 离子选择电极分析仪 691

16.1.3.3 电脑光密度计 692

16.1.3.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692

16.1.3.5 色谱仪 693

16.2 诊断性电子显微镜技术 693

16.2.1 电镜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类型 694

16.2.2 标本送检要求 695

16.2.3 诊断性电镜的临床应用 695

16.3 γ照相机简介 701

16.4 细胞遗传学检查 702

16.4.1 人类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与数目 703

16.4.2 细胞遗传学研究技术 705

16.4.3 细胞遗传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706

16.4.3.1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检查 706

16.4.3.2 人羊水细胞的染色体检查 707

16.4.4 染色体异常与疾病 707

16.4.4.1 染色体畸变 708

16.4.4.2 染色体畸变综合征 709

16.4.4.3 常见的染色体病综合征 709

16.5 临床微循环检查 712

16.5.1 活体生物显微镜观察法 713

16.5.2 临床报告 715

16.5.3 人体多部位微循环观察的临床价值 715

16.5.4 注意事项 719

16.5.5 微循环观测方法 720

16.5.5.1 甲襞微循环观测 721

16.5.5.2 球结膜微循环观测 723

16.5.5.3 舌微循环观测 725

16.5.5.4 唇微循环观测 728

16.5.5.5 牙眼微循环观测 729

16.5.5.6 皮肤微循环观测 730

16.5.5.7 耳廓微循环观测 731

16.5.5.8 子宫颈微循环观测 731

16.5.5.9 阴茎头微循环观测 733

16.5.6 微循环流体力学定量测试 734

16.5.6.1 指动脉压测量 734

16.5.6.2 甲襞毛细血管压的无损伤测量 734

16.5.6.3 甲襞微血管通透性测量 734

16.5.6.4 激光多普勒微区血流量测量 735

16.5.6.5 光电反射式容积脉波描记 737

16.5.6.6 阻抗式局部容积脉波描记 738

16.5.6.7 指容积测量 739

16.5.6.8 多点温度测量 739

16.5.6.9 皮肤血流阻断后反应性充血测量 740

16.5.6.10 经皮氧分压测量 741

16.6 血液流变学检测 742

16.6.1 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742

16.6.2 血液流变学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 743

16.6.2.1 血液黏度测定 743

16.6.2.2 血液流变学检测方法 745

16.6.2.3 影响血液黏度的因素 748

16.6.3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 749

16.7 自由基及相关指标检测 751

16.7.1 自由基的生成与特性 752

16.7.2 自由基的功能与危害 754

16.7.3 自由基的检测 759

16.7.3.1 电子顺磁共振直接检测 759

16.7.3.2 超微量发光测定 759

16.7.3.3 自由基相关指标的检测 759

16.8 分子诊断学 763

16.8.1 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发展简史 763

16.8.2 简述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特点 764

16.8.2.1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764

16.8.2.2 体外基因扩增技术 765

16.8.2.3 生物芯片技术 766

16.8.3 基因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769

16.8.3.1 基因诊断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769

16.8.3.2 基因诊断在遗传病中的应用 769

16.8.3.3 基因诊断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771

16.8.4 生物芯片在临床中的应用 773

16.8.4.1 生物芯片在肿瘤疾病方面的应用 773

16.8.4.2 生物芯片在遗传病方面的应用 773

16.8.4.3 生物芯片在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应用 774

附录1 卫生部首批淘汰的临床检验项目与方法 775

附录2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换算法 776

附录3 国际单位制词头 778

附录4 氢离子浓度与酶活性单位 779

附录5 特殊试剂保管方法 780

附录6 常用医学公式 780

附录7 一些血液病的骨髓细胞及血象特征 781

附录8 脑脊液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784

附录9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787

附录1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和不伴有DIC肝病的鉴别 788

附录11 各型高脂蛋白血症的生化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 789

附录12 电解质的变化与常见疾病 792

附录13 血液流变学临床常用指标参考值 792

附录14 为什么常规的“吸碘试验”已由放射免疫分析取代 793

附录15 病毒性肝炎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794

附录16 最常见的灭菌消毒方法 795

中文(拼音)索引 798

中文(笔画)索引 820

英文索引 842

化验单索引 856

后记 875

返回顶部